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597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差异

不同的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巧学妙记]

歌诀法记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条件

产业调整创机遇,政策优惠抓先机。

区位侨乡引外资,开放前沿显威力。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

问 题

对 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加强规划与管理

[温馨提示]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

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教材P72活动]

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

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

区位、侨乡

国际经济环境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是对外开放政策。

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另外,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

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

当开放政策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教材P75活动]

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教材P76思考]

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1992~1993年间两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下降,之后到1999年间变化比较平稳,1999年以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显上升,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呈下降态势。

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1992~1998年间,占有很高的份额并且比较稳定,1999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1992~2001年间呈明显上升趋势。

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步扩大,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因而才导致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均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教材P78~79活动]

1.填表略。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

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型,而珠三角是双核模式。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

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要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经济开展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高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情景导入先思考———————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千米。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

“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

国家政策的支持、良好的区位条件、最大的侨乡之一等。

(2)你了解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吗?

提示:

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是(  )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1.C 2.A 第1题,改革开放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并不好。

第2题,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将趋于缓慢,城乡差别很小,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李家豪老家在皖北淮南地区。

1982年初李家豪一家来到广州某地开始新的生活。

一开始,与其他当地农民一样,李家豪还从事一些蔗基鱼塘农业生产。

但没过几年,附近的基塘农田被一家家加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

1988年,李家豪的儿子洗净泥腿放下裤管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箱包厂工作。

1992年当地开办了几家电子厂,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李家豪的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2000元。

由于吸引的电子电器类投资不断增加,当地规划建造高新技术产业园,李家豪家的三间平房被拆迁。

现在,李家豪一家住在附近新建的公寓房中,房价为每平方米6000多元,是十年前的几倍。

(1)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区域,珠三角比其他地区更早地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侨乡地位,促进了本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蓬勃发展。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你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

两个阶段。

以1990年为分界线,90年以前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较慢,而90年后增长速度较快。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进入第二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

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存在

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2.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

A.人口的大量外迁     B.矿产资源的枯竭

C.环境质量的恶化D.老工业基地衰落

解析:

1.C 2.D 第1题,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东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速度也最快,而近些年有所减缓,因此丙为东部地区;因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近些年,中西部城市化速度快,中部快于西部,所以甲为中部,乙为西部;东北地区属老工业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速度较慢,丁为东北地区,因此选择C项。

第2题,丁地区是东北地区,属于我国老工业区,由于受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衰退,城市化速度较慢;人口大量外迁与东北实际不符,矿产资源的枯竭和环境质量的恶化是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因此选择D项。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甲、乙两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A.南高北低B.南北低、中部高

C.东高西低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4.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解析:

3.B 4.A 第3题,城市化水平上海、南京最高,在其之间苏州、无锡、常州等也较高,而南北两侧的南通、泰州、嘉兴、湖州等地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符合南北低、中部高,B正确。

第4题,从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中可知,各城市化的动力强度中,苏州的区位交通条件影响最小,A正确;南通农村工业化影响最小,最大的是城市辐射力,B错;南京的区位交通对其城市化影响大,也说明交通条件好,C错;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其城市化影响最大,D错。

———————情景导入先思考———————

珠江三洲的“民工荒”问题近年来日渐突出。

据估计该地区目前缺工30万人,并引发了恶性竞争,同类工厂之间“挖墙脚”现象流行。

“民工荒”敲响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警钟。

(1)“民工荒”的出现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面临什么问题?

提示:

劳动力短缺。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产业升级

2.城市建设

3.生态环境

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条件的比较

 项目

地区 

发展

历史

工业

中心

工业

部门

相比状况

国内

腹地

产业

基础

科技

实力

人才

队伍

长江

三角洲

历史悠

久、工业

基础雄

厚  

上海

南京

杭州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珠江

三角洲

起步晚

发展快

广州

深圳

珠海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少(受

南岭

影响)

三、调整和治理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结

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构造大珠

江三角洲

城市群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

②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渐趋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加强规划

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解法”分析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体验不可少———————

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

生态化和特色化。

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

据此完成1~3题。

1.海口成为生态特色城市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处沿海地区,水源充足

③起步晚,规划较好 ④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⑤经济基础好

A.②③         B.④⑤

C.③④D.①④

2.苏州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  )

A.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B.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C.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

D.交通发达,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3.山水城市是许多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山水指自然环境,城市指人工环境,建设山水城市的目的是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居环境。

关于广州要建成山水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水城市的一般意义是指城市要与自然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山水城市的提出,具有生态学、城市气候学、美学、环境科学的意义

C.现在广州城内的建筑建得过密,居住、交通也过于拥挤,形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D.广州建立山水城市只要政府规划就可以执行,与建筑商无关

解析:

1.C 2.C 3.D 第1题,海口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便于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加上城市化起步较晚,规划较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相对较少。

第2题,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

第3题,城市建设规划再好,各建设单位不认真贯彻落实,只能是“纸上谈兵”。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饼状图和三角坐标图等形式。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判读技巧]

1.结合不同年份产业构成,判断其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前期上升幅度较缓,后期加快。

如图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2.结合三次产业构成、从业人员构成、产业比重等判断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经济发达。

如图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最大,说明经济发达,应为发达国家或地区;如图3中③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经济相对发展缓慢,②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经济最为发达。

3.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不同地区主导因素不同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演练冲关]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年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

2.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的是(  )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地区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解析:

1.A 2.B 3.B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资金导向型转变;第三产业以旅游、商贸、金融等为主;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是不同的。

第2题,外商投资规模小、以低端产业为主是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第3题,200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环境有所改善。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表完成1~2题。

1965年

1990年

2000年

2011年

辽宁省

34.1%

50.6%

54.2%

63.3%

广东省

17.6%

23.6%

55.1%

66.2%

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2.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解析:

1.D 2.D 第1题,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广东省起步晚,主要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制约。

第2题,为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完成3~4题。

3.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4.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

解析:

3.B 4.C 第3题,图示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从上到下依次是:

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东北模式。

这些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第4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

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

据此回答5~6题。

5.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

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 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

③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 ④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6.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

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B.水循环受到影响

C.空间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

解析:

5.A 6.B 第5题,渔村变为城市住宅区,说明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城市职能向郊区分散,可以缓解市中心人口压力和交通拥堵问题。

第6题,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加强,但主导风向不会改变;由于硬化路面增多,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增多,水循环会受到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会因为城市规模扩大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下图为我国九大都市圈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②气候适宜 ③交通便利、工商业较发达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③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7.B 8.B 第7题,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排除①项;大上海都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排除④项。

第8题,大上海、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排除②项;湘鄂赣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分别分布在中部、西部,不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排除④项。

读下列资料,回答9~10题。

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

年份

总产值

/亿元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1990年

200

47

36

17

1999年

1023

19

45

36

2008年

6110

13.4

54.4

32.2

9.自1990年以来,该省(  )

A.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