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425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

《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docx

经济生活第一课至第四课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

1.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

①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二.货币

1.产生:

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

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

一般等价物。

4.一般等价物: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例如:

牲畜、布帛、贝壳、贵金属金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5.职能:

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例如:

标价多少钱、价格等)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6.纸币的发行:

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7.纸币:

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现象。

【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纸币的面值和每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而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购买力不是由国家决定的。

三.信用工具

1.信用卡:

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

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外国投资减少,失业增多。

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外国投资增多,失业减少。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商品短缺,物以稀为贵。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商品过剩,货多不值钱。

2.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影响

一般规律: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

(1)不同商品反映程度:

①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受价格的影响较小

②高档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受价格的影响较大。

(2)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主要因素:

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未来收入预期③人们收入差距越小,总体消费水平越高。

2..其他因素:

物价、服务、性能……

二.怎样提高消费水平?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根本途径)

三.消费的类型

1.按消费方式分:

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消费目的分:

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旅游)。

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类型: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可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健康);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理智)。

2.怎样做: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

必要性: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重要性:

①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怎么办?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

(4)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5)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4.改革:

内容:

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占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公有资产占优势】

【主体侧重数量、主导侧重性质】

2.公有制。

(1)组成: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

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怎样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

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3.国有经济。

(1)含义:

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2)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作用: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5.为什么要坚持完善?

必要性:

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重要性:

①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措施: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