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217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3语文试题人教版

河北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周日测试

语文试题(1月3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

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

他一生倾其全力捐资兴学;抗战时期,倡导南洋华侨为抗日捐赠,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嘉庚,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

民国14年(1925年),他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百万富翁。

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

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

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

“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华侨创办的唯一一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

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仍态度很坚定地说: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他把自己的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倾资兴学,艰苦支撑,百折不挠。

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

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

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

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

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

同时,他还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

他非常重视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

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

他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

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

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他还大力倡办职业技术教育。

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

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

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

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老旧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

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极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

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

“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临终前,他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民国14年(1925年),他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虽身居异邦,却心怀乡国,立志竞争义务,尽国民天职,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

B.经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陈嘉庚在家乡建立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集美学村”,并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C.1921年陈嘉庚认捐创办了厦门大学,并独力维持了16年,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陷入艰难境遇,他毅然卖掉大厦,支持厦大。

D.陈嘉庚斥巨资办学兴教与个人艰苦朴素自奉菲薄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住宅又小又暗,虽然影响到办理公事,他也怡然自得。

E.本文通过记述陈嘉庚倾尽毕生热诚捐资兴学以及倡导华侨为国捐献的事迹,赞扬了他为祖国所做的重要贡献。

毛主席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2.为什么说陈嘉庚是一位教育事业家?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教育家,陈嘉庚有哪些教育主张或具体做法,请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嘉庚“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高尚义举,有些人却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有悖人之常情。

你的看法呢?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两个辍学的巨人

鲁先圣

①这几天,全世界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震惊和思考。

他是全球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

在痛惜一个天才英年早逝的同时,我们自然想起了另外一个几乎与他有着相同人生经历的天才比尔·盖茨。

他们同样在计算机领域建立了自己让全世界羡慕的帝国,但是,他们又同样是大学没有毕业就主动辍学开始创业,又都竟然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

②乔布斯作为电脑天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创造者和企业家。

他永久性地重新定义了个人计算机的方式、外观和感受,率先认识到了图形化用户界面、鼠标指针和点击操作的潜在商业价值,而这些特性如今已经主宰了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

他四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着,他为世界带来了很多划时代的产品并重新定义了业界的形态。

③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他一出生就被生母送人,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妈妈。

他最早考入里德学院学习,但仅仅一个学期后便退学。

这一年他仅仅21岁。

他坚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他与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创建了后来世界著名的苹果电脑公司。

④个人电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及开来,与乔布斯不可分割。

因为与管理层的矛盾,乔布斯曾经与苹果分道扬镳。

苹果公司的发展也一度陷于低潮,不过随着乔布斯1997年的回归,苹果陆续推出第二代等一系列产品,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具价值的公司,乔布斯一手缔造的数字产品不仅成为苹果迷们的追捧对象,也引领了行业发展趋势。

⑤乔布斯的成功为他赢得国家级技术勋章、2007年财富杂志年度最伟大商人、2009年财富杂志十年最佳CEO、《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等称号。

不幸的是,这位灵魂人物,2004年被确诊胰腺癌,经过多年抗争,最终不敌病魔而去世。

⑥比乔布斯晚出生8个月的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

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在那里他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编程语言,从此爱上计算机。

三年级时,盖茨决定不再读书,从哈佛退学,全身心投入计算机的研制与开发。

他与童年伙伴一起于1975年组建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他们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一部办公桌面系统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并为这一信念所指引,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

⑦他被誉为电脑奇才、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

1989年他创建的公司开发了高质量的创造性图像,成为多媒体世界的一家强大企业。

他36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到1994年已有83亿美元资产,并蝉联1994年和1995年世界首富,1995年已经拥有财产129亿美元。

1999年10月18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评为在数字技术领域影响重大的50人之一。

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最受尊重的企业家。

⑧乔布斯走了,比尔·盖茨现在功成身退,在世界范围内全力做着慈善事业,造福整个人类世界。

他们的成功,给了世界两个最鲜明的范本。

⑨相信这样两个人的传奇经历,会让所有那些看重学历和名牌大学的头衔,看重什么海外经历而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学的父母陷入思考。

按照一般的思维,他们两个人中途辍学,中断学业,还没有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没有取得进入社会的起码的学历资格,他们与同龄人相比,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他们却依靠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同龄人,实现了伟大的梦想。

⑩我们每一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也不相同,学历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关键的是如何发现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

(选自《山东青年》2011年第12期)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在痛惜乔布斯英年早逝的同时,人们才想起了另外一个几乎与他有着相同人生经历的天才比尔·盖茨,是因为乔布斯的功勋更卓著。

B.第②段写乔布斯一出生就被生母送人,考入里德学院学习一个学期后便退学,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创建苹果电脑公司,是告诉人们他的生活、学习、创业条件不比任何人好。

C.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是他们具有共同的优秀品质:

有前瞻性,有创造力,有信念,勤奋努力。

D.这样两个人的传奇经历,会让所有那些看重学历和名牌大学的头衔,看重海外经历而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学的父母做出新的选择。

E.这篇合传给我们的启示是:

人的天赋、兴趣、特长都不同,学历并非成功的决定因素,关键是如何发现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

6.为什么说苹果公司的发展与乔布斯密不可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赵韩王普①为相。

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

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愿闻成算所向②。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

“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

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曰: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

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普曰: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成算所向:

以后的打算。

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④艺祖:

指一朝开国帝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俟削平诸国      俟:

等待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

方法

C.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

给予D.普欲除某人为某官   除:

任命

2.《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3分)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④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太祖在赵普的提示下,“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得到的赏赐也特别优厚,并都因此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

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并坚持己见,最终获得太祖认同。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任他为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5分)

(2)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

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

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

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

“公当为彼,不得为此。

”从史常耸听喘汗。

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

从史虽羞,退益甚。

君泣语其徒曰:

“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

”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

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

从史读诏,曰:

“是故舍我而从人耶!

”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

上曰:

“吾知之矣。

”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

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

“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

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

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下,数以违命,流于日南。

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

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

始举进士第,自金吾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

军帅死,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

“从史起此军行伍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公苟留,唯公之所欲为。

”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

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

君弃去,遂败。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食伎乐之燕不与与:

参与B.数以违命,流于日南数:

列举

C.唯公之所欲为唯:

希望D.后不听信,恶益闻闻:

传布

6.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孔戡“声望高”的一组是()(3分)

①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②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③上使谓吕君曰:

“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④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⑤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⑥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规劝卢从史,孔戡曾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孔戡于是借口生病退隐而去。

B.孔戡命运不济,虽被皇上任命为尚书司勋员外郎,但因卢从史多次向朝廷奏章诬告,一直未能到任,后来在临汝进餐时猝然而死,享年五十七岁。

C.孔戡从进士出身进而辅佐昭义军,前任军帅死后,经代理军帅卢从史苦苦挽留而做他的辅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道义,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D.卢从史原为一般将领,后为昭义节度使,他起初很重视孔戡,曾一年中两次上奏为孔戡升官,但后来不听孔戡规劝,导致最终的失败。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

(5分)

(2)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

(5分)

语言文字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画横线处补出得体的话语。

(3分)

小张和小李住在不同宿舍楼,相约次日天一亮就到操场会合,一起练球。

小李睡过了头,迟到了好一会儿。

小张含蓄地批评说:

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幽默地回应说:

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3分)

材料:

司马迁《史记》记载: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

“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

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

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

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两则材料,问答问题。

(4分)

材料一 一名网友在青岛新闻网各大论坛多次发布一个名叫《一个孕妇在公交车上的待遇》的帖子,她张贴了4张照片,“讲述”她上车后无人让座的过程:

她挺着肚子在车厢内站着,而身边坐着的3个男子都没有让座,还有人低头或把头转向窗外。

该网友没有做更多评论,只是在照片最后写了一句:

“真给青岛男人丢脸!

材料二 该帖子在新闻网的4个论坛发布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半数网友支持这名孕妇,认为不让座者素质太差。

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随便张贴别人照片不妥”,“让座是自愿的事,不能强求别人让座”,“发照片泄愤也是自私的表现”。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则材料体现出的问题的看法。

要求:

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2分)

①但是“发现”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②每一次“发现”,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难以尽述的益处。

③于是,便有了永无休止的“发现”和“发现”后的兴奋与满足。

④人,是一种有着无穷欲望和好奇心的特殊“动物”。

⑤一次次的“发现”,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随之逐步深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则邀请函有三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分)

邀请函

贵校第五届艺术节将于9月24日~30日举行。

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发出鼎力邀请。

届时,您会欣赏到花的绽放,舞的优雅;您会聆听到琴的悠扬,歌的高亢。

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这里是放飞梦想的蓝天。

同行在热情相邀,孩子在期待,母校在召唤,恭候您的惠顾!

××中学

2015年9月10日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问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

(4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

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