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962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猛硐乡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小组

四年级语文学科

组长

王文林

主备人(小组长)

邓信春

组员

王文林邓信春陶永梅蒋教军盘云坤范程建陈昌兰刘媛媛

课题

第一课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注:

没有白板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图片打印,图片能增强学生的感官和记忆)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5215课堂教学模式)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内容应真正达到“导入”目的,5分钟左右)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是什么样的?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教师播放搜集的图片或者动态片段)

2.看了这潮水,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举手回答:

天下奇观)

3.让我们一起走入课堂,板书:

《观潮》,学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 新知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进行,20分钟左右)

1.要求:

一边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一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由朗读或者逐段读(正音:

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踮着脚、薄雾、风号浪吼)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观潮》可以分几个阶段呢?

快速浏览课文,可以找找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

(学生回答——时间:

农历八月十八;地点:

钱塘江大潮)

5.整体感知课文,欣赏图片及文字的描述。

6..小结:

课文分为3阶段。

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潮头过后)

第二课时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

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

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3.继续观察图片与文字描述及退潮后的情景。

4.猜成语(重点掌握并在课文中勾画写上成语的解释):

(1)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2)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

(3)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一起。

——水天相接

(4)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5)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6)形容水势很大。

——浩浩荡荡

三、课堂巩固(练习设计应有针对性,10分钟左右)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巩固一下这篇课文: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

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5.重点掌握课文中的词语:

大堤薄雾笼罩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山本地裂风号浪吼恢复

6.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如: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是一句比喻句,要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

然后自己也能说出比喻句的句子)

四、课堂小结(5分钟左右)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老山主峰)编导游词,学生先介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远:

声如闷雷一条白线

近: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潮去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作业设计:

1.寻找课文中的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点拔比喻句的样式。

如:

好像、犹如、形成)

2.小小书法家。

báowùjìngjì

zhàoyàoángshǒu

guīlǜ

màntiānjuàndì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潮()沸()笼()

嘲()佛()茏()

4.句子加工厂。

1.大地好像都被大潮震得颤动起来。

(改为“把”字句)

5.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若()若现人()罕水天相()神秘莫()山()地(云遮雾()

 

注:

1、内容多少,表格高度和宽度等可以根据需要作增加,但不可把某一个备课环节删除。

2、“备注”栏内,填写的内容为教学建议、以及教学后好的方法及其他建议等,教学反思由学科小组长在每一个课时上课结束后填写,之后传给审核组长,审核后传至乡中心学校教务处统一保管,字数不少于200字。

3、凡采用电子稿备课的,如没有按本表统一的格式,检查将作无教案处理。

猛硐乡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小组

四年级语文学科

组长

王文林

主备人(小组长)

邓信春

组员

王文林邓信春陶永梅蒋教军盘云坤范程建陈昌兰刘媛媛

课题

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要求:

简单,概括)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5215课堂教学模式)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内容应真正达到“导入”目的,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这里有个地方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它叫青藏高原,在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2.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吧!

请读后面的资料袋!

2.默读资料袋,想: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3.交流:

从资料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又很想了解什么?

4(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学生齐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新知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进行,20分钟左右)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问号”。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课堂巩固(练习设计应有针对性,10分钟左右)

1.明白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

2.要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作者通过数字进一步比较来说明最后从山、水、生物三个方面描写大峡谷的景象,展现了大峡谷的丰富性,说明大峡谷是奇异的景观)

3.一起来找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并用圈画起来。

4.一起再来巩固一遍课后的7个生字词。

(要求知道偏旁部首,结构,会读并会组词)

四、课堂小结(5分钟左右)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使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

课文中有许多语言生动的地方,请你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1.学生摘抄(住:

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课文中重点词语用红笔把它们圈起来并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海拔、形状、深度、地理位置(列数字、作比较)

壮丽景观——冰川、林海、生物

作业设计: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迹()至千()百()

神()莫()不()置()

()入()天云()雾()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慢()慎()沸()盐()

漫()镇()佛()监()

三、找出课文中列数字、作比较的句子,找到用笔勾画出来并标记好。

教学反思:

 

猛硐乡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小组

四年级语文学科

组长

王文林

主备人(小组长)

邓信春

组员

王文林邓信春陶永梅蒋教军盘云坤范程建陈昌兰刘媛媛

课题

第三课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2.“暇”是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榕树资料和图片

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5215课堂教学模式)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内容应真正达到“导入”目的,5分钟左右)

1.直接导入,(齐读)——《鸟的天堂》。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3.这里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一起走进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你喜欢哪一次的?

为什么?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二.合作探究 新知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进行,20分钟左右)

1.自由读,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

(1)学习生字词和词语

白茫茫三支桨规律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抛在一簇簇

木桨抛落纪律空隙耀眼目不暇接茫茫大海灿烂竹竿树梢静寂不可计数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举手回答)

(老师补充: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象。

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品句(重点掌握):

(1)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是一句比喻句。

讲解时需要学生回答是什么修辞手法?

再让学生仿句说话,举手回答)

(2)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重点掌握两个多音字,“干”和“数”“,两个“数”字在句中的读法)

(3)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想想这段讲了什么?

生:

思考,举手回答

师:

写出了大榕树的奇特、壮观、美丽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这是一句拟人句,讲解时需要学生回答是什么修辞手法?

再让学生仿句说话,举手回答)

(5)阅读第十二自然段,找出形容鸟多的句子,并用“”画出来。

(要求学生画出来的举手)

(6)齐读第十三自然段,重点理解“应接不暇”词语,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能解释这个词语的句子并画出来。

三、课堂巩固(练习设计应有针对性,10分钟左右)

1.请同学们迅速写出一句比喻句和一句拟人句的句子。

老师讲解:

(1)什么是比喻句?

本体与喻体。

例如:

弯弯的月亮像一艘小小的船。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船)

(2)什么是拟人句?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故事形式,缩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

例如:

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2.迅速找出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词语,四个字成语(重点掌握)

四、课堂小结(5分钟左右)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和同学们在一起来从头梳理一遍课文脉络,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与句子。

板书设计:

树:

很多枝繁叶绿(静)喜爱

鸟:

叫飞扑(动)赞美

作业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暇(    )     翅(    )   颤(    )     

   瑕(    )     翘(    )     檀(    )    

缝()稍()杆()

逢()梢()竿()

一、选字填空。

1.梢  稍 俏

        微           丽    树            俊          喜上眉      

2.暇   瑕   遐

闻名      尔自顾不                   想 

白玉无             无      兼顾      

 纯洁无     

教学反思:

 

猛硐乡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备课小组

四年级语文学科

组长

王文林

主备人(小组长)

邓信春

组员

王文林邓信春陶永梅蒋教军盘云坤范程建陈昌兰刘媛媛

课题

第四课火烧云

教学目标

1.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观察清晨或傍晚时天空中云霞的变化,特别观察火烧云的自然现象。

观察时要注意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5215课堂教学模式)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内容应真正达到“导入”目的,5分钟左右)

同学们好好观察过傍晚天空的云吗?

是什么样的?

美吗?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却没有把这种美景写下来。

在六、七十年前,一位叫肖红的作家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好好欣赏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板书:

《火烧云》,齐读课题两遍)

二.合作探究 新知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进行,20分钟左右)

1.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教师归纳:

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

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2.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霞光、颜色、形状)

3.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好。

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4.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1)指名读2—7自然段。

你觉得第二自然段中哪个词用得好?

为什么?

(“烧”字用得十分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有些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

引导: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第二课时

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你从天空中找到了哪些颜色呢?

用“—”画出来。

坦言你有什么感受?

(颜色真多呀!

——延伸,这是一句感叹句,完了用感叹号。

(2)这么多颜色,怎样才能把它印在脑海中呢?

试着把这些颜色分分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重点掌握部分)

A.红彤彤、金灿灿;

B.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C.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

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学生举手回答)

(“还有一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的颜色。

”)

请同学再来说说还有哪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的颜色。

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如:

玫瑰红、苹果绿、辣椒红……)

(3)再来一起看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端,我们可以用哪些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4)一起来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看看它有哪些特点?

(多:

马、大狗、大狮子;快:

一会儿、忽然、接着。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是这样快,这样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三、课堂巩固(练习设计应有针对性,10分钟左右)

1.梳理一遍课文的大概意思。

2.课文共可以分为几个大段?

(全文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

(1):

讲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的奇异色彩和光泽。

第一段(2—6):

讲火烧云“烧”起来时的壮观景象,以及瞬息万变的颜色和形状。

第一段(7):

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3.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重点掌握)

四、课堂小结(5分钟左右)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希望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板书设计:

霞光五光十色变化异常

火烧云

颜色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热爱自然

形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作业设计:

一、课内语段阅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给这段话后半部分加标点。

2.这段话采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

3.仿写词语

半紫半黄:

()、()、()

茄子紫:

()、()、()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