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840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docx

初中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厉庄韩冬《外交关系的突破》

 

 

 

学校: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职教中心

姓名:

吝亚玲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中

2、学科:

历史

3、课时:

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联合国的概况、宗旨原则、旗帜。

(2)收集与周恩来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等。

二、教学课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高一第一册专题五第二个学习内容《外交关系的突破》

三、教材分析

《外交关系的突破》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在专题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使学生了解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史实,认识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联合国的有关情况,探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

学习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了解周总理外交风采,激励学生以伟人为楷模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中美关系缓和的进程

难点: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直观、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对本课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

利用XX搜索与本课相关的教学材料,梳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搜索到有关的图片、文章、视频和历史故事等,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探究法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

1、播放《联合国国歌》【XXMP3】搜索

出示图片引出联合国: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XX图片】搜索

提问:

联合国的基本情况、宗旨原则。

(学生畅谈自己查阅到的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0世纪70年代之前新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预习学生能认识联合国的国旗;知道旗帜的来历、象征意义;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重返联合国

1、过程:

播放

【XX视频】搜索中国出席26届联大内情

学生分小组思考:

(1)教材为什么要用“恢复”而不是“加入”?

(2)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实质

(3)为什么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2、原因:

多媒体显示两则材料(师生共同分析)

材料一:

材料二:

投票赞成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76个国家中,53个国家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占26个,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西方阵营的英国、以色列、法国也投了赞成票。

师生总结结论:

内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长期以来的外交努力和斗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由原来的不承认、孤立到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最终接受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事实。

外因: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壮大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何在?

3、意义

“乔之笑”【XX图片】搜索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XX知道】搜索

教师讲解:

图一、乔冠华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

西方媒体称“乔之笑”“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这是一种自信与自豪的笑。

图二、1971年11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学生总结: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

(设计意图:

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图片使学生感受当时与会人的喜悦)

出示材料,引出中美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不应该被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1970年,尼克松的年度外交报告

材料二: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

——1970年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

【二】中美关系解冻出示图片: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的外交故事。

【XX图片】周总理与尼克松的会面

1、经过

(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以民促官)

【XX图片】“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游览”

教师讲述:

中国队员庄则栋与美国乒乓队员交往的故事。

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后十分重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2)旋风之旅——基辛格访华(官员交往)

【XX图片】“周恩来会见基辛格”“毛泽东接见基辛格”“

教师讲解“被错过的世界头号新闻”的故事。

说明基辛格访华的消息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结束敌对、走向正常)

链接【XX视频】“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4)正常之旅—建交、邓访美(实现正常化)

【XX图片】柴泽民与蒙代尔共同举杯

【XX图片】邓小平应卡特总统的邀请访美

教师讲解:

(图一:

1979年1月1日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招待会上,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柴泽民和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共同举杯,庆祝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图二:

为了进一步增进中美双方的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于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受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2、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90-P91页文字了解史实。

教师明确:

中国方面:

(1)国际地位提高;

(2)经济发展;(3)中苏关系的紧张;(4)一旦中美建交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和祖国统一。

美国方面:

(1)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2)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3)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4)经济增长缓慢。

总之,改善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需求,符合两国国家利益。

湘山夜月的空间【XX空间】

3、影响

教师总结:

中美关系缓和是中国70年代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带动了更多国家与中国改善了关系,出现了建交的热潮(一大片);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基本完成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中美关系的缓和,使得中日建交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联系,学生通过做笔记掌握了教学的重点】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

当历史步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日两国也握手言和了。

【XX图片】“毛泽东和田中角荣的握手”

【XX图片】“中日发表联合声明”

【XX视频】“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决定访华秘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92,了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相关史实。

教师总结:

1971年10月2日,我国提出“中日复交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

【XX文库】补充材料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首相访华,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10月22日,邓小平副总理访日,23日,中日交换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

【四】合作探究: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原因

教师总结:

原因分为两方面,内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外因:

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教师举例说明。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明确:

冲击两极格局,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梳理知识点的能力增强,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分析了取得突破的原因,探讨了外交成就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外交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课堂检测:

见练习册P82

【七】板书设计

70年代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国际影响

中美建交的原因中美建交的经过中美建交的影响

【八】作业:

简述中美建交的经过,说说中美建交的原因。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视频、图片、资料充实了教材内容,穿插的故事能紧紧的吸引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掌握了外交成就、中美建交的过程。

不足在于学生探究成就取得的原因时不能全员参与,能力强的学生思考的多,部分学生参与少。

总结教训得出以下两点:

首先,针对成就取得的原因教师若出示一些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探究效果会更好。

其次学生不能将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形势联系起来。

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横、纵向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