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518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

《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docx

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2014秋季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ax+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ax+bx+c=0时,应满足(a≠0)

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

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

+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

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

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

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

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

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3、公式法

公式法: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因式分解法:

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数学问题中涉及积的一些问题,经营决策问题等等.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22.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

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y=ax+bx+c(a不为0)。

其图像是

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顶点式

顶点坐标为(h,k)对称轴为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

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y=a(x-x1)(x-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B(x2,0)的抛物线];

轴对称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顶点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4ac=0时,P在x轴上。

开口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抛物线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

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

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因素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

-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

-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Δ=b

-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当a>0时,函数在x=-b/2a处取得最小值,当a<0时,函数在x=-b/2a处取得最大值,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

7.特殊值的形式

①当x=1时y=a+b+c②当x=-1时y=a-b+c③当x=2时y=4a+2b+c④当x=-2时y=4a-2b+c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抛物线y=ax

+bx+c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x

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xx

就是方程ax

+bx+c=0的一个根;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

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

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求使材料最省、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等问题,有些可归结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

1.图形的旋转

(1)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圆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2)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大致有两大类:

一类是物体的旋转运动,如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等;另一类则是由某一基本图形通过旋转而形成的图案,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紫荆花图案。

(3)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所决定,旋转中心可以在图形上也可以在图形外。

(4)会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旋转的基本特征:

(1)图形在旋转时,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

(2)图形在旋转时,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图形在旋转时,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

3.几点说明:

(1)在理解旋转特征时,首先要对照图形,找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对应点、旋转角。

(2)旋转的角度是对应线段的夹角或对应顶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

(3)旋转中心的确定分两种情况,即在图形上或在图形外,若在图形上,哪一点旋转过程中位置没有改变,哪一点就是旋转中心;若在图形外,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旋转中心。

23.2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假如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刘遇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中心对称的刘遇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②关于中心对称的刘遇图形是全等形。

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点的坐标规律:

①关于x轴对称: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③关于原点对称:

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图案设计就是通过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或几种的组合)把基本图形组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图形,图案设计时不仅要看是否正确使用了图形变换,还要看图案是否很好的体现了设计意图.

第二十四章圆

24.1圆

定义:

(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2)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心:

(1)如定义

(1)中,该定点为圆心

(2)如定义

(2)中,绕的那一端的端点为圆心。

(3)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

(4)垂直于圆内任意一条弦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的二分点为圆心。

注: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在同圆或等圆中:

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d=2r或r=二分之d。

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用字母π表示。

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的面积公式: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πr

,用字母S表示。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二分之一。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周长计算公式1.、已知直径:

C=πd2、已知半径:

C=2πr3、已知周长:

D=c\π

4、圆周长的一半:

1\2周长(曲线)

面积计算公式:

1、已知半径:

S=πr平方

5、半圆的长:

1\2周长+直径

2、已知直径:

S=π(d\2)平方3、已知周长:

S=π(c\2π)平方

24.2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点在圆内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②点在圆上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③点在圆外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2.过三点的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外接圆和外心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叫这条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相切:

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叫这条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点叫做切点。

相离: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叫这条直线和圆相离。

5.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

1直线l和⊙O相交dr

2直线l和⊙O相切d=r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3直线l和⊙O相离d>r

圆和圆

定义:

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每个圆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的外离。

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叫做两个圆的外切。

两个圆有两个交点,叫做两个圆的相交。

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叫做两个圆的内切。

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每个圆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的内含。

原理:

圆心距和半径的数量关系:

两圆外离d>R+r两圆外切d=R+r两圆内切d=R-r(R>r)

两圆相交R-r=r)两圆内含d<R-r)

24.3正多边形和圆

1、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1)将一个圆n(n≥3)等分(可以借助量角器),依次连结各等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

(2)这个圆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3、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中心到正多边形各边的距离。

(4)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

4、正多边形性质:

(1)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

(2)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当边数是偶数时,它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正n边形的对称轴有n条。

(3)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

重点: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知识讲解1、正多边形定义: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例如:

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等。

如果一个正多边形有n条边,那么,这个多边形叫正n边形。

再如:

矩形不是正多边形,因为它只具有各角相等,而各边不一定相等;菱形不是正多边形,因为,它只具有各边相等,而各角不一定相等。

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正多边形与圆有密切关系,把圆分成n(n≥3)等份,依次连结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相邻分点间的弧相等,则所对的弦(正多边形的边)相等,相邻两弦所夹的角(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从而得出,所连的多边形满足了所有边都相等,所有内角都相等,从而这个多边形就是正多边形。

观察∠A、∠B、∠C、∠D、∠E、∠F所对的弧可以发现都是相等的弧,所以,∠A=∠B=∠C=∠D=∠E=∠F。

所以,将一个圆6等分,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到的是⊙O的内接正六边形。

3、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1)首先要明确与正多边形计算的有关概念:

即正多边形的中心O,正多边形的半径R

——就是其外接圆的半径,正多边形的边心距R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α

,正多边形的边长a

(2)正n边形的n条半径把正n边形分成n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就是正n边形的中心角都等于

;如果再作出正n边形各边的边心距,这些边心距又把这n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了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如图:

是一个正n边形ABCD„„根据以上讲解,我们来分析RtΔAOM的基本元素:

斜边OA——正n边形的半径R

;一条直角边OM——正n边形的边心距R

;一条直角边AM——正n边形的边长a

的一半即AM=

a

;锐角∠AOM——正n边形的中心角α

的一半即∠AOM=

a

=

锐角∠OAM——正n边形内角的一半即∠OAM=

[(n-2)

180

可以看到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各元素恰好反映了正n边形的各元素。

因此,就可以把正n边形的有关计算归纳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4、正多边形的有关作图。

(1)使用量角器来等分圆。

由于在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也相等,因此作相等的圆心角(即等分顶点在圆心的周角)可以等分圆;根据同圆中相等弧所对的弦相等,依次连接各分点就可画出相应的正n边形。

(2)用尺规来等分圆。

对于一些特殊的正n边形,还可以用圆规和直尺作出图形。

①正四、八边形。

在⊙O中,用尺规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就可把圆分成4等份,从而作出正四边形。

再逐次平分各边所对的弧(即作∠AOB的平分线交

于E)就可作出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等,边数逐次倍增的正多边形。

②正六、三、十二边形的作法。

通过简单计算可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与其半径相等,所以,在⊙O中,任画一条直径AB,分别以A、B为圆心,以⊙O的半径为半径画弧与⊙O相交于C、D和E、F,则A、C、E、B、F、D是⊙O的6等分点。

显然,A、E、F(或C、B、D)是⊙O的3等分点。

同样,在图(3)中平分每条边所对的弧,就可把⊙O12等分„„。

5、正多边形的对称性。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如果正多边形有偶数条边,那么,它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

如:

正三角形、正方形。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知识点1、弧长公式

因为3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就是圆周长C=2πR,所以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于是可得半径为R的圆中,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

说明:

(1)在弧长公式中,n表示1°的圆心角的倍数,n和180都不带单位“度”,例如,圆的半径R=10,计算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时,不要错写成

(2)在弧长公式中,已知l,n,R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知识点2、扇形的面积

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半径为R,圆心角为n°的扇形面积,显然扇形的面积是它所在圆的面积的一部分,因为圆心角是360°的扇形面积等于圆面积πr

,所以圆心角为1°的扇形面积是

,由此得圆心角为n°的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又因为扇形的弧长

扇形面积

所以又得到扇形面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

知识点3、弓形的面积

(1)弓形的定义:

由弦及其所对的弧(包括劣弧、优弧、半圆)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2)弓形的周长=弦长+弧长

(3)弓形的面积如图所示,每个圆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都是一个弓形的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要把扇形OAmB的面积和△AOB的面积计算出来,就可以得到弓形AmB的面积。

当弓形所含的弧是劣弧时,如图1所示,

当弓形所含的弧是优弧时,如图2所示,

当弓形所含的弧是半圆时,如图3所示,

注意:

(1)圆周长、弧长、圆面积、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知识点4、圆锥的侧面积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如图所示,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底面圆的半径为r,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为l,扇形的弧长为2π,圆锥的侧面积

,圆锥的全面积

说明:

(1)圆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和称为圆锥的全面积。

(2)研究有关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问题,关键是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并明确圆锥全面积与侧面积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5、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是矩形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

1.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

具有下列三个特性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

(1)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²

(2)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但事先知道每次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

(3)每次试验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1、当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并且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时,可以用被关注的结果在全部试验结果中所占的比分析出事件中该结果发生的概率,此时可采用列举法.

2、列举法就是把要数的对象一一列举出来分析求解的方法.但有时一一列举出的情况数目很大,此时需要考虑如何去排除不合理的情况,尽可能减少列举的问题可能解的数目.

3、利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求概率的关键是:

①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②其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在考查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时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4、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求得的概率是理论概率,而实验估计值是频率,它通常受到实验次数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因此两者不一定一致,实验次数较多时,频率稳定于概率,但并不完全等于概率。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应该稳定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事件发生的频率不一定相同,是个变数,而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个常数;但它们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越来越稳定于概率。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大家往往发现:

虽然多次试验结果的频率逐渐稳定于概率,但可能无论做多少次试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应该注意:

这种偏差的存在是经常的,并且是正常的。

另外,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的估计结果往往不太理想,甚至有可能出现极端情况,此时我们应正确地看待这样的结果并尝试着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对试验结果的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偏差的理解也是形成随机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际应用中,当试验次数越大时,出现极端情况的可能性就越小。

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做大量重复试验来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并用它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试验次数越多,得到的估计结果就越可靠。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6.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第二十七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

概述

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相似。

(相似的符号:

∽)判定

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相似比。

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全等。

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7.2相似三角形

判定

1.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3.三边对应成比例

4.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7.3位似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性质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位似多边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共线。

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位似图形的中心可以在任意的一点,不过位似图形也会随着位似中心的位变而位变。

根据一个位似中心可以作两个关于已知图形一定位似比的位似图形,这两个图形分布在位似中心的两侧,并且关于位似中心对称。

注意

1、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所以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2、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

3、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

4、位似比就是相似比.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位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Rt△ABC,∠C=90°)

⑴三边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