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355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儿歌,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学习重/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3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能正确朗读儿歌,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孩子们,树不仅能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还能够装扮我们的环境,在我们的小区、街道、校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

它们把我们的地球妈妈装扮得多姿多彩,那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树呢?

(指名字回答)真了不起,你们认识那么多树,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与树木有关的儿歌,让我们去认识、了解些不同的树木。

(板书课题:

树之歌)

强调:

树(左中右结构)

之(点,横撇,点)

歌(笔顺)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想不想挑战自己读儿歌?

(出示要求:

借助拼音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同时标出儿歌共有几句话。

指导:

找到表示一句话的标点符号,先画斜杠,再标出数字,要写得小一些。

3.同学们读得真用心,老师要检查检查大家读准确了吗?

我们抽4个同学,每人一句,其他同学想一想儿歌中介绍了哪些树?

(抽生汇报)

教师正音:

枫(后鼻音)桦(四声)银(前鼻音)

指导画线方法,正确使用尺子。

4.(出示课件:

树木名称)借助拼音,练习读一读这些书的名称吧!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重点指导“梧桐、松、银”的读音。

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抽生汇报)

教师引导:

它们的偏旁都是什么?

右半部分跟这个字有什么联系?

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大多表示树木,右边提示了它的读音,我们把它叫做“形声字”。

(板书:

形声字)这样的字还有很多,出示课件“棕树、榆树、楠树、橡树、石榴树”它们分别是什么树?

我们不仅认会了课本的树名,还知道了几种课本以外的树。

5.这些树名都认识了,我们把它放回儿歌中读一读吧!

(要求:

边读边思考,从儿歌中了解到了哪些树的特点呢?

随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树介绍给大家)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拨,同时随文认识“守、耐、疆”等几个生字。

(1)杨树、榕树:

杨树高,榕树壮。

(特点:

高、壮)

动作理解:

谁的身体最强壮?

理解壮的意思。

(2)梧桐树:

梧桐树叶像手掌。

(特点:

像手掌)

比喻句:

将()比作()。

掌:

与“常”对比学习。

击掌时用什么击?

(3)枫树:

枫树秋天叶儿红。

(特点:

秋天叶儿红)

枫树有什么特点?

(4)松柏:

松柏四季披绿装。

(特点:

四季披绿装)

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军人叔叔穿军装,这句话中谁披绿装?

识记:

装,壮+衣=装

(5)木棉、桦树: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特点:

木棉喜暖,桦树耐寒)

识记:

耐(忍耐)守(宀+寸=守)

疆:

弓为丈量土地的工具,田就是土地,横就是土地之间的分界线。

所以疆就是分界线的意思。

(出示世界地图:

在我国遥远的新疆与国外接壤地方就是边疆。

(6)银杏、水杉:

银杏水杉活化石。

说明介绍化石与活化石。

化石就年代久远的动物或植物在石头等地方留下的痕迹,活化石就是像化石一样,年代久远(很早以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但是不像化石一样死掉了,而是活着存在的,代代繁衍到今天。

比如:

大熊猫,中华鲟。

(7)金桂:

金桂开花满园香。

(特点:

香)

桂树开花,满院飘香。

所以金桂开花满园香。

6.认识了这些树木,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梧桐(wúwū)耐寒(làinài)

绿装(zhuānɡzhānɡ)守住(shǒusǒu)

银杏(yíngyín)桦树(huáhuà)

指导做题方法:

读题并找到关键词

7.生字再次放回儿歌中,拍手读儿歌。

8.大家了解每一种树木的特点了吗?

(2)我会连。

杨树香枫树喜暖在南方

榕树高木棉耐寒守北疆

金桂壮桦树秋天叶儿红

9.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并观察,这些生字宝宝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桐、杨、枫、松、柏(左高右低)

桂、杉、棉(左右等高)

指导书写杨:

新笔画(横折折钩),左高右低,两撇的位置在长横,且第一笔短,第二笔长。

 

教案设计二

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一连串树的名字中蕴含着木字旁的汉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把识字教学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趣味性识字的原则;二是注重把内容理解寓于情境体验之中,使学生的识字学习活动变得鲜活起来;三是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寓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的识字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努力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入课题,展开想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想象交流:

请你闭上眼睛,轻轻地念几遍“树之歌”,此时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过渡:

看到这三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树站在大地之上,撑开绿色的大伞,长得越来越强壮。

你能说说自己都认识哪些树吗?

4.学生自由交流,说出各种树的名字。

设计意图:

以想象打开“树之歌”的话题,互动交流对“树”的印象,为后面学习树的名称积淀积极的情感。

二、小组合作,初认词语

1.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将写有树的名称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金桂

2.过渡:

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树的名字,可真了不起!

(指黑板上的词卡)可是,你能在课文中准确地找出这些树的名字吗?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儿歌,把树的名字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到课文或生字表中查找音节,圈出来。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音节,再看一看对应的生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

①游戏一:

捉迷藏。

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

在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它们吗?

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③游戏二:

寻宝。

你能快速识记这8个生字吗?

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预设:

A.字族识字。

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字,木字旁通常都表示与树木相关。

B.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右边“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而杉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儿像毛。

C.形声字识字。

“梧”“桐”“枫”“柏”等是形声字,左边“木”是形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是声旁。

D.字歌识字。

用手把它挂,女孩玩娃娃。

人好成佳话,木到开桂花。

E.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一个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课件出示一个木桩旁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两堆土,就是“桂”。

④游戏三:

开火车。

开火车认读字卡,并口头组词,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这些生字造句。

(2)小组内读黑板上的词语,最先会读这些词语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词语。

(3)过渡:

小朋友们可真是识字高手!

可是,除了表示树木名称的8个生字,还有7个生字宝宝藏在了课文中,一直淘气,不肯出来。

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①课件出示7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交流识字方法。

③注意纠正字音:

          

后鼻音“掌、装、疆”,翘舌音“守、掌、装”,要特别注意“耐”的读音。

这些生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

(4)识记生字字形,理解字义:

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如“疆”字可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界限。

“耐”和“守”可借助语境识记,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来猜测“耐”的大概意思,通过组词“忍耐、耐心、耐力”巩固识字。

“掌”字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记,如通过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识记,“银”“装”“化”可以列举相关词语“银行”“服装”“化石”等进行识记。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成果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习动机、兴趣、主动性。

本环节设计以游戏为主,师生互助采用多种方法识字、识词,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最先学会的同学会成为领读的小老师,这又成为一种激励学生积极识词的有效手段。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带木字旁的生字,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书写上有哪些共同点。

强调“木”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长一点。

3.课件出示书写动漫,重点指导“杨、杉”并范写。

杨:

右部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

杉:

右部三撇等距,起笔撇上下对齐,第三撇最长。

4.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

本课生字比较有特点,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归类书写,把带有木字旁的生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整个字形有所把握,降低了书写难度,提高了学生的书写兴趣。

通过评议,引导学生揣摩字形,把字写好看。

四、完成练习,拓展延伸

1.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是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要读准每个字音。

2.在家人的帮助下查找这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植物或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

借助资料,识记课后的8个词语,在读准字音的同时丰富了学生对词语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入,温故知新

1.板书课题,引发交流:

上节课,我们在《树之歌》这篇课文中,认识了哪些树?

学生说树名,并在桌上的词卡中找出这些树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2.游戏:

猜一猜,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对照图片,猜出是哪一种树。

然后从黑板上摘下它的名字,领大家读一读这个词语。

3.齐声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

设计游戏活动的目的,一是在趣味中巩固生字词;二是在趣味中巩固内容。

二、互动交流,了解内容

1.导学:

你见过这些树吗?

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特点,这些树还有哪些特点呢?

快点儿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些树的特点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

(2)再次朗读课文,要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通之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老师示范。

(3)大声朗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诗歌的韵脚,让学生读出韵律感。

(4)每种树有什么特点?

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指名朗读课文。

4.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一种树。

长得高的是杨树。

(学生回答后,板书:

杨树高)

长得很粗壮的是榕树。

(学生回答后,板书:

榕树壮)

树叶像手掌的是梧桐树。

(学生回答后,板书:

梧桐叶如掌)

秋天,枫树叶子红红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

枫树叶儿红)

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是松柏。

(学生回答后,板书:

松柏披绿装)

5.课件出示前两句韵文,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齐声诵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6.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的词卡,说一说,背一背这几句韵文。

7.过渡: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又是什么样的树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后两句。

8.学生自由读后两句,一边读一边说一说“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9.课件逐一出示“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师生互动,交流它们的特点。

预设:

木棉树喜欢生活在暖和的南方,开花的时候满树鲜红。

(学生回答后,板书:

木棉喜暖)

桦树不怕冷,耐寒,喜欢生活在北方。

(学生回答后,板书:

桦树耐寒)

银杏树是最古老的树,被称为“活化石”。

(教师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中的“活化石”)

水杉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也是一种古老的树。

(学生回答后,板书: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花香浓郁。

(学生回答后,板书:

金桂满院香)

10.课件集中出示后两句韵文,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齐声诵读。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1.学生对照课件上的“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说一说,背一背这几句韵文。

12.引读全文:

丰富的树种装点了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流畅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13.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借助填空、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背诵,如“杨树__________,榕树__________,梧桐树__________”,并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

设计意图:

此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图片直观形象的再现作用,拉近学生与“陌生树木”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巩固了生字,又理解了文本内容。

借助填空、图片引领学生记忆、背诵儿歌,在背诵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观察指导,练习书写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特点。

2.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点拨:

“壮”共6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

注意右边是“士”,不是“土”。

“化”共4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

注意笔顺,右半部分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哪些笔画写得好?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字。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

因此,要引导学生依据字形特点找书写规律,针对难点详尽指导,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完成练习,知识拓展

1.课件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句子。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2.讨论交流:

试着说说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

3.针对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解析。

(1)一棵小树长成材需要十年,一个人要想成才需要更长久的时间。

在理解含义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做有用的人,做有志向的人。

(2)树长得再高,树叶还是要回到树根。

常用来说人离家再远,还是要回到家乡。

(3)树没有根怎么能生长呢?

人没有志向也不能成功。

4.师生合作对读这三个句子,齐声诵读句子,尝试背诵句子。

5.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与树有关的名言?

请你在家人的帮助下查找有关的资料,简单抄写在小卡片上,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小空间,设计拓展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语文的空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汉字。

教学反思一: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怎样赋予单一的生字教学生动的形式,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质量的关键。

1.多元化的识字方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识字体验。

中国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尤其是汉字的字形,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识字方法。

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字理识字、看图识字、字歌识字、字族识字等丰富的识字方法打开了学生识字的空间,提高了识字质量,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趣味。

2.易操作的识字游戏,使学生在挑战中提高识字的主动性、积极性。

立足于低年级学生易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个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不花哨的小游戏,在游戏中读音、记形、应用,使学生在梯级渐进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识字效果。

 

教学反思二:

《树之歌》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儿歌,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所以当我接触这篇课文时,我便想着我要把它展示的更完美。

所以昨天下午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准备这篇课文,我觉得如果只是简单地立足于文本分析,有点太对不起它本身的意义。

于是我把它当成一篇科普文来讲。

    在课堂上既给孩子们展示了每一种树木的图片,因为现在的孩子离自然太远了,而且很多树木我们生活的附近并没有,所以图片是最简单的一种介绍方式。

对于每一种树木,我都给他们拓展,特别是讲到白杨树的时候,因为自己本身去到过新疆,所以我给他们讲了很多关于新疆的东西,天上啊、沙漠啊等等,还告诉他们连新疆的羊肉都是带着淡淡的草香的,而不是膻味。

讲到银杏树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在西安的大观音寺里有李世民亲手种下的一棵银杏树。

这棵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告诉他们如果这些树要是能说话,我们的生活该多精彩,它肯定要不分昼夜地给我们讲述朝代的更替和古往今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后我把立足点落到孩子们的价值观上,我告诉他们我们所在的祖国有许多美里的河山,你们的世界不只是眼前的一座山一条河,你们应该努力走出这座大山,去听海浪翻滚的声音,去感受沙滩的柔软,去领略泰山黄山的险峻,去感受雪山的春洁......你们应该用脚去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而这一切都需要你们今天和明天不懈地努力来实现,努力学知识,努力学做人,努力学会爱,爱生活,爱自己、爱别人。

我不知道我每次给他们讲这些应不应该,但我想如果我时刻能像念经一样一直在他们的耳边念叨,我相信一定能让我在未来看到希望。

    每一堂课总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因为今天带着匆忙的心去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很多本来预设的内容没有给孩子们提到。

比如本来计划在讲白杨树的时候,我想给他们读一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凡是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大抵应该都能感受到这篇文章的魅力;计划讲木棉树的时候,要给他们读一读舒婷的《致橡树》。

也许在他们这样一个年纪读这些文章或者诗歌,根本领略不到其中的感情,但任何东西我相信只有听过、见过,一定会装到自己的记忆里。

而在许久之后,这些尘封的记忆会在某一刻被悄然唤醒。

然而这一切都在匆忙后完全忘记了,这是今天一个小小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