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336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docx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

檀江林

2012-11-1315:

55:

56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网

  

  文章在系统梳理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方向、路径、指导与目标的“顶层设计”思路,解读“南方谈话”中改革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耦合路径的基础上,依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单项改革与综合改革”、“决策科学和措施协调”、“全面改革和重点改革”、“目标坚定和手段可行”等五个层面的“有机耦合”,探讨阐述了其对新时期继续推进改革的有益启示。

  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重温邓小平南巡谈话:

“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1]在历经20年风雨之后的今天,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铿锵誓言依然雄浑地回荡在当代改革者心中。

当年谈话中的哲理在实践中越发凸显其魅力,对改革的精辟论述也在不断的验证中展示其前瞻性。

新时期、新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多重挑战,我国的改革正在迈向一个新阶段。

回首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髓与内核,改革理论的创新点和主要精神财富何在?

哪些经验值得认真地吸取?

我们认为,那就是改革“顶层设计”和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

  一、“顶层设计”概念提出及在新时期改革中的适用

  从来源上看,“顶层设计”概念并非新词,它在不同学科领域含义差异甚大。

采用“顶层设计”方法完成某项工作,基于概念自身的全局性、预见性、设计性,要求运行过程中理念的一致性、模块功能的协调性、结构的统一性、资源的共享性、各部件的标准化以及系统学方法的运用,以全局视野把握事件进度和发展,统筹思考。

对于国家治理而言,顶层设计的使用在社会事务管理、政府工作、军事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都有诸多渗透性体现。

二战以后,西欧很多国家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重新走向复兴,“顶层设计”思路目前仍为西方国家处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法,借以进行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总体设计。

  “顶层设计”理念近几年进入我国改革领域。

2010年9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及“顶层设计”这一改革概念。

2011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研究和确定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2]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明确提出:

“在经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要继续下定决心、鼓足勇气,毫不动摇、永不停顿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改革开放的长期规划设计,继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综合学界相关观点,我们认为,顶层设计在当代改革中的应用,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改革指导思想和方针的顶层设计。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开拓科学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第二,改革基本内容的顶层设计。

强调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提高改革者的宏观决策能力,增强掌控全局的政治改革能力,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协调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环节发展,重在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民生的紧迫任务。

第三,改革路径的顶层设计。

认真梳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性创新,推动改革全面深化。

  因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改革“顶层设计”概念的提出与理念建构,表明我们党对改革新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认知的不断深化,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更是从战略高度统筹改革发展大局,秉持科学发展理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强音。

从改革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到今日大胆推出“顶层设计”,凸显中国改革正在迈向一个目标明确、宏观规划和总体掌控的战略转折的新时代,其也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精髓的合理继承与发展。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

  20年前邓小平南下巡视,20年后对其南方谈话的重温及反思告诉我们:

邓小平无疑指明了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路向。

虽然“顶层设计”是21世纪后才逐渐进入学界视线的改革新词,但并不代表顶层设计理念在以前不存在。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顶层智慧”显而易见。

  1.改革指导方向的“顶层设计”。

一方面,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的坚定性。

他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并不玄奥,“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从而避免人们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迷信化、鬼神化。

同时,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到的,因为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而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更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383另一方面,改革路向的合理选择,无疑是当代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

对此,邓小平指出: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3]375在中国改革实践中,激进和保守都不是最优的道路选择。

邓小平在谈话中多次引用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例证来说明,无论是“左”还是“右”,对于改革和发展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但在改革进程中既要反对右,重点更要防止“左”。

  2.改革路径思维的“顶层设计”。

首先,“南方谈话”阐明了中国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中国走上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并实现长期持续高增长,对于世界和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当代伟大的壮举。

回观国内外经济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无疑是突破性、史无前例的。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清晰的理论思路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373基于中国十多年改革实践经验,邓小平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顶层目标设计已然明晰,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随之确立,从长期摸索转到公开实践,从部分改革到全面推行,中国改革大业在经济体制上开始展现其勃勃生机与活力,并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果。

其次,南方谈话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远目标,更推动了全社会改革思维的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3]372正是这些精辟论断,打破了传统思维对中国发展的长期束缚,让民众对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标志着党在改革思维上迈出了一大步,终于摆脱了姓“资”姓“社”的长期困扰,从而不断迈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3.改革领导主体的“顶层设计”。

在上个世纪末的国内外忧患中,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很多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不清,认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就会被和平演变,甚至认为反和平演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致使部分群众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产生动摇。

此时的邓小平异常冷静和理智,他始终强调:

对苏联剧变乃至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要冷静观察思考,沉着应对,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

关键是抓好党的组织路线:

“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3]381“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3]380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靠一个好的党来领导,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

早在1965年的一次谈话中,他就说:

“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

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

”[4]南方谈话深化了这一理念: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3]380这既是对当时国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党内也出现一些淡忘党的宗旨、以权谋私甚至贪污腐败等行为,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中面临着种种新挑战,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那就是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3]371如果说坚持党的基本理论确保了执政党转型的方向,那么坚持基本路线则为执政党转型立稳了主轴。

因为党的建设从来都与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密切联系,并为其实现和完成服务。

  4.改革目标宗旨的“顶层设计”。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第一次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将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具体历史条件,首次对社会主义首要的理论问题进行概括: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373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他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在一起,既摆脱了过去只谈所有制变革,而不注重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的“左”的倾向,又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既为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可行途径,又找到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动力所在。

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邓小平明确指出: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373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也就是从根本目的这一最高层次上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这不仅在当时的语境下给迷茫的中国指明了发展路向,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

  三、顶层设计“智慧”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

  邓小平不仅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改革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各个时期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上与下的有机耦合,即群众推动和政治家引领的相互作用不可或缺: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掌控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整体布局、统筹协调等宏观领域,自下而上的群众首创精神则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改革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掘群众智慧,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对顶层设计完善优化,确保改革发展目标得以整体实现。

邓小平关于做好改革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耦合路径的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点。

他所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认识,都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密切相关。

邓小平指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

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

”[3]382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邓小平指出:

“我们讲解放思想,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5]364首先,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

关键是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能拘泥于个别词句,不要搞“本本主义”。

其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形而上学和主观偏见,既要反对“左”,也要防止右。

第三,在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关键是要紧紧扭住两条主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党和国家赖以发展的生命线。

  2.尊重群众,依靠群众。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尊重实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从群众的改革实践中,验证改革顶层设计的有效性。

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无论顶层设计如何完备,最终需要人民的实践来试验、来证明。

只有实践了且被实践证明了的顶层设计,才是真正符合规律的、正确的和科学的理论。

邓小平充分强调自下而上的群众首创精神和群众智慧的重要性: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5]“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

”[3]4因此,邓小平反复强调:

“党只有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5]342邓小平南方谈话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原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对世界的改造不是通过别的途径,而是通过广大群众的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邓小平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3]372并主张“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3]372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决策,为群众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

另一方面,人们只有把对必然性的认识付诸实践,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和加深原先自己对必然性的认识,对事物的规律才能认识得更深、更透,才能取得更大更充分的自由。

  3.尊重实践,检验真理。

坚持实践标准才能解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推动改革开放。

邓小平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赋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鲜明的时代气息。

因为只有在占有十分丰富的实际经验材料并从中引出一定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造,才是合乎实际、合乎规律的,才会有成功的把握。

那么,谁最富有实际经验并能从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呢?

是人民群众。

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对自身实践领域中的实际情况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得最丰富、最全面、最清楚。

因此,只有他们的实践创造才最具有成功的把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解放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改革的民众性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以及真理的实践性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在社会主义历史领域,就是要从现实生产力状况出发。

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改革政策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即“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

[3]372这是坚持社会实践检验真理的集中阐述。

任何顶层设计的实施都需要民众的参与,改革能否获得成功,最后都要由改革的执行者和体验者——民众来推动和评估验证,这也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对尊重实践、验证真理的贯彻实施。

历史的创造者才能真正验证改革决策和方向的对与错、偏与正,群众的满意度是判断改革政策最有效、最直观的“真理检验器”。

无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试点,人民群众都是最直接的反应器,改革的实用性、可行性、正确性在民众中的验证才是真理。

  4.由下而上,从上及下。

改革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通过上与下的有机耦合,即群众推动呼应和政治家引领指导的相互作用,在任何改革进程中都不可或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任何顶层设计若无民众参与,都不可能成功。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3]382在“谈话”中邓小平反复强调了群众首创的重要意义,这也表明了邓小平的改革群众观:

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中国的改革无法前进,也没有任何群众基础,没有强大的民众根基是经不起风雨考验的。

民众参与既是群众首创性精神的来源,更是对顶层设计的督促、发展和补充。

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试验最终走向成功,不仅是群众自身首创精神的充分发挥,邓小平对农民首创的支持也是必要因素。

同样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和群众首创的有机耦合,让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体制有了根本性变革,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

因此,自上而下的政治家的顶层设计具有必要性,而自下而上的群众首创性更不可或缺,甚至在关键时刻,群众的力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没有群众的应者云集,政治家的顶层设计无法真正实践,更无从谈起全面推广。

其次,顶层设计并非否定基层民众的改革创新和制度创新。

顶层设计理念不是只要“设计”而排除其他路径,尤其是在已经脱离“摸着石头过河”改革阶段的今天,很多人误认为我们从此也不再需要基层民众探索性的建议和改革实践,似乎顶层设计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解决目前改革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种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曾经指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来已久,改革源于群众的意识觉醒,基层民众的长期实践中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不仅是我们改革的创新思维的来源,更是不可忽视的改革源动力。

正如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中表示:

“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6]

  四、改革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有机耦合”的当代启示

  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0年后的今天,顶层设计与首创精神“有机耦合”的指导思想,仍是我国未来改革中的“双引擎”,成为推进全面改革进程中统筹协调、上下结合的有力思想武器。

  1.自上而下改革和自下而上改革的“有机耦合”。

纵观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无论是指导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无不证明着一个道理:

群众需要和群众实践。

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必要的,它控制着改革的方向和整体筹划,但若脱离群众的实践需要,任何改革都行不通。

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关系亟待厘清。

近年来,顶层设计的提法较多,造成视觉上的一个误区,认为之前我国改革进入瓶颈期,困难重重,是因为顶层设计的缺位,总体规划和方向没把握好,只要有了顶层设计,往后的改革就能畅通无阻、一往无前了,这种想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我国改革过程中,顶层设计固然必要,但中国目前的改革的复杂现状,远非顶层设计就能解决。

实际上,在中国已走过的改革之路中,顶层设计并非一直缺位,邓小平南方谈话就是一种典型的顶层设计,但顶层设计不能代替改革的全部。

想要改革成功,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必须有机耦合,才能产生改革动力的有效耦合,从而真正开展集动力、目标于一体的全面改革。

南方谈话分别阐述了顶层设计和群众首创性的重要性,题中之义就是将二者有机耦合才是改革成功的必由之路。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凸显政治家的改革策动,而基层改革和群众首创性则展现民众的改革呼应,实际上还包括温家宝总理所提及的“人民的觉醒”。

[6]

  2.单项改革与综合改革的“有机耦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先锋,其他领域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改革。

上个世纪最后的20年里,中国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正是这一阶段的改革,架构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尽管改革的内容非常广泛,其围绕着经济建设而进行配套改革或者为经济改革而服务的痕迹仍旧非常明显。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改革局面出现新变化,变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最终走到了需要全面进行的阶段。

单项经济改革为先锋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不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其他领域的改革就无法赶上经济改革的步伐,最终会导致改革环境的失衡。

过去的改革在空白区域进行,没有触及较大的利益调整,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随着改革力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利益集团已然形成,这也是目前改革瓶颈举步维艰的原因所在。

不解决这个巨大的阻力,我国的改革将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出现返工。

因此,由单项改革向系统化多功能综合改革迈进,乃是我国未来改革的必由之路。

  3.科学和措施协调的“有机耦合”。

经过邓小平南方谈话的20年发展,顶层设计的意义被实践和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当前的顶层设计既非照搬原来,更非另起炉灶,而是继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的创新,是在实践中不断根据经验和实践的检验,改进、完善、发展的结果。

对此,胡锦涛曾经在2010年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强调: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

”[7]因此,要真正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4.全面改革和重点改革的“有机耦合”。

从改革的内在结构看,中国的改革无疑是全方位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实践中明显感受到改革的内在结构存在着不匹配与不平衡。

其中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短板效应尤为明显。

当社会改革、政治改革不能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即使再好的经济改革方案,也都难以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去实施,也很难获得政治层面的保障,正如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的: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

”[6]如何使改革内在的结构更加合理、平衡,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纵观全局,我们在进行全面改革的同时也需要有重点地进行改革。

全面中强化重点,保证改革环境的平衡稳定和改革步伐的合理、迅速。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的改革都是我们目前改革的范围和目标,然而在目前改革困难重重的背景下,经济改革是我们一直在进行的重点领域,而与之配套的社会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政治改革是我们在协调中求平衡、稳定中求速度的科学改革顺序。

  5.目标坚定和手段可行的“有机耦合”。

1984年1月,邓小平来到广东视察。

28日,邓小平登中山市罗三妹山,下山时,他对陪同人员语带双关地说:

“不走回头路。

”[8]这一铿锵有力的世纪强音,对于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中国的改革推进30多年后的今天,这更应是我们改革者心头的警钟,对此,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答记者问中表示“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6]立足现实,首先需要坚定改革目标,改革无论对于任何国家、政体,任何体制、规章,都是不变的发展道理;30多年的社会发展经验更告诉我们,改革开放这条路是正确的,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如果我们走回头路,会回到哪里?

只能回到落后、贫困的状态。

”[3]29其次,厘清改革手段的可行性,认真考虑如何继续推动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针对发展中不断暴露的缺点,改革中应不断完善修正,我们才能不断发展并朝既定目标迈进。

为此,改革要有“顶层设计”,坚持科学的改革观,质言之,把握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发挥基层群众首创精神的二元互动,既是继续推动改革进程的必经之路,也是未来发展中不可逾越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温家宝.破解难题要靠改革开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2-06

(1).

[2]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N].人民日报,2011-12-10

(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348.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6]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2-03-15

(1).

[7]李章军.中国现代化航船破浪前进的战略抉择[N].人民日报,2010-02-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