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297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docx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

XX一年级数学上第11单元整理与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

  第十一单元整理与评价

  教材分析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学习”。

本套教材把“学习评价”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在教科书上,贯穿于教学教学活动中。

同时,每册的最后,把传统教科书中的总复习改为“整理与评价”。

根据每册教科书应达到的内容标准和目标要求,通过具体素材,从知识与技能、问题与思考等方面进行整理与评价,帮助师生了解本学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和体验,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本单元具体编排特点如下:

  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对数以及运算的认识。

  在观察比较重感受数学规律。

  在拼摆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分类与整理中感受其价值。

  本单元数学活动有2部分内容:

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问题与思考。

其中“知识与技能”部分共设计14道题,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技能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考查;“问题与思考”部分共设计9道题,对本学期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两个方面目标的实现水平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是交流本学期的学习感受,二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自信心等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与评价,使学生全面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本学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与评价,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有趣的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整理与评价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全面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巩固本学期所获得的知识。

  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整理与评价的作用。

  教学建议

  对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要突出结构性和关联性。

  本学期是学生次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如一起画“知识树”、一起“串珍珠”等,先让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了什么,将一个一个知识点写在一颗颗“珍珠”上或一个个“大苹果”上,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将这些苹果挂在大树的什么位置、如何将这些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再通过交流与讨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并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对所学内容的训练,要体现趣味性和针对性。

  在期末总复习阶段,由于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因而容易丧失学习的新鲜感。

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

另外,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简单归结为马虎、不认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课时

  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1课时

  认识图形与分类1课时

  找规律1课时

  总计4课时

  课时2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100~101页2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以及比较大小等。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梳理这部分内容。

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上习题,让学生独立动脑思考,动嘴交流,从而再次巩固加深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数位组成等知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梳理,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有条理、多角度地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境创设及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喜欢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

感受2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2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主题图、。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

你们喜欢过生日吗?

今天,亮亮在同学们的陪伴下过生日啦,大家想不想去给亮亮送去生日祝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

  数数、读数与写数。

  师:

亮亮谢谢同学们的生日祝福,同学们能帮把这些事物均用数来表示吗?

  生1:

有一张桌子,一个生日蛋糕,一把蛋糕刀......均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这些事物的数量。

  生2:

二个小杯子,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小杯子的数量。

  生3:

有三个气球,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气球的数量。

  生4:

图中有四名男生,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男生的数量。

  生5:

亮亮生日蛋糕上插着七支蜡烛,蜡烛的数量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

  师:

事物的数量有几个,我们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你们能继续数一数下面事物的数量吗?

如果事物的数量比10大,我们怎么做到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些事物的个数呢?

  生1:

我是一个一个地数,七星瓢虫有17只。

  生2:

我是两个两个地数,有19个樱桃。

  生3:

我是先把10只七星瓢虫圈起来,再继续数还有7只七星瓢虫,所以共有17只七星瓢虫。

  师:

在数20以内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可以五个五个地数,可以十个十个地数,......只要能做到数的过程中不重复数、不漏数,最后数的数量是正确的,你就是最棒的!

  师:

数朋友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你喜欢的数朋友说些什么呢?

  生1:

我想对0说,你是这里最小的数,你可以表示开始也可以表示没有。

  生2:

我想对9说,你是最大的一位数,你的前面是数字8,后面是数字10.

  生3:

我想对10说,你是最小的两位数。

你的十位上是数字1,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0,表示0个一。

  生4:

我想对12说,你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生5:

我还想对12说,你的个位是2,十位是1.

  生6:

我想对15说:

你的前面一个数是14,后面一个数是16。

  设计意图:

通过与数对话,让学生复习数的顺序、组成与数的大小。

  师:

看来大家对数朋友都很了解。

这些数朋友想排队来我们的教室,大家看排的好不好。

这些数朋友都急着想进来,所以没排好,大家能按要求找到某一位数朋友吗?

排从左边数第4个数朋友是谁?

你知道从右边数这个数字排第几吗?

你能说出最喜欢的数朋友的位置吗?

  师:

数字朋友看大家都知道了它们的位置,所以还想站整齐队伍,你们能帮它们排排队吗?

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和别人不同。

  生1: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2:

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

  师:

今天数字朋友非常开心,想和大家玩游戏。

大家想玩吗?

  ;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7.)

  师:

观察下面一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按照它给的顺序填数吗?

  、、、、)

  生1:

这是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字。

  生2:

这组数字依次加2.

  生3:

1、3、5、7、9、11、13、15、17.

  师:

今天数字朋友过的很开心,想给大家了解一些它们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设计意图:

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三、巩固知新。

  练一练。

第4题。

  看图写数。

给出了实物图、小棒图以及计数器三种表示数的方式。

交流时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写出对应的数。

  练一练,第8题。

  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不同数量的茄子,比较并填空。

  同学之间交流填写结果,并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达标反馈。

  数数。

  从1数到20.从17数到8.

  看图写数。

  数的组成。

  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个十是。

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答案: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16、15、14、13、12、11、10、9、8.

  15171220

  63495答案不唯一15

  13XX

  五、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

谁能说说通过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我们可以用点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可以五个五个地数数,还可以......

  从0依次数到20,后面的数字永远比前面的数字大。

a比b大几,我们还可以说成b比a小几。

  十几,十位上是数字“1”,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它前面的一个数字是十几-1,后面的一个数字是十几+1.

  六、布置作业。

  填一填。

  按顺序填数。

  前面的数是,17后面的数是。

  和11相邻的数是和;7和9中间的数是。

  数的大小。

  比大小。

  0○106+2○9-28+4○12

  ○1110-5○1+417-3○12+2

  把8、2、0、4、10、19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一共有个五角星。

把左边第4个☆涂上红色。

  把右边4个☆圈起来。

  答案:

  1012131516171819131810128

  >>=<==19>10>8>4>2>0

  板书设计

  0以内数的认识

  从小到大: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从大到小:

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20以内的数,教学中,我通过《整理与评价》中习题把这部分内容综合在一起回顾复习,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再次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活动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本节课分层次练习,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形式上的练习,而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性地给予辅导,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都有所提高。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师: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哪些数朋友?

刚才同学们是一个一个地数数,数数时我们还可以几个几个地数。

谁能两个两个地数。

谁还有别的数数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熟悉这些数朋友。

  师:

看来,这个游戏一点儿都难不到你们,下面我们继续玩一个游戏:

猜猜我是谁?

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谁?

我比9多1,我是谁?

  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谁?

  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谁?

  我比18少1,我是谁?

  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谁?

  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谁?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

20以内数的顺序以及组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二、教学资源。

  用20以内数的认识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我们可以用点数生活中事物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可以五个五个地数数,还可以......

  比较生活中事物的大小。

  从0依次数到20,后面的数字永远比前面的数字大。

  a比b大几,我们还可以说成b比a小几。

  三、资料链接。

  数学小常识

  语言的模糊性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

最初,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集体狩猎一天,如能分到一份食物,已非常幸运,对于分两份食物,他们连想也想不到。

那时,人们对于数的概念只能是“有”和“无”两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一天有可能分到两份食物。

“两份”相对于“一份”,就产生了“多”和“少”的概念。

对于三份或三份以上,他们只能用“很多”来描述。

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二进位数学的原因。

其中“无”是“0”,“有”是“1”,“多”是“2”记作“10”。

可见我国“二进位制”很可能早于“十进位制”。

  喝汽水

  笑笑、淘气和聪聪口渴了,他们每人想买1瓶汽水喝,可是他们带的钱只够买2瓶汽水。

这时,淘气看见前面有个姐姐用3个空汽水瓶换到了1瓶汽水喝,灵机一动,走上前去向姐姐借了一个刚喝完的空汽水瓶,过了一会儿,三个小朋友都喝到了1瓶汽水,把借姐姐的空汽水瓶也还了,又高高兴兴地继续赶路了。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喝到汽水的吗?

  第二课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102页、104页和105页第3题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解决问题。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解决问题,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梳理这部分内容。

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上习题,让学生独立动脑思考,动嘴交流,从而再次巩固加深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算式以及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回顾,掌握一定的复习和整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算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整理及多种形式的练习,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所学20以内加减法以及解决问题进行整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难点:

通过观察、发现,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主题图、。

  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我们已经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供情节,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求新知。

  基本训练。

  师:

准备抢答算式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6+8=?

  生1:

我是从6开始依次数8个数,所以6+8=14。

  生2:

我是把8分成4和4,先让6+4=10,再算10+4=14,所以6+8=14.

  生3:

我是把6分成4和2,先算8+2=10,再算10+4=14,所以6+8=14.

  .....

  师:

又是怎样计算13-5=?

  生1:

我是想加算减,8加5等于13,所以13-5=8。

  生2:

我是用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生3:

我是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5=5,再算5+3=8,所以13-5=8。

  .....

  师:

看来,同学们加减法算理掌握的真扎实,你们真了不起!

仔细观察第二行最后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这三个算式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

这几个算式都是综合算式:

其中6+5-2是加减混合,15-7-2是连减算式,4+5+3是连加算式。

  生2:

计算这几个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先算左数个算式的得数,再加后面的一个数,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综合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

抢答计算训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巩固学生计算的算理,也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

  练习指导。

  根据已知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师:

你能再次算出这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并根据这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生:

9+8=17,根据这个加法算式,我们可以让它的和分别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

17-8=9,17-9=8。

  师:

你真棒!

不但按要求列出算式,并且给我们详细讲解如何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

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

请从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加法算式,并根据这个加法算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根据给出的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

  师:

这三个数字有什么关系呢?

你能根据给出的三张数字卡片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生1:

较小的两个数之和等于最大的数字。

  生2:

4+7=11、7+4=11。

  生3:

11-7=4和11-4=7。

  设计意图:

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让学生自己懂得加减法的联系。

  用数学。

  看图列式计算。

  左图和中左图)

  师:

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又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算式?

  生1:

这两幅图都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生2:

左图:

原来有4只蜻蜓,又飞来5只,求现在共有多少只蜻蜓?

用加法列式:

4+5=9或5+4=9。

  生3:

左图:

把左边6支笔和右边一盒合起来,列式6+12=18或12+6=18.

  师:

在日常生活中,4+5=9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右图和右图)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师:

你能根据数学信息以及你提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决吗?

试一试。

  设计意图:

1.没有文字的提示也要懂得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知识运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巩固知新。

  教材第102页第9题。

  考查20以内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掌握情况,教师可设计一组题,进行口算计时练习。

有意识地了解每个人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教材第104页第1题。

  出示情景图,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尝试列式解答。

  最后同学之间交流各自的解答情况,请个别同学读出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

利用或图片出示冬天下雪后的情景图。

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了解学生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达标反馈。

  小松鼠回家。

  花落谁家。

答案:

  ><<=<=<>><=>

  178999

  五、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

谁能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一般我们选择“凑十”法进行计算。

  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们一般选择“破十减”或者“相加算减”等方法进行计算。

  对于解决问题的题,我们先认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和图画信息,以及数学问题,再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列式解答。

  六、布置作业。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请给他们排排队。

  连一连。

  看图列式计算。

答案:

  ②<⑤<①<④<③

  15-4=1117-9=89+6-3=128+3+4=15

  板书设计

  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

  6+8=

  从6开始依次数8个数,所以6+8=14.

  把8分成4和4,先让6+4=10,再算10+4=14,所以6+8=14.

  把6分成4和2,先算8+2=10,再算10+4=14,所以6+8=14.

  13-5=

  想加算减,8加5等于13,所以13-5=8.

  用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5=5,再算5+3=8,所以13-5=8.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教学中,我通过《整理与评价》中习题把这部分内容综合在一起回顾复习,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再次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活动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本节课分层次练习,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形式上的练习,而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性地给予辅导,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都有所提高。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师: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

,圣诞老人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物,谁来摸一摸,你会抽到什么呢?

  游戏:

破密码。

  师:

保险箱的密码是由算式组成的,下面我们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打开保险箱的门?

  设计意图: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因此创设了从派送圣诞节礼物这个情境导入,这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

孩子们都想从盒子里抽一张卡片礼物来算一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变得有趣、好玩、乐于去接受。

在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中,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方法进行了练习和巩固,也让他们感受到口算练习也是很有意思的。

  二、教学资源。

  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先仔细观察情景图,找出其中的文字和图画信息。

  根据数学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列式解答。

  最后记得检验列式以及计算的正确性。

  三、资料链接。

  买毛衣

  李大妈去超市买毛衣,售货员是她邻居,告诉她一件毛衣62元。

李大妈买了一件回家了。

第二天她又来到超市,售货员向她介绍:

新来了一种78元的毛衣质量很好,建议她买。

李大妈决定买三件。

售货员算过账后说:

“你应该给我234元,但是昨天你买了一件62元的毛衣,如果想换,你就先给我52元钱,明天再将那件62元的毛衣和120元钱给我就行了。

”李大妈回到家对4件毛衣经过比较,决定买两件62元的和一件78元的。

第三天,售货员又收了李大妈88元钱。

在整个过程中李大妈真是被搞糊涂了,售货员的账算得对吗?

这样想:

李大妈几次共交钱:

62+52+88=202三件毛衣的价钱:

62+62+78=202因此,李大妈既没占便宜,也没吃亏。

这是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无论怎样变化,只要记住你三次分别给了多少钱就不会出乱子了。

  驴子与蝉

  驴子听见蝉唱歌,被美妙动听的歌声所打动,自己也想能发出同样悦耳动听的声音,便羡慕地问他们吃些什么,才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

蝉答道:

“吃露水。

”驴子便也只吃露水,没多久就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企望非分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