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279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高中《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教案1

知识目标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

(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自由发言:

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出示投影: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_on)学位。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

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

钱先生还参与《_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

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

《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

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2.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明确:

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一个“陷阱”。

他告诉我们,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

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

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即是比较文学的方法。

不多的几句话,就把基本观点和原则交代清楚了。

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和综合。

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的话立论。

不仅指出了中国涛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

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则援引了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外国诗人的见解,材料充实,说服力强。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

方法一:

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方法二:

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如用第二种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学生品味。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教师提示:

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

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

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3.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5.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五、课文总结

《谈中国诗》教案2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

(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自由发言:

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出示投影: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_on)学位。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

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

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

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

《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

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2.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明确:

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一个“陷阱”。

他告诉我们,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

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

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即是比较文学的方法。

不多的几句话,就把基本观点和原则交代清楚了。

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和综合。

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的话立论。

不仅指出了中国涛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

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则援引了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外国诗人的见解,材料充实,说服力强。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

方法一:

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方法二:

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如用第二种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学生品味。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教师提示:

3.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5.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五、课文总结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

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

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六、布置作业

试用比较的方法探究:

与中国古诗相比,中国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谈中国诗》教案3

教学目标:

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一、导入课文

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

《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

《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知人论世

2、需牢记的代表作:

(学生分析,教师指导学生牢记)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

《围城》

短篇小说集:

《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3、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介绍)

《围城》中的经典语句: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_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

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设问:

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

(教学预设:

生:

中国诗有什么特点。

生:

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三、导引自学

学生埋头阅读,圈圈点点。

(教学预设:

大多数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

①中国诗是早熟的;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③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

富于暗示性;④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个别学生可以找出⑤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2、引导学生归纳,以上五条是从诗歌的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方面讲了中国诗的特点。

四、合作探究

(一)设计:

细读课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教学预设:

1、诗史

外国:

史诗——戏剧——抒情诗

中国:

抒情——戏剧——无史诗(异)

2、篇幅

外国:

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中国:

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同)

3、韵味

外国:

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中国:

言有尽而意无穷(同)

4、风格

外国:

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中国: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异)

5、内容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同)

(二)教师进一步概括:

钱钟书先生从五个角度阐述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

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富于暗示;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平和;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第二方案:

抓住关键句,筛选出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所具有的特征。

明确: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三)品味语言

《围城》小说的开头讲一位鲍小姐,穿得很少,人家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局部真理”。

请大家想想,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因为有句名言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穿得很少,几乎是赤裸裸的,所以叫她真理,但她并没有完全赤裸裸,所以叫她为“局部的真理”。

可见,钱的幽默是透着学者的智慧的幽默。

问题:

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注意句不离篇)(讨论)

示例: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理解:

用西方的科学“地心引力”来写中国诗发展的特点,突出中国诗发展的“早熟”与灵动。

用印度经典故事来写中国人的聪明。

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理解:

“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

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3.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理解:

“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

4.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

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狂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理解:

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

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

以“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中国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5.“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添了甜蜜。

理解:

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

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士兵的距离,显得温馨亲切。

6.贵国爱伦·坡(Poe)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参考答案:

其他如把中国诗中的狂放比喻为“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妙”中凸现了一个“准”字。

五、课堂小结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

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

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六、布置作业

《谈中国诗》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作为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内涵与意义无论从哪个角度挖掘都会有收获的。

总体来说,本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组织紧密、严谨,学生应该是有所收获的。

当然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细化的地方。

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五实”标准,即: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我在设计、处理《谈中国诗》这篇文章时,也力图向这五个目标靠拢。

第二、充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效率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范围上来说的,对全班多少同学有效率,对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困难学生的效率是否相同。

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

有效率的课应该说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本堂课我立足文本,在解决教学重点——把握中国诗的特征上,采用了“跳读勾画——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把握文章观点,从课堂效果看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提供的方法,思路清晰的提炼出要点。

课堂能够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从而达到高效率的结果。

第三、丰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应该是在课堂中有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

《新课标》中在对“阅读和鉴赏”的要求中,直接提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注意个性化阅读”的要求。

总体来说,在课堂的生成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例如课堂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结合《寻隐者不遇》体会诗歌暗示性的特征,学生就能够深入诗歌,积极思考,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深入挖掘隐藏在诗歌背后的内容和情感。

从而加深对中国诗暗示性特征的理解。

第四、平实“一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课堂的价值在于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这样的课不仅是比赛时可以上,应该是什么时候都可以上。

所以我认为一堂课应该多些实际有用的东西,少些花架子。

我就意图体现这一理念,我有意只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引导他们对内容自主分析、提炼、归纳。

当有学生出现疑惑或错误时,让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比较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这一环节中,有位女同学归纳说:

“中国诗讲究在篇幅上讲究短小精悍,外国诗篇幅较长。

”她没有注意到文本中很重要的一句话“外国诗歌篇幅越短越妙。

”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否定了她的观点。

文章的要点就在智慧的交流与碰撞中越辩越明。

我想如果在课堂上能长期坚持,假以时日,定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五、真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

”它不可能十全十美。

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

本堂课,在时间驾驭上还是有遗憾的,由于在“比较中国诗和外国诗的的特征”这一教学环节上费时较多,导致对诗歌暗示性特征在具体诗歌中的体现和达到的效果挖掘还不深入,结尾比较匆忙。

除此之外,在个别地方教学语言也还不够精炼。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