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223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

《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docx

路白山区物探工作总结

路白山钛铁矿区物探工作总结

一、简介

路白山钛铁矿区87年航遥中心发现的磁异常(小岛盐池磁异常),由一大队进行地面检查,当时认为是低品位的钛铁矿、无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08年杨俊涛同志又发现了富钛铁矿脉,物探分队进行了重、磁、电剖面性工作,本次对物探取得的成果予以总结。

物探野外工作由李鹏、杨宏伟、张梦虎、孙生健等同志完成,室内资料的整理和图件由张梦虎、张征同志完成,总结由张征同志编写。

工作区由两块面积组成,分别东区和西区。

西区,东径475100—475800,北纬4622220—4623220的范围。

东区,东径475800—476400,北纬4622620—4623620的范围。

(一)工作目的和完成的工作量

由于超基性岩与围岩存在密度、磁性、极化性差异,钛铁矿与超基性又存在物性差异,每种物理性质对应有相应的特理场,通过物理场反应钛铁矿的异常特征,达到找矿的目的。

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

表1:

路白山钛铁矿区完成的工作量

物探方法名称

比例尺

剖面工作量(Km)

物理点数(个)

备注

重力法

1:

10000

13

1053

磁法

1:

10000

13

1053

激电中梯

1:

10000

10.3

533

高密度电法

点距20m

1.2

四个极移动了900次

30个排列

(二)工作区布置及方法技术

1、测地工作

测地工作由一大队测量分队、使用ATK测量仪完成。

单剖面长1km,剖面方向0°,从西到东,由28到76线,每100m增加4个号,共测制了13条线。

从南到北,由-400—1000号点,每1m增加1个号,共测制了1公里长。

东区56-76线,0-200号点和800-1000号点的两段,点距为20m。

200—800点段,点距10m。

西区28-52线,-400—-200号点和400-600号点的两段,点距为20m。

-200—600点段,点距10m。

2、磁法

使用两台G-856AX质子磁力仪,采用长脉冲,直测当地的绝对地磁场强度,基点坐标为X=4623220.17,Y=475129.23,H=982.74。

一台进行日变测量,日变采样间隔时间为20秒,另一台进行实地测量,探头方向正北,使用三节杆,当地地磁场参数为:

T=55997.792,倾角61.4145°,偏角0.8722°。

早晚基之差小于5nT,两台仪器同一时间的早或晚基之差均小于2nT,检查量10%,均方差为3.6nT。

3、重力

使用一台L氏G型重力仪,测量当地的相对重力场强度,基点坐标为X=4623220.17,Y=475129.23,H=982.74。

每天的开工前进行了校正,左、右、中的读数检测,开工后进行了一台校正,每一个闭合段时间小于2小时,读数差小于0.35,格值为1.0623毫伽/读数。

进行了包括固体潮改正的零点改正、包括高程、中间层改正的布格改正以及纬度改正和地形改正,其中的地形改正,进行了八方位的近区改正(小于50m的范围)。

重、磁法同点同线。

4、激发极化法中梯装置

使用DF-10大功率的发射机和两台WDJS-2微机激电接收机,AB=1200m,MN=40m,点距=20m,可测段800m,旁测距200M,每一排列测量5条线。

采用发射电流均大于5A,保证总场电位差一般大于10mv,实施挖坑浇水、改变接地电阻的方式进行了测量,保证了充分极化条件下进行激发极化法测量。

布设供电极(AB)、测量极(MN)、供电线和测量线之间距离、绝缘电阻的限定等均按规范的要求实施。

采用节拍2秒、延时100毫秒、基本采样宽度40毫秒、重复两个周期的仪器参数进行测量。

检查量达到10%。

各项工作均按规范执行。

5、激发极化法高密度装置

剖面总长1200m,点距20m,AB/2=20—600m,递增20m,共计30个排列,点距20m。

二、解释推断

(一)平面特征

1、地质特征简介

地表部分地段被开采,形成高低不平的坑和石堆,部分地段为第四系覆盖层,在64线400号点、出现钛铁矿露头。

矿区从北到南岩性呈NNE向带状,依次为闪为钾长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辉长岩—花岗闪长岩。

钛铁矿化带赋存在辉长岩中,呈透镜状,长250m,最宽16m。

2、物性特征

表2:

路白山矿区磁性测定统计表

岩性

标本块数

磁化率K(10-6×4πSI)

剩磁Ir(10-3A/m)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花岗闪长岩

23

1040.70

9485.33

3324.81

71.81

1544.83

310.92

辉长岩

24

8.14

7492.02

530.91

10.86

4577.98

455.76

块状铁矿石

13

4566.57

159825.10

32051.34

1178.65

1318930.28

141323.48

稀疏浸染状铁矿石

18

2925.54

26279.65

7869.00

696.78

57885.92

8214.80

斜长花岗岩

16

128.57

5878.28

1967.43

50.14

4010.59

905.77

稠密浸染状铁矿石

26

1543.85

72897.02

21315.82

258.94

238642.70

24605.05

染状铁矿石—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辉长岩,通过磁性结果,认为磁异常反应各类磁铁矿。

从表3可得密度由强到弱排列为:

块状铁矿石、稠密浸染状铁矿石、稀疏浸染状铁矿石—辉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通过密度结果,认为剩余重力异常反应各类磁铁矿。

从表3可得极化性由强到弱排列为:

块状铁矿石、稠密浸染状铁矿石—稀疏浸染状铁矿石—辉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通过极化结果,认为极化异常反应各类磁铁矿。

从表3可得电性由弱到强排列为:

块状铁矿石、稠密浸染状铁矿石、稀疏浸染状铁矿石—辉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通过电性结果,认为低阻异常反应各类磁铁矿,由于存在覆盖层影响,所以地表的高、低阻异常主要地表覆盖、裸露对应。

但均处同一条件下,各种花岗岩均为甚高阻,各类铁矿均为甚低阻。

表3:

路白山矿区电性和极化性及密度统计表

 

岩性

标本

块数

电阻率(Ωm)

极化率(%)

密度(g/cm3)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

最大

平均值

极小值

极大值

平均值

花岗闪长岩

23

18.35

42581.25

18859.07

0

48.27

1.87

1.67

3.93

2.80

辉长岩

24

5098.37

38621.81

9181.37

0

1.03

0.22

1.49

3.98

2.73

块状铁矿石

13

1232.42

24303.37

7306.71

5.63

60.62

39.19

2.15

4.65

3.40

稀疏侵染状铁矿石

18

3764.30

14056.70

5680.07

0.42

33.14

4.41

1.95

4.18

3.06

斜长花岗岩

16

4469.61

125276.70

15578.98

0

0.2

0.08

1.77

3.40

2.59

稠密侵染状铁矿石

26

2630.97

14588.00

5299.20

0.19

52.51

12.57

2.18

4.63

3.40

3、剩余重力场特征

以0.5mgal为异常下限(图1),圈出三个宽带状异常。

分别为G08-1、G08-2、G08-3,这些异常均反应了辉长岩的分布。

各异常的特征见表4。

与矿相关的为G08-1、G08-2、G08-3。

G08-1呈椭圆状,向东未封闭,向西伸出一枝。

伸出一枝与地表钛铁矿脉对应,其长200m,宽90,幅值达0.5-0.9mgal,由380点/56线、390点/60线、410/64线组成一带。

类推断G08-1由580/68、600/72、620/76组成一带以及G08-2由380点/40线、380点/46线、380/50线组成一带也为钛铁矿脉异常带。

图2可看出,从西到东,即从G08-2到G08-2再到G08-1异常轴线依次向北平行错移、这些错移可能有二个近南北向的断裂造成的。

表4:

路白山矿区剩余重力异常登记表

异常编号

形态

长度(m)

宽度(m)

中心纬度

中心经度

极值(mgal)

岩性

与其它异常关系

G08-1

不规则面状

600

420

4623210

476329.2

2.011591

辉长岩,花岗闪长岩

与C08-1,η08-1重合

G08-2

不规则面状

520

395

4623000

475529.1

1.042154

辉长岩,斜长花岗岩

包含C08-3

G08-3

不规则面状

290

215

4622630

475429.3

0.750594

辉长岩,花岗闪长岩

η08-3,C08-5重合 

4、磁场特征

图3可看出,磁场整体整由椭圆状磁异常组成的NEE带状。

以2000nT为磁异常的下限,该区有6个磁异常,分别为C08-1、G08-2、C08-3、C08-4、C08-5、C08-6,各异常特征具体见表5、这些磁异常均反应了辉长岩的特征。

这些磁异常的正磁段均对应辉长岩体的倾向翼,即辉长岩体的向南倾,与矿相关的磁异常C08-1、G08-2、G08-3。

已知地表出露的钛铁矿脉分布在G08-2的底板,即由56线320点、60线360点,64线420点组成的一线上,其磁异常值在1500—2000nT。

类推在G08-1的底板,由450点/68线、490点/72线、520点/76线组成的一线以及在在G08-3的底板,由380点/44线、400点/48线、400点/52线组成的一线,也可能赋存钛铁矿脉。

图4可看出,从西到东,即从C08-3、C08-2、C08-1异常轴线依次向北平行错移,这些错移可能有二个近南北向的断裂造成的。

重、磁异常均有向北逐渐依次错移的特征。

表5:

路白山矿点磁异常表

异常编号

形态

长度(m)

宽度(m)

中心纬度

中心经度

极值

岩性

与其它异常关系

C08-1

不规则面状

230

190

4623070

476329.3

3757

辉长岩

G08-1,η08-1重合

C08-2

不规则面状

370

160

4622990

476029.3

3848

辉长岩,花岗闪长岩

η08-2重合

C08-3

不规则面状

210

95

4622950

475529.2

2853

斜长花岗岩

包含于G08-2

C08-4

椭圆状

130

90

4622840

476229.3

4721

花岗闪长岩

C08-5

不规则面状

170

60

4622540

475529.3

2943

辉长岩

η08-3,G08-3重合

C08-6

椭圆状

120

100

4622360

475529.2

3649

辉长岩,花岗闪长岩

5、极化场特征

图5可看出,极化场整体由椭圆状极化异常组成NEE带状。

以4%为极化异常的下限,该区有3个极化异常,分别为η08-1、η08-2、η08-3,各异常特征见表6,这些极化异常均反应了辉长岩的特征,这些极化异常的正值段均对应辉长岩体的倾向翼,即辉长岩体的向南倾,与矿相关的极化异常为η08-1、η08-2、η08-2西枝。

已知地表出露的钛铁矿脉分布在η08-2的底板,即由56线440点、60线420点组成一线(带)。

类推在η08-1的底板,由640点/68线、620点/72线、620点/76线组成的一线以及在在G08-2的西枝底板,由400点/44线、400点/48线、400点/52线组成的一线,也可能赋存钛铁矿脉。

图6可看出,从西到东,即从η08-2西枝、η08-1、η08-2异常轴线依次向北平行错移,这些错移可能有二个近南北向的断裂造成的。

极化、重、磁异常均有向北错移的特征。

表6:

路白山矿点极化率异常表

极化异常名

形态

长度(m)

宽度(m)

中心纬度

中心经度

极值(%)

岩性

与其它异常关系

η08-1

不规则面状

255

205

4623140

476329.3

7.781

辉长岩,花岗闪长岩

G08-1,C08-1重合

η08-2

不规则面状

380

320

4623020

476029.3

6.006

辉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

C08-2重合

η08-3

不规则面状

526

105

4622720

475329.2

40567

辉长岩

C08-5,G08-3重合

 

6、电场特征

电阻场的高低与地形相关,一般高地形低电阻,低地形高电阻,覆盖区属低阻区,岩体裸露区属高阻区。

由图本区的高阻区均与低地形或裸露区相关,而低阻区与高地形和覆盖区相关,出现的极化、重、磁异常与两高阻之间的低阻区以及低阻区相关。

钛铁矿以及推断的钛铁矿脉赋存在ρ08-2、ρ08-1底板以及它们之间的低阻区。

7、各异常场的关系

分析平面图(图9),磁、极化异常基本重合,它是辉长岩体的反应,剩余重力异常包括了上述两类异常、且比上述两者的范围还大。

分析剖面平面图(图10),把磁、极化异常区联为一体,圈出了辉长岩分布区。

磁、极化异常体顶、底板上方,曲线出现“大正大负、鞍状的双峰”,磁异常体中心出现“鞍状”,钛铁矿体总是对应鞍状的北部“山峰”,把那些“山峰”状曲线联成一线(带),就是异常体的顶分布和走向位置,即钛铁矿的分布。

剩余重力异常,曲线呈宽大、平缓的“山峰状”特征,上述磁、极化体的顶底板,总是对应剩余重力异常曲线山峰段。

(二)典型剖面分析

1、64线

(1)剩余重力剖面

以0.5mal为剩余重力异常的下限,从400-900号点,重力异常段(宽500m),其值达1.6mgal,它是含矿辉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集合体的反应。

240-440其中点(宽200m)为高磁段,处于重力高与重力低的交界(接触带),它是含矿辉长岩体的反应。

440—900点为相对弱磁段,对应高重力段,它是花岗闪长岩的反应(地表为斜长花岗岩)。

(2)磁法剖面

该区的地磁参数:

总地磁场强T0=55997.792nT,地磁倾角I0=61.4145°,地磁偏角α=0.8722°,地磁倾角向北向下的,若板状的辉长岩体向南倾,则“正磁”异常段对应辉长岩体(图11)。

以2000nT为磁异常的下限,从240-420号点,磁异常段宽180m,其幅值3900nT,它是含矿辉长岩的反应。

利用相关的磁异常正反演定量计算,磁异常体的体埋深10.2m,宽度100m,下延450m,向南倾,倾角74.7°。

(3)激电法剖面

以4%为极化异常的下限,极化异常的上方对应磁异常,其极化率幅值达6%,从240-440点(宽度200m),推断它为含矿辉长岩体。

以100Ωm为电阻异常的下限,低阻异常段上方对应磁异常,其电阻率幅值达40Ωm,从300—440点(宽度140m),低阻段也对应高极化段,它也为含矿辉长岩体。

根据上述磁、极化、电阻、重力异常特征,“高剩余重力异常+高磁异常+高极化异常+低阻异常”为路白山钛铁矿区64线的“找矿”模式。

2、76线

(1)剩余重力剖面

以0.5mal为剩余重力异常的下限,从220-940号点,重力异常段(宽720m),其值达2.0mgal,它是含矿辉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集合体的反应。

220-540其中点(宽200m)为高磁段,处于重力高与重力低的交界(接触带),540—940点相对弱磁段,对应高重力段,是花岗闪长岩的反应(地表为斜长花岗岩)。

(2)磁法剖面

根据该区的地磁参数,板状的辉长岩体向南倾,“正磁”异常段对应辉长岩体(图11)。

以2000nT为磁异常的下限,从330-540号点,磁异常段宽210m,其幅值5000nT,它是含矿辉长岩的反应。

高磁异常段处于重力高与重力低的交界(接触带)。

利用相关的磁异常正反演定量计算,磁异常体的体埋深21.7m,宽度150m,下延450m,向南倾,倾角70.4°。

(3)激电法剖面

以4%为极化异常的下限,极化异常的上方对应磁异常,其极化率幅值达8.8%,从440—640点(宽度200m),推断它为含矿辉长岩体,其极化异常中心相对磁异常向北偏移,偏移100m。

从高密电法中的极化断面分析,高极化体呈直立的不规则形态的板状体。

以100Ωm为电阻异常的下限,340点以南为高阻体,以北为低阻体,低阻体,高阻幅值达410Ωm,低阻幅值达40Ωm。

磁、极化异常均对应低阻段。

高低阻界线也是含矿辉长岩与围岩的界线。

从高密电法中的电阻断面分析:

340点以南,浅部为不均匀的低阻层,其深度0-21.7m,阻值为5-60Ωm。

第二层为高阻层,其深度21.7-80m,阻值为100-400Ωm。

第三层为低阻层,其深度80-130m,阻值为50Ωm以下。

高极化体位于第二层的北端,属中低阻区。

根据上述磁、极化、电阻、重力异常特征,“高剩余重力异常+高磁异常+向南偏移的高极化异常+高、低阻过渡带且低阻一侧的异常”为路白山钛铁矿区76线的“找矿”模式。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物探工作,基本了解含矿辉长岩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总结出“高剩余重力异常+高磁异常+高极化异常+低阻异常”为寻找此类矿床的模式。

矿体的实际情况,要进行钻探验证。

(二)建议

建议施工两孔进行验证:

钻孔孔位64线280点,孔深400m(垂直深度390m),顶角15度,向北钻进,施工过程中以被穿过异常体的底板为原则。

钻孔孔位76线330点,钻孔垂直深度450m,顶角20度,向北钻进,施工过程中以被穿过异常体的底板为原则。

第一地质大队地调所物探分队

2008年8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