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219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docx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篇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

  早上六点,闹钟把我叫醒。

朦胧中我闻到了早饭的味道——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我才想到,今天是冬至,该吃饺子的时候。

妈妈叫我快点起,我知道,她是怕本来热腾腾的饺子变凉。

  坐到桌前,原本没有睡醒的我一下子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提了起来。

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妈妈做的一定是我最爱吃的香菇馅儿饺子。

不知道小时候是哪一个冬至,妈妈从超市买回来香菇馅儿饺子,我便爱上了那饺子独有的味道和嚼起来脆脆的感觉。

这味道从此就再没有变过,每一个冬至都是如此。

所以,我喜欢冬至。

  尽管早饭是美味的,不过我仍像平时一样去上学。

只不过,由于吃了饺子,我一整天心情都会很好。

  冬至这一天是全年黑夜最长的一天,因为我喜欢黑天,喜欢有路灯照得泛黄的路面,所以,我喜欢冬至。

  一上午的忙碌后终于放学了,一路小跑着回了家,因为是冬至,所以全家都会回去,就像过了一个小小的年,可以团圆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所以,我喜欢冬至。

  在家,姥姥问我:

“今天冷不冷啊?

冬至开始可是要降温了,九天九天地数,就会一天比一天冷,你可应该多加衣服了啊!

  我连忙点头,幸福地笑弯了眼。

  在冬至,天气变得更冷,而人们的心却会走得更近。

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

所以,我喜欢冬至。

  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乐。

  在冬至,我们收获得很多,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2

  清晨来到食堂,我惊讶地发现餐桌上竟摆満了一碗又一碗的糯米丸,这才发觉原来今日便是冬至。

  冬至——这一个特殊的节日,在我的记忆中很模糊,好像从来就没有经历过。

冬至,平淡而自然,似乎与每一个擦肩而过的日子没什么差别,丝毫比不上即将到来的春节那般热闹非凡,也不用跟盛行的圣诞节相提并论了。

然而,不知怎的,它如一股淡淡的清流,干净纯粹,悄无声息地流入人们的心田,润物细无声。

  我端起碗,微微抿了一口,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溢満心扉,清而不淡,香而不浓。

我有些惊喜,轻轻咬了一口糯米丸,不怎么甜,却很可口。

这淡淡的气息,正如同淡淡的冬至一样,温婉含蓄,虽不能刺激人们的神经,却能让人享受到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我慢慢地品味着,隐隐约约中,一股淡淡的清流,悄悄地,缓缓地,流进心田,在我心间蔓延开来。

这又是什么?

是莫名的感动,亦或是满满的幸福?

  我不经意地抬起了头,正好对上在清理殘渍的阿姨,我怔怔地看着,一股淡淡的暖流融入心田。

也许,无论是淡淡的冬至,还是默默的人们,这世间,都少不了他们的存在。

即便是山谷最不起眼的百合,也依然默默地守住一小片天,静静地绽放着,淡淡地释放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丽。

  是的,是的,冬至平淡而自然,清雅而素净,洁净而纯粹,似一股淡淡的清流,滋润心扉,受益终生……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3

  星期五是冬至,我要跟着妈妈学习包饺子,学习了从择菜、和面、到包饺子,包好吃到嘴里地过程。

我围上围裙,戴上套袖,把小手洗干净,准备工作做好了。

  首先是和妈妈一起和面,先把面舀几碗放到面盆里,然后用水一点一点的洒在面上准备把面粉和成团。

我是头一次和面,水加多了面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面粉就和不成团。

“妈妈,快来看看啊?

我怎么就弄不会?

”我都着急了,妈妈过来教我把面和好。

妈妈真厉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干干净净的。

  其次是择菜,我和妈妈选择的菜是白菜,先把白菜坏的菜叶摘掉,然后把白菜洗干净,晾干上面的水分,再把白菜切好放到一边。

(切白菜时要撒些盐,白菜就不会乱跑了、白菜里的水分就容易挤出,肉馅里就不会有太多的水了。

  最后,我们把切好的白菜放到早就准备好的肉馅里,再把花生油、盐、花椒粉、酱油、鸡精等各种调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馅拌好。

我端起来闻了闻,真香!

  我和妈妈开始擀饺子皮,妈妈对我说:

“擀饺子皮要左手拿着皮右手拿着擀面仗,右手使劲擀,左手要跟着转,知道了吗?

”我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饺子皮擀好了(真难?

)。

下一步就是包饺子,我也是头一次包,妈妈手把手的教我。

先拿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用勺子舀一勺肉馅放在皮里,再把饺子皮对折边上捏上花边,我好不容易包好了头一个饺子,我很开心。

  终于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可真香。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体会到了妈妈平时为了我是多么辛苦。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

冬至吃饺子,奶奶说防止冻耳朵呢!

你看饺子的形状多像耳朵呀!

妈妈说冬至要吃饺子,我问为什么冬至要吃水饺呢?

妈妈说:

“因为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北方人以吃饺子为最好的食物之一,所以吃饺子。

”爸爸说冬至这一天白天会很短,夜晚会很长。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4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冬至。

我听奶奶说冬至这天不吃饺子,会冻烂耳朵冻烂脸,所以今天大家都要吃饺子。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

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

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妈妈还告诉我: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5

  今天是冬至节,我特别开心,爸爸、妈妈也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做汤圆,享受冬至节的快乐。

  首先我们把该用到的材料都放到桌子上,大家都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开始兴致勃勃地做汤圆了。

妈妈娴熟地和米粉了,只见妈妈把汤圆粉倒进盆子里,放少许的水用筷子搅拌了几下,又加了点水,再进行搅拌。

妈妈告诉我要注意每次放的水不要太多,如果水少了可以再加,多了就不好办了。

等水够了,妈妈用手来回的揉,直到把米粉揉成一个大团,不粘手了才可以包了。

  我摘了一小团糯米粉放在手心,双掌合拢,然后夹着糯米团轻轻地揉啊揉,不一会儿一颗像鹌鹑蛋大小的洁白无瑕的粉团就揉好了。

接着,我用左手托住粉团,再把右手拇指插进粉团,使粉团在手指间不停地旋转。

不久粉团就变成了一个像小酒杯似的小窝窝,然后将麻沙馅儿放进窝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边轻轻地将窝边往里夹,一边用左手指慢慢地转动粉团,直到把窝口封死,这样汤圆就做好了。

  开始时,我放的麻沙馅比较少,汤圆做得比较容易。

爸爸给我出了个难题,他说:

“麻沙馅儿越多越好吃,你能多包点吗?

”我想,这有什么难的,我努力想表现一下自己。

可是,馅儿放多了,汤圆粉就不那么听话了,搓着、搓着,汤团出现一条条小裂缝,黑黑的麻沙馅就暴漏出来。

为了让麻沙馅藏在中间,我又追加了米粉团,使劲地搓啊搓,最后做出的汤圆可以和鸡蛋比大小了,大家看看我做的汤圆,都开心地笑了。

  这时,锅里的水开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入锅里,等汤圆都浮起来了,妈妈说:

“快来吃吧,汤圆熟了。

”我第一个冲上去捞了一碗,急急忙忙将一颗汤圆往嘴里送……哎呀!

不好,汤圆的味道还没尝出来,却把舌头给烫着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泪都冒出来了。

可爸爸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

“这就叫心急吃不得热汤圆。

”哎,真倒霉,直到现在我的舌头还有点疼呢!

  这次做汤圆既让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汤圆。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6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

冬至到,吃水饺!

但其实,冬至吃饺子也有一段古老的历史!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相传河南人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

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

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7

  当香味袅袅升起,灶火渐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汤圆啊!

  那甜甜的,黏黏的,热气腾腾,幸福满满的汤圆呀,满是我们同学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

今天是冬至,学校竟然安排我们做汤圆,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开心极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学校里做汤圆。

老师先帮我们分好糯米团和麻心,再把我们每8人分成一个小组开展活动。

好,汤圆开做啦!

  我们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球,然后压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饺子一样,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圆球。

当然,我遇到了问题——总是不能把汤圆搓圆,总是有一个一个的“小尖角”。

装着馅的汤圆里头似乎有许多调皮的小人,像是把脚一只一只翘出来,形成一个一个尖尖的角,真是难看。

哎,都是软软的糯米粉惹的祸,任我们怎么努力搓都没用。

后来,我干脆等“汤圆们”干一点了,硬一点了再去搓,里面的“小人”安心了,不会再动了,真是“软的不服,得来硬的”!

  再看看其他组的同学——瞧,有的同学把馅放得太多了,结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学没放馅,汤圆就成了“实心球”。

施捷仁同学在做的时候,禁不住鲜美的麻心馅的诱惑,往嘴里一点一点的塞,引起了同学们阵阵笑声。

一节课过去了,我们的汤圆做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像“孩儿兵”排着队伍等队长检阅呢!

  做好了,当然少不了吃这个环节。

嗨,热气腾腾的汤圆来啦!

  汤圆冒着热气,在盆里等待我们品尝。

“咦?

这汤圆汤的颜色怎么跟在家里吃得不一样?

”哦,是汤圆的“馅漏”了!

后来我们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王子木。

他做了一个“黑煤球”汤圆,外头是馅,而馅的里头才是糯米粉,所以,我们的汤圆汤全被它“污染”了。

虽然汤圆包得不是很好,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一碗碗热热的.、亲手包的汤圆,一碗碗承载着同学们欢声笑语的汤圆,在寒冷的冬天散发出阵阵暖意。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8

  最后一个夏天,我们明明很在乎,却倔强的说不在乎;最后一个夏天,我们选择了逃避,却没有想象给对方带来的伤害。

  最后一个夏天,就在我们跌跌撞撞中过去了。

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未来奔波着,也许,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对未来真的很憧憬。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成为世界首富,或者,成为一名宇航员……

  离别的秋,很寂寥,很苍茫。

街道两旁满是落叶,每一片叶子,都有行人的足迹。

在这个季节,总会让人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就像在放旧电影一样,虽然已经过去了,可还是留有我们很多的回忆。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故事。

那些都是曾经带给他们感动最深的回忆,在这些回忆里,有欢乐,有泪水。

总之,许许多多的事如果忘不掉,就选择应该将他们保留在记忆里。

  还没有到冬天,温度就很低了。

这真的是老天让我们将那些不愉快的冻结在这个城市嘛?

还是让我们感受到失去一切的孤寂?

身边的人也随着夏天消失了,唯独留下了那些落叶,上面放映着每一次相遇的场景。

  空荡的街道,满地的落叶,是这个冬天的前奏。

偶尔会有几辆车通过,在马路上留下长长的车轮的轨迹。

  一年前,同样是这条街道,会有很多上班族和学生从这里经过,虽然他们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可却总是微笑着,给人的感觉很温暖。

可现在,人们都搬迁了,再没有了原来的影子,从未有过现在的感觉,冷的刺骨,冷的冰凉。

  一年前,同样是这个人,会在冬天陪着我走在这条没有尽头的街道,虽然我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话语,可是却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感情。

可现在,很多角色都变了,再没有了原来的感情。

从未有过现在的感觉,孤单,寂寞,无奈。

  很多时候,看着老照片,都会有一种满足。

也许,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再回到过去了,可是,我们却拥有曾经的美好回忆。

那些人,那些事,永远都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无法将他们忘却。

  就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我们变了很多,变成熟了,变孤僻了……

  冬至的时候,曾经的一切都停止了,离开了虚伪的世界,而我,又该何去何从?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9

  又到了一年的12月21日,不知不觉间便迎来了冬至。

这在潮汕地区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月,也称“小过年”。

这个周末回来后,我与家人们共同度过了这个团圆又温馨的节日。

  周六回到家中,就能看见家人已经在为过冬至作准备了。

我很好奇地凑到奶奶身边,只见她正在细心地搓糯米丸——这是潮汕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吃过后便算添1岁。

那盘子里盛着大大小小的糯米丸,红白相间,虽然显得得有些朴素,却有一种原始般的单纯与清淡。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之情,也学着奶奶的手法搓了起来。

奶奶见了只是笑,脸上爬满的皱纹自然舒展开来:

“好,好!

会帮家里人了!

”起初我没有掌握技巧,搓得不怎么好,但经过奶奶微笑的指点,手法渐渐熟练了,也搓得好了。

一颗颗圆圆地糯米丸,安安静静地躺在盘中,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可爱。

我不经意间看了看奶奶,忽然才想起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奶奶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了,心中感到一丝惭愧,而这一刻又让我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冬至这一天,我很早就起来了。

睡眼朦胧的我走进厨房,却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哦,原来是糯米丸甜汤正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呢!

“啊,起来啦!

等会儿来喝一碗甜汤。

”慈祥的奶奶送来了清晨的第一声问候。

“嗯,好。

”我答应着,又凑上前看了。

  那是用潮汕特有的苏木薯和糯米丸一起煮成的甜汤,甜汤已经被苏木薯染成了深紫色,小小的糯米丸在水中翻腾着、跳跃着,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

我的心里有些暖洋洋的。

  过了不久,香甜的糯米汤便出锅了。

奶奶和蔼地微笑着,为我端来了一碗甜汤:

“来,尝一尝吧。

”“谢谢奶奶!

”说着,我便接过那碗汤,迫不及待地用汤勺舀起几颗糯米丸,轻轻放进嘴里。

一丝丝甜意随即在嘴里蔓延开来。

我轻轻一咬,糯米的清香瞬间溢满口腔,弹性十足,香滑可口,甜而不腻。

再喝上几口暖暖的甜汤,真是甜到心上去了。

这时我才感悟到,其实吃在心里的不是糯米丸,而是奶奶对自己无尽的爱意。

  冬至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融洽时刻。

一碗朴素而清淡的甜汤,饱含着奶奶时浓浓的意情,似一股淡淡的清流,滋润心扉。

  

  冬至节气心得体会10

  二十四个节气中哪个节气最温馨?

这当然数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了。

在我们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团圆圆。

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风习习,冻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温暖的笑容。

这时,老师走上讲台:

“同学们,我们每个冬至都会吃汤圆,可是北方人却不同,他们冬至吃的是饺子。

虽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汤圆和饺子同样象征团团圆圆。

“我有些惊讶了——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片土地,节日习俗竟有差异!

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

“在冬至这天,太阳正好到了南回归线上,所以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

”这使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搓板汤圆活动了。

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各路“人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马上能搓汤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净,“嗖”的一声又冲回教室。

只见我们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组,每组都铺好了桌布,准备好了面团,有白、红两个颜色。

先到达“战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搓了。

我连忙抓起一把面团搓了起来。

家长们都把面团搓成条状,再把它分成许多小段,后沾点面粉,便开始搓了。

我也按着他们的方法搓。

两个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就能搓出“双色汤圆”。

我只听“叮叮咚咚”的几声,汤圆们顽皮地跳入了铁盘。

接着,几个家长抬着一个大锅上来了,哇,原来是食堂阿姨们煮的汤圆——有包着芝麻、花生馅的大汤圆;有和我们搓的一样白、红小汤圆;有胡萝卜做橙色汤圆;还有玉米做的金汤圆;菠菜做的绿汤圆……当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芋圆,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来那是很有劲道的。

  家长们见我们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煮汤圆了。

他们先把汤圆倒入沸水中过一遍,再把汤圆盛回带有面粉的铁盘中,不断重复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有嚼劲,而且不会粘锅。

几分钟后,汤圆终于正式入锅了,家长们在锅中加入桔皮、生姜。

据大人们说,吃了这样的汤圆,冬天才不会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汤圆出锅了。

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暖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发现餐桌上摆着一盘饺子。

我顿时感到奇怪了,我们不应该是吃汤圆吗?

怎么回事?

妈妈说,现在北方的习俗与南方融会贯通了,我们也学北方人吃饺子吧!

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当然要互相学习!

吃了汤圆和饺子,冬至原来如此温馨!

  这样平凡的一天,竟然这样不平凡。

冬至——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让所有人收获了爱和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