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168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docx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1、瓦格纳定律(P75):

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亦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或公共支出膨胀法则,内容是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公共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大趋势,公共支出因此将不断膨胀。

这一定律在一百多年来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得到验证。

2、恩格尔定律(P75):

是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一个规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少,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3、市场失灵(P77):

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

“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地理由。

4、政府失灵(P78):

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

“政府失灵”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依据。

5、行政执行(P261):

特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总称。

6、行政许可(P403):

指行政行为主体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扩展】依据不同标准,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许可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永久的许可和附期限的许可;

(2)根据许可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3)根据许可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性许可和特殊性许可;

而在我国,行政许可分为五类:

一是普通许可,二十特许,三十认可,四是核准,五是登记。

7、行政程序(P295):

就是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每项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例行性的次序、步骤与环节,以协调和促进完成某项行政工作的行政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行政操作的规程和时序。

8、行政效率(P320):

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长处同所消耗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

9、行政责任(P437):

指的是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10、行政违法(P411):

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因为故意或者过失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应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11、社会监督(P432):

是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

12、机关管理(或者机关行政)(P340):

一般是指对作为行政组织办公地点的机关环境的完善、机关设施的营建、机关物材的配置,文书文件的处理、机关事务的分工等进行的合理化管理。

13、“风险型”决策(P236):

是指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只受一种客观中泰的影响,不论采取何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14、行政决策(P232):

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和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15、行政权力(P88):

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16、授权(P113):

它是把权力委托给相应的人或相应的机构代为执行,“就是分配他人具体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权力,同时双方对如何评估任务结果的方法达成一致意见”。

17、领导力(P156):

就是在实践中有用的一系列人们能看到的技巧和能力。

领导力讨论的中心问题是“领导者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把理念化为行动;把愿景化为现实;把障碍化为革新;把分裂华为团结;把风险化为奖赏”。

18、人事行政(P193):

是指政府未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以及相应的法规、制度、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19、工作荷载分析法(P335):

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方法,即通过不同单位在工作荷载和结果方面的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单位的效率水平。

 

二、简答

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内容:

(1)、工作额定制;

(2)、标准化管理;

(3)、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

(4)、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5)、刺激性的差别工作(时间动作分析和计件工作制相适应);(6)、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霍桑实验的内容及结论:

第一阶段:

继电器装配实验和云母剥离实验。

该阶段证明:

客观的物质需要性质的变量。

第二阶段:

访谈计划。

该阶段证明:

士气与监督工作存在着因果关系,而士气和监督由于工作产量发生一定的因果关系。

第三阶段:

绕线机组实验。

该阶段证明:

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而且存在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不仅受正式组织的约束,而且受非正式组织的约束。

3、行政职能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划分:

(1)、从功能的作用领域看,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技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等;

(2)从功能的属性看,有统治功能、保卫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等;

(3)从功能的性质看,有行政立法功能、行政司法功能、行政检察功能;

(4)从功能的过程和作用看,有计划功能、指导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

4、张金鉴教授的政府行政职能的构成的基本内容?

⒈维护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典和制度的职能;

⒉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利,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⒊扶助职能,即扶助各界公民、公民团体、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者生存的职能;

⒋管理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的职能;

⒌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的职能;

⒍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动、推进发展和进步的行为的职能。

5、行政权力的结构:

行政权力结构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他指的是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中的动态活动过程。

(1)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是指行政权力与其行使主体结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构架。

构成行政权力静态结构的包括纵向的层级结构和横向的部门结构。

(2)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行政权力的运行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其间过程存在许多中间;时间在行政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还应包括权利的作用结果,这是反应行政权力结构效应的因素。

6、行政授权的基本程序:

确定授权的工作内容→选择授权对象→规定授权工作应该达到的目标、成果以及完成工作的权限和应付的责任→正式授权权力→检查评估授权成效

7、领导的基本功能:

第一,确定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

其意义在于综合实施的判断和价值判断,即通过对问题、条件和可能性的理性分析和直觉感悟,确定价值点、价值标准、价值坐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方式;

第二,聚合追随者。

通过某种思想、信念、理想或理念的传播和交织,使一些人经过理性思考,接受既定的价值选择,无怨无悔地为实现自己的选择而奋斗;

第三,动员和组织群众。

是分散的、无序的、无关的人群接收既定的价值标准,加入组织并确定位置,按照一定的规则协同工作和行动。

8、行政组织的类别:

(1)首脑机关。

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是政府的指挥、决策和督导核心;

(2)职能机关。

是隶属于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之下,执掌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督率其所隶属机构实际实施的机关。

(3)幕僚机关。

通常指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物的综合性办事机关;

(4)咨询机关。

也称之为智囊机关或参谋机构,通常指汇集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的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论证和较佳政策方案的行政机关;

(5)派出机关。

是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

9、决定组织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

(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专业、技能、才干、精力、经历、经验、习惯、性别、年龄、动机、作风等;

(2)组织的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程序、纪律、责任、待遇、惯例以及技术设备、氛围、人际关系、权力的集中程度等;

(3)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以及意识形态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家庭或家族意志等。

10、理想工资制的基本原则:

(1)平衡原则。

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和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基本保持平衡;

(2)平等原则。

不论什么行政机关,凡是工作性质相同和登记相同的工作人员,其工资应平等一样;

(3)与物价相适应原则。

就是国家相适应定期根据社会物价上涨指数的变动,对公务员的工资做出调整;

(4)定期提薪原则。

根据国家根据公务员年薪的增加而定期提高公务员的工资。

11、现代行政精神的表现:

(1)主动进取。

重新寻求和确定政府的今本价值标准,意味着重新选择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意味着制度创新;

(2)追求卓越。

指现代政府的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表现出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3)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一个政府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12、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的四种基本理论:

第一,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它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有关国家权力(行政权)、民权民意、政府结构、政治过程等概念和范畴;

第二,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官方学;

第三,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

第四,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

13、现代行政现象的表现:

(1)行政职能扩展。

行政职能国家职能的扩展时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反映了一种多国家职能和法治原理的再认识。

(2)不良现象增加。

行政组织规模庞大,政府公务人员的大量增加;行政决策迟缓,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人员专业化,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现象;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程序化行政现象增加。

(3)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重视社会目的,公共行政管理手段和理论的现代化。

14、行政计划编制过程的基本环节:

(1)确定目标。

根据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的性质,确定恰当的目标;

(2)调查研究。

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以获取有关的、相对充分的资料;

(3)资料分析。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4)计划方案的拟定和评价。

根据计划目标的需要和资料分析的可能性制定可行性方案;

(5)方案的选择,在众多的方案中择一而行;

(6)计划执行过程的反馈和计划的修正。

15、绩效评估在管理中的功能:

(P329)

计划辅助功能;监控支持功能;促进功能;激励功能;资源优化功能。

 

16、公共部门特点:

(1)公共部门垄断性;

(2)公共部门的目标的多元性和目标弹性;(3)公共部门产出多无形产品,产品具有中间性质以及最终场频的非商品性;(4)公共部门生产过程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生产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5)公共管理环境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17、机关管理的原则:

(1)管理程序规范原则;

(2)公司资材分离原则;(3)文书主义原则;(4)技能转移原则;(5)例外原则;(6)集中管理原则;

(7)机械化的原则

18、依法行政发展的标志:

(1)以1911年英国《议会法》为标志,资本主义国家权力中心转移得到法律确认。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实施新政八年,扩大了总统的立法功能和联邦政府管理经济的权利和能力;

(3)戴高乐宪法,在1958年第五共和国宪法即戴高乐宪法的颁布法国国民议会受到极大地削弱,总统权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依法行政的思想源流:

(P386)

自然法理论和社会契约论

20、资本主义经济特性与依法行政的内在联系:

(P388)

(1)财产私有制,这是资本主义的基石;

(2)市场竞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动力;

(3)管理理性化,尽可能低的成本赚取尽可能高的利润。

21、行政复议的范围和排除的范围:

(1)行政复议的范围:

指行政机关手里行政争议案件的范围,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复议申请的范围。

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范围有11种情形,主要包括对行政机关做出的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确认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等等;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范围,主要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可以在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包括:

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规定。

(2)行政辅以排除范围:

一是不服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是处理的决定;二是一般情况下,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做出的调解和其他处理;三是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

23、行政行为合法的实质要件:

(1)行政行为主体合法,即做出行政行为的当事人必须有行政行为主体的资格,其产生和存在有合法的依据,其组织方式、职权范围和活动方式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行政行为不超越法定权限,及行政行为主体所做出的行政行为必须是在法律确认的或者是其他主体授权范围内。

(3)行政行为必须是职务行为,指行政行为必须是有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定职权作出的行为。

(4)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也要符合法律的目的,及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24、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

行政责任有代表国家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政府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产生。

(2)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

行政责任必须经由国家的法的确认才能产生。

(3)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事实)。

只有当行政机关或行政官员的行政行为造成特定的损害性后果时,才产生实际承担行政责任的问题。

(4)归家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损害性责任。

由于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有组织的国家行为,因此,一切行政责任在名义上和性质上都必须有国家承担。

25、行政权力分配的途径:

(1)主要是通过逐级授权的途径实现,就是较高层次的行政主体授予夏季行政主体以一定的责任与管理权限,使下级行政主体在上级的监控下火的某种自主行使的权力;

(2)权力下放,行政权力一旦下放,上级行政主体只做一般原则上的指导与检查,不过多干涉下级行政权力的具体行使;

(3)权力“外放”,主要是在于解决行政权力主体和社会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实际山就是行政组织与社会经济组织之间功能的重新划分;

(4)地方自治,在相互约定的情况下,地方自治主体所拥有的行政权力是中央政府所不能随意侵犯的。

26、行政绩效的构成:

按照国际目前通行的“三大E模式:

,政府绩效由经济、效率、效益(效能)三部分构成。

三大E实际上是三种关系,设计政府管理活动的四方面:

资源、投入、产出、效果。

27、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P247)

(1)理性决策模型(科学决策模型)

(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满意理论决策模型)

(3)渐进决策模型(精英决策理论模型)

(4)混合扫描决策模型(综视决策模型)

28、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

行政权力的负效应是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结果,主要表现为:

第一,利益倒错,公仆变成主人。

行政权力在特定条件下的自利性以及公职人员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了追求自己利益而造成这一行政腐败现象;第二,权力角逐,手段变成目的。

由于行政权力自身的层次性能够带来利益的差别,加之行政权力又拥有有效地行为手段,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人们容易产生”权力崇拜”意识,人们可能为追求权力而进行角逐;

第三,权力僭越,职权扩张为特权。

当遇有权力行使对象不明、范围不清或其他有利可图情况时,行政越权现象可能发生;第四,传统惯性,导致权力滥用。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现实,社会分工结构制约,由于行政权力本身集中的特性,公共行政权力又不得不由少数人行使。

29、国家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依据体方面:

(1)依据宪法。

各国宪法通常都有关于国家行政组织即政府的原则规定。

宪法是行政组织长生与成立的基础。

(2)法律。

现代国家一般都有关于国家行政组织的专项法律,其中以国家行政组织法最为常见。

(3)依据行政裁量权。

由政府根据需要,自行裁定设置与否。

30、变革阻力因素:

(1)利益差别。

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变革结果对不同社会行为主体的不同影响,包括权益、地位和既得利益等。

(2)行惯性。

对一定工作方式和环境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或某种较为持久的认同,主要体现在对职业认同感和对变革更新的潜在的不安全感。

(3)认知。

主要表现为由于对变革目的、方式、后果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主观臆测的了解和理解,而对变革持怀疑和反对态度。

31、行政决策的特点的主要表现方面:

(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利作出行政决策;

(2)行政决策的内容是行政事务,行政决策的内容既涉及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更多地则涉及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公共部门不是一个“自利性”机构,而应该是一个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3、辨析

1、简述行政权力和其他政治权力的关系:

行政权力之外的其他政治权力既包括国家权力,也包括非国家权力,主要是指立法权力、司法权力、政党权力。

由于职能的不同,行政权力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差异性来体现的,具体内容如下:

(1)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的关系

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同属于国家权力,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从权力的性质和作用结果看,立法权力是各种社会权力集中的直接体现,其方向和轨道是多数人向少数人的集中,在整个国家权力回路中是输入的过程和阶段;行政权力则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在整个国家权力回路中是输出阶段。

②从权力的功能看,立法权力的功能在于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其作用在于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势和规律,概括出社会活动和各种集体行动的准则与规则;行政权力则是要执行国家法律,推行政府政策,其作用在于将立法权力确定的制度规则和一般准则再具体应用于行政权力客体,即行政管理的对象。

③从权力的价值原则看,立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

(2)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

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也同属于国家权力,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

①权力运行方向不同。

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司法权力的行使则带有某种平行性,可以视作国家权力运行过程当中的平衡调节器。

②主体在权力体系中的独立性不同。

行政权力的下级主体受上级的指挥与控制,司法权力的各级主体则独立行使审判权。

③权力的作用和功能不同。

行政权力是要积极地去实现国家意志,而司法权力主要在于消极地保障国家意志的实现不受干扰。

行政权力的作用一般是主动的,而司法权力的作用一般是被动的。

(3)行政权力和政党权力

行政权力与政党权力属于国家权力与其他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

两者的区别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不同。

①在资本主义政党政治条件下,行政权力和政党权力之间的区别表现为:

a.权力的目的不尽相同。

行政权力的目的在于执行国家意志,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或保证社会利益的实现,是普遍主义的目的取向。

政党权力的目的则是执行本党集体的意志,其所要实现的目的只能代表社会当中部分人的利益,是特殊主义的目的取向。

b.权力结构不同。

一般说来,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运行回路的一部分,但政党权力却自成回路,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权力输入和输出系统。

c.权力的合理合法程度不同。

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然的合法性基础,其对于国家意志的执行,在社会看来是天然的合理而且正当的。

政党权力属于一种集团性权力,没有必然的合法性,需由法律专门规定,其在社会当中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也是有限的。

d.权力客体不同。

行政权力的客体是整个社会,而政党权力的客体只限于党内。

e.权力手段不同。

行政权力拥有暴力威慑的后盾,且主要通过法律手段行使权力,而政党则依靠意识形态等符号力量,主要通过纪律手段行使权力。

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政党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权力和政党权力的区别不像资本主义条件下那么明显。

2、简析权利和权威的关系:

(1)定义:

权力:

是一定职位所应具有的相应职权。

所谓有职就有权,就是这个意思。

权威:

与权力有直接关系,但并不是权力的结果,是公众对权力认可的产生。

(2)权威与权力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a.权威以权力为基础上下波动,权力的大小在根本上决定着权威的大小,权力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在根本上决定着权威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权力如果发生了变化,权威迟早会发生变化;

b.权威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偏离权力的大小;

c.权威会对权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反作用。

 

(3)一般情况下,权力与权威的大小是基本对等的。

3、简析领导和管理的关系:

领导是指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

而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1)领导和管理的联系

①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其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职能是信息的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过程包含着领导,即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②最终目的的一致性。

不论是管理还是领导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相对于组织而言,只有通过领导者和管理者相互的合作,通过卓越领导和有效管理来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③都强调“以人为本”。

管理的人性化是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

对人的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中心。

而作为被领导的对象只是组织中的人,通过对人的指导、激励实现组织目标。

所以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便成为领导与管理共有的哲学思想。

④在实际运作中两者不可以分开。

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领导与管理是相互完善、相互补充的两个体系:

管理进一步设计就是对领导确立的目标与远景规划的补充与完善,领导的激励、鼓舞是使组织成员沿着正确的组织目标前进的关键。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与领导对主体的要求不同。

领导者主要是主持组织积极变革,开拓新的局面,通过引导、影响、激励等方式,为群体或组织系统确立目标,指引方向,创造优势。

所以,领导要求做正确的事情。

而管理者则以维持群体或组织的动态稳定为主,通过经营、安排、分配等方式,为群体或组织系统活动选择工作方法,使群体或组织维持原有秩序,完成组织的任务目标,关注正确的做事情。

②管理与领导的客体不同。

管理的客体是由原材料、人员、资源、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等要素构成的“资源系统”,领导的客体主要是人。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与作为领导客体的人又有所区别。

管理客体的人,主要是在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者、操作者;领导客体的人,主要是综合素质较高的,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管理者。

③权力的构成不同。

管理者的权力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