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981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

《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docx

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高考答题模板专练专练4

专练4 实验情景信息题

1.NO是近年来发现的生物体中的一种信号分子。

由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研究植物细胞信号传导的理想材料。

为研究黑暗中生长素对气孔运动的影响,研究者利用IAA、cPTIO(NO清除剂)处理黑暗条件下的蚕豆叶表皮,测量其气孔直径和保卫细胞内NO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条件下气孔关闭与NO含量高有关

B.IAA可通过降低细胞中NO含量,逆转黑暗引起的气孔关闭

C.cPTIO可减少细胞中NO含量,达到促进气孔关闭的效应

D.推测在光照条件下的保卫细胞中,NO含量可能较低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黑暗条件下,气孔直径小,保卫细胞内NO含量高;气孔大,保卫细胞内NO含量低,这说明黑暗条件下气孔关闭与NO含量高有关,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用IAA处理,气孔直径大,保卫细胞内NO含量低,说明IAA可通过降低细胞中NO含量,逆转黑暗引起的气孔关闭,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用cPTIO处理,气孔直径大,细胞内NO含量低,说明cPTIO可减少细胞中NO含量,达到促进气孔开放的效应,C项错误;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气孔直径大,因此NO含量可能较低,D项正确。

2.将若干神经元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都在相同且适宜的培养液中培养,但甲组常温保存,乙组低温保存,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可以阻断线粒体内电子传递链的氰化物。

一段时间后,与甲组相比,乙组和丙组细胞内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

A.乙组和丙组钾离子浓度都升高

B.乙组和丙组钠离子浓度都升高

C.乙组钾离子浓度降低,丙组钾离子浓度升高

D.乙组钠离子浓度升高,丙组钠离子浓度降低

答案 B

解析 乙组低温保存,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呼吸;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可以阻断线粒体内电子传递链的氰化物,会抑制细胞呼吸。

与甲组相比,乙组和丙组细胞的钾离子内流和钠离子外流的主动转运过程受阻,导致乙组和丙组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升高。

3.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味道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味觉受体R2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味觉受体R1则可“发现”氨基酸的味道。

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糖液所吸引。

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糖液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

B.味觉受体R1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

C.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

D.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基因突变本身就存在,只是花蜜(自然条件)对其进行了定向选择,A项错误;味觉受体R1与感觉甜味的受体R2结构相近,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糖液所吸引,这说明味觉受体R1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B项正确;味觉受体分子可“发现”甜味和氨基酸的味道,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进行传递,说明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C项正确;在自然界中,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4.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生理功能低下甚至丧失。

放射线可引起DNA损伤,若DNA损伤不能得到有效修复,还会引发细胞凋亡。

研究小组对患者的T淋巴细胞用不同放射剂量处理相同时间后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B.启动凋亡程序的细胞既可以转录也可以翻译

C.低于1.0Gy放射剂量引起的DNA损伤可以修复

D.据图可知,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百分率越来越大

答案 D

解析 T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减退,A项正确;启动凋亡程序的细胞既可以转录也可以翻译,B项正确;低剂量射线下,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说明细胞周期产生暂时的阻滞,有利于DNA损伤的修复,C项正确;据题图可知,当放射剂量大于1.0Gy时,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凋亡细胞百分率越来越大,D项错误。

5.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肌肉接头处有类似突触的结构),如图甲所示,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腓肠肌收缩。

人为损伤腓肠肌一侧,由于损伤处细胞内液溢出,使该部位带负电,而正常部位带正电,此时若将坐骨神经连接这两个部位,如图乙所示,腓肠肌则自动收缩。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坐骨神经末梢释放化学递质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坐骨神经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K+持续内流

C.腓肠肌的自主收缩不是化学递质作用的结果

D.刺激坐骨神经使腓肠肌收缩的反射中枢在脊髓

答案 C

解析 坐骨神经末梢释放化学递质的方式是胞吐,A项错误;坐骨神经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K+外流,B项错误;坐骨神经连接在损伤部位与正常部位之间,而正常部位带正电,损伤部位带负电,因此出现腓肠肌自主收缩的现象,说明腓肠肌的自主收缩是电信号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刺激坐骨神经使腓肠肌收缩,不属于反射,不需要脊髓的参与,D项错误。

6.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

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loop结构中的碱基与五碳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B.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正常的mRNA

D.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 D

解析 Rloop结构中的碱基与五碳糖不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A错误;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其中双链DNA中的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单链RNA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因此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B错误;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为模板链的互补链,不能转录形成mRNA,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可知,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正确。

7.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萌发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下图所示(“-”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所用激素浓度越高),实验一可作为“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a两组均为对照组,两组大豆芽内均不含生长素

B.根据实验一(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还需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

C.实验一为预实验,图示结果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D.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可推测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促进乙烯的合成

答案 D

解析 大豆芽自身可以产生生长素,A项错误;预实验过程中已经设计了对照实验,在正式实验时不需再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B项错误;实验一为预实验,A组为空白对照组,题图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为促进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C项错误;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以推测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抑制细胞生长,D项正确。

8.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分别置于A、B两个相同且密闭的透明玻璃罩中,甲植株给予适宜的光强度,乙植株进行遮光(黑暗)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玻璃罩中的CO2含量将持续降低

B.B玻璃罩中植株的干重将持续降低

C.甲、乙两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形成ATP的场所均不同

D.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不会等于乙植株的细胞呼吸强度

答案 B

解析 在适宜的光强度下,初始时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导致A玻璃罩中的CO2含量逐渐降低,当CO2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此时A玻璃罩中CO2含量维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B玻璃罩中的植株进行遮光(黑暗)处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通过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因此B玻璃罩中植株的干重将持续降低,B项正确;甲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形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乙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形成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因此二者形成ATP的场所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在某一时刻,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会等于乙植株的细胞呼吸强度,D项错误。

9.利用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抗虫棉中Bt抗虫蛋白表达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检测之前,将“目的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固定在支持物上,待测样本中的抗原和酶标记抗原竞争结合固相抗体,标记抗原的酶可催化颜色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测过程中待测抗原和酶标记抗原均为Bt抗虫蛋白

B.需设置仅有酶标记抗原或者仅有待测抗原的两组对照

C.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底物的量及显色时间必须一致

D.反应体系中蓝色越深说明待测样品Bt蛋白含量越高

答案 D

解析 检测抗虫棉中Bt抗虫蛋白表达量,检测过程中待测抗原和酶标记抗原均为Bt抗虫蛋白,A项正确;需设置仅有酶标记抗原或者仅有待测抗原的两组对照,B项正确;实验中需要控制无关变量,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底物的量及显色时间必须一致,C项正确;分析示意图可知,反应体系中蓝色越深说明待测样品白色底物含量越高,D项错误。

10.下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

S1~S5表示曲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同

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细胞呼吸

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

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中B点和I点,植物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都为0,说明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等于0,即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同,A项正确;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B项正确;如果S1+S3+S5>S2+S4,即植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大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C项正确;题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强度,D项错误。

11.为检验某制剂对机体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用含不同剂量该制剂的饲料饲喂健康小鼠,一段时间后给小鼠注射绵羊红细胞,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针对绵羊红细胞的抗体,能导致其溶解)的含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绵羊红细胞相当于抗原

B.溶血素其实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的特异性抗体

C.溶血素能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这个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中剂量的该制剂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增强作用最大

答案 C

解析 实验中用到的绵羊红细胞为异体物质,相当于抗原,A项正确;溶血素即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的,具有特异性,B项正确;溶血素能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这个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项错误;据题图可知,中剂量的该制剂使小鼠血清中溶血素含量最高,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增强作用最大,D项正确。

12.卵细胞质中贮存了许多mRNA,科学家为探究mRNA的作用与受精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未受精和受精的海胆卵分别在含有14C-亮氨酸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甲;放线菌素D是RNA合成的抑制剂,在有或没有放线菌素D存在的情况下,海胆受精卵对14C-缬氨酸的相对掺入数量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胆受精卵与未受精卵中放射性同位素相对掺入量变化与蛋白质合成量有关

B.约14min后,受精卵中放射性同位素相对掺入数量增加是由于贮存的mRNA被激活

C.受精后5h内,细胞中主要以贮存的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D.受精后8h,放线菌素D才对mRNA的合成发挥抑制作用

答案 D

解析 亮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因此题图甲中海胆受精卵与未受精卵中放射性同位素相对掺入量变化与蛋白质合成量有关,A项正确;约14min后,受精卵中放射性同位素相对掺入数量快速升高,而未受精卵中放射性缓慢升高,这说明受精作用可以激活卵细胞中贮存的mRNA,B项正确;图乙中,在受精后初期(5h内),加入放线菌素D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放射性无明显差别,说明细胞中主要以贮存的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并不依赖新合成的mRNA,C项正确;受精后8h,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放射性同位素相对掺入数量已经出现区别,说明此时处理组的mRNA量已经减少,故放线菌素D对mRNA的合成发挥抑制作用发生在受精后8h之前,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