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899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卷 教师版.docx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生物A卷教师版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A.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同位素示踪法

B.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概念模型

C.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公鸡成熟的红细胞

D.观察叶绿体——人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A

【解析】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采用同位素示踪法。

模型构建法包括了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其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为物理模型。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的实验材料。

A.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采用同位素示踪法,A正确;B.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为物理模型,B错误;C.公鸡不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含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宜作为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的实验材料,C错误;D.观察细胞的叶绿体要选择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作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②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③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④生物膜与细胞的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运动等生命活动相关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答案】B

【解析】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①正确;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有些大分子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②错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③错误;生物膜与细胞的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运动等生命活动相关,④正确;故选B。

3.研究发现:

酸可以催化蛋白质、脂肪以及淀粉的水解。

研究人员以蛋清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蛋白块a中的蛋白质分子比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C.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D.将盐酸与蛋白酶溶液和蛋白块混合,可以准确地测定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①表示蛋清在高温变性,②表示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③表示盐酸催化蛋清水解。

A.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果会发生改变,A正确;B.蛋白质加热后变性,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B正确;C.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D.强酸可导致蛋白酶变性失活,同时酸和蛋白酶都可以使蛋白质水解,故不能准确地测定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4.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茎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中心体会在间期复制

B.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线粒体会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C.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固定CO2时,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产生的ATP供能

D.细胞在进行旺盛的代谢时,细胞核的核孔数量往往较多

【答案】D

【解析】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水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合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

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细胞代谢旺盛,说明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需要细胞核内DNA转录生成大量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进行翻译,所以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较多。

A.马铃薯茎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心体,A错误;B.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CO2被C5固定形成C3,该过程不需要ATP;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错误;D.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通道,通常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相对较多,D正确。

5.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个时期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相同

【答案】A

【解析】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项正确,B项错误;赤道板为假想的平面,纺锤体出现在前期,bc段为间期,C项错误;ef时期代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D项错误。

6.下列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酶的催化

C.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只有一次着丝点的分裂

D.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A

【解析】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基因重组,A项错误;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需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酶的催化,B项正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只有一次着丝点的分裂,C项正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形成,项正确。

7.下图显示了果蝇某一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所处位置,该图能表明

A.—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

B.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

C.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

【答案】D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A错误;由图可知,染色体上绝大多数片段不是基因,B错误;图解显示,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它们不属于等位基因,C错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故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D正确。

故选D。

8.已知某牵牛花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存在时抑制B基因的表达。

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F1全部开红色花

B.图示过程体现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

C.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白∶粉=3∶4∶9

D.F1测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白∶粉=1∶1∶2

【答案】C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其基因型为AaBb,由于a基因存在时抑制B基因的表达,所以F1全部开粉色花,A错误;图示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间接途径,B错误;F1自交后代基因型可表示为A-B-∶A-bb∶aaB-∶aabb=9∶3∶3∶1.其中基因型为aaB-和aabb的个体为白色;基因型为AAB-的个体为红色;由于a基因存在时抑制B基因的表达,所以基因型为AaB-和A-bb的个体为粉色。

因此,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白∶粉=3∶4∶9,C正确;F1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因此,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2∶2∶0,D错误。

故选C。

9.下图是同一种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只发生在图⑤所表示的时期进行的

B.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②有关,而与图③无直接关系

C.若图②、③均已发生基因突变,该生物体的性状有可能不变

D.在雄性动物的睾丸中能同时观察到上图5个分裂时期的细胞

【答案】A

【解析】图示分析:

图像①和③分别为有丝分裂后期和中期;②和④分别是减Ⅰ后期和减Ⅱ后期;⑤为分裂间期。

基因的复制、表达等主要是在间期进行,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是不利于基因表达的;但是细胞质中的DNA可以在细胞分裂分各个时期表达,故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主要发生在图⑤所表示的时期,A错误;图像③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②是减Ⅰ后期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发生基因突变,生物个体的性状可能不变,故图②、③均已发生基因突变,该生物体的性状有可能不变,C正确;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雄性个体内同时具备上述5种细胞分裂像的器官是睾丸,D正确;故选A。

10.水稻的抗褐飞虱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C和c、P和P)控制,只有同时具有两个显性基因的水稻才具有抗性,下图是以基因型为ccPP和CCpp的水稻作亲本培育抗褐飞虱水稻的途径,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途径一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但不能突破物种间的界限

B.物质X是秋水仙素,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C.图中三种育种途径所依据的变异原理都不相同

D.途径三中的F1自交产生的F3中抗性个体占25/36

【答案】D

【解析】途径一为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实现基因的转移,A错误;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B错误;途径一和途径三依据的原理均是基因重组,C错误;途径三中的F1自交,产生的F2中抗性个体占9/16,其中包括1/9CCPP、2/9CCPp、2/9CcPP、4/9CcPp,F2自交,产生的F3中抗性个体占(1/9)+(2/9)×(3/4)+(2/9)×(3/4)+(4/9)×(9/16)=25/36,D正确。

11.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在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而动物细胞则不能

B.给黑暗中的植物浇灌含18O的水,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C.人由30℃的环境走进10℃的环境后,排尿量会增加

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利于越冬

【答案】C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A错误;根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所以给黑暗中的植物浇灌含18O的水,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水,B错误;人由30℃的环境走进10℃的环境后,排汗减少后,排尿量会增加,C正确;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利于越冬,D错误。

12.下表对图示曲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条件

X

Y

A

寒冷环境下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机体的产热量

B

饱餐后半小时

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

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C

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尿液的量

D

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

乳酸的含量

血浆的pH值

【答案】A

【解析】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机体的产热量增加,A错误;饱餐后半小时,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髙血糖素的含量减少,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使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升高,B正确;失水过多和食物过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C正确;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会增加,血浆的pH会下降,D正确。

13.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只能通过体液调节完成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个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③⑥

【答案】D

【解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及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渗透压、温度、各种化学物质等保持相对稳定,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并非恒定不变.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①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②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③正确;血糖的平衡调节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完成,④错误;体温恒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⑤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病原体首先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最后抗原和抗体结合后还需要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⑥正确;故选D。

14.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实验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分别给不同组小鼠注射蒸馏水和甲状腺激素溶液

B.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分别将植物甲的根尖和植物乙的芽尖用低温处理

C.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0℃、60℃、80℃、100℃条件下进行

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细胞核和无细胞核两部分

【答案】D

【解析】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应分别给不同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和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甲状腺激素溶液,A项错误;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植物种类,所选植物的部位是无关变量,应该相同,B项错误;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为自变量,应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但要具有一定的温度梯度,C项错误;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细胞核和无细胞核两部分,D项正确。

1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②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③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④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⑤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⑦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A.②④⑥B.③⑤⑦C.②④⑦D.①③⑥

【答案】A

【解析】①植物激素是由特定的部位产生的,而不是由腺体分泌的,①错误;②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②正确;③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③错误;④植物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④正确;⑤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⑤错误;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⑥正确;⑦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的花就可得到无子番茄,⑦错误。

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下图是生物1和生物2分別单独生长及共同生长时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

据图分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1单独生长时,其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B.生物2单独生长时,在第3周种内斗争剧烈从而导致其最终灭绝

C.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时,生物2对生物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由图中数据可以反映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寄生

【答案】B

【解析】A.据图所示,生物1的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A正确;B.生物2在第3周时,相对数量较低,由于无法从生物1获得营养物质,最终因营养缺乏全部死亡,B错误;C.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时,物种1数目减少,生物2对生物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正确;D.物种2不能单独生长,而物种1和物种2共同生长时,物种1生长受影响,物种2能生长,由此可见物种1和物种2之间为寄生关系,D正确。

17.下图为某海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洋水域水深35m开始,随着水深增加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B.水深100m以下远洋水域中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主要由分解者和消费者组成;输入水深100m以下远洋水域系统中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太阳能

C.假设一段时间内,该海域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数值为a,全部消费者获得能量的数值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数值为c,则a<b+c

D.据统计,该海域生态系统同季节单位体积内近海水域比远洋水域物种丰富度要高,该差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特征

【答案】D

【解析】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降低,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减少,所以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减弱),A错误。

题图显示,水深100m以下的远洋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为0,据此可判断该水域主要由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输入该水域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化学能,B错误。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会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所以a大于b+c,C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浅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数量较高,说明海洋植物丰富,更有利于为其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及栖息环境,所以物种丰富度较远洋水域高,这是海洋的不同地段的水体中的生物分布情况,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18.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营养级。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黑线姬鼠数量(只)

18500

19200

14500

11500

9400

9500

9400

9500

Z的种群数量(只)

100

120

190

240

170

160

170

160

A.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B.前4年内,物种Z的数量呈“S”型增长

C.引人新物种Z后,黑线姬鼠种群K值约为9450只

D.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略有增加,后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动物新物种Z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后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较多,为被捕食者。

又黑线姬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所以动物新物种Z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黑线姬鼠和Z为捕食关系,其中黑线姬鼠为被捕食者,新物种Z为捕食者,所以新物种Z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不比黑线姬鼠小,故调查该新物种Z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前4年内,物种Z的数量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结合物种Z是在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的,故推测其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B正确;引入物种Z后,黑线姬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黑线姬鼠种群的K值大约是9450左右,C正确;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客观上物种Z在捕食过程中,起到促进黑线姬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D正确。

19.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如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正确;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而异位、重复和倒位属于结构的变异,B错误;单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单细胞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单细胞动物都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生物群落,D正确。

2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分别属于生产者和初级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D.图中的X3/X2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A

【解析】X1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对于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而言,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等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但对于处于发育期的生态系统而言,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

①和②分别代表初级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粪便为上一营养级的遗体,①和②分别属于生产者和初级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A项正确;对于处于发育期的生态系统而言,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B项错误;X1过程代表光合作用,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图中的X3/X2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21.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渠道

B.②和③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

C.如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③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①所同化能量的1/25

D.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③的数量一定会减少

【答案】D

【解析】营养结构:

食物链、食物网。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据图分析①是生产者、②和③是消费者。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正确;②和③均以①为食物,同时③又以②为食物,因此②和③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B正确;在此营养结构中,③既是第二营养级又是第三营养级。

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是20%,①同化能量传给第三营养级是20%×20%=1/25,则③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①同化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