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842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

《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docx

社会研究方法513讲义

第五章 抽样

  第一节

  

(一)抽样的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学。

  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类;

  1、非概率抽样;

  2、概率抽样。

  

(二)抽样术语:

总体、样本和元素,抽样框和抽样单元,参数值、统计值和抽样误差。

  总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研究总体和目标总体。

  样本中元素个数与总体中元素个数的比率,即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的比率称为抽样比率。

  抽样框中的总体元素又被称为抽样单元。

  参数值与统计值之间的差异就是抽样误差。

  (三)抽样的步骤有三个;

  1、设计抽样方案;

  2、抽取样本;

  3、评估样本。

  第二节

  非概率抽样方法:

  1、方便抽样(又叫偶遇抽样)

  2、配额抽样;

  3、判断抽样(又叫立意抽样)

  4、雪球抽样(又称网络抽样)。

  

(一)方便抽样又称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

  

(二)配额抽样,是根据某些参数值,确定不同总体类别中的样本配额比例,然后按比例在各类别中进行方便抽样。

  (三)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

  判断抽样经常被用于以下三种研究场景:

  1、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择特别能提供信息的独特个案;

  2、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很难以接近的特殊人群;

  3、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某种特殊个案类型,以便进行深入探究。

第六章 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第一节

  

(一)测量是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细致的系统观察而把握某种现象存在程度的过程。

  测量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五个作用:

  1、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2、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

  3、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4、靠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5、测量还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一)

  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这就是“概念化”过程;

  2、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

  3、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概念化。

  测量的成功与否,主要靠信度和效度两项技术性指标来评判。

  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指的是测量的可靠性。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

  第二节

  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

  

(一)概念化是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即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

  进行概念化的原因:

  1、是日常生活中,用来指称事物的概念含义经常是模糊不清的;

  2、是由于有些测量对象纯粹是一种理论建构,在现实中没有明确的对应物,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定义。

  

(二)操作化,是把概念抽象的名义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使其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和指标。

  测量层次有四种;

  1、定类测量;

  2、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

  4、定比测量。

第七章问卷设计

  第一节

  

(一)问卷有两种基本类型;

  1、自填式问卷;

  2、访问式问卷。

  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有:

  1、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测量方案,要反映测量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的要求;

  2、问卷在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以便被调查者能清楚地理解每个问题的含义;

  3、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其中的各种问题应该按照一定的结构提问并给出回答的选项。

  (三)问卷的基本结构有:

  1、封面

  2、致被调查者的信

  3、填答指南

  4、问题和答案

  5、编码位

  6、访问记录和结束语

  填答指南有三种类型:

  1、总体性的填答指南

  2、问卷各部分的填答指南

  3、个别问题的填答指南

  第二节

  

(一)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研究需要原则

  2、考虑被调查者原则

  3、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

  4、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

  考虑被调查者原则需注意的五个问题:

  1、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

  2、被调查者的语言习惯;

  3、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

  4、避免设计过长、过于复杂的问卷;

  5、保持问卷卷面的简洁明快。

  

(二)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有:

  1、准备阶段

  2、设计问卷初稿

  3、试用问卷初稿和修改

  4、确定问卷并印制

  设计问卷初稿的具体做法有两种;

  1、卡片法

  2、框图法

  卡片法遵循归纳法则,由个别问题开始,然后到部分,最后到整体;

  框图法遵循演绎法则,先从问卷整体开始,然后到部分,最后到个别问题。

  第三节

  

(一)问卷设计的主要技术:

  1、提问技术

  2、题型选择

  3、答案(选项)技术

  4、问题的排序设计

  提问时应注意的十个问题:

  1、提问应当尽可能简短;

  2、提问应当力求明确,让被调查者一看就懂,切忌提出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问题;

  3、要避免一题两问甚至多问;

  4、应当避免使用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进行提问;

  5、应当中性提问,避免暗示和诱导;

第八章 访谈法

  第一节

  

(一)访谈法又叫访问法,即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二)访谈法的优点有:

  1、信息量大

  2、灵活性高

  3、适用范围广

  4、控制性强

  5、与其他方法结合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访谈法的一个主要优点是:

灵活性高。

  访谈法的缺点有:

  1、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

  2、成本较高

  3、访谈通常时间长

  4、隐蔽性差

  5、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四)访谈法有四种类型:

  1、结构式访谈法和无结构式访谈法

  2、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

  3、个别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

  4、一般访谈法和特殊访谈法

  结构式访谈法也叫标准化访谈法,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无结构式访谈法也叫开放式访谈法或非标准化访谈法,是指不对访谈的方式和内容预设严格的限制,而只按一个大致的访谈提纲而围绕某一主题所进行的访谈。

  无结构式访谈法的最大特点是弹性大,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九章 观察法

  第一节

  

(一)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观察设备,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观察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在观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观察获取资料;

  2、需要有系统的观察设计;

  3、有系统完整的记录;

  4、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

  5、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

  

(二)观察法有三个优点:

  1、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

  3、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

  观察法的缺点有:

  1、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是可遇不可求的;

  2、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如夫妻间的吵架或亲密行为;

  3、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4、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因此研究者由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第二节

  观察法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1、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3、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4、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一)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二)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又称局内观察)

  (三)根据观察过程的控制程度和观察内容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指严格地界定研究问题和观察的项目,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采取标准化的工具进行记录的观察。

  (四)根据观察是通过对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还是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发生后所留下的痕迹,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实验室观测和实地观察,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都是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的共同的优点是:

观察所得资料的真实性、生动性、客观性、丰富性。

  根据观察内容性质的不同,间接观察又可分为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美国社会学家韦布将物质痕迹观察分为磨损测量和累计物测量。

第十章 实验法

  第一节

  

(一)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相关概念有:

  1、实验者

  2、自变量

  3、实验刺激

  4、因变量

  5、实验对象

  6、实验组

  7、控制组

  8、实验检测

  9、前测

  10、后测

  实验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二)实验法的特点:

  1、人为设定观察情景;

  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实验法与访谈、观察等方法最主要的区别是:

它通过控制情景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及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节

  

(一)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有两个;

  1、实验法的一般逻辑原理

  2、有控制组实验原理

  实验法的一般逻辑原理:

先测量在没有受到A的影响之前B的情况(前测),然后施加实验刺激A并保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再对受A影响后的B进行测量(后测)。

最后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来判定A和B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实施实验法研究的条件:

  1、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必须是明确和具体的;

  2、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实验刺激有足够的强度并容易操控;

  4、实验程序必须是可重复的;

  5、实验条件应该得到较高程度的控制。

  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本质特征。

  

(二)在实际的研究中,研究者为创造出不同组的相同对象而使用的方法有四种:

  1、随机法

  2、配对法

  3、排除法

  4、纳入法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分为:

  1、准备

  2、实施

  3、资料处理

-

第十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一)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

  文献,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等形式记录和储存人类各种知识和情报信息的资料。

  文献分为四种:

  1、书面文献

  2、音像文献

  3、缩微文献

  4、机读文献

  根据文献具体来源的不同,把文献资料分为两大类:

  1、原始文献

  2、第二手文献

  也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个人文献些

  2、官方文献

  3、大众传播媒介

  

(二)文献研究的优点:

  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

  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

  3、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4、费用较低。

  文献研究的缺点:

  1、文献内容无法控制

  2、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

  3、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

  4、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第二节

  既有资料的分析方法有:

  1、二手资料分析

  2、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

  3、历史文献分析

  

(一)二手资料分析就是研究者对别人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进行的再分析。

  二手资料分析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1、研究主题的选择

  2、研究资料的搜寻

  3、资料的审核

  4、对资料的加工

  5、资料的分析

  二手资料的搜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查阅有关的实证研究文献2通过因特网进行搜寻

  二手资料分析的优点:

  1、突出优点是省钱、省时、省力;

  2、另一个突出优点是比较容易做对比研究和趋势研究。

  二手资料分析的缺点:

  1、二手资料的效度有时难以保证;

  2、有时候原始资料中包含一些错误和偏差,但二次分析者对此不了解,因而只是简单地利用原来的资料也可能使结论发生偏差。

  第十二章 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一节

  

(一)资料审核,是指在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资料的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资料审核和资料收集工作同步进行,叫做实地审核或收集审核。

  在收集资料后集中时间进行审核叫做系统审核。

  对重要资料进行反复的各种形式的审核,叫做多次审核。

  资料审核的原则有:

  1、真实性原则

  2、标准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完整性原则

  

(二)资料的整理,是根据研究目的将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资料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提供条件。

  资料整理应遵循三条原则:

  1、条理化

  2、系统化

  3、统计汇总

  严禁来讲,分类和分组都是一种定性分类方法。

  调查资料的分类有两种:

  1、前分类

  2、后分类

  分类的方法有两种:

  1、现象分类方法

  2、本质分类方法(又称科学分类法)

  分类标志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数量标志有两种表现形式;

  1、按单值分类;

  2、按组距分类。

  要选择正确的分类标志,必须遵循四条原则:

  1、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

  2、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去选择标志;

  3、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

  4、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和互斥性的原则。

  第二节

  汇总的技术有两种:

  1、手工汇总

  2、计算机汇总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有:

  1、编码

  2、登录

  3、录入

  4、程序编制

  

(二)计算机录入有两种方式:

  1、固定格式录入

  2、自由格式录入

  计算机查错的程序有两种:

  1、检查输入信息的有效性,即对数码进行幅度检查;

  2、检索输入信息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即对数码进行逻辑检查。

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

  第一节

  

(一)研究报告,是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

  

(二)研究报告有四种类型:

  1、普通研究报告与学术研究报告;

  2、描述性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研究报告;

  3、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4、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

  构成研究报告的主体是文字和图表。

  根据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研究报告分为普通研究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

  根据作用和功能的不同,研究报告分成描述性研究报告和解释性研究报告。

  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根据内容所涉及的范围,研究报告分为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

  定量研究报告,是以调查研究的统计资料或其他数据资料为基础撰写的研究报告。

  第二节

  

(一)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有四个;

  1、确立主题;

  2、组织材料;

  3、拟定提纲;

  4、撰写成文。

  研究报告的主题是研究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议题。

  组织材料应坚持三个原则:

  1、与报告主题相关原则;

  2、精炼、典型与全面的原则;

  3、事实、分析与讨论、建议相结合的原则。

  

(二)撰写报告时最重要的是要遵守两个原则:

  1、必须包括所有的基本项目;

  2、体例一旦定下来必须保持全文一致。

  根据放置的位置不同,现在比较常用的加注释的方式有两种;

  1、文内注释;

  2、文后注释。

  普通研究报告在结构上都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标题;

  2、导言;

  3、主体;

  4、结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