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829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docx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版修2接受修订8

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

(2008年第一版)

分篇主编马建辉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分篇副主编何志嵩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戴玉田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杜林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郭军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

胡志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黄翼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靳风烁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米振国山西省肿瘤医院

万奔卫生部北京医院

周芳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秘书宋毅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六、手术并发症

七、预后影响因素

八、遗传性肾癌诊断和治疗

九、随诊

 

[名词解释]

无症状肾癌(incidentalrenalcellcarcinomas):

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由B超或CT检查发现的肾癌。

副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s):

发生于肿瘤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以外由肿瘤引起的症候群。

局限性肾癌(localizedrenalcellcarcinoma):

2002年版AJCC的TNM分期中的T1-T2N0M0期肾癌,临床分期为Ⅰ、Ⅱ期。

局部进展性肾癌(locallyadvancedrenalcellcarcinoma):

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和)肾静脉瘤栓或(和)下腔静脉瘤栓或(和)肾上腺转移或肿瘤侵及肾周脂肪组织或(和)肾窦脂肪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无远处转移的肾癌,2002年版AJCC临床分期为Ⅲ期。

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

2002年版AJCC临床分期Ⅳ期肾癌,包括T4N0M0期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surgery,NSS):

保留肾脏的手术总称,包括肾部分切除术、肾脏楔形切除术、肾肿瘤剜除术等。

微创治疗(minimallyinvasivetreatment):

文献中对微创治疗手段没有严格的界定,本指南中将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冷冻消融归为微创治疗范畴。

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或NSS,由于切除组织及范围同开放性手术,本指南中没有将其划为微创治疗范畴。

 

本指南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1],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

,EAU)[2]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3]的肾细胞癌诊治指南制定,所推荐的方案具有Ⅰ、Ⅱ、Ⅲ级循证医学证据水平(表-1)。

表1循证医学推荐分级及证据分级水平

推荐分级

证据水平

依据

A

Ⅰa

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Ⅰb

至少有一个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B

Ⅱa

至少有一个设计合理的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Ⅱb

至少有一个设计合理的单项队列研究

Ⅲa

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

Ⅲb

单项病例对照研究

C

系列病例分析及质量较差的病例对照研究

D

没有分析评价的专家意见。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以及肾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不同,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1]。

我国各地区肾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也较大,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我国试点市、县1988~2002年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显示:

①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②男女比例约为2∶1;③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两者最高相差43倍[4-6]。

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肾癌的病因未明。

其发病与遗传、吸烟[7]、肥胖[8]、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9]等有关(证据水平Ⅱa),不吸烟以及避免肥胖是预防发生肾癌的重要方法(推荐分级B)遗传性肾癌或家族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4%[1-3,10]。

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肾癌称为散发性肾癌。

二、病理

㈠大体

绝大多数肾癌发生于一侧肾脏,常为单个肿瘤,10%~20%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病例常见于遗传性肾癌以及乳头状腺肾细胞癌的患者[10]。

肿瘤多位于肾脏上下两极,瘤体大小差异较大,直径平均7cm,常有假包膜与周围肾组织相隔。

双侧先后或同时发病者仅占散发性肾癌的2%~4%[10]。

㈡分类

肾癌有几种分类标准,以往我国最常采用的是1981年Mostofi分类标准。

WHO1997年根据肿瘤细胞起源以及基因改变等特点制定了肾实质上皮性肿瘤分类标准[11],此分类将肾癌分为透明细胞癌(60%~85%)、乳头状肾细胞癌或称为嗜色细胞癌(7%~14%)、嫌色细胞癌(4%~10%)、集合管癌(1%~2%)和未分类肾细胞癌(证据水平Ⅱa)。

取消了传统分类中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2种分型。

根据形态学的改变乳头状肾细胞癌分为Ⅰ型和Ⅱ型2型[12,13]。

2004年WHO对1997年的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类进行了修改,保留了原有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4个分型,将集合管癌进一步分为Bellini集合管癌和髓样癌,此外增加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分型。

并将传统分类中的颗粒细胞癌归为高分级的透明细胞癌,对各亚型中的未分化癌成分在肿瘤组织中所占比例进行描述。

推荐采用2004年WHO肾细胞癌病理分类标准[14](推荐分级B)。

㈢组织学分级

以往最常用的是1982年Fuhrman四级分类[15]。

1997年WHO推荐将Fuhrman分级中的Ⅰ、Ⅱ级合并为一级即高分化、Ⅲ级为中分化、Ⅳ级为低分化或未分化。

推荐采用将肾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的分级标准[11](推荐分级B)。

㈣分期

推荐采用2002年AJCC的TNM分期和临床分期(clinicalstagegrouping,cTNM)(表-2、-3)[16](推荐分级B)。

2002年AJCC病理分期中评价N分期时,要求所检测淋巴结数目至少应包括8个被切除的淋巴结,如果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或仅有1个阳性,被检测淋巴结数目<8个,则不能评价为N0或N1。

但如果病理确定淋巴结转移数目≥2个,N分期不受检测淋巴结数目的影响,确定为N2。

表-22002年AJCC肾癌的TNM分期

分期

标准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未发现原发肿瘤

T1

肿瘤局限于肾内,最大径≤7cm

T1a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径≤4cm

T1b肿瘤局限于肾内,4cm<肿瘤最大径≤7cm

T2

肿瘤局限于肾内,最大径>7cm

T3

肿瘤侵及主要静脉、肾上腺、肾周围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

T3a肿瘤侵及肾上腺或肾周脂肪组织和(或)肾窦脂肪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

T3b肉眼见肿瘤侵入肾静脉或肾静脉段分支(含肌层)或膈下下腔静脉

T3c肉眼见肿瘤侵入膈上下腔静脉或侵犯腔静脉壁

T4

肿瘤浸润超过肾周筋膜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一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表-32002年AJCC肾癌临床分期

分期

肿瘤情况

T1

N0

M0

T2

N0

M0

T1

N1

M0

T2

N1

M0

T3

N1

M0

T3a

N0

M0

T3a

N1

M0

T3b

N0

M0

T3b

N1

M0

T3c

N0

M0

T3c

N1

M0

T4

N0

M0

T4

N1

M0

任何T

N2

M0

任何T

任何N

M1

三、临床表现

既往经典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征”临床出现率不到15%,这些患者诊断时往往已为晚期[1,10]。

无症状肾癌的发现率逐年升高,近1995年~2005年国内文献报道其比例为13.8%~48.9%[17,18],平均33%,国外报道高达50%[10]。

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19],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改变。

30%为转移性肾癌,可由于肿瘤转移所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

四、诊断

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作为对患者术前一般状况、肝肾功能以及预后判定的评价指标,确诊则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⒈推荐必须包括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推荐分级C)。

⒉推荐必须包括的影像学检查项目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X线片(正、侧位)、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碘过敏试验阴性、无相关禁忌证者)。

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胸部X线片是术前临床分期的主要依据(推荐分级A)。

⒊推荐参考选择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在以下情况下推荐选择的检查项目。

腹部平片:

可为开放性手术选择手术切口提供帮助;核素肾图或IVU:

对未行CT增强扫描,无法评价对侧肾功能者;核素骨显像:

碱性磷酸酶高、有相应骨症状或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证据水平Ⅰb);胸部CT扫描:

胸部X线片有可疑结节、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证据水平Ⅰb);头部CT、MRI扫描:

有头痛或相应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证据水平Ⅰb);腹部MRI扫描:

肾功能不全、超声波检查或CT检查提示下腔静脉瘤栓患者(证据水平Ⅰb)。

⒋有条件地区及患者选择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具备以下检查设备的医院以及具有良好经济条件的患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肾超声造影、螺旋CT及MRI扫描主要用于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或PET-CT检查费用昂贵,主要用于发现远处转移病灶以及对化疗或放疗的疗效评定。

⒌不推荐的检查项目肾穿刺活检和肾血管造影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有限(证据水平Ⅲa)。

对影像学诊断难以判定性质的小肾肿瘤患者,可以选择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或定期(1~3个月)随诊检查,不推荐对能够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肿瘤患者行术前穿刺检查(证据水平Ⅲa)。

对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肾肿瘤需化疗或其他治疗的患者,治疗前为明确诊断,可选择肾穿刺活检获取病理诊断。

对需姑息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或保留肾单位手术前需了解肾血管分布及肿瘤血管情况者可选择肾血管造影检查。

五、治疗

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cTNM分期,根据cTNM分期初步制定治疗原则。

依据术后组织学确定的侵袭范围进行病理分期(pathologicalstagegrouping,pTNM)评价,如pTNM与cTNM分期有偏差,按pTNM分期结果修订术后治疗方案。

㈠局限性肾癌的治疗

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

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时,不推荐加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证据水平Ⅱb,推荐分级A)。

1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是目前唯一得到公认可能治愈肾癌的方法[20-22]。

经典的根治性肾切除范围包括:

肾周筋膜、肾周脂肪、患肾、同侧肾上腺、肾门淋巴结及髂血管分叉以上输尿管。

现代观点认为,符合下列4个条件者可以选择保留同侧肾上腺的根治性肾切除术[23-27](证据水平Ⅲa):

临床分期为Ⅰ或Ⅱ期;

肿瘤位于肾中、下部分;

肿瘤<8cm;

术前CT显示肾上腺正常。

但此种情况下如手术中发现同侧肾上腺异常,应切除同侧肾上腺[27]。

根治性肾切除术可经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开放性手术可选择经腹或经腰部入路,没有证据表明哪种手术入路更具优势[28]。

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死亡率约为2%,局部复发率1%~2%[29-31]。

不推荐根治性肾切除术前常规行肾动脉栓塞[32-38](推荐分级B)。

2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surgery,NSS)推荐按各种适应证选择实施NSS(推荐分级B),其疗效同根治性肾切除术[39-42](证据水平Ⅲa)。

NSS肾实质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0.5~1.0cm(证据水平

a)[43-45],EAU的《肾细胞癌诊治指南》中认为只要能完整切除肿瘤,边缘的厚度不影响肿瘤复发率[2](证据水平Ⅲa),不推荐选择肿瘤剜除术治疗散发性肾癌[45-47]。

对肉眼观察切缘有完整正常肾组织包绕的病例,术中不必常规进行切缘组织冷冻病理检查[48,49]。

NSS可经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保留肾单位手术后局部复发率0~10%,而肿瘤≤4cm手术后局部复发率0~3%[50]。

需向患者说明术后潜在复发的危险。

NSS的死亡率为1%~2%[50]。

NSS适应证[1,10]:

肾癌发生于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肾,根治性肾切除术将会导致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如先天性孤立肾、对侧肾功能不全或无功能者以及双侧肾癌等。

NSS相对适应证[1,10]:

肾癌对侧肾存在某些良性疾病,如肾结石、慢性肾盂肾炎或其他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动脉狭窄等)患者。

NSS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对肿瘤大小没有具体限定。

NSS可选择适应证:

临床分期T1a期(肿瘤≤4cm),肿瘤位于肾脏周边,单发的无症状肾癌,对侧肾功能正常者可选择实施NSS[51](证据水平Ⅱb)。

⒊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手术途径分为经腹腔、腹膜后及手助腹腔镜。

切除范围及标准同开放性手术。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无周围组织侵犯以及无淋巴转移及静脉瘤栓的局限性肾癌患者,其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52,53](证据水平Ⅲa)。

但对≥T3期的肾癌、曾有患肾手术史以及其他非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视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腹腔镜手术也有一定的死亡率。

⒋微创治疗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冷冻消融(cryoablation)治疗肾癌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无循证医学Ⅰ~Ⅲ级证据水平的研究结果,远期疗效尚不能确定,应严格按适应证慎重选择,不推荐作为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如进行此类治疗需向患者说明。

适应证:

不适于开放性外科手术者、需尽可能保留肾单位功能者、有全身麻醉禁忌者、肾功能不全者、有低侵袭治疗要求者。

多数研究认为适于<4cm位于肾周边的肾癌[54,55]。

⒌肾动脉栓塞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为缓解症状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

术前肾动脉栓塞可能对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根治性手术机会有益,但尚无循证医学Ⅰ~Ⅲ级证据水平证明。

肾动脉栓塞术可引起穿刺点血肿、栓塞后梗死综合征、急性肺梗死等并发症。

不推荐术前常规应用肾动脉栓塞。

⒍术后辅助治疗局限性肾癌手术后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pT1a肾癌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不推荐术后选用辅助治疗。

pT1b~pT2期肾癌手术后1~2年内约有20%~30%的患者发生转移[56,57]。

手术后的放、化疗不能降低转移率,不推荐术后常规应用辅助性放、化疗。

㈡局部进展性肾癌的治疗

局部进展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为根治性肾切除术,而对转移的淋巴结或血管瘤栓需根据病变程度选择是否切除。

术后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1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早期的研究主张做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对术后淋巴结阴性患者只对判定肿瘤分期有实际意义(证据水平Ⅰb);由于淋巴结阳性患者多伴有远处转移,手术后需联合内科治疗,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只对少部分患者有益。

下腔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多数学者认为TNM分期、瘤栓长度、瘤栓是否浸润腔静脉壁与预后有直接关系[58]。

建议对临床分期为T3bN0M0的患者行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

不推荐对CT或MRI扫描检查提示有下腔静脉壁受侵或伴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行此手术。

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死亡率约为9%。

静脉瘤栓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推荐采用美国梅约医学中心(MayoClinic)的五级分类法[59]:

0级:

瘤栓局限在肾静脉内;Ⅰ级:

瘤栓侵入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2cm;Ⅱ级:

瘤栓侵入肝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2cm;Ⅲ级:

瘤栓生长达肝内下腔静脉水平,膈肌以下;Ⅳ级:

瘤栓侵入膈肌以上下腔静脉内。

3.术后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肾癌属于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单纯放疗不能取得较好效果。

术前放疗一般较少采用,对未能彻底切除干净的Ⅲ期肾癌可选择术中或术后放疗或参照转移性肾癌的治疗。

㈢转移性肾癌(临床分期Ⅳ期)的治疗

转移性肾癌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外科手术主要为转移性肾癌辅助性治疗手段,极少数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而治愈。

1手术治疗

肾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

对体能状态良好、低危险因素(见表-4)[60]的患者应首选外科手术,切除肾脏原发灶可提高IFN-α或(和)IL-2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证据水平Ⅰb)[61-63]。

对肾肿瘤引起严重血尿、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姑息性肾切除术、肾动脉栓塞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转移性肾癌手术死亡率为2%~11%。

转移灶的手术治疗:

对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出现的孤立性转移瘤以及肾癌伴发孤立性转移、行为状态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对伴发转移的患者,可视患者的身体状况与肾脏手术同时进行或分期进行[64]。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RCC所有的转移部位中,骨转移占20%~25%[65]。

而尸检发现死于RCC的患者,其骨转移率为40%[14]。

肾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骨转移伴有病理性骨折、脊髓的压迫症状及承重骨伴有骨折风险的患者,符合下列3个条件者应首先选择骨科手术治疗:

预计患者存活期>3个月;

体能状态良好;

术后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接受放、化疗和护理。

2内科治疗过去20多年期间,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尚未证明LAK细胞、TIL细胞、IFN-γ治疗转移性肾癌有效。

二十世纪90年代起,中、高剂量IFN-α或(和)IL-2一直被作为转移性肾癌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有效率约为15%。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中、高剂量IFN-α对Motzer评分为低、中危险因素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有效(证据水平Ⅰb)[66,67],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推荐将中、高剂量IFN-α作为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基本用药(推荐分级A)。

2006年起NCCN、EAU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Sorafenib,Sunitinib,Temsirolimus,贝伐单抗联合干扰素-α)[68-71]作为转移性肾癌主要的一、二线治疗用药(证据水平Ⅰb)。

细胞因子治疗

1)IL-2

国外常用IL-2方案[72]:

高剂量方案:

IL-26.0~7.2×105IU/[kg(体重)·8h],15min内静脉注射,第1至5天,第15~19天。

间隔9天后重复1次。

大剂量应用IL-2有4%的死亡率。

中低剂量方案Ⅰ:

IL-22.5×105IU/kgIH.5d/W×1

IL-21.25×105IU/kgIH.5d/W×6每8周为一周期

中低剂量方案Ⅱ:

18MIU/dH5d/W×8周

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间,在我国进行了单药重组人源化IL-2(Proleukin)皮下注射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73],该研究为开放、多中心、非对照临床研究。

入组41例经病理确诊的转移性肾癌患者。

第一周接受IL-29MIUQ12hd1-5,后三周9MIUQ12hd1-2,9MIUQdd3-5,休一周后重复。

5周围1个周期,共2-4个周期。

5例出组,36例可评价客观疗效,CR0例,PR7例(19.4%),SD16例(44.4%),PD13例(36.1%),疾病控制率63.9%,中位无病进展时间尚未到达,但超过12个月,中位TTP为6个月。

严重不良反应(≥3级)少见,主要表现为多系统1-2级的轻中度不良反应,分别为疲乏感(100%),发热(82.9%),注射部位皮下硬结(68.3%),皮疹/脱屑(43.9%),腹泻(24.4%),呕吐(17.1%),转氨酶升高(39%),血肌酐升高(39%),尿素氮升高(22%),贫血(12.2%),呼吸困难(12.2%)等,大多数不良反应为可逆性。

研究结果显示中低剂量IL-2治疗中国人转移性肾癌的疗效与国外报道有相同,且能延长患者生存,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患者能够耐受。

IL-2推荐剂量:

18MIU/dIH.5d/W×5~8周(推荐分级B)

IFN-α推荐治疗剂量(推荐分级B):

IFN-α:

每次9MIU,i.m.或IH.,3次/周,共12周。

可从每次3MIU开始逐渐增加,第1周每次3MIU,第2周每次6MIU,第3周以后每次9MIU。

治疗期间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每月查肝功能1次,白细胞计数<3×109/L或肝功能异常时应停药,待恢复后再继续进行治疗。

如患者不能耐受每次9MIU剂量,则应减量至每次6MIU甚至每次3MIU。

分子靶向治疗

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间,进行了索拉非尼治疗中国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安全性及疗效分析的研究,该研究为开放、多中心、非对照临床研究,共入组62例晚期肾癌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一个全身治疗方案),5例因副反应退组,57例患者可评价。

全组中位年龄53岁,男性43例,接受索拉芬尼400mgbid至少2月。

结果CR1例(1.75%),PR11例(19.3%),SD36例(63.16%),疾病控制率达84.21%,中位PFS时间41周,中位OS未达。

G3/4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16.1%),腹泻(6.45%),高血压(12.9%),白细胞减少(3.2%),高尿酸血症(9.7%)。

其疾病控制率(CR+PR+SD)与TARGET试验的报道一致。

推荐索拉非尼用量400mgbid/日(推荐分级B)

尚不能确定常用化疗药物(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应用)对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化疗联合IFN-α或(和)IL-2也未显示出优势。

近几年以二氟脱氧胞苷为主的化疗对转移性肾癌取得了一定疗效,也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证据水平Ⅲ)[3]。

推荐采用新的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CIST)[74]评价肾癌免疫治疗或化疗的疗效。

⒊放疗对局部瘤床复发、区域或远处淋巴结转移、骨骼或肺转移患者,姑息放疗可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

近些年开展的立体定向放疗(γ刀、X刀、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对复发或转移病灶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尸检结果显示,死于肾癌的患者中15%有脑转移[14],60%~75%脑转移的患者有临床症状或体征,主要表现为头痛(40%~50%),局灶性神经症状(30%~40%)及癫痫(15%~20%)等症状和体征[75]。

肾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也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伴有脑水肿症状的患者应加用皮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