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807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成都市龙泉中学高2015级第二学期6月考试题

语文

1.本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清楚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

3.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仅交回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

―、社科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9分)

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它的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20,但却可能成为引发肺癌的“夺命杀手”。

②颗粒物吸附的化学物质危害最大。

调研结果显示,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吸附了二口恶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致癌物就会有致癌效应,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③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直接。

每到冬季灰霾天,医院呼吸科门诊的就诊量就会明显增加。

相反,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这是因为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大家通常都会觉得雪后的空气尤其清新。

④越是细小的粉尘颗粒越难以预防。

这种颗粒不能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它沉积在肺部,经年累月,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时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细的粉尘颗粒可以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肺部,引起炎症反应。

⑤从全世界来看,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该病症的急性发作除了病毒、细菌的感染外,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都是重要原因。

⑥研究发现,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也即PM10),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可以永远停留在肺泡里。

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等都会有影响。

研究发现,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⑦附着了重金属和多种致病菌的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对包括心脏、血管在内的器官造成损害。

⑧研究发现,PM2.5吸入人体后,超细的颗粒会进入血液,附着在超细颗粒上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

血管壁的损伤是心脑血管病的开始,它导致内膜壁发生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出现斑块以及增厚现象,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

⑨德国研究人员调查了德国两个城市的3399位居民,结果发现:

居住在交通要道150米之内的居民与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了1.85倍,原因是临近街道的居民吸入了更多的PM2.5。

⑩除了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系统外,PM2.5还会影响到人体内分泌系统。

长时间的灰霾缭绕、缺乏太阳光照射,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相对降低。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人就会显得没精打采。

人也因此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1.下列有关PM2.5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直径只

有头发丝的1/20。

B.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和死亡要分别增

加6%和7%。

C.PM2.5对健康的影响,其实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D.越是细小的PM2.5越难于预防,它们可以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肺部,完全不能

被排出。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并杀死吸附在其表面的病菌,因此一场大雪过后,医院

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B.从全世界来看,由于病毒、细菌的感染,加上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慢

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C.超细的PM2.5颗粒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附着其上的有毒有害物质会损伤

血管内膜,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变窄,必然引发血栓。

D.德国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吸入更多的PM2.5,居住在交通要道附近的居民要比远离

交通要道的居民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PM2.5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都有很大的危

害,也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B.灰霾天气中的PM2.5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可能导致

金属危害、生殖危害甚至是癌症。

C.PM2.5比PM10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是因为PM2.5能附着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能直接

进入肺泡甚至渗入血液,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

D.PM2.5超标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比沙尘暴更大,因而我们要竭力减少颗粒

物的排放,努力提高空气质量,改善自然环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

(19分)

段太尉逸事状

【唐】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且大乱,若何?

”孝德曰:

“愿奉教。

”太尉曰:

“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

“幸甚!

”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

“将奈何?

”太尉曰:

“无伤也!

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

“杀一老卒,何甲也?

吾戴吾头来矣!

”甲者愕。

因谕曰:

“尚书固负若属耶?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

太尉曰:

“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罪且及副元帅。

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

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

“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顾叱左右曰: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太尉曰:

“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既食,曰:

“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命持马者去,旦日来。

遂卧军中。

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

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

“且熟,归我半。

”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谌曰:

“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谌盛怒,召农者曰:

“我畏段某耶?

何敢言我!

”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太尉大泣曰:

“乃我困汝!

”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入见谌,大骂曰:

“汝诚人耶?

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

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

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

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

“吾终不可以见段公!

”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

“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

至都,太尉怒曰:

“果不用吾言!

”晤谢曰:

“处贱无以拒也。

”太尉曰:

“然终不以在吾第。

”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

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

谨状。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与之酒而为之歌

B.罪且及副元帅卿但暂回家,吾今且赴府

C.公幸教晞以道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而今安在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是旧时详记生者和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等的一种文体,以“谨状”为结

束语。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B.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单复数基本上是同一形式,只能根据上下文语意来判断。

时也会在第一或第二人称代词后加“侪、属、曹、辈、等”等之类的词语表示复数。

C.火伍,唐代兵制,五人为伍,十人为火,泛指队伍。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

人为行,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军伍”,就是军队、队伍。

D.拱手是中国古代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

当代一

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相反。

女子行拱手礼时则反过来,

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太尉斩杀了郭晞手下十七个暴卒,郭晞军中一时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铠甲准备

报仇;段太尉从容来到郭晞军营晓之以理,最终使全军无一不心服口服。

B.淮西寓军帅尹少荣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

惠的爱民之心。

C.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据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泚行为

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

D.本文记叙了段太尉一些优秀事迹,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

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

孕妇人。

(5分) 

(2)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韩元吉①

觥船②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③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④。

注:

①韩元吉,宋南渡后寓居上饶(今属江西),官至吏部尚书。

②觥船:

此处指载酒船以觥引酒。

③落纸云烟:

指文章写得好。

④凌风,指凌风亭。

8.本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分)

9.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

(6分)

⑴王羲之《兰亭集序》以“    ,    ”,表达了作者与庄子

等先贤不同的生死观。

(2)苏轼《赤壁赋》“    ,      ”两句,写的是洞箫一曲

凄切婉转,竟然引得龙舞动、人悲泣。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两句指出,除了具备

“志”“力”二者外,还需具备“物”这个物质条件,才能达到预期的境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村奥士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

“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村乌勒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他问道:

“奥士纳大爷在这儿吗?

”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纳大爷回答说:

“在。

”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

“奥士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乌勒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具商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老人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

这个乡巴佬!

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

”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村的长工马利,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村的乌勒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在酒馆里、在教堂门口讲。

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朝一位庄稼汉走过去。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

”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了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然而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

“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奥士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

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纳大爷的

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造

成的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

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

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

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小说中置奥士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

请分点概括。

(6分)

(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

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海柳是珊瑚的一种,质地,水浸不腐,火焚难损,富有光泽,是加工成工

艺艺术品的珍贵材料。

 ②象这样猪狗不如的生涯也能够泰然,我实在也佩服我们同胞的。

③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但必须树立这样的信念,就是要以坚定的决心和

的毅力,迈出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A.坚忍  坚忍不拔  坚韧   B.坚忍  坚韧坚忍不拔

 C.坚韧  坚忍  坚忍不拔   D.坚韧  坚忍不拔  坚忍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教育部日前表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并坚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发展。

B.社区居民议事会是居民参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其成员包括户籍居民代表、非户籍居民代表等组成。

C.据调查,有高达78%的用户在“阿里腾讯要开银行,你会不会去存钱”的问题上给予了明确的答案,这表明试点民营银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

D.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15.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

(6分)

在不下万条的成语中,四字成语占绝大多数,而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成语很少,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自《诗经》起,,人们养成了“四言”的习惯;②“四”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有关,“四”代表;③汉语注重,四言成语既囊括了汉语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几种基本类型的语法结构形式,还可以用到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又避免了文字冗余。

16.假设,你的好友东方既白学习成绩很好,本来满怀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却只考上一所普通高中,父母为此非常失望,自己也因此对家庭厌烦,对学习失去兴趣,正打算辍学离家出走,请你前去劝说。

请你写出你的劝说词,不少于60字。

(5分)

六、写作(60分)

  17.窗体顶端

17.“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之中”(杜运燮《光和影》,有删节)。

你读了这些诗句之后有什么想法?

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结合,字数不少于800字。

成都市龙泉中学高2015级第二学期6月考试题语文答题卡

【1-6、12-14是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7.(10分)

(1)(5分)译文:

(2)(5分)译文:

8.(5分)答:

9.(6分)答:

10.(6分)

(1)

(2)

(3)

11.(25分)

(1)(5分)()()

(2)(6分)答:

(3)(6分)答:

(4)(8分)答:

15.(6分)

16.(5分)

60

17.写作(60分)

成都市龙泉中学高2015级第二学期6月考试题语文

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20”而原文第①段表述为“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20”;B项

“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和死亡要分别增加6%和7%”而原文第②段为“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

及死亡要增加6%到7%”,不是分别增加。

D项“它们可以……,完全不能被排出。

”而原文第④

段为“不能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而不是“完全不能被排出”。

2.D【解析】A项“下雪会杀死吸附在其表面的病菌”属无中生有,原文第③段“这是因为下雪会过

滤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B项“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而原文

第⑤段说“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这里混淆了未然和已然。

C项“必然引发

血栓”而原文第⑧段最后一句“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这里混淆了或然和必然。

3.C【解析】强加因果,根据第⑥段内容推断,PM2.5比PM10对人体危害更大是因为PM10会被挡在

人的鼻子外面,PM2.5能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而不是PM2.5能附着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

4.C【解析】A为,wèi,介词,给,替;B且,副词,将要;C前“以”,介词,表凭用,可译为“用”,

后“以”,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D而,表转折。

5.A【解析】状与死者有关,与生者无关。

6.A【解析】“最终说服了全军”,选文中未作直接交代,且从郭晞用来约束手下士卒的言行的段太

尉留宿军营中可以推知,并未全军被说服。

7.

(1)(他们)天天成群结伙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一不顺心,就用武力打断他人的手脚,用棍棒打

碎各种瓦器,(碎片)满街,然后裸露着臂膀缓缓离开,以至于撞死怀孕的妇女。

(丐取、嗛、椎

各1分,大意2分) 

 

(2)(太尉)就把(它)送往司农的办公处,把它安放(在)屋梁上。

朱泚谋反,段太尉遇害,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