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70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3-15)学案

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语法现象。

最常见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为新的句式所取代,因此考生要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式细致区分。

解答这类题,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是前提,须要注意两个问题:

1.学会审题。

(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做标志;被动句多以“为”“为……所……”“见”“于”“见……于……”等做标志。

(2)容易被忽略的几种特殊句式要格外注意。

如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标志的被动句、无标志的判断句、省略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2.学会答题。

要掌握各种特殊句式的固定翻译格式。

(1)判断句。

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

(2)被动句。

必须加上“被”字。

(3)倒装句。

必须用“调”的方法将语序调正常。

(4)省略句。

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成分,确保句意通顺。

(5)固定句式。

一般有固定的意思,不可望文生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蚊对

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

“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

“此非噆吾血者耶?

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

“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

“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尔笑曰:

“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

夫覆载之间,二气,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

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

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原文有删改)

【注】①翣(shà):

扇子。

1.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生困暑,夜卧(于)帷中

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

C.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匝

D.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

【答案】C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3)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答案】

(1)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

(2)况且它们是异类,如果好好防范的话,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祸害?

(3)知道同类之间互相残害,却置若罔闻,(这)难道是先人后己的君子之道吗?

 

方孝孺,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设题的方式有:

1.判断所给选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的正误;

2.选出与题干有相同的句式特点的选项;

3.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相同或不同的选项;

4.通过翻译句子和断句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等。

(2018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蔡国珍,字汝聘,奉新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

就改吏部,进郎中。

出为福建提学副使,以侍养归。

遭母丧。

服除,遂不出。

家居垂二十年。

张居正既卒,朝议大起废籍。

万历十一年,仍以故官莅福建。

迁湖广右参政,分守辰沅。

洞蛮乱,将吏议剿,国珍檄谕之,遂定。

二十四年闰八月,孙丕扬去国,帝久不除代。

部事尽弛,其年十二月竟废大选。

阁臣及言官数为言,明年二月,始命国珍为吏部尚书。

三殿灾,率诸臣请修省。

旋有诏起废。

国珍列三等,人品正大、心术光明者,文选郎王教等二十四人,才有足录、过无可弃者,给事中乔允等三十三人,因人诖误、衅非己作者,给事中耿随龙等三十六人,并请录用。

竟报寝。

明年三月,倡廷臣诣文华门请举皇长子册立、冠婚,言必得请方退。

帝遣中官谕曰:

“此大典,稍需时耳,何相挟若是!

”乃顿首出。

给事中戴士衡劾文选郎白所知赃私,国珍为辨,且求罢。

帝不听,除所知名。

御史况上进因谕国珍八罪。

帝察其诬,不问。

国珍遂称疾,累疏乞休。

先是,丕扬坐忤张位去官,位欲援同己者为助,以国珍乡人,汲引甚力。

及秉铨,一守成宪,不为位用;位恶之,国珍乃怀去志。

至是,帝忽怒吏部,贬黜诸郎二十二人。

国珍求去益力,许乘传归。

初,杨巍为吏部,与内阁相比,得居位八年。

自宋、陆光祖力与阁抗,权虽归部,身不容,故自至国珍卒未浃岁去,惟丕扬阅二年。

时咸议阁臣怯,而惜等用未竟也。

国珍素以学行称,风力不及孙鑨、陈有年,而清操似之,均为时望所属。

家居十三年卒,年八十四。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蔡国珍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

B.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

C.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

D.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选,旧时举行的对官员资历、功绩的考核,用以定其官职。

B.册立,指帝王以封爵授给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藩国等。

C.乘传,两个意思:

一是指奉命出使;二是文中的意思,即乘坐驿站的马车。

D.内阁,明清时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按皇帝意旨批办各项事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国珍体恤民众,不崇尚武力。

蔡国珍被任命湖广右参政时,被分配守卫辰沅,当时洞蛮作乱,将吏主张清剿,蔡国珍发文书开导他们,最终洞蛮停止作乱。

B.蔡国珍为官认真,看人准确。

蔡国珍担任吏部尚书时,皇帝下诏重新任用废置的官员,蔡国珍就拟定了起用人员名单,但最终这个提议没有被朝廷通过。

C.蔡国珍不被利用,遭人忌恨。

蔡国珍掌管选任官员的权力后,遵守本来规定的制度,不肯被张位利用,遭到张位的忌恨,于是蔡国珍产生了离开朝廷的想法。

D.蔡国珍抗衡内阁,两年离任。

因为吏部尚书与内阁对抗,虽然权力回归到吏部,但这几年担任吏部尚书的官员为官的时间都比较短,蔡国珍也只担任两年尚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丕扬坐忤张位去官,位欲援同己者为助,以国珍乡人,汲引甚力。

(2)国珍素以学行称,风力不及孙鑨、陈有年,而清操似之,均为时望所属。

1.A

“系”“情”后要停顿。

由此分析,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

2.B

【解析】“册立”指朝廷立皇后、太子的礼仪。

3.D

【解析】“两年离任”错误,文中有“故自至国珍卒未浃岁去,惟丕扬阅二年”,意思是这期间担任吏部尚书的人只有孙丕扬是两年,从宋到蔡国珍都不满一年。

4.

(1)在这之前,孙丕扬因为冒犯张位而辞去官职,张位想拉拢赞同自己的人作为援助,因为蔡国珍是同乡,于是用力提拔他。

(2)蔡国珍一向以学问品行受称赞,影响上比不上孙鑨、陈有年,但廉洁和操守跟他们相似,都是当时的声望所归附的。

【参考译文】

蔡国珍,字汝聘,奉新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同乡人严嵩掌权,想把他收罗到门下。

蔡国珍没有答应,请求到南京就职,任命为刑部主事。

有盗贼七十多人长久被囚禁着,审理案件得知实际情形,就减刑和释放了大半数。

随机调任吏部,升为郎中。

外放为福建提学副使,因为侍养父母回乡。

遇上母丧。

守孝期满,就不再做官。

家居将近二十年。

张居正去世以后,朝廷意见大量起用废置闲居的人才。

万历十一年,蔡国珍仍旧以原来的官职到福建任职。

调任湖广右参政,分配守卫辰沅。

洞蛮作乱,将吏主张清剿,蔡国珍发文书开导他们,就平定了。

二十四年闰八月,孙丕扬离开朝廷,皇帝很久不任命官员接替。

部里的事情都废弛了,这年十二月竟然停止了大选。

阁臣以及言官多次进言,第二年二月,才任命蔡国珍为吏部尚书。

三殿发生火灾,蔡国珍率领各位臣子请求修身反省。

不久有诏命起用废置人员。

蔡国珍列出三等,人品正大、心术光明的,文选郎王教等二十四人,才能足以被录用、虽然有过失但不至于放弃不用的,给事中乔允等三十三人,因牵连而受到处分、事端并非由自己造成的,给事中耿随龙等三十六人,全部建议录用。

最后却被批复终止。

第二年三月,蔡国珍带领朝廷里的臣子到文华门请求举行长子册立、冠婚,声称一定要得到同意才肯退去。

皇帝派宦官晓谕:

“这是大典礼,稍微需要时间罢了,为什么这样要挟!

”于是磕头出来。

给事中戴士衡弹劾文选郎白所知贪赃营私,蔡国珍替他辩白,并且请求此事作罢。

皇帝不听,割去白所知的官爵。

御史况上进乘机列举蔡国珍八条罪状。

皇帝看出来这是捏造的,不追问。

蔡国珍多次托病上奏乞求退休。

在这之前,孙丕扬因为冒犯张位而辞去官职,张位想拉拢赞同自己的人作为援助,因为蔡国珍是同乡,于是用力提拔他。

到了蔡国珍掌管选任官员的权力后,一直遵守本来的规章制度,不肯被张位利用;张位十分恼恨他,蔡国珍就产生了离去的想法。

到这个时候,皇帝突然对吏部发怒,贬黜各种郎官二十二人。

蔡国珍请求离去(的决心)更加坚决,皇帝就准许他乘坐驿车回乡。

起初,杨巍任吏部,和内阁相亲近,得以在位八年。

自从宋、陆光祖尽力与内阁对抗,权力虽然回归到吏部,自身却不被相容,所以从宋到蔡国珍最终不到一年就离开,只有孙丕扬经历两年。

当时人们都议论阁臣刚愎自用,而惋惜宋等人未能最终发挥作用。

蔡国珍一向以学问品行受称赞,影响上比不上孙鑨、陈有年,但廉洁和操守跟他们相似,都是当时的声望所归附的。

蔡国珍在家里过了十三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赠太子太保,谥号恭靖。

借助课内知识辨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说已把考查范围缩小了。

考生可以以列表的形式,把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每种词性的不同意义和用法,都分条列出,并附上课文中学过的句子,将其熟记于心,从而准确解答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类试题。

2.灵活记忆,熟悉语境。

考生复习备考文言虚词时,要对课本中的典型句子有系统的积累。

同时,对于每个典型句子,考生都要结合其上下文,了解它的语言环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用法、意义,有主有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