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700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鄂政办发〔2011〕127号)、《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意见》(武政规〔2012〕3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建设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战略部署,为加快我市物流业发展,提高物流业发展的规模、水平与质量,承载国家物流枢纽的物流产业发展功能,特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区域、城市物流资源与服务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4861.12亿元,年均增长24%,是2005年的2.29倍;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62.53亿元,年均增长17.74%,占GDP的10.2%、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

物流业初具规模,为“十二五”期间物流业发展和建设全国重要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1.服务创新加快。

随着我市制造业、商贸业的提升发展,区域物流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物流企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我市物流业正从提供单一仓储、运输服务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转变,服务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以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冷链物流服务系统初步形成;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医药物流年经营额达到300多亿元,汉阳“中国医药物流港”初具规模,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及华润集团旗下的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医药物流延伸示范工程。

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捷富凯鸿泰物流有限公司的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湖北华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集金融、加工、配送、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钢铁物流,中百集团的农产品农超对接与区域配送以及友和道通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货机营运等,都体现了我市物流服务的创新。

这些既提升了我市高端物流服务能力,也增强了我市物流业对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辐射能力。

  2.企业质量提升。

经过“十一五”时期在政策上的扶持与推进,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发展,我市物流企业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传统运输、仓储企业不断加强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服务于制造业和商贸业物流外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正在形成。

2010年,全市物流相关企业达到3000多家,是2005年的2倍。

以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物流骨干企业加速成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63家(其中5A级4家、4A级16家),在中西部城市中处于前列。

TNT中国区总部、德邦物流华中区总部、国家邮政局华中区域物流集散中心、顺丰快递全国陆运集散中心等一批国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项目落户武汉,增强了我市物流企业整体实力,为提升我市物流地位与发展能力奠定了基础。

  3.基础支撑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以及物流标准化建设步伐,努力引进与培养物流人才,为推动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武汉在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公路形成环形放射状网络,武汉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和国际航站楼的建成使用,武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重点物流园区投资不断增加,物流服务专业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专业化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一批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物流专业,企业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推进物流标准等,这些都有力支撑了物流业发展。

  4.发展环境改善。

我市积极按照物流业发展要求,不断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

成立了现代物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武汉物流协会,形成了政府、行业协会共同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机制。

制发了《武汉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及各项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和航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出台了“江海直达”航线补贴政策以及物流用地“绿色通道”、物流车辆道路通行惯例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了物流业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物流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发挥武汉物流业发展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发展要求相比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物流业的进一步提升、扩张与辐射发展。

主要表现为:

企业小、散、弱,总体经营规模和水平不高,缺乏综合性、网络化和辐射力强的领军企业;资源积聚能力弱,物流园区缺乏专业组织与服务特色,经营创新滞后,尚未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途径;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未形成区域辐射发展格局;运输服务水平低,对物流服务创新、物流区域辐射缺少高效率、低成本支持;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足,企业引进培育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三)发展优势

  1.经济发展优势。

201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支柱性产业体系也基本形成,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具备内在的物流需求规模基础,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培育规模发展的物流业的空间较大,对物流规模企业具有吸引力。

“十二五”时期,我市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经济将实现跨越发展,必定释放出巨大的物流需求,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力改善物流业发展服务环境,将进一步聚集物流企业和服务资源,使我市具有较强的增量物流竞争发展能力。

  2.区位竞争优势。

我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具备成为有引领和带动发展作用的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成就也证明了这种区位竞争优势。

我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在辐射武汉城市圈及周边地区、拓展与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重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的合作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交通组织优势。

这些决定了我市具备发展以城市为节点依托、以增量为发展目标的辐射型物流业的条件。

  3.服务聚集优势。

经济发展和区位竞争优势,使我市形成了物流服务的聚集发展局面。

2010年,全市货运总量达40287.9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为21120万吨、铁路货运量为10145.6万吨、水运货运量为9013万吨、航空货运量达到9.3万吨,占全国及我省总货运量比重分别达到:

1.3%和41.6%。

我市在全国129个城市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货运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三,在大宗货物的吞吐能力上具备效率优势和比较竞争优势,形成了大宗货物、快件、工业制成品等的聚集规模,为开展规模化物流服务创造了条件。

  4.运作效率优势。

首先我市在区域物流辐射方面,具有效率优势。

在发展内需的战略下,依托武汉对周边地区进行生产、销售的物流服务组织,比在沿海地区城市平均节省运输距离约1000公里,不仅物流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运输费用也大为降低,加上武汉各种运输方式齐全,降低运输成本和提升运输效率的空间巨大。

其次,我市具有物流企业发展成本效率优势。

《福布斯》根据城市劳动力成本、税收成本、能源价格、办公用地租金和企业四险负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5个指标最新发布的企业投资经营成本指数,武汉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五。

物流企业在武汉投资和经营的成本较低,具有参与区域竞争发展的优势。

  5.发展水平优势。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物流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发展规模和质量,以及城市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支撑条件和政策环境,均在区域乃至全国中心城市中具有比较优势。

同时,我市在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国首家物流配送应急保障动员中心、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国家航空应急投送保障基地、武汉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等相继落户我市,使我市在组织系统化、规模化和网络化物流服务方面具有整体水平优势。

  (四)面临形势

  1.国际经济形势。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国际需求市场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突出,并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增长减速与我国经济外向度高的矛盾,迫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依靠内需。

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无疑为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突出的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扮演区域性物流服务组织者角色带来了机遇,也为依托物流服务环境布局发展内需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国内经济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建设将加速推进,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中部地区崛起与沿海三大城市群战略地位相当的城市群和新的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区域经济提升发展的要求。

我市既有的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为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我市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物流发展形势。

我国现代物流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企业的网络化、规模化尚未完成,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区域性采购、交易、结算、分拨、配送等物流要素资源的整合与集聚刚露端倪,全国性、区域性物流节点的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我市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条件,以及聚集物流资源的优势,理应积极建设国家、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成为物流业组织中心。

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货物运输需求强度大、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高,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与质量的空间较大,在运输组织服务创新、物流园区等设施功能提升,以及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方面创新空间很大,也为我市发展物流产业带来机遇。

特别是国家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目标的提出,全国各大城市抢占物流业发展制高点、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地位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我市建设国家物流中心提出了挑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实施“服务倍增”为核心,以健全物流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功能为基础,以促进物流服务升级与业态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探索物流产业集群发展途径,不断扩大优势物流规模、培育新兴物流增量、建设高端物流辐射平台,使物流业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进一步提升我市物流服务辐射国内外和周边地区的能力,提高城市生产、生活物流服务效率。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坚持整合资源与统筹协调相结合;坚持对外辐射与对内服务相结合。

  (三)发展方针

  1.高端发展。

积极研究和把握国际、国内物流业发展动向,抓住机遇,培育具有供应链聚集价值,集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创新性高端物流业集群,抢占物流业高地。

  2.联动发展。

积极按照现代商贸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实现重点培育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高产业发展起点和培育区域物流服务需求。

  3.整合发展。

积极整合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运输枢纽资源,赋予其新的发展内涵,创新建设、管理、运作模式,为高端发展和联动发展提供支撑。

  4.创新发展。

积极鼓励各类物流服务模式、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使物流业的创新发展成为带动各个相关领域产业发展的动力。

  (四)发展定位

  1.产业定位。

把握现代经济发展和产业运作的基本规律,确立物流业在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支持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2.辐射定位。

区分国际、国内、区域三个辐射层次,通过物流资源整合、资源聚集和服务系统建设等途径,构建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具有带动、支撑作用的现代物流服务系统,提升我市参与各个层次经济竞争的能力。

  3.服务定位。

通过创新物流服务业态和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使现代物流业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并在服务中实现产业规模扩张,使物流服务能力、质量、效率成为我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先决条件。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末,初步建立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机制,建成一批物流总部基地和功能聚集区,基本形成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与带动发展功能的物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国家物流中心。

  物流业增加值达1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4%;培育3家收入过百亿元、5家收入过50亿元的物流企业;发展30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其中5A级物流企业2—3家;支持2—3家重点物流企业上市;引进20家左右世界100强、国内50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汉建立区域总部、区域分拨中心;基本建成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其中建成1—2个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

  四、发展任务

  

(一)构建物流服务体系

  1.物流中心产业体系。

根据国家物流中心的发展要求,以及我市的物流资源优势,通过对国家物流中心的产业发展内容、产业组织模式和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的探索和创新,形成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组织化程度高、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物流中心产业发展体系。

  2.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服务城市生产生活商贸业和进出口贸易提升发展,发展区域商贸物流分拨服务,聚集区域、高端商贸物流资源,打造商贸物流融合发展产业链,建设流通领域“大市场、大流通”一体化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

  3.制造物流服务体系。

服务先进制造业,区分不同物流需求特点,按照提高制造业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建设具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特点的物流服务体系。

  

(二)建设物流服务设施

  1.对外辐射设施系统。

以武汉铁、水、公、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为依托,以适应辐射需要、体现武汉区位优势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以物流组织节点设施为支撑,以物流产业组织与服务系统为载体,形成以武汉为区域物流组织中心,1小时辐射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辐射中部省会城市、4小时辐射京沪穗渝等中心城市、12小时辐射区域国际城市、24小时辐射全球城市的设施系统。

  2.对内服务设施系统。

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站点为支撑,以共同配送为目标,合理布局、完善对内服务设施系统,形成1小时内实现终端配送服务的设施系统。

  (三)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1.强化企业培育。

按照形成若干具有区域辐射力、带动力、控制力、竞争力的物流实体产业和服务系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与培育关键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围绕关键性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源配置与系统整合。

  2.创新发展模式。

按照创新物流模式、加强企业系统建设的要求,形成以“龙头企业+衔接配合企业”为支撑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制定促进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使企业成为建设国家物流中心的主导力量。

  五、重点工程

  

(一)综合运输服务提升工程

  1.强化枢纽衔接。

加快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设施建设,依托枢纽强化各种运输服务的无缝对接,为支撑武汉物流系统对外辐射、对内服务创造规模化、高效化、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运输组织环境条件。

  2.提升运输能力。

重视国际、国内运输服务能力建设,加强重要物流节点设施的集疏运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直飞客货航线和国内货机航线,增加“江海直达”班轮密度,鼓励开通铁路“五定”班列,支持发展至国内主要城市的公路航班,建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武汉城市圈”、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国际的综合辐射运输网络。

  3.建设联运系统。

建设不同形式与运作模式的多式联运服务系统,发挥不同运输方式服务衔接的组合优势,提高对外、对内辐射运输的能力和效率。

加强铁港联运、空陆联运服务。

调动多方力量,依托运输枢纽、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多式联运货物集散中心。

  

(二)产业联动物流服务工程

  1.推广物流技术。

鼓励制造业、商贸业企业物流管理技术应用,有效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为培育物流需求和物流辐射服务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支持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和标准对接,推广物流设施标准化和通用化,以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2.鼓励物流外包。

通过资源整合、资产剥离、人员分流等政策措施,引导制造业、商贸业企业物流服务外包;鼓励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企业联动发展;培育第四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物流外包服务比重。

  (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工程

  1、壮大产业平台。

以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为产业集聚平台,充分发挥空港和水运港口在中部地区集散货物的能力,有效利用国家保税物流政策,扩大物流企业在产业平台的聚集规模,形成商贸业、制造业、港口、保税物流产业集群。

  2.打造发展平台。

以物流服务创新和新型物流业态培育为切入点,建设具有服务规模扩张价值的物流产业发展平台,形成航空、电子商务、医药和冷链物流产业集群,使之成为代表我市未来物流发展地位和方向的重要品牌,促进物流产业网络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四)关键企业引进培育工程

  1.区域总部企业。

通过制定和落实各项鼓励政策,提高对国内外大型网络化物流整合商、物流地产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吸引力,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在汉建立区域性总部,聚集大型企业资源和网络化物流服务规模扩张资源。

  2.区域分拨企业。

选择具有区域性辐射优势的商品,引进集交易、储存、区域物流分拨于一体的物流企业,加快物流资源聚集,扩张物流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3.物流金融企业。

积极培育和引进具有物流金融服务业务规模基础和扩张能力的企业,提升物流节点设施聚集资源、扩大规模的能力,为国际、国内物流辐射提供资源支撑。

  4.多式联运企业。

引进国内外多式联运企业,加快本地企业的培育步伐,形成多式联运企业体系,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服务环境。

  (五)智慧物流城市建设工程

  1.搭建信息平台。

依托物流园区、运输枢纽、物流产业系统,建设具备交易、结算、信息聚集共享等功能的信息平台,提高我市物流整体智慧化水平,营造物流业提升发展环境。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交通等前沿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平台的技术水平,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支持。

加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通信、金融等信息系统与物流信息平台的衔接,为依托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服务创新、培育新的物流业态创造条件。

  2.统一信息标准。

推进物流信息交换标准、方式标准、架构标准的统一,加快统一运输、仓储、配送、代理等物流服务环节信息系统接口标准,加强物流服务系统、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整合和服务衔接,着力培育网络化物流企业。

  3.建设示范项目。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建设对物流业服务系统、资源整合、产业聚集、电子口岸等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信息化示范项目,引导物流信息化发展。

  (六)高端物流创新发展工程

  1.物流总部聚集区。

在商业、社会资源较为丰富的中心城区,依照CBD模式,发挥行业管理资源、金融资源聚集等优势,建设物流企业总部聚集区,通过选商和针对性招商,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提升我市物流产业地位和资源聚集能力。

  2.商品市场物流系统。

以提升发展商品交易市场为切入点,依托配送、区域分拨物流企业,衔接金融、信息服务企业,打造集商品交易、结算、仓储、区域分拨、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系统,不断提升商品聚集、辐射能力。

  3.新业态物流系统。

以发展具备区域交易、分销优势的产品为突破口,培育物流服务创新业态,重点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规模交易专业市场物流服务系统,以及航空、电子商务、医药和冷链物流系统,培育物流服务产业集群。

  六、空间布局

  

(一)布局建设原则

  坚持物流业发展方向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坚持物流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格局相融合;坚持物流节点选址与“四大工业板块”、“6+3”新型工业示范园区、九大产业集群和商贸聚集区相配套;坚持物流土地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同步;坚持物流资源存量整合与增量优化相并行。

  

(二)总体布局思路

  1.空间布局结构。

充分考虑全市产业布局、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据我市未来的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和空间形态,形成围绕“一圈两带”的物流业布局结构。

一圈:

由四环线与外环线形成的中心城区外围物流业布局;两带:

长江水路通道的东西横向物流发展带以及沿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通道的南北纵向物流发展带。

  2.空间布局内容。

依托经济区、商务区,在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物流总部基地;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在主城区外围合理建设6个综合型物流园;依托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及大型专业市场等,在主城区及城市外围配套建设8类专业物流中心;依托商业密集区、重点产业区等,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物流配送站,形成对外物流辐射和对内高效配送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三)设施布局方案

  1.物流总部基地。

借助中心城区中央商务圈的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依托江岸丹水池地区、江汉中央商务区、硚口古田地区、汉阳王家湾地区、武昌总部经济聚集区、青山工人村工业园、洪山商务总部聚集区等建设物流总部基地,引进国内外物流、货运代理、快递、金融服务等企业设立管理型和运营型总部,形成集办公、采购、物流、结算、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物流总部聚集区。

  2.综合物流园区。

  

(1)汉口北综合物流园。

依托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四季美农贸城、中国家俱CBD、五洲建材城、纵横汽车大世界、中国长江金属交易中心、荣中石化物流基地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建设铁路货运物流园、汉口北高新物流示范园、公路仓储物流园、港口水运物流园等项目,建成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设施配套最完善的现代商贸综合物流园。

重点发展服装、日化用品、农副产品、家居建材、金属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专业物流,完善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商品交易等功能,建设我市现代商贸物流核心区和全国商贸物流网络枢纽。

  

(2)空港综合物流园。

在武汉天河机场货运区与汉十高速公路之间,远期规划15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建设6平方公里),建设集国际货运中心(航空大通关基地)、保税物流园区、现代航空物流园于一体的服务全国、连接国际的空港综合物流园。

积极拓展航空应急投送功能,抢先建设高附加值的航空和工程机械备品备件、急救医药和医疗器械、高端电子、电子商务、快件快递等仓储与集散中心,建设国际标准的智能化货运中心和集保税、海关、仓储、物流配送、高端商品展示交易、贸易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物流贸易基地。

  (3)阳逻港综合物流园。

依托阳逻港,加快建设人和钢材大市场、武汉粮食现代物流园区暨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华融钢铁物流基地、招商局商品分发中心等项目,建设辐射中西部乃至全国、连接国内外主要水运枢纽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

重点发展钢材运输、生产资料(煤炭)集散、大宗农产品(粮食等)转运及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港口物流,主推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完善仓储、转运、进出口集装箱装卸、流通加工、区域配送、交易展示、报关报检等功能,建设华中地区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先进港口物流设施和经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国际型港口综合物流园。

  (4)东西湖综合物流园。

依托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及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之间走马岭区域,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的电子商务与快递企业(总部)聚集区,建设服务我市及周边城市、连接国际的东西湖综合物流园。

其中,保税物流中心继续开发国际物流功能,重点发展高端消费品、奢侈品与进口食品分装、储配及展示交易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突出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匹配衔接,重点发展集货物分拨、运输代理等形式于一体的铁路集装箱物流;电子商务与快递企业(总部)聚集区重点发展支撑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分拨、即时装配与加工、维修与售后服务等功能。

同时推进园区内商贸物流、医药物流等产业的物流发展。

  (5)郑店综合物流园。

紧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郑店区域内京珠、沪蓉、青郑高速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