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429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docx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

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

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

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测定晶体(CaCl2·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Ca(OH)2

CaO+H2O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蓝85.5FeCl3Fe2O3+3CO

2Fe+3CO22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偏大

【解析】

本题通过制取CaCl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可知,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

CaO+H2O;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由图示可知85.5℃左右CaCl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FeCl3等杂质;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6)①设生成10.0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0

y10g

解得y=11.1g,所以结晶水的质量=14.7000g﹣11.1g=3.6g,14.7g×

×100%=3.6g,解得x=2;

②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溶液检验。

如果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计算的氯化钙质量小,水的质量多,x值偏大。

2.认识酒精灯中的酒精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为酒精,某同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

①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⑥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各种“酒”中均含酒精(乙醇),假酒中因含少量甲醇(CH3OH),饮用后使人中毒,轻者失明,重者死亡,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酒精易挥发,因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酒精挥发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

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b.酒精分子的构成c.酒精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d.酒精的化学性质

e.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f.酒精分子的能量g.酒精分子的质量

(4)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_____。

(6)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

A燃烧匙B试管C量筒D蒸发皿

(7)用分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酒精和水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在小玻璃药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再向瓶中加入滴有蓝墨水的酒精,塞上瓶塞,液体液面处于a处,用手指堵住塑料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瓶,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_____。

【答案】②③④⑤12:

3:

8(或24:

6:

16)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答组成和结构不同不给分)物理bdg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答题空10】C分子间有间隔,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解析】

本题通过酒精的变化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判定,根据化学式进行质量比的计算,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微粒的共性,综合性强,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1)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描述的是酒精物理性质。

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描述的是酒精化学性质。

所以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②③④,化学性质的是⑤;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

(1×6):

(16×1)=24:

6:

16=12:

3:

8,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

(3)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酒精分子的构成、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分子的质量,故答案是bdg;

(4)酒精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是:

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6)燃烧匙、试管、蒸发皿都能用酒精灯加热,量筒不能用酒精灯加热,故选C。

 

(7)液面由a下降至b,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了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点睛:

性质在描述时一般有“能”“会”“可以”“易”等字眼,而变化在描述上没有上述字眼。

3.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________的物质除去。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__作用。

(3)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30℃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需再加入________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

【答案】Ca、Mg乳化CaO+H2O=Ca(OH)225冷却热饱和溶液丙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

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Ca、Mg的物质除去;故答案为Ca;Mg;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答案为

(4)①设30℃时,30g甲物质到达饱和状态需要水的质量为x,

,x=75g,75g﹣50g=25g;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因为降温后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①25;②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③丙。

4.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答案】减小B3.65%

【解析】

(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

(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

(3)由图像可知,酸碱恰好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20g×4%x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65%

答: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5.明明同学利用实验室存放的一瓶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液做酸碱中和实验。

(1)已知:

水的密度为1.0g/mL。

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氢氧化钠5g,需要量取水________mL。

量取时的操作如右图所示,该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2)明明用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发现有气泡产生。

于是明明判断氢氧化钠变质了。

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氢氧化钠变质、滴加盐酸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明明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1:

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方案2:

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饱和石灰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发现溶红色。

于是明明认为样品中还会有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

①康康认为明明的两个实验方案都不能达到目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康康将方案2进行了定量化处理,来检测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

取10g样品溶于90g水中,向其中滴加过量饱和石灰水,对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为0.5g。

则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答案】95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方案1中,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方案2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全部变质94.7%

【解析】

(1)根据计算解答;根据测量时仰视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根据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3)①根据方案1中,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解答;方案2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解答;②根据先除去碳酸钠,再检测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分析解答;(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100g-5g)÷1.0g/mL=95mL;测量时仰视数据,测得数据偏小,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故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是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滴加盐酸产生气泡是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3)①康康认为明明的两个实验方案都不能达到目的,理由是方案1中,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方案2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全部变质;(4)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100

x0.5g

x=0.53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100%=94.7%

答: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4.7%。

6.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易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不与水反应

④密度与空气接近⑤常温下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3)实验室要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在一个密闭性良好的装置里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①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②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

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

这与O2的__________有关。

(填写化学性质)

④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长颈漏斗AD或AE2KClO3

2KCl+3O2↑2、3B盐酸浓度较大,导致二氧化碳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合理即可)CaC2+2H2O==Ca(OH)2+C2H2↑CNa2SO3+SO2===Na2S2O5过滤氧化d

【解析】

【详解】

(1)仪器a是长颈漏斗;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也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3)实验室要制取CO2药品是石灰石与稀盐酸,是固液常温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或C,由于浓盐酸的挥发性,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可能优先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如果将氢氧化钙耗尽,二氧化碳将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4)制取乙炔气体,是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即固体和液体的反应;又因为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所以应选用装置C,C装置加液体的是注射器,可控制加水的速度,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2H2↑+Ca(OH)2;

(5)①亚硫酸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焦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SO2=Na2S2O5;

②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分离固体与液态,应采取过滤进行分离;

③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是为了防止Na2S2O5被氧化成Na2SO4,这里反映了氧气的氧化性;

④a.装置应将导管深入氨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但为密闭环境,装置内压强增大易产生安全事故,故错误;

b.该装置吸收二氧化硫能力较差,且为密闭环境,装置内压强增大易产生安全事故,故错误;

c.该装置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所以无法实现实验目的,故错误;

d.该装置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以吸收,且防止倒吸,故正确。

7.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从化学教材下册37页得知,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溶解度变化明显,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反常,如图1。

①KNO3中混有少量NaCl,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②现有一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图2,烧杯A中盛有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

现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时,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

b.反应消耗水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d.烧杯B发生的反应与烧杯A无关

【答案】降温结晶;加入硝酸钾;ab。

【解析】

【详解】

(1):

①由图中溶解度曲线知低温时,硝酸钾会析出,氯化钠不会析出,故可以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②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添加溶质,故可以添加硝酸钾;

(2):

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变小会有析出,故水会变浑浊,选ab。

【点睛】

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进而根据题意判断是否有物质析出,做出正确结果。

8.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编号)。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___(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装置C、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_(填字母编号)。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通入。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2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_____

A.MN段B.NP段C.PQ段

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答案】分液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B2H2O2

2H2O+O2↑;能E;a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1%

【解析】

【分析】

【详解】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的实验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即B;(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物质,所以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仍然可以作为反应的催化剂;(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F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应该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5)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MN段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能够说明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把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塑料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因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所以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

【点睛】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子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