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386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docx

交响乐赏析课堂感受

《交响乐赏析课》学习总结与心得

本文个人将主要从知识性、感受性、关键性三个方面,对一个学期以来我在《交响乐赏析》课上的所学所感,作理性的归纳以及感性的感悟:

一、关键词:

1.这门课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

2.古希腊精神

3.复调音乐之美

4.巴赫d小调

第一次课,老师先简明地向我们介绍了《交响乐赏析》这门课,讲什么,怎么讲以及为什么这么讲。

老师讲解了学习艺术的诀窍是要讲求感觉和体验,音乐揭示人类的本质精神,展示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

让我们在今后的课程中打开心扉,用心感受、领略交响音乐之美。

这节课老师主要从交响乐的起源,特征,演奏形式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讲解,使我对交响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

其核心是和谐,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人的情感。

主要有5种乐器参与演奏:

铜管、木管、弦乐、打击乐和色彩性乐器。

世界音乐被划分出5个派别,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

在欧洲音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

在之后老师讲到了交响乐的起源,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精神讲求享受艺术的权利,人可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每个人都享有个人尊严。

在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已具备很高的艺术性。

随着之后的战乱动荡,原先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逐步融入了古罗马,亚非欧等元素,形成了复调音乐之美,正是符合古希腊当时对音乐的定义:

把杂多导向同一,把不和谐导向和谐。

随后,老师让我们听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感受到了交响乐的先声。

 

二、关键词:

1.巴洛克乐风

2.文艺复兴

3.独奏协奏曲

4.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小步舞曲、小步舞曲、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众望吾生、谐谑曲、G弦上的咏叹调

第二次课,主要学习了巴洛克乐风,以及它的起源、风格特点。

交响乐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罗马,之后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它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这节课讲述了巴洛克时期的交响乐。

 

古罗马时期人们讲求精神的享受、愉悦纵欲;古希腊时期人们讲求净化心灵,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真相;到了欧洲中世纪,宗教教会盛行,宗教色彩点燃人的精神、信仰,散发永恒的魅力;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崇尚解放欲望,享受生活,其音乐特点平衡、方整、对称。

巴洛克是葡萄牙语,意为不圆的大珍珠。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建筑风格:

豪华、浮华、怪诞。

而巴洛克音乐特点:

复调清晰、层出不穷,其音乐色彩讲求协和之美,复杂精美,马不停蹄的节奏,没有突起突落,仿佛拥有恒定的目标,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的信仰,目标坚定,毫不犹豫!

巴洛克音乐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便是即兴演奏,在多种音乐题材中都加以了运用。

巴洛克音乐的题体裁分为变奏曲、鸣奏曲、协奏曲、古代组曲、赋格等。

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

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

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小步舞曲、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众望吾生、谐谑曲、G弦上的咏叹调。

其中维瓦尔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让我颇为震撼。

《四季》是一首独奏协奏曲,运用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对峙。

协奏曲,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大型乐队音乐的主要体裁。

独奏协奏曲是以技术美为终极审美的炫技式演奏,展示及别人所不及,能别人所不能的超越精神。

《四季》所包含的四首作品分别被冠以《春》、《夏》、《秋》、《冬》的标题,每首作品包含三个乐章,构成四个相互独立、彼此间却藕断丝连的“整体”,实在是作曲家巧妙的构想。

《春》的第一乐章的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带给人春季万物复苏的生命力;《夏》则出乎意料之外,不太快的快板,柔板转急板以及最后的急板都表现出夏天的燥热、疲倦以及人们的不耐烦;《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气氛欢乐活泼;《冬》描写人们了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

听完《四季》,不禁赞叹音乐的奇妙之处,把四季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听者犹如身处四季的变换交替中,感受着四季各自的特点。

 回旋式音乐也符合人类“喜新”而又“恋旧”的特点。

另外,小步舞曲欢快而安定;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显得虔诚、友善、悠长;众望吾生是另一种节奏平稳,给人以虔诚的感觉;谐谑曲则是马不停蹄的节奏;G弦上的咏叹调又是悠长而庄重,有着诗意般的旋律美。

他们共同体现了当时宗教情怀背景下,交响音乐安详恒定的力量。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场音乐的盛宴!

三、关键词:

1.音乐美学

2.嵇康、《乐记》

3.汉斯立克

4.标题音乐纯音乐

第三次课,我们谈论了有关音乐美学,谈论了嵇康与汉斯立克。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历史并不长,但人类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产生却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西方,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开始探索音乐与数的关系,并提到音乐的“净化”作用;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强调音乐为政治理想服务,并将艺术模仿论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总结了前人的贡献,将音乐与人的感情相联系,并且首次指出音乐所具有的运动特征,肯定音乐的娱乐作用等。

从古希腊多种多样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

在中国,最早的史书中就记载了生活在公元前8~6世纪的史伯、伶州鸠、季扎和晏婴等人素朴的音乐美学思想。

其后,孔子(前551~前479)总结了春秋以前的音乐思想,强调音乐的伦理性质,提出了著名的礼乐观。

老子(约前6、5世纪)提出美丑比较存在、音声相反相成以及“大音希声”的理论。

庄子(前369~前286)从“法天贵真”思想出发,主张音乐合乎自然和人的本性等等。

显然,当时已广泛涉及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音乐的审美准则等问题。

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儒家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

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在《乐记》中也有提到有关“声之乐”、“音之乐”、“乐之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

汉斯立克是十九世纪后半叶以来有代表性和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唯新主义音乐美学家,对近代西方音乐美学来说是个建设者。

当十九世纪中叶随着《罗恩格林》的成功和兴起的继而风靡全欧洲乐坛的瓦格纳的艺术理论,使他非常激愤。

他竖起了所主张的:

“音乐不是描写感情和事物的”异旗,针锋相对的与瓦格纳抗衡;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

汉斯立克被“未来音乐”的倡导者们严厉遣责的同时,他则大声疾呼要从根本上修改认为“表现感情才是音乐的本质”过了时的美学观点。

他认为音乐即音响本身,奇妙的和谐,其带来的感受,或偶遇,或插肩而过。

音乐不是描写感情和事物的“异旗”。

标题音乐是创作时按照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听赏的器乐作品。

标题音乐的作者是以标题为经纬进行构思的,所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比较具体,有时还有一定的情节。

纯音乐是指与标题音乐相对称的不依赖文字说明具体内容的音乐,又称“绝对音乐”。

19世纪以前的欧洲器乐基本上是纯音乐,其语意信息淡泊,那么到了19世纪,器乐多是标题音乐或者说是文学性的,语意信息非常丰富。

 

四、关键词:

1.古典主义精神

2.莫扎特、海顿、贝多芬

3.秩序

4.小林爱实

第四次课,我感受到了古典主义精神。

老师以学校学研大厦的茶室“简”、“古”、“尊”的设计特点为引,谈论到了欣赏音乐和品茶虽各不相同,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不管是创作时、演出时还是鉴赏时,都需要像品茶一样,一丝不苟,心无杂念。

古典主义是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其特点是:

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不反映社会时弊,只为贵族服务,多数为纯音乐。

其代表人物有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维也纳乐派,他们共同确立了欧洲音乐秩序。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之间互有影响。

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他们也都致力于主题的展开以及利用调性的配置来给抽象的形式注入细致微妙的表情。

由于贵族权力的世袭以及人们开始以科学作为指南,不盲目信仰宗教,这个时期的音乐有平衡、方整、对称的特点,讲求形式的优雅、从容,反映人们立足现实、积极进取,客观冷静看待生活的态度。

音乐是守法的艺术。

古典音乐大师在情感与理智间取得平衡,如同有理性的人在有秩序地迎接生活。

其中日本小钢琴家小林爱实就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少女之一。

3岁开始学琴。

7岁登台与交响乐团合奏。

8岁起从师于二宫裕子老师。

期间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和演出。

10岁是应邀到巴黎音乐学院的音乐大厅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奏。

11岁时与莫斯科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第26号钢琴协奏曲,encore时弹奏了了肖邦第一即兴曲。

2007年3月与日本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

我在看过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小林爱实的演奏现场视频后,深受震撼。

全程松软柔和而又不失刚劲有力,全情投入而表情到位,这在这么一位年纪轻轻的小女孩身上表现出来实属罕见。

技巧即控制,突破障碍,表达舒适,这是对古典音乐大师的最好赞美。

在这以后,古典音乐由巴洛克复调音乐转为主调音乐。

 

五、关键词:

1.奏鸣曲式

2.指挥、呈示部、展示部、再现部

3.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4.命运交响曲

第五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奏鸣曲式,谈论到指挥的艺术以及欣赏了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命运交响曲》。

奏鸣曲式,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

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部、展现部和再现部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

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

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

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指挥是预示的艺术。

交响乐演奏指挥中的预示可以协调演奏者与指挥者的动作,同时传递各种信息,从而使他们在演奏中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预示在演奏指挥中起到关键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演奏者的各个动作,从而使演奏更具表现力。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是巴赫为数众多的作品中最具“元素”性质的巨作之一,结构严谨、精密,高度理性又平易近人,内涵深刻又时时洋溢着情感的光辉,是音乐史上难得的具有理念的高度,情感的深度,技巧的难度和接受的广度的杰作。

它被称作大提琴的“旧约圣经”,是演奏家技术与修养的试金石,而从作品的总谱上,更显示出巴赫对大提琴演奏技巧的创造性和预见性。

《命运交响曲》,此曲被后世诸多音乐家和乐团演绎,是交响乐演奏表演中的宠儿。

这首曲子出自贝多芬之手。

《命运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内容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乐章开头的“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其强度之震撼人心,使人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者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

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疑不定。

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

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

 

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

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命运交响曲》所体现的是人的精神同命运的斗争过程,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即使遭受苦难,也要不屈服于命运,这首歌很励志,很能激励人。

从中国能提得到他对命运的呐喊,令人钦佩。

 

六、关键词:

1.浪漫主义

2.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

3.康德的音乐定义

4.柴科夫斯基:

忧郁小夜曲、如歌的行板、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六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青春与梦想的浪漫主义音乐。

在欧洲音乐史上,浪漫主义乐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初,贝多芬晚期的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拉开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序幕。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如把描述性、幻想性以及极具个性的音乐语言渗透到传统的框架之中,采用更广泛的调性对比,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经常变化乐章的数目等。

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康德说过:

“音乐是感受游戏的形式”。

因此,音乐可以放大人的情感,让人感受没有感受过的情感。

而浪漫主义的价值所在就是表达人的情感和情绪,帮助人重拾理想,点燃激情,永葆青春活力。

最后,我们欣赏了柴可夫斯基的代表性作品:

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的《忧郁小夜曲》;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似诉似哭、似叹似泣的《如歌的行板》;时而庄严而从容、深情真挚,时而抒情悠长,时而又热情如火、欢快奔放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七、关键词:

1.欢乐女神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音乐的作用

3.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

4.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

第七次课,我们跟着老师感受了欢乐女神的魅力,欣赏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以及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领悟音乐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音乐增进了民族自我和个人自我精神的完善和觉醒。

尤其在物质膨胀的当今,音乐有和谐心灵的效果,让人以一种优雅的态度对待人生,重新复恢生命的色彩与活力,唤醒内心深处的道德与良知,从而抚慰生命,造就人类灵魂的终极关怀。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其中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

《第九交响曲》成功的为贝多芬带来了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与荣耀。

 老师上课时还为我们演唱了《欢乐颂》,激情澎湃,也带动了大家跟着一块哼唱: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拉开了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帷幕。

贝多芬酷爱大自然,常常在乡间漫步而流连忘返。

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两耳失聪,承受着无声世界的不尽摧残。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贝多芬什么都听不见了,就只好在精神上重新创造一个他已经灭亡了的世界。

要听见它们的唯一方法,是让它们在他心里唱歌。

”贝多芬自己解释这部作品是“感受多于音画,乡村生活的回忆多于写景”。

《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

但由于此曲的已完成部分乐章出彩,故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完整无缺,并因此引出许多穿凿附会的传说,影响颇大。

  

 

八、关键词:

1.浪漫主义民族乐派

2.异国情调

3.严肃音乐

4.俄罗斯作曲家:

格林卡;沙拉沙蒂:

流浪者之歌

第八次课,这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浪漫主义民族乐派音乐以及严肃音乐。

严肃音乐,通常是指各种传统经典音乐和一切专业作曲家、歌唱家用传统或现代作曲手法与歌唱方式所创作和演绎的音乐。

并且,“严肃音乐”的传承是以学院式的严格训练来实现的,严肃音乐家总是力图在作品中最充分地展示个性,诠释深刻的命题,追求音乐技巧的创新和完美。

因此,严肃音乐作为一种“精英文化”,它的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修养。

是非大众、非通俗,艺术性、学术性较强的专业领域音乐。

严肃音乐的特殊性在于它以严格的数理逻辑规律与活泼的生命情趣相结合,它表现着和谐、秩序、变化统一,在运动中展示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松弛与紧张、平静与激动、欢快与悲悯、满足与压抑。

严肃音乐对情感的表达不是无度的、自然的,必须以美的规律为规范,这类音乐是理性化感情的产物。

严肃音乐中的情愫:

崇高、悲壮、热情、爱恋、痛苦、大自然、生命、死亡,既是抽象的又以感性的力量触摸人的灵魂,它诱导人们从自然、本能的欲望中解放出来,进入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获得美感的提升,这正是严肃音乐文化精神的彰显。

一句话来说,严肃音乐,即是一丝不苟,心中有光韵的音乐。

民族乐派是在浪漫主义的整体风格下产生出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个性和斗争性的乐派,主要以本民族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的事迹为题材来创作。

其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同时也浸含着对自己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歌颂之情。

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主要在于体现异国的情调。

异国情调体现在:

北方民族向往南方温暖的色彩,南方民族向往北方的风花雪月,西方民族向往东方神秘的气质。

民族乐派分为多种,其中俄罗斯是民族乐派最早发起的国家,其乐派的奠基者是格林卡,代表作曲家还有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廷等。

音乐无国界,民族音乐也许就是这句话最典型的代表,它可以穿越种族、国界、宗教和时空的壁垒,进入每个听者的心灵,感受那个民族的情感跌宕。

 

九、关键词:

1.交响诗

2.穆索尔斯基:

荒山之夜

3.努卡其:

同质中介

4.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

第九次课,这一次课我们主要谈论了交响诗与标题音乐的对比,以及对比总结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与差异。

交响诗的最大特点是用音乐表达概念,它是古典交响曲中最年轻的一种音乐,它具有不同的名目,如交响狂想曲、随想曲、幻想曲和前奏曲等,另有音诗、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

它是一种由弗朗茨·李斯特首创的具有戏剧性、抒情性的单乐章管弦乐体裁。

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

标题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画面感,它具有四大特性:

描写性、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

标题音乐是创作时按照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听赏的器乐作品。

标题音乐的作者是以标题为经纬进行构思的,所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比较具体,有时还有一定的情节。

古典主义音乐,规整简明,将深邃的思想和热烈的激情赋予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态上。

18世纪初~19世纪初的音乐风格。

它出现在巴洛克时期之后,结束于浪漫主义时期之前,而且与这前后的两个时期都有着相当大的年代上的交叠。

浪漫主义音乐,情感表达的发挥,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

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印象主义音乐,内心微妙、抽象感觉的变化,从朦胧中来,到朦胧中去,永远认不清事实的面目,呼吸恍稀,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

超然物外,精神遨游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虚无缥缈的意境中进入一个忘我无我的境界。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它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荒山之夜》。

这是在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兴起后,俄国民族乐派利用本民族民间音乐、传说等素材勾勒出的一部杰出的交响音画,是交响音画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各种乐器色彩鲜明,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配器所带来的不同音色对比,是一部长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一十、关键词:

1.歌剧序曲

2.威尔第:

茶花女

3.歌剧艺术

4.咏叹调

第十次课,这节课老师从歌剧序曲讲起,谈论到歌剧的起源、性质,歌剧的艺术,其中具体讲到了咏叹调。

歌剧在16世纪末,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而19世纪在西方达到鼎盛时期。

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

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被视为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

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

有些歌剧中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

因此,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艺术的盛宴;是手舞足蹈的艺术,是至尊高贵的艺术。

而剧场艺术则是真实的艺术。

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括独唱、重唱与合唱。

歌剧中重要的声乐样式有朗诵调、咏叹调、小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其体裁样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小歌剧、轻歌剧、音乐喜剧、室内歌剧、配乐剧等。

其中咏叹调是歌剧中主角们抒发感情的主要唱段,它们的音乐很好听,结构较完整,能表现歌唱家的声乐技巧,因而我们经常也会在音乐会上听到它们,如《蝴蝶夫人》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茶花女》的咏叹调“为什么我的心这么激动”、和罗西娜的咏叹调“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等等。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它是150年来,在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拥有世界歌剧史中最灿烂的宝石之称。

同时,它还是新中国上演的第一部西洋歌剧。

 

一十一、关键词:

1.现代主义音乐

2.文明

3.弗洛伊德

4.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

第十一次课,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现代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

从历史风格的范畴而言,现代音乐特指20世纪中所创作的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并非指所有写于20世纪的作品。

十九世纪末至今,近90年的时间里,西方音乐的风格、流派十分繁杂,演变也非常剧烈:

音乐风格的变迁决定了音乐内部各个组成要素的创新。

在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组织结构法等各个方面,现代音乐都作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这一方面形成了现代音乐本身的主要音响特征,另一方面音乐的表现范围也空前扩大了。

作曲家获得了更多、更丰富的创作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