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鉴定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330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鉴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检测鉴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检测鉴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检测鉴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检测鉴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测鉴定报告.docx

《检测鉴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鉴定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测鉴定报告.docx

检测鉴定报告

 

检测(鉴定)报告

()地区()市/县/区

第043()--(-)号

工程名称:

学校楼

委托单位:

 

检测单位(盖章):

检测人:

检测负责人:

鉴定单位(盖章):

鉴定人:

鉴定负责人:

 

二○○九年月日

填表说明

1、每项工程填三个表为一套,即表1、表2、表3-X(根据项目工程所在地是否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六度及以下地区、建筑物类型、房屋的结构形式任选其中一表)。

2、在符合的选项□内打“√”。

3、检测人、检测负责人应具有检测资格证或应是具备检测资质机构的人员。

4、鉴定人、鉴定负责人应具有国家一、二级等相关注册执业资格,并在检测(鉴定)报告上加盖执业印章。

5、每项工程的原始表连同该工程的相关竣工验收资料最后应移交当地城建档案馆。

表1

吉林省中小学校校舍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基本情况表

工程名称

产权单位

工程地址

建筑面积

结构类型

□砌体□框架□内框或底框□砖石木

设计图纸

□有□无

建筑总高

层数

建筑原类别

□甲□乙□丙

建筑现类别

□甲□乙□丙

基础形式

平面形式

楼板形式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图纸审查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

建造时

设防烈度

□6□7□8□无设防

现设防烈度

□6□7□8□无设防

历史改造

情况

建造时间

改造时间

改造资料

□完整□不全□无

改造内容

□增层□结构拆改

□改变功能□其他

其他情况

建筑物类型判定(注:

根据上述情况按以下要求判定)

□A类

90年以前建筑

□C类

2002年(含2002年)以后建筑

□B类

90年代建筑(1990-2001年)

说明:

1、A类建筑,按其结构类型对应该结构的A类鉴定表进行具体排查;

2、B类建筑,按其结构类型对应该结构的B类鉴定表进行具体排查;

3、C类建筑,按其结构类型对应该结构的C类鉴定表进行具体排查。

4、鉴定标准:

统一按GB50292-1999进行安全评定;A、B类建筑按GB50023-2009进行抗震鉴定,C类建筑按GB50011-2001(2008)进行。

表2

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

 

一、抗震鉴定

1场地

场地类别

类□

类□

类□

场地影响

□有利□不利

□危险□不详

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排查(6度/7度)

□进行□不进行

7、8度区建筑场地是否有以下不利地段

(注:

有不利地段,应对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可能危害进行评估。

□条状突出山嘴

□高耸孤立山丘

□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陡坡

□河岸和边坡的边缘

注:

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应结合当地规划进行更新(迁离);暂时不能更新的,应专门研究并采取应急安全措施。

2地基和基础

地基基础现状

□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

□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

地基基础现状鉴定

□无严重静载缺陷□有严重静载缺陷,需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

排查建筑为以下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丁类建筑。

□6度时各类建筑。

□7度时地基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

否则,因待排查建筑存在(为),故需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注:

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

符合第一级鉴定规定时,应评为地基符合抗震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

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静载下的承载力。

2.1第一级鉴定

2.1.1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液化影响判别

□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符合现行设计规范GB50011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

2.1.2基础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地震作用下沉陷估算

□8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大于80KPa。

□8度时,基底下土层厚度不大于5m

2.1.3采用桩基建筑,下列情况不进行抗震验算

□现行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

□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

2.2第二级鉴定:

按鉴定规范4.2.6-4.2.10条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的验算。

3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二、地基基础的安全鉴定

可按照砌体结构A或B类鉴定表中的地基基础子单元鉴定项目要求进行。

三、结论

1抗震鉴定

□该建筑所在场地满足抗震要求;□该建筑处在不利地段,应迁离或采取应急措施。

□该建筑地基基础不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满足抗震要求;

□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但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满足抗震要求;

□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不满足抗震要求,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后进行处理。

2地基基础安全鉴定

□Au级:

地基稳定,基础不均匀沉降不超限,地上街购无沉降变形裂缝等;

□Bu级:

地基目前稳定,历史上可能有滑动史,不均匀沉降较小连续两个月沉降速度小于2mm/月,地上结构虽有轻微裂缝但无发展或基本没有;

□Cu级:

地基历史上发生过滑动尚存在诱因,不均匀沉降超过上一级但速度不快,上部结构的砌体裂缝大于5mm;

□Du级:

地基历史上有滑动,目前又有滑动迹象,不均匀沉降速度较快,上部结构的砌体裂缝大于10mm。

鉴定人

鉴定单位

技术负责人

鉴定时间

年月日

表3-1

吉林省中小学校砌体结构A类建筑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

(七度及以上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一、抗震鉴定(进行分级鉴定,以下主要是第一级鉴定内容,第二级鉴定在结论中表述)

1.一般规定

房屋高度(m)

墙体厚度

房屋层数

墙体类别(材料)

注:

房屋层数不包括全地下室和出屋顶小房间;层高不宜超过4m。

房屋高度系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

房屋上、下部分墙体类别不同,按上部墙体类别确定。

外观

内在质量

墙体不空臌、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

□是□否

□不详

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部位无明显裂缝

□是□否

□不详

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蛀和严重开裂

□是□否

□不详

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

钢筋无露筋、锈蚀

□是□否

□不详

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

□是□否

□不详

2.上部主体结构

2.1结构体系

房屋实际高宽比不宜大于2.2

□是

□否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情况

□均匀

□不均匀

立面高度变化层数

楼层质心和计算刚心位置

□基本重合

□不重合

同层楼板标最大高差

2.2承重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估算(以经验判断为主,仪器设备检测为辅)

材料实际强度等级

砌块

砌筑砂浆

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且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中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5。

□是

□否

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6度时或7度时三层及以下的砖砌体不应低于M0.4,当7度时超过三层或8、9度时不宜低于M1;砌块墙体不宜低于M2.5。

□是

□否

2.3整体性连接构造

2.3.1纵横墙交接处连接

墙体平面内布置是否闭合

□是

□否

纵横墙连接处墙体内有无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

□是

□否

纵横墙交接处是否咬槎较好,拉结钢筋或芯柱配筋应符合标准要求

□是

□否

2.3.2楼、屋盖的连接

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座浆

□是

□否

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

□是

□否

预制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

□是

□否

楼、屋盖的最小支承长度

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人字屋架,隔开间有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

□是

□否

2.4圈梁与构造柱(以设计图纸为基准,无图纸工程按以下指标和位置现场破损抽检)

2.4.1构造柱的布置

□6度

□7度

□8度

□9度

构造柱设置部位

四、五

三、四

二、三

□7、8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

六~八

五、六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7~9度时,楼及电梯间的四角

五、六

三、四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

□7~9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

□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

各烈度均适用

□外墙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2.4.2圈梁的布置和构造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有圈梁□无圈梁

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砖房

布置位置

□屋盖□二层□三层□四层

□五层□六层□七层

配筋量

(注:

有图纸填写)

截面高度

mm

(注:

有图纸填写)

纵横墙最大圈梁水平间距

(注:

有图纸填写)

装配式混凝土

楼、屋盖的砌块房屋

每层均应有圈梁

□是□否

截面高度

mm

(注:

有图纸填写)

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

(注:

有图纸填写)

砖拱楼、屋盖房屋

每层所有内外墙均是否有圈梁

□是□否

圈梁承受砖拱楼、屋盖的推力时,

配筋量不应少于4ф12(注:

有图纸填写)

□是□否

其他

屋盖处的圈梁是否现浇

□是□否

楼盖处是否有钢筋砖圈梁

□有□无

2.5房屋易局部倒塌部位及连接

2.5.1现有结构构件的局部尺寸、支承长度和连接

承重的门窗间墙的最小宽度M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M

支承大于5m大梁的内墙阳角至门窗洞口的最小距离M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的最小距离M

楼梯间及门厅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砖墙转角处的支承长度M

2.5.2非结构构件的构造

隔墙与两侧墙体是否有拉结

□是□否

长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时,隔墙与梁板是否有连接

□是□否

非刚性结构房屋女儿墙和门脸出屋面高度(M)

刚性结构房屋女儿墙和门脸出屋面高度(M)

出屋面小烟囱再出入口或临街处的防倒塌措施

□有□无

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悬挑构件的稳定措施

□有□无

二、安全鉴定

3.鉴定单元安全鉴定的判定

3.1地基基础(子单元)

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

变形和位移

□有沉降差()缝宽()

□无

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

(注:

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

□有

a稳定b已停止滑动

c可能再滑动d目前有滑动

□无

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

□有

a符合设计规范

b不符合设计规范

□无

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

有,应简要描述)

□有()

□无

3.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

3.2.1结构构件安全

承载能力评定

R/γoS(注:

结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再进行承载力验算直接定为au)

□au,≥1

□bu,≥0.95(0.9),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

□c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

□d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

构造和连接

□au,墙柱高厚比符合现设计规范要求,构造无异常

□bu,完好程度比上一级稍差,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

□cu,高厚比超过限值10%,有缺陷,已导致构件开裂变形等,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

□du,问题比上一级更严重,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

变形和裂缝

墙柱是否有位移(倾斜)

□有cu,存在问题,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

du,问题明显,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

□无

过梁中部或支座是否存在裂缝、

跨内是否有集中荷载

□有

□无

其他明显的受压受弯受剪裂缝

□有□无

纵横墙交接处是否有通长竖向裂缝

□有□无

墙体最大裂缝是否有大于5mm情况

□有□无

3.2.2结构

整体性安全

结构布置

□合理(Au/Bu)□不合理(Cu/Du)

圈梁构造

□施工质量无异常能起到封闭作用(Au/Bu)

□存在相反问题(Cu/Du)

结构间联系

□设计合理,连接正确,无松动变形或残损(Au/Bu)

□存在相反问题(Cu/Du)

3.2.3结构

侧向位移

单层建筑

□顶部无位移(Au/Bu)

□顶部有位移(Cu/Du)

多层建筑

□顶部无位移或层间无位移(Au/Bu)

□顶部有位移或层间有位移(Cu/Du)

3.3楼梯

是否有变形、裂缝或经过加固

□有□无

三、结论(鉴定单元)

4.1抗震性能

4.1.1□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建筑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并给出后续使用年限

4.1.2□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要求时

4.1.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直接要求对建筑采取加固和其它措施

□房屋高宽比>3,或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最大值4m

□纵横墙交接处连接不符合要求,或支撑长度少于规定值得75%

□易损部位非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不符合要求

□存在多项不符合一级鉴定要求的其他情况

4.1.2.2进行第二级鉴定(根据不符合项的具体内容选择简化计算方法,一般选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按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

□按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

□按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

4.2安全性能

□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

□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

□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

□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

鉴定人

鉴定单位

技术负责人

鉴定时间

年月日

表3-2

吉林省中小学校砌体结构B类建筑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

(七度及以上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一、抗震鉴定(同时进行两级鉴定)

1.抗震措施鉴定(第一级鉴定)

1.1房屋层数、层高、总高度、

房屋高度

是否超限

□是□否

层高

是否超限

□是□否

房屋层数

是否超限

□是□否

墙体材料

墙体厚度

注:

房屋层数不包括全地下室和出屋顶小房间。

房屋高度系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

1.2结构体系

房屋实际高宽比

是否超限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是否超限

□是□否

□是□否

纵横墙布置、同轴线

窗间墙宽度

□均匀

□不均匀

立面最大高差

是否超限

□是□否

房屋尽端和转角的楼梯间

□有□无

支撑梁的独立砖柱

□有□无

8、9度时结构刚度和质量截然不同应设抗震缝

□有□无

是否设有地梁

□有□无

无地梁时,同一结构单元基础类型

和标高应相同

□是□否

1.3承重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估算(以经验判断为主,仪器设备检测为辅)

材料实际强度等级

砌块

砌筑砂浆

构造柱圈梁强度

芯柱强度

普通砖和多孔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中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5。

□是

□否

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砌块墙体不应低于M5

□是□否

构造柱圈梁强度不宜低于C15,中砌块芯柱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20

□是□否

1.4整体性连接构造

1.4.1纵横墙交接处连接

墙体平面内布置是否闭合

□是□否

纵横墙连接处墙体内设烟道、通风道垃圾道是否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

□是□否

纵横墙交接处是否咬槎砌筑

□是□否

1.4.2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的设置(注:

教学楼、外郎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按增加一层厚的层数检查;当教学楼为外郎或单面走廊、6度不超4层,7度不超3层和8度不超2层时应按增加2层后的层数检查)

1.4.2.1砖砌体房屋

房屋层数

设置部位

□6度

□7度

□8度

□9度

四、五

三、四

二、三

□7、8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

六~八

五、六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7~9度时,楼及电梯间的四角

五、六

三、四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

□7~9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

□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

各烈度均适用

□外墙四角

□较大洞口两侧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1.4.2.2混凝土小砌块房屋

房屋层数

设置部位

设置数量

□6度

□7度

□8度

四、五

三、四

二、三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

□外墙四角填实3个孔

□内外墙交接处填实4个孔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各内墙与外纵墙交接处□8度时内纵墙与横墙交接处和门洞两侧

□外墙四角填实5个孔,□内外墙四角填实4个孔,□交接处填实4-5个孔,□洞口两侧各填实1个孔

1.4.2.3混凝土中砌块房屋

烈度

设置部位

6、7

□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

8

□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

□横墙(轴线)与纵墙交接处□横墙门洞两侧

1.4.3构造柱(芯柱)的构造与配筋

砖砌体房屋:

最小截面240×180mm,钢筋宜为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柱上下端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纵向钢筋宜为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是□否

□不详

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120mm;构造柱最小截面可为240×240mm.柱与墙体拉结处应有钢筋网片,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每层圈梁连接;插筋数量小砌块房屋不应少于1Φ12,中砌块房屋6、7度时不应少于1Φ14或2Φ10,8度时不应少于1Φ16或2Φ12.

□是□否

□不详

构造柱与圈梁应连接;隔层设置圈梁时在无圈梁楼层应有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构造柱时,在外墙应伸过一个开间,其他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截面高度不应小于4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

□是□否

□不详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筋

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是□否

□不详

构造柱应深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地梁内

□是□否

□不详

砌块墙体连接处拉结钢筋网片还应符合

□砼小砌块墙每600mm设Φ4点焊钢筋网片;

□砼中砌块墙隔皮设Φ6点焊钢筋网片;

□粉煤灰中砌块墙6、7度时隔皮,8度时每皮设Φ6点焊钢筋网

1.4.4圈梁的布置、构造和配筋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但需楼板与构造柱有钢筋可靠连接)

□有圈梁

□无圈梁

□有可靠连接

□无可靠连接

横墙承重的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砖房

布置位置

□屋盖□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

配筋量

(注:

有图纸填写)

配筋

(注:

有图纸填写)

纵横墙最大圈梁水平间距

(注:

有图纸填写)

纵墙承重的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砖房

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

□是□否

砌块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的砌块房屋

每层均应有圈梁

□是□否

配筋

(注:

有图纸填写)

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

(注:

有图纸填写)

6-8度砖拱楼、屋盖房屋

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

□是□否

1.4.5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要求

现浇楼板伸进墙内长度不小于120mm,伸进190厚内墙长度不小于90mm

□是□否

□不详

装配式楼板当圈梁未设在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长度不小于120伸进不小于240厚墙体不小于100、伸进190厚内墙不小于80,在梁上不小于80

□是□否

□不详

预制板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板侧边与墙或圈梁是否有拉结

□是□否

□不详

板底圈梁:

房屋端部大房间楼盖、8度时屋盖和9度时楼屋盖,板之间是否拉结并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是□否

□不详

坡屋顶房屋的屋架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8、9度时顶层内纵墙顶是否有支撑山墙的踏步式墙垛

□是□否

□不详

1.5房屋易局部倒塌部位及连接

后砌非承重隔墙每500有2ф6拉结筋并伸入墙内不小于500,8、9度时长度大于5.1m隔墙顶还应与梁板拉结

□是□否

□不详

非结构构件构造:

预制阳台与圈梁和楼板可靠连接,预制挑檐有锚固,扶墙和出屋面烟囱有竖向配筋,门窗洞不应为无筋转过梁,过梁支承长度6-8度时不小于240、9度时不小于360

□是□否

□不详

砌体墙段实际局部尺寸不应小于下表

部位

□6度

□7度

□8度

□9度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1

□1

□1.2

□1.5

承重外墙近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

□1

□1.5

□2

非承重外墙近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

□1

□1

□1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