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330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docx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

1.苯:

入口温度80C,出口温度40C。

2.冷却介质:

循环水,入口温度35C。

3.允许压强降:

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

1.9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

(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一、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

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传热设备。

与其他种类的换热器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单位体积具有的传热面积较大以及传热效果较好;此外,结构简单,制造的材料范围较广,操作弹性也较大等。

因此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他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

若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50r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

力而引起设备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根据热补偿方法的不同,管壳式换热器有下面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

此种换热

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

有流体进出口接管。

通常在管外装置一些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

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

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

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

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致管子扭弯或是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C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

但补偿装置(膨胀节)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60-70C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下。

一般壳程压强超过时,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作用,就要考虑其他结构。

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2)浮头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连接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称为浮头式换热器。

其优点是:

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约束,因此当两种换热器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

其结构如下:

(3)U型管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只有一个管板,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其缺点是管子内壁清洗困难,管子更换困难,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少。

其结

构如下图所示:

(4)填料函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

廉。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应处理一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

质。

其结构如下:

由设计书的要求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设计时冷却水两端温度差可取为5°C~10°C。

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差,水资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青海是“中华水塔”,水资源相对丰富,故选择冷却水较小的温度差6C,即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为31CoTm-tm=80+40-25+31=32c<50C,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可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

22

器。

2.工艺流程图

主要说明: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所以选定循环水走管程,苯走壳程。

如图所示,苯经泵抽上来,经加水器加热后,再经管道从接管C进入换热器

壳程;冷却水则由泵抽上来经管道从接管A进入换热器管程。

两物质在换热器中进行换热,苯从80C被冷却至40C之后,由接管D流出;循环冷却水则从25C变为31C,由接管B流出。

二、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

1.估算传热面积,初选换热器型号

(1)基本物理性质数据的查取

冷却介质为循环水,取入口温度为:

35C,出口温度为:

40C

苯的定性温度:

Tm60C

水的定性温度:

tm354037.5C

 

根据《化学工程手册》

.化工基础数据.化学工业出版社分别查得在此条件苯和

W/(mC)

(2)热负荷计算

冷却水流量

(3)确定流体的流径

该设计任务的热流体是苯,冷流体为水,本换热器处理的是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为使苯通过壳壁面向空气中散热,提高冷却效果,且水易结垢,令苯走壳程,水走管程。

(4)计算平均温差

暂按单壳双管程考虑,先求逆流时平均温差。

苯:

8040

冷却水:

4035:

'

△t405

计算R和P:

由R、P值,查教材图4-19(a),t0.85

所以tmttm0.8516814.28C

又因为>0.8,故可选用单壳程的列管换热器

(5)选K值,估计传热面积。

参考附录相关资料,对于黏度低于Pa-s和水体系,可取K=480W/(mC),则

Ktm

初选换热器型号

由于两流体温差<50C,可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由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初选型号为

公称直径/伽

450

管子尺寸/mm

公称压强/MPa

管长/m

公称面积/m2

管子总数

135

管程数

1

管子排列方法

正方形斜转45°

中心排管数

13

管程流通面积

实际传热面积SndL1353.140.0254.50.146.6m2

采用此换热器,则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2.核算压强

(1)管程压强降

其中Ft=,Ns=1,Np=1。

管内雷诺数

Re关系图中查得:

入=;所以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2]图1-27,由

管程压强降:

R4731751.411907Pa100000Pa

符合工艺要求;

(2)壳程压强降

2

'U

其中,Ft1.15,Ns1,PFfnc(Nb1)—

2

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F0.4

取折流挡板间距h0.07m

壳程流通面积:

Ah(Dncd)0.07(0.45140.025)0.007m2

壳程流速:

Vs3.819

us0.52m/s

A829.30.007

壳内雷诺数:

RedU0.0250.52829.323746>500(湍流)

0.454103

壳程流体摩擦因数

0.2280228

f05.0Rq5.0237460.5

所以

计算表明,管程和壳程的压强降都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3.核算总传热系数

(1)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

0.80.4

i0.023RePri

di

0.023°-628(9664)°.8(4.69)°.42067W/(m2C)

0.02

(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由式0.36()(企L)。

55(邑)1/3

(一)0.14计算

dew

取换热器列管之中心距t32mm。

则流体通过管间最大截面积为

壳程中的苯被冷却,取

(一)°.140.99。

所以

参考教材附录

管内、外侧污垢热阻分别取为

(3)总传热系数。

忽略管壁热阻时,

由前面的计算可知,选用该型号换热器时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453.4W/m2C,

在规定的流动条件下,计算出的Ke为W(m2C),故所选择的换热器是合适的。

安全

51354534

系数为:

.453.4.100%但3%(满足要求,即在范围之内:

1盼25%

三、设计结果一览表

参数

管程(冷却水)

壳程(苯)

流量/(kg/s)

进/出口温度/r

35r40r

80r40r

压强降MPa

50kPa<=

物定性温度/r

60

性密度/(kg/m3)

定压比热容/[kJ/(kg?

C)]

黏度/(Pa?

s)

X103

x103

导热系数/(W/m?

C)

设备结构参数

形式

固定管板式

壳程数

1

壳体内径/伽

450

台数

1

管径/mm

①25X

管心距/

32

管长/m

4500

管子排列

正三角形

管子总数/根

135

管程数

1

传热面积/

材质

不锈钢

主要计算结果

管程

壳程

流速/(m/s)

0.66

表面传热系数/[W/(卅?

C)]

13776

5135

污垢热阻/(卅?

C/W)

压强降/Pa

907

47359

热流量/W

301736

传热系数/[W/(tf?

K)]

安全系数/%

四、设备简图

五、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经过连续一周的奋战,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终于告一段落。

对这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我充分认识到实践来自理论,又高于理论。

这次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

课堂上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没有落实到实处,是远远不够的。

换热器的设计,从课本上简单的理论计算,到根据需求满足一定条件的切实地进行设计,不再仅仅包括呆板单调的计算,还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区分和确定所设计的换热器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挑战。

我对换热器的结构、性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我也掌握了一定的工艺计算方法。

换热器是化工厂中重要的化工设备之一,而且种类繁多,特点不一,因此,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是相当重要的。

在本次设计中,我发现进行换热器的选择和设计是要通过反复计算,对各项结果进行比较后,从中确定出比较合适的或最优的设计,为此,设计时应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满足传热的要求,本次设计时,由于初选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初设值的比值不在要求范围内,因此,经过多次计算,才选择到合适的K值为22

4534W/mC,计算结果为5135W/mC,安全系数为%,满足要求。

其次,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通过分析操作要求及计算,本次设计选用换热器为上述计算结果。

再次,从压强降来看,管程约为907Pa,壳程约为77166PQ都低于要求值(50kPsj),

因此,可适当加大流速,从而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污垢热阻,然而,流速增加,流动阻力也会随之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因此,作出经济衡算在确定流速时是相当重要的。

此外,其他因素(如加热和冷却介质用量,换热器的检修和操作等),在设计时也是不可忽略的。

根据操作要求。

在检修和操作方面,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于两端管板和壳体连接成一体,因此不便于清洗和检修。

本次设计中,在满足传热要求的前提下,考虑了其他各项问题,但它们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如:

若设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较大,将导致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压强降(阻力)增大,相应地增加了动力费用;若增加换热器的表面积,可能使总传热系数或压强降减小,但却又受到换热器所能允许的尺寸限制,且换热器的造价也提高了。

因此,只能综合考虑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换热器。

然而在本次设计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有限,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在设计中未考虑对成本进行核算,仅在满足操作要求下进行设计,在经济上是否合理还有待分析。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板式换热器采用同一板片组成不同几何尺寸和形状的流道(非对称流道)解决了两侧水流量不等的问题,同时与对称结构相比具有相同的耐压性和使用寿命。

总之,通过本次设计,我发现自己需要继学习的知识还很多,我将会认真请教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课程设计的前、中、后,指同学们多次给我释疑答惑,感谢同学们。

还有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那便是团队合作。

起初,老师布置班级的同学分为若干个组,然后携手完成,我们起先不理解老师为何这样安排,于是就各自为战。

但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来不及问老师的小疑问,经同学间的相互点醒和帮助,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于是,我觉得,那句老生常谈还是有道理的:

团结就是力量。

这次课程设计真的收获良多。

六、参考文献

[2]夏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上册).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