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328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金融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复习.docx

《国际金融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复习.docx

国际金融复习

国际金融

第一章国际收支

第一节国际收支概念

1、国际收支

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同非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和综合。

内容: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2)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全部交易。

包括四类:

a交换b转移c移居d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3)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非居民:

一个国家的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是派出国的居民,居住国的非居民。

子公司是所在国的居民。

国际性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2、国际收支平衡表

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对外经济、政治及文化往来的系统记录和总结的一种统计表。

编制原理:

复式簿记,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被列为贷方或称正号项目;一切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列为借方。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主要内容:

1)经常账户:

记录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包括货物(即有形贸易)、服务(无形贸易:

不可存储性)、收入(劳务,投资)和经常性转移(政府私人之间)。

2)资本和金融账户:

记录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情况(反映资本流进流出)。

包括:

a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

具体包括3种所有权的转移:

一是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二是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关联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三是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债务。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租凭和其他可转让合同交易。

b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中包括引起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

该账户包括:

一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指一国非居民到该国开厂、采矿、办企业、设公司,以及收买拥有外国企业的股权达一定的比例。

二证券投资,对象包括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

三储备资产,即平衡账户或官方储备资产账户。

四错误和遗漏账户。

第二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各种外汇交易按其性质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1、自主性交易(事前交易):

事前纯粹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主动进行的交易。

4个口径描述自主性交易的平衡:

a贸易收支差额(进出口差额)b经常账户差额c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d总差额(即国际收支不平衡)

2、调节性交易(事后交易):

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各类项目所发生的差额而进行的。

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1)经济循环周期:

市场经济国家受商业周期影响,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导致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即循环型不平衡。

2)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引起货物、服务、投资等因素变化,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即收入性不平衡。

3)货币价值:

由货币价值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为货币性不平衡。

通货膨胀率上升,物价上涨,使其货币购买力明显下降,商品成本相对高于其他国家,则该国的商品出口必然减少,商品进口则会受到鼓励,致使该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相反,如果出现通货紧缩,商品成本与物价水平比其他国家相对地降低,则有利于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通胀会造成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会造成通胀)

4)经济结构:

当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不适应国际市场供求变化而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即为结构性不平衡。

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单一,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或者该国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高,但该国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低,则国际收支不平衡。

第三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1、纸币制度下实行固定汇率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利率机制

货币当局要通过国际储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国际收支逆差(P11图1-1市场利率自我调节,从不平衡到平衡,利率变化影响),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本币贬值,当局为维持汇率买本币抛外汇,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外资流入,流出减少,资本于金融账户收支改善。

货币政策

P13图1-4调整国际收支的主要政策工具支出变动型政策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需求调节政策财政政策等

(最重要的调节政策)汇率政策

支出转换型政策

直接管制等

2、纸币制度下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手段

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开支的增减和税率的高低来实现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当一国因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而发生逆差时,政府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利用通货紧缩迫使物价下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逐步使逆差减少。

相反,如果出现顺差,则可采取膨胀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进而使物价上涨、鼓励进口、抑制出口,使国际收支逐渐趋于平衡。

(逆差—紧缩政策—失业,顺差—膨胀政策—通胀)

2)汇率政策

通过本币贬值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3)直接管制:

指一国政府以行政命令的办法,通过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来直接干预外汇买卖和对外贸易,从而达到管制外汇和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

优点:

简单易行,针对性强,效果好。

缺点:

行政手段易遭报复,造成腐败。

3、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

1)丁伯根原则和斯旺政策搭配模式(重点)P15图1-5

丁伯根原则:

即实现N种经济目标至少需要有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IB线(内部均衡)代表实际汇率与国际支出的结合,以实现内部经济均衡。

(高增长、低通胀)

EB线(外部均衡)表示实际汇率与国内支出的结合,以实现外部经济均衡。

经济状况

支出变动政策

(货币财政政策)

(解决内部失衡)

支出转换政策

(汇率和直接管制政策)

(解决外部失衡)

通胀与顺差

紧缩

升值

奖入限出

通胀与逆差

紧缩

贬值

奖出限入

衰退与逆差

扩张

贬值

奖出限入

衰退与顺差

扩张

升值

奖入限出

2)蒙代尔(欧元之父)的政策搭配理论(重要)P17图1-6P18表1-2

第四节主要国际收支理论

1、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实现弹性调节的条件是马歇尔—勒纳条件。

(说明什么问题、指什么)

P20图1-7J形曲线效应本币贬值并非在任何时间都能改善贸易收支

2、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

哈勃格条件是货币贬值后能否改善国际收支的必要条件:

P22公式(条件不同)

3、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由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米德和德国的西德尼·亚历山大提出。

GDP=C+I+G+(N-M)B=Y-A(P24了解推导)(总收入、总吸收的差额)

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总收入等于总吸收,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总收入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逆差(Y>A,增加Y或减少A)表示总收入小于总吸收,因此,调节国际收支的方式无非是增加收入或者减少支出两个途径。

(在1)2)情况下,本币贬值,出口上升,总需求上升,总收入上升)

1)贬值对国民收入产生的效应

a.闲置资源效应。

若本国货币贬值后,国内存在尚未被充分利用的闲置资源,则贬值会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进而大幅度增加本国产出,并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考)

b.贸易条件效应。

因本币贬值后,进口数量不能立即进行调整,所以,贸易差额将因贸易条件的恶化而恶化,实际国民收入将减少。

而国民收入减少后,总支出也随之减少,只要支出减少的速度超过国民收入减少的速度,则本国的贸易差额将改善。

2)贬值后对支出产生的直接效应(本币贬值,总吸收下降)

a.现金余额效应。

本币贬值(对内:

通胀。

对外:

加剧通胀,制约出口→抵消货币贬值,出口上涨)后会使本国物价上涨,若货币供给不变,则人们持有的现金余额实际价值降低。

人们为了将实际现金余额恢复至原有水平,要么被迫减少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进而减少支出,使总吸收减少;要么变现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而这样做的结果是资产价格下跌,利率上升,从而使消费和投资减少,总吸收进一步减少。

b.收入再分配效应。

在本币贬值并导致物价上涨后,人们工资的调整一般是相对滞后的。

c.货币幻觉效应。

本币贬值使物价上涨后,若货币收入与价格上涨呈同比例,则实际收入会保持不变。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外汇

1、外汇的概念

外汇是国际经济交易的重要的媒介,它具有动态概念和静态概念两种含义。

2、外汇的特征(外汇是外国货币,但外国货币不一定是外汇)

1)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作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2)外汇具有可靠的物质偿付保证,并能为各国所普遍接受。

3)外汇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即能够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购买其他信用工具以进行多边支付。

3、外汇的作用

1)实现国际购买力的转移,促进各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领域中的相互交流。

2)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调节国际间资金供求的不平衡。

4)外汇储备是衡量一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标志之一。

5)外汇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有力工具。

第二节汇率

1、汇率的概念与标价

汇率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在实际外汇买卖中,又称外汇行市,或汇市。

1)直接标价法

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

2)间接标价法

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2、汇率的种类

按照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或各国金融当局所采取的汇率政策划分

1)固定利率

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仅限制在一定的幅度内。

2)浮动汇率

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即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官方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幅度的义务。

按指定汇率的不同方法划分

1)基本汇率

充当这种货币的条件是:

本国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外汇储备中比重最大,同时又是可以自由兑换且国际上普遍可以接受的货币。

一般而言,各国都把美元当作制定汇率的主要货币,因此,常把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

2)套算汇率(P40计算)

按照外汇买卖的价格时间来划分

1)即期汇率

指买卖外汇双方当天成交或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2)远期汇率

指在未来约定日期进行交割,而事先由买卖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为远期差价。

如果一国货币趋于坚挺,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则该差价为升水。

如果一国货币趋于疲软,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则该差价为贴水。

如果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不升不贴,则成为平价。

(P42计算)

第三节汇率的决定基础及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1、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相对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的高低对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产生直接的影响。

假设一国资本和金融账户是开放的,则该国利率的相对上升,将吸引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本国资本不流出,外汇供给相对增加,于是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相对上涨。

补P56利率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汇率的远期差价是由两种货币发行国利率差异决定,两国之间存在的抵补套利活动,将使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有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有升水,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则汇率的升水或贴水幅度等于两国利差,此时,利率平价成立。

2)国际收支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外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相对增加,使该国货币汇率上涨;如为逆差,则该逆差国对外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下跌,外汇汇率上涨。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使国际收支产生逆差。

逆差使外汇市场上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因此导致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

2、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1)汇率贬值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进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

从理论上讲,一国货币汇率贬值后,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才能改善贸易收支。

货币贬值后,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会带来出口量增加;至于出口值是否也相应增加,则取决于出口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收益能否抵消出口商品价格的下跌所产生的损失而有余。

另一方面,如果本币表示的进口外国商品价格上涨使得进口量减少,则以外币表示的进口值也会因此减少;或者,即使出口值有所下降,只要下降的幅度小于进口值减少幅度,货币贬值也能改善贸易逆差。

但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往往还有一个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即J型曲线效应。

2)汇率贬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首先,从货币工资机制来看,进口物价的上涨,会导致人们生活费用上涨,人们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而工资的增加会使生产成本和生活费用进一步上涨,并最终使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甚至整个经济物价上涨。

其次,从生产成本机制来看,当进口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资本货物投资再生产后,尤其是当它们构成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货币贬值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并可能使本国贸易收支最终恶化。

再次,从货币供应机制看,由于货币工资机制以及生产成本机制的作用,货币当局可能会通过扩大货币供给来迁就这种价格上涨的压力,以维持原来的生产规模,满足原来的消费水平。

最后,从收入机制来看,若由于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从而货币汇率贬值不能是进口总量减少,外国对本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从而货币汇率贬值不能使本国出口总量增加,那么,本国的贸易收支会由于外汇收入的减少及支出的增加而恶化,并且物价水平也会因此上涨。

3)汇率贬值对资本输出入的影响

货币替代和资本外逃最重要的经济后果是削弱了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能力,导致国内金融秩序不稳定:

一是外币的流入与流出扰乱了国内货币的供需机制,妨碍了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二是货币替代和资本外逃使利率的决定更为复杂,这是因为中央银行对信贷和货币流通总量的控制能力被削弱,使货币政策的设计和操作的难度加大。

第三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第二节外汇交易类型

1、即期外汇交易:

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有关货币收付交割的外汇业务。

2、远期外汇交易

1)远期外汇交易的特点

定义:

指买卖双方在成交时先就交易的货币种类、汇率、数额以及交割期限等签订远期合约,并在未来约定的交割日进行交割。

特点:

a.它是场外交易。

b.交易的交割日有定期交割和选择日期交割。

c.交易合约是非标准化合约。

d.远期外汇交易一般不收取保证金,所有的交易成本被银行打入远期汇率中。

e.远期外汇交易的金额有时比较大,主要被金融机构或企业用于避险或进行投机。

f.银行提供远期外汇交易时往往承担着客户到期不履约的信用风险,因此,一般在交易时要求客户有信用额度。

2)远期汇率的表示方法与计算

一般情况下,远期汇率很少与合约交割之日的即期汇率正好相等,通常是高于即期汇率(表现为升水,远期>即期),或低于即期汇率(表现为贴水,远期<即期)

P73(计算升水、贴水数)远期差价=即期汇率×(A国货币利率—B国货币利率)×天数/360

利率高的货币期汇汇率表现为贴水;利率低的货币期汇汇率表现为升水。

3、套汇交易

定义:

套汇者利用两个以上外汇市场之间的汇率差额,在一个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的同时,在另一个外汇市场上大量卖出,通过贱买贵卖赚取两个市场上的差额。

P77-78计算

第四章外汇风险管理

第一节外汇风险的含义及其类型

1、企业承担的外汇风险

1)交易风险

定义:

交易风险是指以外币表示的企业合同现金流量兑换成国内货币价值时因汇率变动而遭受的损失。

企业通常签订以外币表示的商业和金融合同,因而,交易风险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折算风险

又称转换风险、会计风险、换算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涉及的是企业会计科目中以外币入账的各项科目。

3)经济风险

指企业的实际经济价值因汇率变动而产生不确定性。

第三节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

1、提前或延期结汇(转嫁外汇风险)

又称迟付早收。

指在国际支付中,通过预测计价货币汇率变动趋势,提前或延期收付有关款项,即更改外汇资金的收付日期来来规避外汇风险。

2、配对管理

配对是一种使外币流入与外币流出在币种上、数额上及时间上相互平衡的机制,它既可以运用于跨国公司内部资金管理,也适用于公司与第三方的交易结算。

1)自然配对

指将某种特定的外币收入用于该货币的支出。

例如,不将某种货币的出口贷款兑换成本本币,而是将它全部存入外币账户,作为从该国进口的贷款支付或做其他方面的使用。

2)平行配对

企业收入支出的不是同一币种,但两种货币汇率的变动呈正相关关系。

3、净额结算

1)净额结算体系

净额结算体系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公司内部的收付款项进行统一调度和结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内部现金结算的制度。

净额结算体系分为双边净额结算和多边净额结算

a.双边净额结算

它指两家子公司之间将到期的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进行冲抵,以减少现金结算的一种方法。

优点:

节约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

b.多边净额结算

指各子公司之间先将其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充抵,然后结算余额的一种结算方法。

4、福费廷

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贸易设备中,出口商把经过进口商承兑的期限在半年以上到5年或6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向出口商所在地银行或大金融公司进行贴现,以便提前获得资金。

与保付代理的不同之处:

付费不同,福费廷期间长。

相同之处:

都无追索权。

第八章国际储备(官方储备)

第一节国际储备的含义、构成及作用

1、国际储备的含义

定义:

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特性:

1)官方持有性:

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是中央货币当局直接掌握并予以使用的。

2)可得性:

各国金融当局完全有能力获得这类资产。

3)流动性:

即变为现金的能力。

4)普遍接受性

2、国际储备的构成

1)黄金储备

我国二战后初期黄金储备占90%,现在为10%

2)外汇储备(最重要、最活跃)

现在占国际储备的80%—90%,其中美元占70%

主要表现:

a.外汇储备实际使用的频率最高、规模最大,而黄金储备则较少使用,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因其本身的性质和规模,其作用远远小于外汇储备;b.外汇储备的金额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都超过所有其他类型的储备。

外汇储备中的储备货币具备3个特点:

国际清算的媒介、清偿力的来源、执行干预行动的职能。

a.储备货币应是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所选择的关键货币。

b.一种储备货币不仅必须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储备资产,而且也必须向世界提供适当数量的货币,货币价值相对稳定。

c.储备货币还要在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方面发挥作用。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简称普通提款权

4)特别提款权的贷方余额

(3)4)发达国家占比重较大,发展中国家则各有不同)

特别提款权同上述3种储备资产相比,有4个特点:

a.它是一种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记账单位,虽然创设时也规定含金量,但实际上不像黄金具有内在价值,同时也不像美元等储备货币有一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为后盾。

b.成员国可无条件享有它的分配额,无需全部偿还。

特别提款权有70%无需偿还,可以继续使用下去,但必须先兑换成其他货币。

c.它主要用于弥补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或者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任何私人和企业均不得持有和使用,也不能用于贸易和非贸易支付,更不能用它兑换黄金。

d.它不会受任何一国政策的影响而贬值,因此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储备资产。

特别提款权的利率和用途

a.以划账的形式获取其它可兑换货币。

b.清偿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债务。

c.缴纳份额。

d.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捐款或贷款。

e.作为本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f.成员国之间互惠信贷协议。

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记账单位。

h.充当储备资产

3、国际储备的作用(为什么持有国际外汇储备)即外汇储备的作用

1)调节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2)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3)作为向外借款的信用保证。

4)争取国际竞争的优势。

第二节最适度的国际储备量

1、影响一国适度储备的主要因素(外汇储备不能过多过少)

1)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2)国际收支动态均衡的状况。

3)政府政策的偏好。

4)对外贸易的发达程度和结构。

5)利用国际融资的能力。

6)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与储备资产的营利性

7)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