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253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docx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

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B.甲、乙两地的地方时相同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的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

2.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A.1:

24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六十万分之一D.1/6000000

3.下图“4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表示乙地的是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

甲地气压为1010百帕,乙地气压为990百帕。

读图,完成4-5题

4.右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5.丁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我国的第四座航天发射中心将“落户”海南。

我国已建成使用的三座航天发射中心是:

酒泉、西昌、太原。

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要考虑水源、气候、气象、交通、地球自转等因素。

读下图,回答6~7题。

6.与前三座航天发射中心相比,我国第四座航天发

射中心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

②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③海上运输方便

④大气能见度好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7.我国的四座航天发射中心中,同时位于外流区和

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A.酒泉B.太原C.西昌D.海南

下图为长江、黄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干流剖面图及水能蕴藏量表,读图回答8~11题。

 

8.b河比d河的水能蕴藏量丰富得多,主要原因是

A.b河的落差大B.b河的流量大C.b河的流程长D.b河开发程度高

9.b河流经地区人口密度很小,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湿热②地形崎岖③气候干旱④经济发展水平低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10.C河流域的自然带主要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1.a、b、c、d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相比较,d河

A.径流量最大B.汛期最长C.含沙量最大D.无结冰期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2—15题。

12.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

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

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13.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

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

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

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15.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16-18题

16.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台风

C.洪涝D.寒潮

17.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

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B.甲—3、4、5月

C.乙一5、6月D.乙——12、l、2月

18、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

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D.气温高,蒸发量大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

容易被溶蚀的是

A.无植被耕地B.人工草坡

C.柏树林D.天然草坡

20.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

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滑坡、泥石流  D.土壤盐碱化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上海市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上海港区位的有利条件是

A.多岩质海岸,为天然良港

B.上海港腹地广阔,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D.港区沿长江分布,水域宽阔通航能力强

读右图,回答23—25题。

丙①丁

23.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

A.甲处受热膨胀上升B.甲处多锋面雨

C.丁处冷缩下沉D.乙处气流辐散④②

24.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甲③乙

A.加尔各答吹东北风B.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

C.我国河流普遍处于汛期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25.若此图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则

A.①代表水电B.②代表磷矿C.③代表石油D.④代表淡水

长期以来,西藏境内只有四条主要公路,青藏铁路是西藏第一条铁路。

据此回答26—27题。

26.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是

A.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扩大长江三角洲工业区的经济腹地

C.加快西藏油气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和输出D.合理布局全国铁路网

27.一般来说,高原和山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是

A.铁路对坡度的限制性比公路对坡度的限制大

B.铁路路线较平直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地区

C.公路选线和建设比较灵活方便

D.铁路的效益远不如公路的效益大

读高技术工厂选址的决定因素排序,回答28—30题。

28.影响高新技术工业区选址的最主要因素是

位次

地区之间

地区内部

1

劳动力技能

学术研究机构

2

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利用率

3

接近好的学校

丰富的消费领域

4

交通通往市场方便

交通便利性

5

地区规划

接近海关

6

文化设施

接近休闲地

A.市场B.规划C.人才D.交通

29.关于高新技术工业区的正确叙述是

A.工业规模小,以分散为主

B.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C.资金投入少,产品更新周期长

D.增长速度较快

30.下列工业区属于世界高新技术工业区的是

A.英国中部工业区B.日本京滨工业区

C.德国南部工业区D.美国西部工业区

二、综合题(共80分)

31、下图为我国沿某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图中F为__________山区,该地自然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特征。

(2)A处气候类型为,该地形区主要经济作物为______________。

(3)E山脉南北两侧自然特征有哪些差异?

(4)D处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的主要分界线,B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平原区是我国_________(土壤)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有

等。

32、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18分)

(1)日本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⑤、⑥分别是

和。

日本对外贸易发达

的原因主要有、

、等。

(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       

,工业集中布局于此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日本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是,成因是

(4)比较

岛北部和②岛南部工业类型及特点的差异。

33、读下列四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甲、乙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2)比较武汉和芝加哥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的异同。

(3)丙所示区域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但近20多年来,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请简述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主要危害。

(4)分析丁所示区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3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图中a、b、c哪一河段最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试述其理由。

(2)2004年10月1日,来自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与陕北长庆天然气混合在一起,离开陕西靖边向上海“进发”,这标志着中国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投产。

它的建成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图中甲、乙两省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图中经过城市P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铁路,城市P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是

工业,试述该工业在此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35.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1)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

 

(3)读下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4)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高三地理综合练习答题纸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二、综合题

31、(1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8分)

(1)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6分)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31、

(1)横断垂直地带性

(2)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油菜

(3)从地形、气候(降水量、干湿地区、温度带)、1月份气温、自然带等方面比较。

(4)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

(5)黑土和黑钙土减少坡地耕种,结合植树造林,防止土壤表层冲刷;实现秸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肥

32、

(1)神户横滨经济发达自然资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

(2)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有利条件:

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②沿岸港阔水深,适于建港;③可填海造陆;④人口集中,近消费地

(3)地震和火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4)从工业区类型、主要工业部门、生产规模等方面比较(即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比较)

33、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相同点:

两城市均因水运而兴起不同点:

武汉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京广线南北贯通;芝加哥位于水运枢纽;有东西向铁路干线通过。

(3)基塘生产城市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调节径流能力下降调节气候能力下降生物物种减少(4)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势力强且变率大;河流中上游多地形雨,致使河流径流量大;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纵横,排水不畅;此地多台风、风暴潮(5)丙地:

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加工工业丁地:

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34、

(1)C河段理由:

该河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现象;该河段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河段下游比上游结冰早融冰晚。

(2)缓解长江三角洲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黄土高原坡度起伏较大,地表结构差;植被少;多暴雨。

(4)、京广纺织工业接近原料地(棉花产地)、交通运输方便(铁路稠密)、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

35、⑴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城市化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同时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⑵相同点:

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不同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厂务工,促进了城市化。

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工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⑶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产业为主

⑷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台地区,靠近海外市场;是我国重要的侨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本区科学文化发达,有众多高等院校;交通便利;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

(答出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