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245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docx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

作用技巧类:

1、修辞手法(12):

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

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

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

46748(密码)

4、表达方式(5):

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

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

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

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

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

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

注意简答与详答

1、情节:

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

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

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

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

(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

(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

提示:

(1)原文找答案技巧:

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

(2)对而全

2、“含义”“含意”类:

答题规律:

(1)采用“上策”(60%);

(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

提示:

(1)原文找答案技巧:

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

(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3、“如何理解”“作用”“赏析”“妙处”“好处”“写作特点”“技巧”“手法“怎样”等题型。

答题规律:

(1)立足于技巧(70%);

(2)立足于原文(20%);(3)立足于文外(10%)。

答题方式:

技巧+经过+术语+句意或段意或主题

特别提醒:

(1)对而全

(2)分清主次(3)层次性(4)不宜少也不宜多(2-3)

4、某词能不能换

提问方式: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答题诀窍:

(1)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简练、传神地)写出了……

(2)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主要、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4)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

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示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

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5、某词某句顺序能不能互换类:

提问方式: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

“记住:

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

”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

问:

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

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6、关于人称的题型:

提问方式:

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或:

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诀巧: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

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

指长城)不再是嵚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

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

⑴将长城拟人化:

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7、归纳、概括类

提问方式: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上策”答题+适当抽象化)

示例:

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

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

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

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

(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8、人物形象类(小说)

提问方式:

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

身份+特点+分析+内容主题。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示例:

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

即刻提出了质疑。

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

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

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

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

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

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

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

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

她人情冷谈,恶毒,看不起人。

如:

她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她的语言正是她为人的外现。

9、“物”类:

答题诀窍:

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

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

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否属于“衬托类”

示例: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肠,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

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

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臣专权,楚王昏庸。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民解难。

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选自张驰《心中的芦苇》)

问:

“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分条作答)

答案为:

(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

(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

(4)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特别警示:

带“物”的标题,常常跟线索有关。

10、线索类。

寻找线索的方法: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虚实结合:

关于散文的线索,明线和暗线。

例:

06高考黑龙江等地题:

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母体——绵绵土——故乡)

11、行文思路、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类。

(见后面讲解,也可从第9中得到思路启发)

提问方式:

1、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2、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3、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通用术语:

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谋篇布局答题程式:

通用术语+判断+展开文章内容+具体术语+作者感情、文章主题。

(文章采用了……结构方式。

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文章以……为线索。

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

例:

1、2008江西卷《朦胧的敬意》17题(6分)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

3到10段分写:

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到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达敬意,照应标题。

2、2008湖北卷《雾》19题(6分)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参考答案:

(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景的幻想之中。

3、2007湖南卷《忆刘半农》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写成3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

文章多处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

在叙述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

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致都如些。

全文在形式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自然。

③前后呼应。

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呼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响应之态。

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

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半农即使“浅”,“却于中国更为有益”,等等。

答题提示:

1、不要轻易与主旨情感(中心句)分离。

2、不要乱凑概念术语,而应真正地理解到位,并且能展开具体的表述。

12、如何(怎样)表现……内容或主题类。

(见后)

(1)思路结构类答题方式

(2)艺术手法

13、衬托类。

(见后)

14、语言特色类。

(术语详见后面注解)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答题:

判断+展开(技巧+经过+内容情感,渗透术语)

15、详略类

16、标题类

17、一些自身固有的答题:

语言特色与风格

1.解题思路

①明确答出术语,一般使用两个双音节词。

②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③说明体现了作者或者人物什么情感,或起了什么作用。

2.术语(分为双音节词与四字术语)

双音节词:

①平实/自然(较少使用整句句式,不事夸饰的朴素语言,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似浅实深、似淡实浓),亲切自然,具有朴实的语言美感。

05年福建省高考题《日历》:

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

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涵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

②华美/绚丽(较多的使用了整句句式,修饰性词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

③口语化/地方方言特色(与书面语相对,较多使用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08届综合练习卷《日月行色》

④生动/形象(较多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05年福建省高考题《日历》: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⑤幽默/讽刺(幽默:

语言风趣、诙谐;讽刺:

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用反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了讽刺的效果。

《奥斯维辛的雪》:

“船舷旁围着许多看热闹的人,有人在大声呼喊着:

"让列宁同志先走!

"戏谑中含有讽刺和不满,自然流露的都是情绪。

⑥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07年福建省高考题《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作者用借物抒情的方式,以落叶象征去世的母亲,通过对落叶的描绘,沉痛地表达了对于母亲永逝,游子痛伤绵长的愧疚深深。

⑦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不复杂),意思表达简单明确。

⑧简洁/明快(较多使用短句句式,语言较为口语化),短促有力,语言富有感染力。

李有材快板《小二黑结婚》

⑨典雅/优美(较多引用古典诗文),语言具有古典的美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明月清泉自在怀》

⑩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有说服力。

《剃光头发微》

四字术语:

平实自然、华美绚丽、多用口语、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含蓄深沉、准确简练、简洁明快、典雅优美、旁征博引

题目的作用赏析

分析角度:

内容、结构和形式

1. 题目的内容作用:

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时间、背景

《人是什么》点明话题

《鸿门宴》点明中心事件

2. 结构作用:

行文线索(叙事、抒情)贯穿全文。

《项链》点明叙事的线索是项链的得与失。

《水·凤凰·沈从文》点明写作线索是水。

3. 从题目形式分析,如修辞、句式、用词等。

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

《阅读,一种跨越时空的邂逅》(比喻)

《明月清泉自在怀》(比喻、象征)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悬念)

句式鉴赏

1.按句式整齐与否分类

①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对仗句):

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②散句:

使语句灵活自然,富于变化避免,单调呆板

2.按句子长短划分

①长句:

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条理贯通,气势畅达

②短句:

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

《阳台上的遗憾》:

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

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5、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

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夏之绝句》)

注意: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写作手法及作用: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