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8947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

《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2桃花源记练习.docx

022桃花源记练习

《桃花源记》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一一为具言所闻(  ) 不足为外人道也(  )豁然开朗(   ) 邑人(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  )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    )平旷(    )   

阡陌交通(   )(   )便要(  )还家 间(   )隔 怡(   )然自乐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    ,又名    ,字     ,

  (朝代)    家,我国历史上著名诗人之一。

2、本文以              为线索,具体说就是:

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        、

     等。

3、作者在本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           

                的幸福生活图景,表现作者          、

             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般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       ,     ,

    ,   。

2、总写进入桃花源感受的句子是:

           。

3、描写桃源中自然环境平和、宁静、淡远、优美的句子是        ,

        ,             。

       ,      。

4、写桃源中人的衣着、和平劳动与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        。

         ,            。

5、桃源中人自述来历的句子是:

             ,          ,

         ,            。

6、反衬世人不幸,表现村人对战乱憎恶,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句子是:

      。

7、暗示桃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

一事设下伏笔的句子是         :

“               。

8、表现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

     

      

四、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同  ,意思为   2、具答之:

  同  ,意思为     

五、重点字词解释。

缘溪行(   )

夹岸数百步(     )

落英缤纷()(       )

渔人甚异之(  )( )

欲穷其林(  )( ) 

林尽水源(  )

仿佛若有光(    )(  )

初极狭(    )(    )

才通人()(    )

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悉如外人(   )(    )

黄发垂髫(  )(   )

并怡然自乐(      )

村中闻有此人(   ) 

咸来问讯(    )(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

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   )

一一为具言所闻(   )

皆叹惋(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     )

停数日(  ) 

辞去(    )

此中人语云(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   )

便扶向路( )(      )

寻向所志(   )

及郡下(      ) 

诣太守(  )

说如此(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

闻之(    )

欣然规往(  )(   )

未果(   )

后遂无问津者(  )()

六、多义字解释。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其】其中往来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得其船

随其往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既出,得其船

余因得遍观群书

【并】并怡然自乐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向】便扶向路

出郭相扶将

【遂】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不复得路

后遂无问津者

【乃】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久而乃和

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乃密布字印

【舍】屋舍俨然

便舍船,从口入

【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鸿鹄之志         

【之】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渔人甚异之

具答之

处处志之

闻之,欣然规往

七、古今词解释:

1、率妻子邑人古义:

   今义:

   

2、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

  

3、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

   今义:

  

4、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

   今义:

   

5、芳草鲜美古义:

   今义:

 

6、阡陌交通古义:

   今义:

 

7、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

 

八、重点句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7、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九、阅读《桃花源记》语段,完成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

3、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   )

A、悉如外人/咸来问讯  B、问今是何世/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C、屋舍俨然/便舍船, D、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选文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①    ②    ③    

6、选出文意理解有错的一项    (   )

A、文章不写渔人大惊,却写桃源中人大惊,这就显示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B、“设酒杀鸡作食”,而且家家邀请,说明桃源中人热情、淳朴。

C、听到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为自己知道甚少而慨叹,为生活不如外人幸福而惋惜。

D、村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桃源中人洁身自好,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

为什么要叹惋?

答:

    

8、选文第三段着力描写桃源中人的社会风尚,表达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八、阅读《读书佐酒》(元,陆友仁)语段,完成练习: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

“惜乎,击之不中!

”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

“君臣相遇,其难如此!

”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

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

岳父。

③率(lǜ):

标准。

③子弟:

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

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练习答案(总分200分)2005年5月第2版

姓名:

      班级:

      (姓名3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每格1分)

武陵人捕鱼为业(wéi)  一一为具言所闻(wèi)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 此中人语云(yù)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

邑人(yì) 诣太守(yì) 阡陌交通(qiān)(mò)平旷(kuàng)

便要(yāo)还家怡(yí)然自乐 间(jiàn)隔

二、文学常识填空。

(每格1分)

1、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 潜 ,字 元亮 ,东晋(朝代)文学家,我国历史上著名诗人之一。

2、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具体说就是:

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怡然自乐、落英缤纷 等。

“鸡犬相闻”出自《老子》,“怡然自得”出自《列子·黄帝》

3、本文描绘了桃花源中秀丽的景色及桃源中人安居乐业、淳朴真挚的社会风尚,表现作者厌恶现实社会,渴望理想生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般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每格1分)

1、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总写进入桃花源感受的句子是:

豁然开朗。

3、描写桃源中自然环境平和、宁静、淡远、优美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写桃源中人的衣着、和平劳动与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源中人自述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反衬世人不幸,表现村人对战乱憎恶,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句子是:

皆叹惋。

7、暗示桃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一事设下伏笔的句子是: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8、表现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要、具不算分,每格1分,共4分)

1、便要还家:

要同邀,意思为邀请2、具答之:

具同俱,意思为完全,详尽

五、重点字词解释。

(每格1分)

缘溪行(沿着,顺着)忘路之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夹岸数百步(溪水的两岸)

落英缤纷(花)(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很)(对……感到诧异)复前行(又,继续)

欲穷其林(想要)(尽,穷尽,走到尽头) 林尽水源(达到极端,尽头)

仿佛若有光(见不真切)(好像)初极狭(起初)(很)才通人(只,仅仅)(使……通过)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土地平旷(空阔,宽阔)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田间小路)悉如外人(全,都)(像)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

并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村中闻有此人(听见)咸来问讯(都)(打听,探问)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祖先)(动乱,祸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同乡,乡邻)

不复出焉(再,又) 遂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问今是何世(朝代)

一一为具言所闻(同“俱”,完全,详尽)皆叹惋(惊叹)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皆出酒食(都)停数日(停留,引申为居住) 辞去(告辞)(离开)

此中人语云(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说)既出(已经,以后)

便扶向路(原来的,先前的)寻向所志(原来的,先前的)及郡下(到)

诣太守(晋谒,拜见)说如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立即)(派遣,差遣)不复得路(再,又)闻之(听见)

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打算)未果(实现,成为现实)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访求)(渡口)

六、多义字解释。

(每格1分)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一一为具言所闻(给)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2、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既出,得船(找到)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司命之所属(管)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5、并怡然自乐(都)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6、久而乃和(才)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乃密布字印(于是,就)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乃不知有汉(竟然)

7、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终,竟,终于)后遂无问津者(就)

8、便扶向路(沿,顺着) 出郭相扶将(搀扶) 

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房屋)   便舍船,从口入  (舍弃,抛开) 

10、此中人语云(告诉)  夜久语声绝(说话)

11、其中往来种作(指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的,指“余人”的)

得其船(他的,指渔人的)随其往(他,指渔人)

12、忘路之远近(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渔人甚异之(指见到的景象)

具答之(指桃花源中问话人)处处志之(助词,不译)闻之(代渔人去过桃花源一事)

处处志之(做标志)寻向所志(标志)

七、古今词练习:

(每格2分,“今义”不算)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

 妻子和儿女     今义:

老婆        

“绝境”:

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2、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古义:

不值得     今义:

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外人”:

古义:

指桃花源外边的人 今义:

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

古义:

鲜嫩美丽    今义:

(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

古义:

更不必说 今义:

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八、重点句翻译。

(每句1分)

阅读《桃花源记》语段,完成练习: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D)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

3、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A)

A、悉如外人/咸来问讯  B、问今是何世/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C、屋舍俨然/便舍船, D、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选文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①活动 ②穿戴 ③心情

6、选出文意理解有错的一项   (C)

A、文章不写渔人大惊,却写桃源中人大惊,这就显示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B、“设酒杀鸡作食”,而且家家邀请,说明桃源中人热情、淳朴。

C、听到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为自己知道甚少而慨叹,为生活不如外人幸福而惋惜。

D、村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桃源中人洁身自好,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

为什么要叹惋?

答:

桃源人。

 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人民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8、选文第三段着力描写桃源中人的社会风尚,表达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八、阅读《读书佐酒》(元,陆友仁)语段,完成练习: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

“惜乎,击之不中!

”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

“君臣相遇,其难如此!

”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

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

岳父。

③率(lǜ):

标准。

③子弟:

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

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好饮酒  喜欢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听到     

(3)遽抚掌曰  拍(击)   (4)此天以授陛下  授给(给、给予)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2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

(2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   

苏子美豪放不羁,喜欢喝酒。

在岳父杜祁公家里,每天晚上读书,都喝上五斗酒。

杜公十分怀疑,让子侄们去偷看他。

听见苏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读到“良与客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时,拍掌道:

“只可惜没有击中。

”于是喝下满满一大杯酒。

又读到“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

此天以与陛下’”时,又拍书桌道:

“君臣相知,这样困难!

”又喝下一大杯酒。

杜公听说后大笑道:

“有这样的下酒物,喝五斗那是不算多的。

十.村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2分)

答:

写村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暗示了桃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一事,设下伏笔。

十一.村中人听渔人叙述后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

“皆叹惋”一句,这正反衬世人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他们对战乱憎恶,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理想的追求。

十二.渔人发现桃花源在什么季节?

文中哪一词语可以看出?

(2分)

答:

暮春(或春季)。

“落英缤纷”。

十三.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向往什么样的社会?

对这种社会怎样评价?

课文结尾太守寻找,“不复得路”,刘子骥也“未果”,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3分)

答:

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②这种社会与东晋末年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而,它既是人民群众反对压迫剥削、反对战乱这一要求的反映,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③“不复得路”,给“世外桃源”再次抹上了神秘的色彩。

“未果”,更使人觉得仙源难辨,可望而不可即。

《桃花源记》练习题2005年3月第1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捕鱼为业(   ) 为具言所闻(   )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   )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邑人(   ) 诣太守(   ) 阡陌交通(   )(   )平旷(  )便要(  )还家怡()然自乐间()隔刘子骥()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 ,又名   ,字   ,(朝代)家,我国历史上著名诗人之一。

2、本文以      为线索,具体说就是:

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等。

4、本文描绘了桃花源中秀丽的景色及桃源中人安居乐业、淳朴真挚的社会风尚,表现作者厌恶现实社会、渴望理想生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般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     ,    ,

    ,   。

2、总写进入桃花源感受的句子是:

         。

3、描写桃源中自然环境平和、宁静、淡远、优美的句子是     ,   

   ,            。

        ,       。

4、写桃源中人的衣着、和平劳动与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        。

         ,         。

5、桃源中人自述来历的句子是:

             ,          

      ,         ,            。

6、反衬世人不幸,表现村人对战乱憎恶,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句子是:

       。

7、暗示桃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一事设下伏笔的句子是      :

“            。

8、表现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