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908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9A文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专业群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

专业群

所涵专业(代码)

1机电技术应用(051300)

2机械加工技术(051200)

3数控技术应用(051400)

核心专业(代码)

机电技术应用(051300)

项目负责人

谭星祥

所属专业部

机电部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

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KK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KK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5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

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现有基础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1984年,国家第三批示范校建设中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及十K五期间江苏省首批职业学校品牌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机械加工技术江苏省合格专业,机电实训基地十K五期间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1.课程改革基础:

20KK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点。

20KK年6月份本专业群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制订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人才评价标准,并编写《车工技能》、《数控车技能》等6本项目化校本教材,初步形成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把贴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典型机电类产品制造、加工、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作为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

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就业率达98%,近三年获得省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共34个。

2.师资队伍建设基础:

本专业群现有专任专业教师32人,其中本科率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1.25%;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1人、镇江市骨干1人、丹阳市学科带头人3人、丹阳市教学骨干3人、硕士研究生10人。

近三年专业教师研发的一种直线式时钟、一种多功能跑步机、一种拐臂式注塑模具获国家专利,参与《江苏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编江苏省中职学校《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基础:

建有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设备总值1309.5462万元,拥有22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及23个校外实训基地。

4.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近年来,专业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声誉好。

据调研组调研数据:

各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5.57%,半年后就业率为98%,毕业生平均起薪额1800元,毕业一年后平均月薪高达2500元。

二、建设目标

围绕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统筹我校现有的专业布局,以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加工技术”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核心,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相关专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融汇企业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加强校企互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建设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探索以“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平台”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和丰富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

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成为示范。

为丹阳先进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

三、建设思路

1.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调研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岗位职业能力,以核心技能训练为重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将技能考证、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融入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调整和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以“双师”培养为重点,加大引进兼职教师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优质“双师”教师团队。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按照构建、扩充、完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建设能够满足校内实训和对外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寻求多途径的合作渠道,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

四、建设内容

(一)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丹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准确把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现代制造业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质量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行动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方针,以创新人材培养模式为主线,按照“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对校企双方的资源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运行常态化、制度化。

如下表1所示。

表1校企合作制度化构想

分类

编号

相关制度内容

制度制定目的

校企合作管理

1

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内涵。

2

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

接受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及工作检查;实施校企合作建设项目;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

3

校企合作办公室

规范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为校企合作运行提供服务保障,为校企合作提供全程支持和服务。

4

校企合作先进技术应用,成果共享办法

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吸纳消化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服务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行业的技术应用,加速先进技术、科技成果产业转化。

5

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理办法

建立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理办法,完善学校设备捐赠管理办法,推设备捐赠管理规范化。

教学管理

6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与合作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符合行业前沿应用技术要求、适应岗位变化人才升级的专业要求,为区域经建设和发展提供前瞻性高技能人才支撑。

7

校企实习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实施保障制度;确保校企协同管理,提升实习实训教学效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和准则。

8

顶岗实习管理规程

确保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落实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过程共管,达到实训实习的教学效果。

就业管理

9

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就业。

人事制度改革

10

行业企业专家、领军人物、兼职教师聘用制度

搭建兼职教师实践教学、与教改、参加培训、申报教研教改成果的平台。

11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制度

以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教师制定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所承担的专业课授课、科研、创新等任务。

12

校企兼职教师聘任办法

建立校企兼职教师聘任,推动校企之间的战略、资源、业务、人员的融合,形成激励机制。

13

校企人员互聘及岗位轮换管理办法

建立校企人员互聘及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实施多形式、多途径、多方向办学。

社会服务制度

14

鼓励校内专业教师深度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实施办法

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等按全面履行岗位职责认定,并折算为课时量,保证专业教师的收入,调动专业教师开展科技服务的积极性。

15

社会培训工作方案

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统筹全校对外培训工作,提高学院办学的社会效益。

(二)探索校企合作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定位,以企业满意度为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指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改革,共同落实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社会服务与培训等工作。

专业群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流程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流程总体框架

(三)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在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现代制造业岗位群岗位工作流程,通过分析、整合和提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流程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核心能力和态度,并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确立课程模块的细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图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

2.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第一,以培养目标体系为依据构建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体系主要由中职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基础文化课程、平台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构成。

1)整合专业群公共技术领域课程,设置底层共享课程群。

通过专业群所面向的岗位群(见表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了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体系见表

2)。

设置底层共享课程群,培养中职学生专业单项能力和素质目标以及相应知识内容的学习。

因此,我们根据各专业群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的目标定位要求,各门核心课程按其课程职业能力预设目标,把培养学生面向现代制造业岗位群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依据,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以项目课程和案例教学作为课程开发的主导模式,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作为主要教育技术手段,对技术平台核心课程群实施综合化改革。

表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各专业面向的岗位

专业

主要职业岗位

次要职业岗位

岗位群

机电技术应用

机电设备的制造

机电设备的安装

机电设备的调试与检测、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管理、机电产品的维修、机电产品的销售

先进制造技术岗位群

数控技术应用

数控车加工、数控铣加工

普通机床操作工

机械加工技术

普通车床加工、普通铣床加工

数控机床操作工

表2职业岗位、任务、能力

主要职业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需具备的主要能力

关联课程

1.机电设备的制造人员

2.机电设备的安装人员

3.数控维修人员

4.机电产品的销售人员

5.数控机床操作工

6.机电设备调试维修人员

7.普通机床操作

机械零件的一般加工

能读懂机械零件图,会测绘机械零部件,并用CAD软件制图

机械制图、CAD/CAM技术应用

能看懂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资料

机械基础

能合理选择机械加工方法,正确选用夹具

能掌握多工种机械加工技术,合理选用金属切削机床

会选用并修磨切削刀具

会选用测量量具,控制、修正加工质量

会按图加工出合格的机械零件产品

掌握安全操作规程,能按文明生产要求工作,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操作习惯

熟练操作常用数控机床

熟悉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及电气控制一般常识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熟悉数控机床常用种类及工艺特点、发展趋势

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调试

熟悉数控机床主轴、刀架、进给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特点,能熟练操作相应机械的运动

熟悉传感、检测与流体控制技术,能判断相应元件的作用与状态

能手工编制一般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试切削

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

能根据图样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制工艺文件

数控车削技术训练

能编制较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会正确校验并修改数控加工程序

会对数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具备相应工种高级工操作技能等级水平

数控车(铣加工中心)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训练

CAD/CAM软件应用操作

熟练运用一种CAD/CAM软件

CAD/CAM技术应用

能熟练掌握CNC通讯接口技术

能运用一种CAD/CAM软件实施数控加工

数控设备管理与维护

熟悉生产一线设备管理规范与制度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训练、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术、PLC编程与应用技术

会计划、组织实施数控设备的保养活动

会检测一般数控设备的主要精度指标

能计划、组织数控设备的合理使用及精度修复

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

熟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

能运用质量管理与控制理论组织班组生产

能分析与处理数控加工产品的一般质量问题

能对改善产品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按照“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按照“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围绕专业方向所服务面向的现代制造业,重点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加强知识、能力培养。

1)针对学生从业的岗位,开发形成一组以岗位专项能力训练为目标的中层分立课程群;

2)从业岗位不是很明确时,则与典型的服务面向企业的业务骨干一道,针对学生从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具有综合实训项目特征的专项能力,设计高层互选的课程群。

强调工作过程完整的综合实训,综合化核心课程的学习还不足以使学生具备岗位群内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过程”的思路设置综合实训这一综合实践环节。

通过一组相互有机关联的综合实训项目将单项能力的实践融入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形成职业领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养成训练,同时也为今后职业生涯中可能的职业迁移打下了基础。

3.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双循环”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

以“专业群”对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创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训体系,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基地。

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建设,构建了以“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为特征的“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

(四)构建“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1.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和岗位目标所需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预设能力培养目标,完成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设计教学难度层层推进的若干课程项目来引领,每个项目有几个任务来驱动,要求用“教、学、做一体”(见图3)教学模式来实施。

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项目实施中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自主学习探究、掌握相关技能,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从而有序地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评价。

图3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示意图

2.构建技能竞赛平台,激发学生潜能。

组建技能竞赛团队,参照国家、省、市技能竞赛方案,共同研制学校技能竞赛方案。

每项竞赛由一个专业教师和一个企业专家作为负责人。

每年校技能节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群学生全部参与车工、钳工、数控维修、单片机、机电一体化等项目竞赛,优秀学生参加市级、省级比赛,由此激发学生潜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竞赛过程中更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这些学生毕业后能适合现代制造业岗位的要求,更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建立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建立“创新工作室”,开展“教、学、做、证、赛”等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对专业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工作室负责人(石金炳)带领学生进行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

创新工作室以两年为一个工作周期,机电部具体负责创新工作室运行情况的评估考核等业务工作。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资源,以虚拟项目改造传统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再现现场和岗位作业过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教学,以虚拟仿真项目为载体,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面貌,推动课程改革。

(五)构建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

目前专业群内相关专业已建设有省级教学资源2门(1门主持、1门参与)。

建立学校精品课程教学平台并发挥了专业群内已建成精品课程的作用,把精品课程资源转化成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

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在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开发了《PLC编程与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调试》、《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虚拟实训室、《数控车》、《数控铣》仿真操作系统。

按照核心课程群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建设由优秀数字化媒体素材、优秀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专业群教学支持系统,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

1.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依托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在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在机电岗位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和能力培养任务。

对7门专业核心课程准确定位,制订课程标准,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4门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成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精品课程遴选条件和评审方案,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列入正常工作计划逐一推进。

2.教学资源建设

制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在现有的校本教材基础上,完成4门特色校本教材,配套建设教学资源。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表

序号

重点建设任务

责任人

完成

时间

最终成果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刘锁林朱晓忠

2015.4

(1)市场调研报告和专家论证报告;

(2)滚动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校级课题结题资料.

2

课程体系建设

刘锁林朱晓忠石金炳

2015.4

(1)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2)完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的资料;

(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的总结。

3

精品课程建设

谭星祥

刘锁林朱晓忠石金炳

2015.4

(1)《机械制图》精品课程;

(2)《机械基础》精品课程;

(3)《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精品课程;

(4)《PLC控制技术基础》精品课程。

4

教学资源建设

谭星祥徐泓

2015.4

(1)《钳工技能》、《维修电工技能》、《车工技能》、《数控车工技能》4门特色校本教材、课件、校内自学网站、考试题库;

(2)技能竞赛试题库。

5

教学模式改革

谭星祥徐泓

2015.4

(1)“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和过程性资料;

(2)系统化技能竞赛平台;

(3)建立一个“创新工作室”;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的课题资料;

(5)教学模式改革案例集。

6

评价模式改革

谭星祥

刘锁林朱晓忠石金炳

2015.4

(1)实习成绩鉴定改革调研与方案、人才评价模式改革方案;

(2)项目课程学习评价表(自评、互评、师评);

(3)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及分析说明;

(4)用人企业对毕业生工作意见反馈表;

(5)家长评教反馈表及分析说明;

(6)教师改进教学的相关资料。

校本教材编写计划表

校本教材

主编

参编

《车工技能》

刘锁林贡珍君(企业)

刘小明汤志强马兆平

《钳工技能》

朱晓忠杨俊民(企业)

张民杰荆小正吴小芳

《数车技能》

陈豪张杰(企业)

陈军锋徐金红江新芳

《数铣技能》

黄国民柴鹏清(企业)

徐泓郭燕秦玉婷

《维修电工技能》

石金炳陈建良(企业)

倪菊仙张宏虞年君许小军

《PLC应用技术》

谭星祥陈建良(企业)

田建平虞年君王欢

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团队人员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

石金炳

倪菊仙虞年君许小军张宏巢峰

俞锦泉(企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谭星祥

王欢田建平毛国忠孙国军陈卫娟

朱瑞花(企业)王爱仙(企业)

机械制图

刘锁林

陈军锋赵菊林赵建华王斌陈娟

贡珍君(企业)张杰(企业)

机械基础

朱晓忠

潘柏林徐泓黄国民江新芳郭燕马兆平

杨俊民(企业)

慕课建设任务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团队人员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

石金炳

石金炳  虞年君许小军张宏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谭星祥

毛国忠 陈卫娟 王欢田建平 孙国军

机械制图

刘锁林

赵菊林赵建华王斌  陈娟

机械基础

朱晓忠

潘柏林徐泓黄国民 郭燕 马兆平

教学资源建设任务

课程

负责人

团队人员

钳工技能实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