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656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

《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语段强化训练.docx

文言语段强化训练

文言语段翻译强化训练2008-05-2121:

28:

00|分类:

个人教研|标签:

|字号大

小订阅

江苏海安唐国富226661(5800字)

阅读下列语段,翻译语段或翻译划线语句。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

2.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絜矩之道。

(《大学》)

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

译文:

②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译文:

3.子曰:

“(周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

4.子路曰:

“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

5.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

“民事不可缓也。

《诗》云: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 (《孟子·滕文公上》)

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译文: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译文:

6.孟子曰: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

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

人心亦皆有害。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尽心上》)

①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

译文:

②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译文:

7.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中庸》)

①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译文:

②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译文:

8.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

史黡谓周君曰:

“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

‘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

公何不与周地,发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韩不伐也。

’又谓秦王曰:

‘韩强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

’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

”(《战国策·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①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

译文:

②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

译文:

9.(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

“我何如主?

”皆曰:

“仁君。

”任座曰: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

“仁君。

”文侯曰:

“何以知之?

”对曰:

“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资治通鉴》)

①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译文:

②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译文:

10.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

“其才可将五百乘。

”公曰:

“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

“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

“谨受教矣!

”(《资治通鉴》)

①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译文:

②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译文:

11.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

“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

“善。

”(《资治通鉴》)

①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译文:

②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译文:

③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译文:

12.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

“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在心中服丧)终三年。

(《世说新语·郗公吐饭》)

①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

译文:

②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译文:

13.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陈仲举礼贤》)

译文:

14.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

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

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馀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资治通鉴》)

译文:

15.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割席分座》)

译文:

16.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世说新语·顾荣施炙》)

译文: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

18.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

译文:

19.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哉?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苏洵《辨奸论》)

译文:

20.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

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苏轼《贾谊论》)

译文:

参考答案:

1.①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②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2.①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

②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

3.(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4.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5.①老百姓中形成这样一条准则,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

②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却干陷害百姓的事的呢?

6.①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好吃,口渴的人觉得任何水都好喝,这并没有尝到饮食的正常味道,而是受了饥渴损害的缘故。

②人们能够不把(类似)饥渴的损害变成对心的损害,那么(一时)赶不上别人,也不必为此忧虑了。

7.①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

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

②君子恭敬奉持德性,同时好问勤学以致知,使德行和学问到达广大精微的境界,虽然极其高明,依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

8.①秦国要借道东周去攻打韩国,东周君担心借道给秦国,会得罪韩国;不借道,又怕得罪了秦国。

②秦王一定无法找到借口,不让东周接受韩国的赠地。

这样,东周既可以从韩国得到土地,又顺从了秦国。

9.①(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它,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

②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

10.①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②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11.①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

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商议。

②不对,按照旧章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

③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

12.①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

②郗公去世时,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

13.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14.起初,孙膑与庞涓一起学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将军,自认为才能不如孙膑,便召孙膑前来魏国;孙膑到了后,他设计依法砍断孙膑的双脚,在脸上刺字,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

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孙膑以受刑罪人身份与他暗中相见,说动了齐国使者,偷偷地把孙膑藏在车中回到齐国。

齐国大臣田忌把他奉为座上客,又推荐给齐威王。

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于是延请他为老师。

这时齐威王计划出兵援救赵国,任命孙膑为大将,孙膑以自己是个残疾之人坚决辞谢,齐威王便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帘车里,出谋划策。

15.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16.顾荣在洛阳时,曾应人之邀去赴宴。

席间他发现,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色,于是就停了下来,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同座的人讥笑他。

顾荣道:

“哪有一天到晚烤肉的人,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

”后来遭遇永嘉之乱,大家纷纷渡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总有一人帮助自己,顾荣问他缘故,原来正是那个接受烤肉的人。

17.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

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18.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

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19.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

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

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

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

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20.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这就是所以若非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

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

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

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象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

而象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