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851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docx

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1月

目录

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复苏4

1、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稳健增长4

(1)全球建筑行业保持较快增长4

(2)各国普遍推出规模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4

(3)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创造巨大市场需求5

2、发展中国家增长潜力更为显著6

(1)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工程承包市场的占比持续上升6

(2)发展中国家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7

二、中国基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7

1、中国已成为国际工程承包的主力之一7

(1)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规模保持快速增长7

(2)中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8

2、业务能力全面,部分技术具备明显竞争优势9

(1)承包工程业务领域、业务模式日益多样化9

(2)中国在多个领域的技术能力已具备国际竞争优势10

①高铁10

②水电11

③火电11

④输电11

⑤通信11

⑥新型煤化工12

三、中国政府加大政策支持12

1、“走出去”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12

(1)对外承包工程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手段12

(2)“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13

2、新外交战略提供重大机遇14

(1)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市场开拓迎来契机14

(2)“一带一路”建设为对外承包工程提供新亮点14

(3)亚投行、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15

四、看好“走出去”相关企业16

1、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成长五要素兼备:

市场、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16

(1)市场16

(2)政策17

(3)资金17

(4)技术17

(5)管理17

2、中工国际与中国机械工程专营国际工程承包,最大程度受益18

(1)扎根海外,业务模式独特,商务能力突出18

(2)重点布局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占有先机18

(3)具有类似属性的还有中成股份和北方国际18

3、其余大型建筑公司不同程度受益于“走出去”19

(1)中材国际和中钢国际海外占比高,将显著受益19

(2)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电建等也将受益19

五、重点企业简况20

1、中工国际:

“走出去”的引领者,增长动能十足20

2、中国机械工程:

“走出去”的引领者,估值有待提升21

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复苏

1、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稳健增长

(1)全球建筑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人口增长、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以及大规模基建投资启动,全球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乐观。

根据“全球建筑观察”(GlobalConstructionPerspectives)和“牛津经济”(OxfordEconomics)发表的《全球建筑2025》报告,2025年全球建筑业产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较2012年的8.7万亿美元增长70%,年均增长4.5%,届时建筑业产值占全球GDP的比重将达到13.5%。

按照国际建筑市场开放程度20%测算,届时公开发包的工程承包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美元。

(2)各国普遍推出规模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中,各国普遍选择通过基建投资来刺激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投资吸引力,在各国发展规划中都包含了庞大的基建计划。

其中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需求旺盛,而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老旧问题突出,需要进行大规模翻新或扩建。

例如英国2013年底提出未来20年在基建领域合计投资3750亿英镑,较此前预计的3090亿英镑大幅提高,美国预计2013-2030年期间基建投资将超过8万亿美元,印尼计划2020年前基建投资5500亿美元,印度计划2012-2016年期间基建投资1万亿美元。

2010-2013年,全球基建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3%、5.3%、5.5%和7.6%,呈逐步回升的态势。

(3)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创造巨大市场需求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潮流,作为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亚太、欧洲、非洲均提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计划。

2012年非洲联盟通过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发展、提高互联互通程度、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预计2012-2020年在能源、交通、信息通讯和跨境水资源等领域的投资总额680亿美元(能源和交通领域分别占59%和38%),2012-2040年更是达到3600亿美元。

2014年欧盟发布《欧盟交通基础设施新政策备忘录》,计划在2014-2020年融资260亿欧元,拉动2500亿欧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九条主干交通走廊,每条走廊至少涵盖三种运输模式、三个成员国和两个跨境段。

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也已提上日程,预计总投资额2900亿美元,由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亚投行等快速推进。

国家间、区域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国际工程承包的又一大亮点。

2、发展中国家增长潜力更为显著

(1)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工程承包市场的占比持续上升

根据ENR公布的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业绩(2012年开始增加至250家),2005-2013年期间225家公司国际营业额年均增长14.1%。

拉美、亚洲、非洲分别年均增长21.3%、20.1%和19.3%,为增长最快的地区,占总营业额的比重分别从6%、18%和8%上升至10%、27%和11%。

从行业来看,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增长最快,分别年均增长21.9%、19.6%和18.3%,占比分别从6%、5%和18%上升至11%、8%和24%。

(2)发展中国家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严重不足,尤其是南亚和非洲。

上述地区城市化率仅32%和37%,远低于全球平均的53%和美国的81%;人均用电量、公路密度、互联网普及程度等均大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强劲。

根据GlobalInsight的预测,2011-2016年期间亚太、拉美、东欧建筑业投资分别增长6.0%、7.1%和5.4%,中东和非洲增长5.1%,其它地区则保持低速增长。

二、中国基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1、中国已成为国际工程承包的主力之一

(1)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企业在技术、管理、融资等方面竞争力的提升,2000年以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及完成营业额均高速增长,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2.9%和24.0%。

受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东北非政治动荡等影响,2010-2013年增速显著放缓。

但随着经济缓慢复苏,增速已呈现企稳回升迹象。

2013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6%,增速与2012年基本持平,高于2011年低谷的5.9%;完成营业额1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高于2011年低谷的12.2%。

(2)中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ENR公布的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企业中(2012年开始榜单增至250家),上榜中国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占225家企业国际营业额的比重稳步上升。

2001年仅5家上榜,2013年则达到62家,上榜数量位居第一;2001年国际营业额占比仅5.0%,2013年上升至14.5%,仅次于西班牙的14.7%。

中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亚、非、拉美和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未来进一步把握上述地区的商机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业务能力全面,部分技术具备明显竞争优势

(1)承包工程业务领域、业务模式日益多样化

地域上,除了亚洲和非洲两个传统市场外,拉美、中东、东欧市场也快速增长,逐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在行业分布上,从初期承包普通房屋和道路发展到技术性较强的电站、地铁、港口、机场、船舶、通讯、化工、冶金、石油等领域,并向计算机应用、工程设计咨询、航空航天、民用核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发展。

2013年交通、房建、电力、电子通讯和石油化工领域新签订单占22%、18%、16%、14%和13%,工业建设、水利建设、设备安装分别占5%、4%和3%。

承包模式上,不再局限于施工总承包,EPC为代表的总承包模式、BOT和PPP为代表的带资承包模式、实物支付模式(工程换资源)以及境外资源合作开发项目越来越多,平均项目规模和附加值不断提升。

(2)中国在多个领域的技术能力已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在电力、电信、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铁路等行业的装备制造、设计施工以及其它配套能力大大提高,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

例如百万千瓦级核电、水电、火电机组、特高压电网、4G通信、高铁、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均已得到成功运用,技术领先、运行可靠。

①高铁

截至201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1.1万公里,占全球一半;在建规模1.2万公里,占全球70%。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②水电

截至2013年底,中国水电装机2.8亿千瓦,位居全球第一,占约1/4。

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峡水电站、世界最高的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在建世界最高的锦屏一级混凝土拱坝和双江口心墙堆石坝,在高坝工程、特大型地下洞室施工等领域国际领先。

③火电

截至2013年底,中国火电装机8.6亿千瓦,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建成、在建和拟建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数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还建成世界单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11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④输电

中国是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压输电技术和标准体系的国家,目前已建成了2条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和4条±800KV直流特高压线路。

2014年,国家电网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成功实现该技术“走出去”。

⑤通信

中国自主研发的4G技术已成为国际通信标准之一,凭借高数据带宽、广域覆盖能力、丰富的接口方式等特点,其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实现商用,预计未来两年将在全球建成80万个TD-LTE网络基站,覆盖30亿人口,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⑥新型煤化工

中国建成了全球首套直接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煤制芳烃装臵,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领域均已实现商业化运营。

以多喷嘴对臵式水煤浆加压气化为代表的煤气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中国政府加大政策支持

1、“走出去”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1)对外承包工程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手段

“走出去”包括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援助四种类型。

对外承包工程已超出单纯的施工安装范围,而成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重要载体。

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具有多方面好处,有利于转移国内富余的工程建设能力;有利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增强跨国经营能力;有利于获取国外市场和能源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政治和经贸关系,提升外交软实力;尤其是较强的辐射效应有利于带动国内设备、材料、技术和劳务出口,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一般情况下火电工程项目可带动50%-70%的设备和材料,水电工程项目可带动20%-40%的设备和材料,公路项目可带动50%-70%的机械设备和材料。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表明,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每1美元可拉动GDP4.91美元。

(2)“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走出去”战略于2000年首次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此后支持力度不断升级。

具体包括:

1)完善管理制度。

改革境外投资管理制度,简化手续、优化流程。

2)加强公共服务。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通过与相关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等,保护海外权益。

3)加强金融支持。

不断完善“信贷+保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