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493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2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2分,满分26分)

1.(2012•安徽)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因此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相对于“神舟八号”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天宫一号”相对于“神舟八号”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静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2012•安徽)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2.70 cm.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A物体的长度为2.70cm;

故答案为:

2.70.

点评: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特别注意:

刻度尺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2012•安徽)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的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 响度 很小.

考点:

响度。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

解:

“万籁俱寂”说明声音的振幅较小,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较小;

故答案为:

响度.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4.(2012•安徽)一辆卡车空载时行驶速度为25m/s,满载货物时行驶速度为20m/s,满载货物时车的惯性比空载时 大 (选填“大”或“小”).

考点:

惯性。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

解:

因为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而空载时的质量小于满载时的质量,所以空载时的惯性小于满载的惯性.

故答案为:

大.

点评: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2012•安徽)图示的电路中,电阻R1和R2串连接在AB两端,电压表并连接在R1两端.已知R1=10Ω,R2=20Ω,电压表示数为2.5V,则AB两端的电压U= 7.5 V.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阻的串联。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已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解答:

解:

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I=

=

=0.25A,

电源的电压U=I(R1+R2)=0.25A×(10Ω+20Ω)=7.5V.

故答案为:

7.5.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

6.(2012•安徽)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人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60° ,折射角的大小为 37° .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则∠AOD=∠DOB=α.

由题意知,人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入射角为90°﹣30°=60°;

则折射角β=180°﹣60°﹣83°=37°.

故答案为:

60°;37°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及其有关的计算.解决此题最关键的是根据题意画出对应的光路图,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7.(2012•安徽)地球的表面积约5.1×1014m2,地球表面的大气压约1.0×105Pa,则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约为 5.1×1019 N.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已知地球的表面积和大气压的值,根据F=ps求出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解答:

解:

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F=ps=1.0×105Pa×5.1×1014m2=5.1×1019N.

故答案为:

5.1×1019.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力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目.

8.(2012•安徽)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kg,水的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是 2.1×105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考点:

热量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

解: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

=4.2×103J/(kg•℃)×5kg×10℃

=2.1×105J.

故答案为:

2.1×105J.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运用,注意温度升高(△t)与升高到(末温)的区别.

9.(2012•安徽)

(1)如图a所示,某同学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请你在图中标出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的N、S极.

(2)如图b所示,利用动滑轮来提升一个物体,拉力F竖直向上.动滑轮其实就是一个变形的杠杆,请在图中标出它的支点O,并画出F的力臂L.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力臂的画法。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1)安培定则内容为: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由图可以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和电流的方向.

(2)动滑轮的本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

解:

(1)右手定则: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从图可知,螺旋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并且电流方向是从螺旋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如图所示:

(2)动滑轮的支点O在绳子与边框的接触点上,动力F为绳子的拉力,方向向上,过支点O向动力作用线画垂线,就得到动力臂L,如图所示:

点评:

①对于一个通电螺线管,只要知道电流的方向、线圈的绕法、螺旋管的N、S极这三个因素中的任意两个,我们就可以据安培定则判断出另一个.

②本题考查了力臂的画法.动滑轮是变了形的杠杆,根据杠杆五个要素的概念,确定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2012•安徽)如图,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15N,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5N,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10 N,物块的密度为 1.5×103 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考点:

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利用称重法F浮=G﹣F示求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出来了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求物块排开水的体积(物块的体积);上面测出了物块的重力,利用G=mg=ρVg求物块的密度.

解答:

解:

(1)F浮=G﹣F示=15N﹣5N=10N,

(2)∵物块浸没水中,F浮=ρ水V排g,

∴V=V排=

G=mg=ρVg,

∴ρ=

=

=

ρ水=

×1×103kg/m3

=1.5×103kg/m3

故答案为:

10;1.5×10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称重法测浮力”求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本题的突破口.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答案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

11.(2012•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冰与盐混合后,冰的熔点降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

解答:

解:

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的了解,以及凝华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认识.

12.(2012•安徽)以下描述的各力中,两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是(  )

 

A.

地球对人的引力

B.

 

C.

支架对磁铁的支持力

D.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概念。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各个选项中产生力的情形,是否需要接触,据此进行判断选择.

解答:

解:

地球对人的引力、磁极间的作用力、两带电气球间的斥力,这三个力,不接触也能产生;

支架对磁铁的支持力,是磁铁压支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支架给磁铁产生支持力,必须接触才能产生.

故选C.

点评: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引力、磁力的产生不需要力是本题的关键.

13.(2012•安徽)人们根据物理原理或规律制造出许多机器设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B.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C.

内燃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机器

 

D.

发电机的原理是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热机。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利用其可制成投影仪.

②电动机的前提是供电,结果是产生运动,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

③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④发电机是用来产生电的,它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解答:

解:

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像中的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故本选项正确.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现象制成的,故本选项错误.

C、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热机工作提供动力,故本选项错误.

D、发电机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以及三种成像情况的应用.

(2)要解决此题,明确各个设备的制成原理是关键.

14.(2012•安徽)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

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

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

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①人、交通工具走过或驶过的距离叫路程;

②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置的变化.

解答:

解:

由图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线段,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MN,从数学知识知,MN<MP+PN;

但前后两次位置的变化都是线段MN.

故选D.

点评: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位移,属于高中力学内容.

15.(2012•安徽)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2)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4)热传递的条件和热传递的特点.

解答:

解:

A、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应考虑其它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故B符合题意.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错误,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传递的条件是:

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要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以及热传递的条件和热传递的特点.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

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吸收了热量,不一定是用来升高温度.

16.(2012•安徽)某同学利用图示电路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闭合开关S再迅速断开,发现接通电路的短时间内,两只小灯泡均发光,电流表的指针正向偏转超过最大刻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小灯泡Ll发生短路

B.

小灯泡L2发生短路

 

C.

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小了

D.

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逆推法。

分析: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必须使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流出,并且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解答:

解:

A如果灯泡L1短路,电路电流很大,但灯泡L1不会发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果灯泡L1短路,电路电流很大,但灯泡L1不会发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如果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太小,因为电流较大,所以指针会迅速转到最右侧,超过最大刻度.此选项符合题意;

D如果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闭合开关,指针会向左偏转.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使用电流表时,指针偏转不正常的情况有四种:

①不偏转,原因是电路断路或电流表短路;②偏转角度很小,原因是电流太小或选择的量程太大;③指针迅速转到最右侧,原因是电流太大或选择的量程太小;④指针倒转,原因是电流方向错了.

17.(2012•安徽)如图所示,有一斜面长为L,高为h,现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为G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则下列关于斜面机械效率η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η=

×100%

B.

η=

×100%

C.

η=

×100%

D.

η=

×100%

考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斜面是用来提高物体位置的,有用功等于物体重力和斜面高度的乘积,即W有用=Gh;总功等于物体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和斜面长的乘积,即W总=FS;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使用斜面时,所做的额外功就是克服物体与斜面摩擦力做的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据此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解答:

解:

∵斜面的高为h,物体的重力为G,

∴有用功为:

W有用=Gh,

又∵斜面长为L,拉力为F,

∴总功为:

W总=FL,

则机械效率为:

η=

=

而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为f,

∴额外功为:

W额外=fL,

则总功为:

W总=W有用+W额外=Gh+fL,

故机械效率为:

η=

×100%=

×100%,故D正确;

A选项中,是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比值,不是机械效率,故A错;

B选项中,是有用功与有用功的比值,不是机械效率,故B错;

C选项中,是有用功与(总功加上额外功)的比值,不是机械效率,故C错.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有关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容易出错的是摩擦力的计算,我们要知道使用斜面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就是额外功,关键在于明确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三、实验题(第18小题4分,第19、20小题各8分,共20分)

18.(2012•安徽)某同学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指针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l) 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

(2)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在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

考点:

天平的使用。

专题:

实验题;定性思想。

分析: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方法:

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在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解答:

解:

(1)天平已经放在水平桌面上,还要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在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故答案为:

(1)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在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点评:

(1)无论实验步骤详略如何,都要按照细致的步骤去对照,进行填空、或找出错误步骤等.

(2)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位置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是判断天平横梁的简单方法.

19.(2012•安徽)图示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Ⅰ.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Ⅱ.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 速度 的关系.

(2)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 质量 的关系.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 速度 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 动能 的大小.

考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

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

(1)让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高度不同,小球到达水平面速度不同,所以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是为了在质量相同时,改变速度,来探究动能和速度的关系.

(2)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滚下,为了获得相同的速度,所以不同质量的小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在速度相同时,改变质量,来探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

(3)斜面的作用是为了使小球从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获得相同的速度,或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获得不同的速度,斜面是为了控制钢球的速度大小.

小球推动木块运动越远,小球的动能越大,用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解答:

解:

(1)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了钢球的质量,改变的是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因此探究的是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2)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了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改变的是钢球的质量,因此探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控制钢球滚到水平面的速度.钢球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来比较钢球动能大小,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故答案为:

(1)速度;

(2)质量;(3)速度;动能.

点评:

明确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

20.(2012•安徽)李明同学设计了图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根据图示电路(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闭合开羊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 A (选填“A”或“B”)端.

(3)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该同学利用P=UI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若考虑电表的电阻对测量的影响,则电功率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 大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电流值偏大 .

考点:

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专题:

实验题;作图题。

分析:

(1)分析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根据实物电路图画出电路图;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接法确定滑片的位置;

(3)根据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量的量,分析电压与电流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然后

判断电功率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

解答:

解:

(1)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电路图如图所示.

(2)由电路图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阻值,因此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至A端;

故答案为:

A.

(3)由电路图知,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压表的测量值U与真实值相等;

电流表测的是流过灯泡与流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电流表的测量值I比真实值大,

因此由P=UI求出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故答案为:

大;电流表的测量值偏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分析电功率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等问题;

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9分,共2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2012•安徽)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2000N,速度为108km/h.

(1)求小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2)求牵引力在10min内所做的功.

(3)若发动机的牵引力用F表示,小汽车的速度用v表示,请推导出牵引力的功率P=Fv.

考点:

功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1)因为轿车匀速行驶,所以汽车所受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出阻力的大小;

(2)根据s=vt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根据W=Fs求出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