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460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docx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第10章第1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第1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以区域图文材料、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如2017·全国卷Ⅱ·T7,2015·全国卷Ⅱ·T37,2014·全国卷Ⅰ·T36等。

1.区域认知:

以区域图和文字资料来呈现问题情境,结合区域发展进行设问,重点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2.人地协调观: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促进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材内案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认识荒漠化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①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①自然因素

②人为因素

(1)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

(2)阿塔卡马荒漠、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

(3)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4)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是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因而降水稀少造成的。

3.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1)荒漠化的危害

①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②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③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

④使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①防治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②防治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e.控制人口增长

[教材外案例]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

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2)概况:

黄土高原范围广大,地表大部被厚层黄土覆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地貌景观是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等。

(2)生物措施:

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3)农业技术措施:

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等。

1.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次生盐碱化问题

次生盐碱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

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

②气候: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③土壤:

表层土层疏松

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次生盐碱化的危害

①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②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

①引淡淋盐;②井灌井排;③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④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⑤开挖排碱水沟

2.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

石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

地形崎岖,坡度陡峻,喀斯特地貌发育;

②气候:

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对山体冲刷严重;

③土层:

山坡土层浅薄,抗侵蚀能力弱;

④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①破坏植被;②陡坡开荒

石漠化的危害

①丧失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③水土流失加剧;④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②保护自然植被;③植树造林;④建立自然保护区;⑤实施生态移民等

[案例探究流程]

荒漠化、水土流失等许多生态问题都是在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中逐渐显现出来,并明显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在解读此类相关问题时应遵循以下思维流程。

考法1 结合区域图判读,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与治理

(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

结合江西省地图,完成1~2题。

1.江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①山地丘陵面积较广 ②全年降水丰沛 ③土质疏松,多黄土 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D.①④

2.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水旱灾害加剧B.湖泊淤积

C.土壤盐碱化加重D.河床抬升

1.D 2.C [第1题,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明显,水流速度快,容易产生水土流失,①正确;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②错误;本地区主要是黏重的红壤,③错误;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容易流失,④正确。

第2题,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本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所以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盐碱化。

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进而导致湖泊淤积、河床抬升。

还会导致水旱灾害加剧。

]

3.(2019·湖南衡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被联合国授予“生态治沙”的典范。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黄河南岸,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之一。

每年春季,此地成了北京风沙的主要沙源地。

材料二 如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图。

(1)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难度相对较小,分析其原因。

(2)为什么在每年春季,该地容易产生沙尘暴?

[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

(1)题,“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比”“治理难度较小”→考查库布齐沙漠治理的优势,主要从水源方面分析。

(2)题,“春季”“易起沙尘暴”→从当地自然环境角度分析。

第二步:

审图文

(1)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沙源多,植被稀疏;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

(2)靠海近→降水量较塔克拉玛干沙漠多;靠近黄河→水源较塔克拉玛干沙漠丰富。

[尝试解答] 

(1)库布齐沙漠距海相对较近,降水量比塔克拉玛干沙漠多;库布齐沙漠靠近黄河,地下水位较高,植树种草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2)春季气温回升快,水分蒸发多;降水量少,地表干燥;春季北方多大风,容易形成沙尘暴;春季地面植被稀少,易起沙。

考法2 结合相关统计图表,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

(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4~6题。

            

4.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B.种草

C.栽灌木D.自然演化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4.C 5.B 6.D

(2019·福建厦门一中模拟)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下表示意贵州省典型石漠化地区2006~2010年土壤侵蚀情况。

读表完成7~9题。

地形

年平均土壤侵蚀程度/(t/km2)

高原山地

643.2

高原盆地

190.6

高原峡谷

16.0

7.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

C.过度垦殖D.过度放牧

8.高原山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  )

A.坡耕地B.撂荒地

C.经济果木林D.水土保持林

9.目前,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多,水土保持良好B.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

C.坡度大,开垦耕作困难D.径流小,土壤侵蚀量小

7.C 8.A 9.B [第7题,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属于自然原因,故A、B错误;贵州省放牧业并不发达,故D错误;因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加剧了当地石漠化。

第8题,高原山地地区坡度较大,不适宜开垦,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而经济果木林、水土保持林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量较小;撂荒地是指荒废的土地,土质较结实,地表有植被覆盖,土壤侵蚀量也较小。

第9题,高原峡谷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故土壤侵蚀程度较低。

]

[规律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1)成因分析思路

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

在进行分析时,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①自然原因:

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②人为原因: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③分析原因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措施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

根据成因确定

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阶段确定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措

施”确定

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考法3 结合景观图或示意图,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2019·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

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

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

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读图,完成10~11题。

10.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

11.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

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

10.C 11.B [第10题,草方格沙障主要是通过表层秸秆拦截空气水分,进而增加土壤湿度,减轻干旱程度。

第11题,沙漠土壤化只需要增加土壤黏合剂,就可达到效果,而草方格则需要经过不断收集水分,从而增加土壤黏合度,所以需要时间长;同时沙漠土壤化技术需要科技水平高,主要是化学黏合剂,对环境危害相对较大,该技术科技水平高,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

(2018·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12~14题。

12.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13.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

14.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  )

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

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

12.C 13.C 14.A [第12题,“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说明植被少、坡度大;而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岛,降水多,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该山体为石灰岩矿山,易出现因水土流失导致的荒漠化,自我修复能力差,故要进行人工修复。

第13题,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台要考虑收集雨水。

第14题,石灰岩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区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故植被要能适应干旱和土壤贫瘠的条件。

]

[规律方法] 

1.综合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本着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对已造成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主要解决措施有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图解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主要是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考法4 结合时事材料,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

(2019·河北省邢台市第三次月考)2017年7月15日,“发展中国家沙漠化研究与治理国际培训班”在兰州开班。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的20余位学员在培训期间接受中国沙漠化治理经验与技术培训。

据此完成15~17题。

15.我国下列土地荒漠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红色荒漠化—青藏高原

B.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

C.次生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土地沙漠化—华北平原

16.预防干旱地区流沙掩埋公路或铁路的有效措施包括(  )

①建设以阻沙栅栏、平铺草方格沙障为主的阻固结合机械防沙体系 ②公路两侧建立绿色走廊 ③绿洲边缘丘间低地及沙丘上营造固沙林 ④绿洲外围前沿地带封沙育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推进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最为合理的措施是(  )

A.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植树造林

B.在绿洲区大规模放牧

C.利用独特的沙漠景观发展旅游业

D.大规模封沙育草

15.B 16.A 17.C [第15题,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类型应是冻融荒漠化,A错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土地荒漠化类型为土地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土地荒漠化类型为红色荒漠化,华北平原土地荒漠化类型为次生盐渍化,C、D错误;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土层较薄,且气候湿热,土地荒漠化类型为石质荒漠化。

选B。

第16题,固沙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即建设以阻沙栅栏、平铺草方格沙障为主的阻固结合机械防沙体系,或者公路两侧建立绿色走廊,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①②正确;仅仅在绿洲边缘保护不够,③④错误。

选A。

第17题,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保护生态环境,可利用独特的沙漠景观,发展旅游业,C正确;干旱地区树木难以成活,因此不宜大力发展植树造林,A错误;绿洲地区不宜过度放牧,B错误;沙漠化地区缺水,不宜大规模封沙育草,D错误。

]

随堂小测|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2019·丹东模拟)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km,全线有140km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的铁路段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据此完成1~3题。

1.此治沙防沙的方法也可施用于(  )

A.新疆B.海南

C.福建D.河南

2.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D.地面沉降

3.为促进图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1.A 2.A 3.D [第1题,四个选项中只有新疆沙漠广布,荒漠化严重。

第2题,该地区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且该地区蒸发旺盛,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

第3题,沙漠景观、麦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发达地区居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故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

]

(2019·河南省南阳市第三次联考)下图为我国浑源县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4~6题。

4.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湿地破坏D.水土流失

5.导致该县东南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坡度较大B.降水强度较大

C.河流密度较高D.地表土质疏松

6.针对该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该县应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有(  )

A.地膜覆盖B.土地复垦

C.植树造林D.打坝淤地

4.D 5.A 6.B [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其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5题,读图可知,该县东南部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故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第6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该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为采煤,所以矿区土地复垦是减轻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措施。

地膜覆盖解决不了大面积土地水土流失问题。

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不是工程措施。

打坝淤地属于小流域沟谷的保土措施,对于坡地来说效果较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