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458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考纲要求

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4、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5、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考情分析

1、从考点来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等知识点考查频率是非常高的。

2、关注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注意解决的具体措施。

3、本部分命题往往结合完善分配制度和关注民生的具体措施考查效率与公平等问题,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等。

二、考点解析

(一)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

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决定

生产分配

决定

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方式

决定

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1)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所以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根本原因)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直接原因)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例1】(2010常州模拟)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关系是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表明(B)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没有分配就没有生产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二)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1、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按劳分配的作用: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按劳分配的地位: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拓展延伸1:

判断一种分配方式是不是按劳分配,首先要看它是否在公有制范围内,在公有制范围内则可能是按劳分配。

在公有制下,存在这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拓展延伸2:

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

(三)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1)含义: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特点: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3)适用范围:

个体经济。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

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内容包括:

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分配。

(3)意义和优越性: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资料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拓展延伸3:

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其中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拓展延伸4: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

类别

对应形式

是否属于劳动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要具体分析

误区警示1: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等同于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前者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后者是指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行的按劳分配。

误区警示2:

凡公有制经济内的个人收入分配都是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而如股息、红利、专利补贴、专有技术补贴、管理岗位奖励等则属于非按劳分配。

误区警示3:

凡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对此,要作具体分析。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普遍实行的工资制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作为工资外报酬的奖金、津贴同样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而在私营经济和三资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因为这里的工资,实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拓展延伸4: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取得收入的比较

(1)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其前提是公有制这个范围。

(2)按劳动成果分配指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除上交个人税收外,其余全部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

其分配的前提是个体劳动者。

(3)按劳动要素取得收入指在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者获得的收入。

由于在私营或外资经济中工作的劳动者同业主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其收入是在契约约束下的劳动买卖关系,因而劳动者是按生产要素获得收入或具体说按劳动要素取得收入。

其分配的前提是在私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交国家,另一部分归业主私人占有,其余部分以工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因此,分配对象是劳动者创造的部分劳动成果。

【例2】(2009宁夏高考)某科技企业除对科

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

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

不断提高。

这说明(B)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例3】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

获得稿酬1万元。

此作家的稿酬属于(C)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

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

(四)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1、主要表现:

公平的含义较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误区警示4:

有人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人人平均,没有差别,导致的是平均主义,这是极大的不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并不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没有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时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拓展延伸5: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的需要,保证满足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后备资金的需要等。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拓展延伸6:

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1)原因:

①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2)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⑤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措施:

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体制改革,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

②坚持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④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⑤加强法制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

【例4】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有利于(D)

①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②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③劳动报酬与经济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

④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例5】(2009江苏高考)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C)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五)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是什么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存在矛盾,又具有一致性。

第一,区别。

含义不同:

效率: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存在矛盾性:

过分强调效率,会使收入差距拉大,损害公平的实现;过分强调公平,会导致平均主义,损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第二,二者又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③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三、课堂探究:

材料1:

基尼系数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1978年为0.16,1995年为0.31,而2009年则达到0.48,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

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表明,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同样占城镇居民10%的最低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仅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

国家统计局统计专家根据数据测算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6倍左右。

同样是中央企业,垄断行业如石油等年平均工资是7.2万元,竞争行业如纺织等年平均工资是1.1万元。

材料2:

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城市居民的热点调查显示,三地受访者认为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排在前三位的是:

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拉大过快(60.3%)、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56.7%)、城乡间收入差距过大(50.7%)。

另外还有四成多(46.7%)的受访者认为垄断行业收入畸高,32.6%的受访者认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材料3:

降低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个人税负水平已经成为2010年两会期间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

调查显示,64%的民众感到,“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的需求更为迫切。

【例6】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关于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强调效率优先就不会有公平

B、强调公平就必然会降低效率

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相等

D、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例7】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

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

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挑选。

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

故事启示我们(D)

A、在经济领域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

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相等

D、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1)材料1和材料2共同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什么问题?

收入分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贫富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行业间差距。

(2)材料3与材料1、2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

材料3的措施有利于解决材料1、2存在的问题。

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3)请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①发展经济是解决收入差距拉大,促进收入公平的物质基础;

②坚持和完善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③完善分配政策,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④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控等。

四、课后探究

1、我国现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B)

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这一制度适应了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

2、大学生小范2009年上半年自办个体打印服务部,取得好的效益;下半年又扩大投资,雇佣工人成立印务有限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

他一年的收入包括(B)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④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009安徽高考)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D)

A、债务收入B、红利收入C、劳动收入D、资本收入

4、2009年9月2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B)

A、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B、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强活力

C、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运营成本

D、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

5、2010年国家公务员竞争激烈,1.5万个职位,135万人报名争夺,甚至出现了几千人争抢一个热门岗位的现象。

究其原因,稳定的工资收入无疑是吸引众多报考者的因素之一。

公务员的工薪收入属于(B)

A、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B、按劳分配所取得的收入

C、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D、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取得的收入

6、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低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

这说明(A)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7、2009年12月18日,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会议强调,2010年我国将落实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作意见,加快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促进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意义是(D)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的稳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如果只承认按劳分配,不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样虽增加了劳动者的福利,但却损害了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福利。

这告诉我们(B)

A、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的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

B、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C、土地、技术、管理等参与分配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D、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福利要高于劳动者的福利

2010年1月1日起,我国事业单位全部实施绩效工资。

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据此回答9题:

9、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A)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C、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时间分配

D、按劳分配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10、在2010年4月,某高职学生被外资超市聘为面包师,月薪3600元,他的收入是(C)

A、按劳分配B、按劳动成果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D、按技术要素分配

11、下列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是(A)

A、张某开个体杂货店的税后收入B、农民张某经营承包土地而获得的收入

C、国有企业劳动者的收入D、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收入

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做到依法(C)

①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②取缔非劳动收入

③调节过高收入④整顿不合理收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3、小张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

其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是(B)

A、4万元、3万元B、5万元、2万元

C、5万元、3万元D、4万元、2万元

14、2009年12月9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强调,为了缩小收入差距,让普通民众感受到收入分配改革的实惠,必须把握分配公平的导向。

下列对收入分配公正和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B)

①收入分配公正和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②要求社会成员平均分配产品

③收入分配公正和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④收入分配公正和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

15、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涉及国民收入分配。

注重社会公平(A)

①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进行分配制度改革②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③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④就能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16、“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

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

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C)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

据此回答17-18题。

17、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要素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下列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D)

①老谢炒股赚得的收入②张大妈出租房屋获得的收入

③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④企业经理凭借管理贡献所得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