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130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对应学生用书第264~265页)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难易度

生产决定分配

1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2

我国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3、4、5、6、13

中、易、中、

中、中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7、8、9、10、14

中、中、中、中、难

兼顾效率与公平

11、12、13、14

易、易、中、难

一、选择题

1.2018年5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国企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提出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

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当年工资总额原则上相应下降。

上述改革的依据是(  )

①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人们收入差距越小越能激发职工劳动积极性 ②生产决定分配,没有效益的提高就没有提高职工工资的物质基础 ③分配反作用于生产,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能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 ④实行按劳分配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C 国有企业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联动,体现了生产决定分配,没有效益的提高就没有提高职工工资的物质基础,②符合题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这样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③符合题意;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但是人们收入差距过小不利于激发职工劳动积极性,①说法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

2.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指导企业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

落实这一政策有利于(  )

①贯彻我国的按劳分配原则,健全再分配制度 ②提高技术工人生产积极性,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③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 ④快速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解析:

D 落实收入分配政策有利于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的获得感,提高技术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助推产业转型升级,②③符合题意;这一政策属于初次分配,①不符合题意;落实这一政策有利于激励人们学技术,提能力,但不能快速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④说法错误。

3.国家注重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薪酬向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和作出突出业绩的科研人员倾斜。

经单位同意,他们还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甚至可以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

此改革旨在(  )

①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兼顾效率和公平 ②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 ④维护科研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其劳动积极性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解析:

C 按劳分配原则体现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和津贴上,承认科研人员的兼职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①说法错误;承认科研人员的兼职收入,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范畴,③说法错误;本次改革,表现出国家鼓励按要素分配,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同时维护科研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其劳动积极性,②④符合题意。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

B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是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错误,B正确;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材料强调的是各类企业,C不符合题意;劳动者在企业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D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说法错误。

5.如果你有一项技能,通过网站或APP就能找到为之付钱的用户,在全职工作之外,也新增了一项临时工作,在网络平台上推出上门家政、饭店送餐、网络约车等新型用工方式。

这种经济形态被称为“零工经济”。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零工经济目的在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B.零工经济获得的收益属于按要素分配

C.零工经济获得收益属于居民财产性收入

D.零工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

解析:

B 通过网站或APP就能找到为之付钱的用户,在全职工作之外,也新增了一项临时工作,在网络平台上推出上门家政、饭店送餐、网络约车等新型用工方式,这表明通过零工经济付出自己的劳动能获得相应的收入,这属于按要素分配,B正确;零工经济可以让“技能”创造价值,但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A错误;零工经济获得收益不属于居民财产性收入,C错误;零工经济可以增加收入,但不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D错误。

6.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

对该模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分红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 ②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分红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④改变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A 虽然在农村集体经济中一般采用按劳分配方式,但“股权和分红收入”则引入了股份制,属于按要素分配,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①②正确,③错误;④错误,股份制只是一种资产组织和运作方式,而不是所有制形式,并未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

7.科研工作者和普通大众一样,理应追求和获得与他们的贡献所匹配的收入和报酬。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从500万元提升至800万元;由个人支配,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额度也分别上调50%。

这一调整(  )

①是国家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②有利于提高按要素分配的地位 ③有利于调动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激情 ④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造、人才的尊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D 题干未涉及再分配,①不符合题意;此举体现了国家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未提高按要素分配的地位,②说法错误;国家对作出重要科技成就的科技人员的重奖,体现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对人才的尊重,有利于调动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激情,③④符合题意。

8.上海人社局公布消息,从2019年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20元调整为2480元,为全国最高。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

①体现了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是初次分配促进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有利于增加全民收入,改善民生 ④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解析:

D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通过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是国家通过行政指令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具有强制性,②④正确,③错误;①强调效率对公平的重要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①与材料无关。

9.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在个人所得税应缴纳税额中扣除。

这一做法  (  )

①将惠及每一位纳税人 ②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 ③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 ④是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体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C 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惠及中低收入者,并不惠及每一位纳税人,①错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在个人所得税应缴纳税额中扣除,这是一种减税政策,是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体现,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不是强制性,③不符合题意。

10.国务院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

绩效工资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使1亿多人受益;拖欠农民工工资将被列入“黑名单”;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这一系列措施(  )

①有利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保护劳动所得 ③旨在通过初次分配,促进效率的提高 ④旨在通过分配政策调整,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收入分配。

材料中的一系列措施是政府保护人民劳动所得的体现,通过分配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②④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①与材料无关;材料举措并不完全是初次分配的体现且没有体现效率,排除③。

11.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

这说明(  )

A.提高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解析:

C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A、D错误;材料主旨在于强调公平,而不强调效率,B不符合题意;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C符合题意。

12.美国经济学家奥肯著名的“漏桶实验”发现,从富人那里征税补贴给穷人,穷人实际得到的,比富人失去的要少。

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会引起效率的损失,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

这启示我们(  )

A.居民参与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C.劳动报酬要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

D.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解析:

B 从富人那里征税补贴给穷人,穷人实际得到的,比富人失去的要少。

原因在于这一做法会引起效率的损失,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

这说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居民参与收入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A错误;C、D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某地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

7.3%

财政收入同比增幅

13.3%

企业利润同比增幅

8.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8.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9.9%

居民消费率

44.2%

注:

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总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目前,世界平均消费率为61%。

②从2008年以来,该地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

材料二 从国内收入结构看,我国5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数,低收入者比重偏大。

而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大致为23%~25%,与发达国家同等发展水平时期比较,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也严重偏低。

(1)结合材料一,说明2018年我国该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2)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1)问,学生要根据表头、项目、数据、小注等内容加以概括总结。

不仅要看到变化,还要看到差距,提出存在的问题。

(2)问原理范围大致固定,对所学知识要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根据设问要求,从多个角度作答。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根本上讲,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可以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具体举措上回答。

答案:

(1)①2018年该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及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企业利润及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逐渐提高。

②该地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低于国际水平,居民消费意愿不强。

(2)①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③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保护合法收入。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⑤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结构性减税,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着力减轻个人税收负担。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40多年间民生领域变化之巨、提升之快前所未有。

如今,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推进小康社会完善的关键拼图,也是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活力的必经之路。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改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开始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权、责、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相统一,职工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相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劳动人民的热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肯定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是鼓励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一大进展。

如今,从织密民生保障网到推进脱贫攻坚战,从扩大就业到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显著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攻坚期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解析: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是“收入与分配”的知识。

第一小问,属于依据类的试题。

结合材料,从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及公平对效率的积极意义等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属于措施类的试题。

结合材料,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再分配等角度分析。

答案:

(1)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政府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