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378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刘适兰(广东省深圳棋院,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

研究认为,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两者在规则、走法上具有差异,尤其是两棋完全反映出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色。

围绕这个问题,将两种棋的规则和走法逐一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起源,发展;中国;西方;文化;异同

作为一名国际象棋专业的教练员,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总会难免地经常提起我国历史渊远流长的中国象棋。

因为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何等的相似:

相似的走法,相似的规则,相似的战略思想,相似的战术手段。

就连国际象棋传入我国的时候,专业术语也是以中国象棋的习惯叫法来翻译的。

中国象棋在国内非常普及,很多家庭都会下,许多初学国际象棋的学生都接触过中国象棋。

一般教练在教新学生的时候也会习惯地问他:

“会下中国象棋吗?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练就会自然地将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相似与不同讲给学生听,以便于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笔者在日常被问到有关棋的问题最多的也是: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有什么区别?

”其实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两者各有千秋,各有妙趣。

但由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它们在规则、走法上具有差异。

纵观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发展史和它们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从中领略到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以及其他许多游戏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棋类艺术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一种艺术。

正如文字、诗歌、音乐、舞蹈、绘画,无不是来源于生产劳动。

而在许许多多游戏、娱乐、艺术中,唯有这两个棋种最接近社会的人文环境和反映当时的社会状态,它几乎是人类社会状态的一个缩影。

尽管东西方地域遥远,社会文化差异很大,但我们不得不惊叹东西方社会的这两种游戏却如此超乎寻常地相似。

1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起源和发展

1.1国际象棋起源和发展史

国际象棋的起源至今说法不一,有关起源的传说有各种版本,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它是由古代印度发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种叫做“恰图兰卡”的棋,其中有4种棋子:

步兵、骑步、战车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军队的组成兵种。

“恰图兰卡”的进一步发展是“沙特兰兹”,在棋子和规则上有大规模的改进,开始在中亚各民族广为流传。

然后这种游戏通过贸易、战争和宗教等多种渠道,由东方向西方传播,其传播的大致路线是:

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亚——阿拉伯国家——欧洲。

在11世纪末,它已遍及欧洲各国。

而国际象棋——“Chess”这个名字也是由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组成的复合词,意为“将死对方的王”。

据可靠的文字记载它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尽管更多的人相信它起源于东方,但从它的演变史以及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定型并流行开来的。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对它做了一次大的改革,一些棋子改变了走法,行棋速度明显变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国人改为王的配偶--后,像社会革命一样,连性别也变了。

至15世纪末进化为现制。

当时它与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作诗并列成为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

18世纪,以骑士教育为主导的人们把在下棋当中凶猛的进攻和大无谓的弃子看成是勇敢的表现,而不敢接受弃子或防守的一方被认为是怯懦的。

但这种骑士风格的弈棋理念和完全不重视防守的战略思想已经被现代理论所淘汰。

现在,国际象棋在世界各地流行和普及。

人类社会不仅仅把它当作游戏和娱乐,还当作一门艺术学科、竞技体育项目,甚至开发电脑弈棋,向人类智慧挑战。

国际象棋最早传入我国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留学生把国际象棋带回国内,但未能普及开来。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将它列为体育项目,才开始逐渐推广起来。

国际象棋英文“Chess”本身只是棋的意思,因其走法与中国象棋极相似,为了与中国象棋区分开来,人们在前面加上“国际”二字叫国际象棋。

在亚洲一些华语地方,也有人称它为“西洋棋”。

国际象棋中6种棋子的命名,也完全是按照中国象棋的叫法而定的。

King译为王;Queen译为后;Rook:

意为城堡,因与车走法一样,故称为“车”;Knight:

骑士(或称为爵士),与马走法类似,称为“马”;Bishop:

传教士,与象(相)走法类似,称为“象”;Pawn译为兵。

1.2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和发展史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有的认为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有的认为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有的认为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期:

“象棋,武王所造,其进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争国用兵战斗之术。

以象牙饰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认为是秦末楚汉相争时的产物。

韩信发明象棋,用以锻炼将士的攻杀能力。

证据是后世象棋盘上常刻有“楚河汉界”的字样。

无论起源于何时,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当时战争模式的影响,人文社会的影响,在走法以及规则上不断地创新,包括兵种的增多。

若从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国象棋成型于北宋,定型于南宋(见南宋诗人刘克庄《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中描绘了棋盘、棋子的形式和下法,与现在流行的下法相同),发展于明朝。

基本上最初每个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过不断的完善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有名家说,中国象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其传统性和封闭性更明显,不了解中国封建文化,就不了解中国象棋。

2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规则的异同看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2.1棋盘

中国象棋棋盘是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

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淋漓地再现了当时两军对垒的场景。

“楚河汉界”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广武山上,当时西边为汉王城,东边为楚王城,诸侯割据,各霸一方。

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汉界”拿开,正好是一张8×8方格的棋盘,与国际象棋棋盘几乎一样。

“9”是最大个数,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多与广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国。

“8”更有无限扩伸、四面八方的喻意。

8和9在中西方都喻着无穷大的意思。

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土地,为了占领更多的地盘,所有充当战场的棋盘都体现了古人的这种意识。

中西方对于战场对峙的观念不同。

中国象棋的棋子占据在交叉点上,通过线(路)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是面与面的对峙,一马平川,连界河都不用。

这体现了中国人的运筹帷幄和游刃有余的作战风格,以及西方古战场上满盘皆兵的作战风格。

2.2棋子

两个棋种都是三十二个棋子,这一点是相同的,但在棋的种类上有不同。

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象棋中有“炮”这个兵种,而国际象棋上没有。



(1)炮。

《续藏经》载:

“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棋矣”。

根据这个记载,在唐朝前的象棋是没有炮的,有了炮后,才和现代象棋相近。

而国际象棋里是没有这个棋子的。

有人认为象棋可能定型于炮战(北宋为开端)流行之后,而国际象棋定型于出现炮以前。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含糊,而且在时间上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

从两棋历史可以看出,象棋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是定型的时间明显早于国际象棋。

问题在于中西方对于火药的使用时间上是不同的。

中国古代自从发明“火药”,便发展为火炮,唐朝甚至更早时便被用于军事。

而火药在西方则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大约15世纪才由阿拉伯人引入的,那时的国际象棋已基本定型。

这一点充分证明了象棋在发展过程中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不断增添与人文社会更接近的东西。

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认为战争成败的因素,决定于人的因素加物的因素,所以有车、马、炮这样物的因素。

而古西方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战争的成败更主要取决于各级将士的素质和表现,所以在国际象棋中更体现人的因素。



(2)将(帅)King。

中国象棋里的将(帅)等同于国际象棋里的王,虽然威力都不大,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棋子。

它被吃掉就意味着一个朝廷的灭亡。

所以对它两个棋种都有严密的防卫。

中国象棋里安排了士相来守卫,而国际象棋里特定了一种叫作“易位”的走法,使它可以从中心兵家必争之地转为安全的侧翼。

国际特级大师古菲尔德曾经说过:

“在开局阶段,王是一个婴儿;在中局阶段,王是一个小孩;在残局阶段,王则是一个成年人。

”这充分说明了国际象棋里王的作战价值,在残局中人员所剩无几的时候,它可以四处作战的优势就显露出来。

这与中国象棋的将(帅)不能走出“宫”的限制有了根本的区别。

而且将、帅还不能见面,这一点也充分表现了中国的古国情,在古中国除了几个开国皇帝带兵打仗外,几乎所有皇帝都是闭门不出的。

(3)后Queen。

这是站在王旁边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仅相当于象棋中的士,到了1475年,我们上面提到过,浪漫的法国人将它威力骤增,横、竖、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战场。

性别也变了,成了王的妻子。

意大利称它为Robioso(狂暴的棋子),指其威力巨大。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在古西方的历史上,女权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王的统治屡见不鲜,著名的就有埃及女王、英国女王、丹麦女王、瑞典女王等等。

但是尽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说到底仍没有王重要。

而中国象棋里是没有“后”这个棋子的,可以说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就是一部“父权的历史”。

将(帅)旁边是两个士,喻意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

(4)车Rook。

两个棋种中,唯一一个走法完全相同的子;最初国际象棋里的车也是“战车”的意思,与中国象棋一样。

后来才被确认为城堡。

(5)象Bishop,马Knight。

国际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战象”,然后改为“传令官”,到了文艺复兴时代,随着教会势力的增大,变为“教士”。

它与中国象棋中的相(象)的区别是没有河界的阻隔。

“相”是个文官,所以在中国象棋里它是不出门打仗的。

国际象棋的马与中国象棋中的马最大的区别是在行棋中不被蹩马脚。

在走法上,国际象棋的要求比中国象棋的要求松得多,大概是西方当时的社会制度比中国封建的社会制度要宽松许多的缘故吧。

中国的封建社会,朝廷忠奸难辨,官场腐败,勾心斗角,常常使用“绊马脚”的伎俩,纵使你是一匹良驹俊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坏“绊了马脚”就动弹不得,只得老骥伏枥,无可奈何了,这种现象在中国象棋可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6)兵Pawn。

无疑这在两个棋种中都是人数最多的子,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体保卫王朝,而且是只能冲锋不能后退的,在这点上中西方对士兵的要求都一样。

不同的是中国象棋中的小兵永远都只是一只小兵,最多在过河之后变得稍微厉害了一点。

但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就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勇敢地冲到底线将升格为除了王以外任意一子。

这个规定也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最终才确定的。

最初人们不愿接受一方有两个甚至多个后,这不就变成了一夫多妻了吗?

但游戏毕竟是游戏,还要考虑到它的趣味性和逻辑性。

兵的区别恰恰又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与西方“论功行赏”的传统。

综上所述,两种棋完全反映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更具体点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历史背景。

它们的思维方式是富于实践的、具体的。

它们的每个棋子都有特定的含义和功能,各有分工、各尽其职,非常的人性化,所以千百年来得以在民间或是宫廷广为流传。

棋的发明与每一次演变无不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但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思想影响,棋的发明、变革和发展最终体现的都是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作者简介:

刘适兰(1962-),女,四川成都人,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深圳棋院总教练。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比较研究

 

黄晨* 2004年3月

摘要

很多棋迷同时擅长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现在这样的棋迷队伍正日益壮大。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存在很多共同点,也存在很多区别,可能有人要问,两种棋的学习是相互妨碍的,还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促进的?

本文的回答显然是相互促进的,为此,需要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做系统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找出彼此技术上的共同点,使得学习上不要花费重复的精力,二是找出它们的重大区别,使得棋手在技术的掌握上不致于混淆,通过比较来加深印象,这样棋手会把技术上的特点会掌握得更好。

关键词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比较研究

 

一、概述

  1.起源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形成于公元5世纪左右,从棋盘和棋子的结构上来看,两种棋的同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象棋起源于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

很多中国的学者持反对意见,因此考古学上对此研究得很多,分歧也很大。

造成分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外考古学的交流不够充分,二是中国人有希望象棋起源于中国的主观意愿。

不管意见如何,都说明中国和西方很早就有文化交流,象棋的形成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2.文化背景

  象棋的每一种棋子走法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或多或少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价值,研究象棋文化背景的人很多,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中国象棋更多地反映了几千年禁锢的封建制度,而国际象棋则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历史背景。

(参考学术论文《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7卷,第5期,2003年9月)

  3.群众基础

  由于中国象棋简单易学,以及中国人口众多,因此中国象棋的群众基础比国际象棋广泛。

至于国际象棋在欧美的普及程度,比起中国象棋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肯定要差很多。

因为就国际象棋的难度而言,要掌握这门棋必须经过比较正规的培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这种培训的,就像围棋在中国得不到很好的普及一样。

  4.社会价值

象棋的社会价值包括很多方面,它是一种娱乐方式,一种开发智力的游戏,它可以培养人们作出决策的能力,锻炼人们承受输赢的能力,等等。

同时,象棋还具有其他作用,例如报纸上经常会刊登象棋的排局,排局的创作和解答过程就如同诗词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象棋是一种艺术,在这一点上中国象棋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电子时代,象棋成了人脑和电脑较量的平台,自从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挑战IBM的“深蓝”以来,这样的活动就没有停止过,目的不在于让人脑和电脑比个高下,而是谋求其中的商业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象棋又在参加社会经济活动,这一点国际象棋比中国象棋领先得多。

  5.研究目的

很多棋迷同时擅长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现在这样的棋迷队伍正日益壮大。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存在很多共同点,也存在很多区别,可能有人要问,两种棋的学习是相互妨碍的,还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促进的?

本文的回答显然是相互促进的,为此,需要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做系统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找出彼此技术上的共同点,使得学习上不要花费重复的精力,二是找出它们的重大区别,使得棋手在技术的掌握上不致于混淆,通过比较来加深印象,这样棋手会把技术上的特点会掌握得更好。

二、子力价值

  为了作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子力价值比较的研究,首先列出两种象棋的子力价值。

棋子名称

活动范围

子力价值

中央

边线

角落

开局

中局

残局

4

3

2

-

-

-

4

-

1

1

2

2

4

2

-

2

2

3

8/6/4

4/3

2

4

5

5

17

17

17

10

10

10

17/13

17/14

17/15

5

5

6

1/3

1/2

1

2

1/3/5

3/2/1

表一 中国象棋子力价值表

说明:

  1.活动范围

  

(1)活动范围的数值就是活动区域的大小,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棋子最多有几种走法;

  

(2)马的活动范围在中央和次边线有所不同;

  (3)炮的活动方式和攻击方式不同,所以活动范围和攻击范围不同;

  (4)兵在过河前和过河后的活动范围不同。

  2.开局的子力价值:

开局的子力价值标志着开局时棋子发挥的作用,一般而言子力价值大的子应当尽快出动;

  3.中局的子力价值

  

(1)中局的子力价值就是兑子价值,当然,这种兑子价值并非是固定的;

  

(2)兵在过河前和过河后具有不同的兑子价值,进入九宫时价值最高;

  (3)不同局面下子力价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对方有双车的情况下,仕的价值明显比相的价值高,而对方有双炮的情况下,双相的价值明显比双仕高;

  (4)中局时兵种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价值,例如双仕或双相的价值明显高于单仕相,马炮的价值略高于双马或双炮(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两兵联合的价值要比分开时高;

  4.残局的子力价值

  

(1)残局的胜负遵循“子力价值判断法则”,一般来说进攻方的子力价值(不包括仕相)总和大于防守方(包括仕相),就可以取得胜利,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2)兵的残局价值取决于兵的位置,底兵最低,其次是低兵(次底线和倒数第三线),高兵(更高的位置)最高;

  (3)作为进攻方,炮的价值还取决于是否有仕相,有仕相时才可以发挥自身价值,但计算价值时仕相并不算入其中,没有仕相时,炮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4)跟“子力价值判断法则”相差较大的典型局面只有:

单马(5分)不胜单相(3分),其他局面如:

单兵(3分)不胜单是仕(2分)等、三高兵(9分)胜仕相全(10分)等,偏差不会大于1点;

  (5)进攻方能否取胜还取决于防守方棋子的位置,例如单车(10分)对双马(10分)或马双相(11分),只有防守方棋子占据特殊位置时才可守和。

  对于国际象棋,类似的表格可以在任何基础教程上找到,这里就不再列出。

国际象棋的兑子价值很好计算:

后——9,车——5,相——3,马——3,兵——1。

当然,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1.开局原则正好与中国象棋相反——先出动价值小的子,后出动价值大的子;

  2.考虑象的格子互补性——双相的价值比马象和双马高;

  3.残局时需要考虑兵的增值,增值因素有几个:

(A)是否通路兵,(B)是否有根,(C)离底线的距离,(D)升变格,增值的最高价值是8;

  4.残局情况复杂,跟“子力价值判断法则”相差较远,例如:

马相可胜单王,但双马只有在对方有一个高兵的情况下才可胜单王。

  下面就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子作比较:

  由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只有车的走法完全一样,所以可以把车的价值定为相同的分值(10分),这样就可以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作比较。

 

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

价值

数量

价值

数量

 

兵(卒)

1

5

2

8

守子

仕(士)

2

2

-

-

相(象)

2

2

-

-

轻子

5

2

6

2

5

2

-

-

-

-

6

2

重子

10

2

10

2

-

-

18

1

总价值(双方)

106

32

156

32

棋盘大小

90

64

表二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子力价值比较

  因此可以作出结论:

中国象棋的棋盘比国际象棋大,但子力总价值却比国际象棋小,所以就“火力密度”(子力总价值和棋盘大小的比值)而言,国际象棋比中国象棋大一倍多。

“火力密度”这个指标可以引出棋局的很多特征。

  火力密度小的战场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突破,这一特点形成了中国象棋的特征——在中局时很容易形成对攻的局面,甚至对杀。

因此,中国象棋对杀法比较重视,棋局更多地在中局收场,进入残局的机会不多。

  火力密度大的战场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消耗,所以国际象棋的中局过程是频繁的子力交换过程,很容易进入残局。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象棋更重视子力的价值,这种价值通常会带入残局。

另一方面,相对于杀法而言,残局的技术更加重要。

三、棋子的作用和棋盘的阵形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大多数子可以建立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棋子的作用来确定:

帅(将)(中国象棋)——王(国际象棋),马——马,车——车,炮——象(稍后解释为什么把炮和象对应起来),兵(卒)——兵。

在这些对应关系中,只有车的走法是完全一样的,其他棋子走法的差别形成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阵形上的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棋子的活动范围

  中国象棋的某些棋子占有固定的位置(称为“定域”),这里特指是仕(士)相(象)和五个兵卒,这使得其他子力的活动也具有“定域”性。

国际象棋则完全不同,任何棋子(除了小兵)都可以走遍棋盘的任何位置,所以子力的活动是“离域”的。

在局面分析上,中国象棋更简明清晰,国际象棋更复杂,变数大。

  2.线路和阵形

  中国象棋由于“定域”成分大,所以线路是天然形成的,利于长兵器车和炮的活动。

利于炮发挥火力的线路是五路(中炮)和三七路(卒底炮、五七炮等),利于车炮活动的线路是二八路(直车、进炮封车等)和四六路(也称肋道)(横车、仕角炮、五六炮等)。

天然线路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包括直线和横线。

国际象棋根本没有天然线路,所有的线路全部被兵阵所封闭,只有兵的兑换才会产生半开放线和开放线,所以线路是人为开辟的,要占领线路,首先要使用开线战术。

  3.灵魂棋子

  行走方法和攻击方法不同的子称为灵魂棋子。

众所周知,国际象棋的灵魂是兵,而中国象棋中这种提法却不多,但是无论开局、残局还是杀法,炮的用法之丰富是其他棋子无法比拟的,所以把炮称谓中国象棋的灵魂,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4.棋盘的三维空间

  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棋盘都是平面的,为什么称为“三维空间”呢?

这是因为棋子的行走路线除了直线和横线以外,还有第三种方式。

很显然,国际象棋的第三维是斜线,在兵形相对完整的情况下,斜线是首先考虑开发的线路,是国际象棋的大动脉。

中国象棋则有三个独特的概念——马腿、象眼和炮架子,在短兵相接时,此三者必然主导着局势的发展,隐藏在纵横交错的格子中,很难理出头绪来,这就是中国象棋局势的复杂之处,也是中国象棋的乐趣所在。

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第三维”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分别是象和炮,这两个子存在微妙的对应关系。

  5.防御体系

  在中国象棋中,帅(将)依靠仕(士)和相(象)来保护,所以在开局的首尾阶段往往会支起仕(士)和相(象),确保帅(将)的安全。

国际象棋中,王车易位后王被换到g线,fgh三兵承担着保护王的作用,为确保兵形完整,g兵或h兵会挺起1格。

  6.帅(将)或王的地位

  帅(将)或王是胜负的标志,有人认为帅(将)或王的作用仅仅是“不被将死”,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在国际象棋中,王的助攻作用非常明显,残局无不“御驾亲征”的,有人把王的助攻价值给予4分,优于象马而仅次于车,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象棋中帅(将)的魅力就逊色很多了,是“被软禁起来的傀儡”,除了助攻“对面笑杀”和“铁门栓杀”以外,就几乎没有进攻作用了。

 

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

棋子的活动范围

定域的

离域的

线路和阵形

天然线路

从在兵阵中开辟线路

灵魂棋子

棋盘三维空间

马腿、象眼和炮架子

直线、横线和斜线

防御体系

仕(士)和相(象)

兵形

帅(将)或王的地位

被软禁起来的傀儡

可以御驾亲征

表三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走法和阵形特征

四、特殊走法和特殊规则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最大区别在于特殊走法和特殊规则。

  中国象棋中除了帅和将不能直接相对以外,没有其他特殊的走法。

国际象棋则有三个特殊的走法——王车易位、吃过路兵和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