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339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ocx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引言

在采用厌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时,由于其有机物浓度低,若采用以能源回收为主要目的之一的厌氧消化在经济上未必合算。

将厌氧工艺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的厌氧水解工艺与普通好氧工艺相比尽管处理效果较差,但由于不需曝气而大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在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种能耗小并能达到一定处理效果的处理工艺具有一定优势。

表1 国内厌氧水解生物处理工艺情况

废水种类

水解设备

类型

容积(m3)

停留时间(h)

填料种类

水解处理效果

好氧阶段

研究单位

CODCr

BOD5

进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进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出水BOD5/CODCr

制药

UBF

74

4

生物填料

 

 

 

 

 

 

 

 

 

 

 

 

 

 

射流曝气池

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

合成橡胶

厌氧复合床

 

 

6.7

半软性填料

656

504

23.2

286

281

1.7

0.56

接触氧化池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啤酒

UBF

0.77

6

半软性填料

2000

1457

27.2

800

1253

 

 

0.86

接触氧化池

华南师范大学

生活与工业

UASB

170

2.5

 

 

493

278

43.5

170

115

32.3

0.414

中微孔曝气池

北京市环保所

生活与工业

UASB

170

4

 

 

457

304

33.5

189

145

23.2

0.477

稳定塘

北京市环保所

肉类加工

UBF

371

7.5

弹性填料

803

332

58.7

389

74

80.9

0.223

生物吸附再生

广东佛山环境装备公司

啤酒

UASB

 

 

6

 

 

1729

1052

39.2

882

757

14.2

0.72

接触氧化与气浮

厦门大学环境研究中心

印染

UASB

347

10

D3软填料

429

269

37.3

 

 

 

 

 

 

 

 

接触氧化

佛山纺织废水处理中心

涤纶厂聚酯

UASB

0.77

6

半软性填料

1200

860

28.3

400

507

 

 

0.589

接触氧化池

华南师范大学

造纸

UASB

4

3

 

 

541

1933

45

1374

845

38.5

0.437

曝气池

同济医科大学研究所

含硫

UBF

24

12

组合纤维填料

2066

1286

37.8

 

 

 

 

 

 

 

 

接触氧化池

污染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注:

UASB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滤层反应器;

UBF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1 国内厌氧水解生物处理近况

厌氧水解处理工艺是考虑到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在反应器中利用水流动的淘洗作用造成甲烷菌在反应器中难于繁殖,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短的厌氧处理第一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将厌氧水解处理作为各种生化处理的预处理,可提高污水生化性能,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因而被广泛运用在难生物降解的化工、造纸及有机物浓度高的食品废水处理中。

如表1中列出了厌氧水解工艺与各种好氧工艺组合起来用于处理制药、含酚、合成橡胶、啤酒废水等各种工业废水。

2 厌氧水解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2.1 城市污水水质

CODCr一般在300~500mg/L,BOD5一般在200~300mg/L,SS一般在300mg/L左右,NH3-N一般在30~40mg/L。

2.2 厌氧水解生物反应器

目前最广泛采用的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有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和AF(厌氧滤池反应器)两种。

本试验采用厌氧滤池反应器。

试验中厌氧水解池采用A3钢制成,外形尺寸为:

外径400mm,总高为5.842m。

有效水深5.7m,内装NAE8050mm球形立体填料,装填高度为2.8m。

水解池下部通过十字进水管进水,上部经出水堰出水,在上部出水处设不锈钢网罩防止滤料流失。

装有填料的酸化池容积为733.8L。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厌氧水解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厌氧过程中,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本研究须将厌氧反应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

由于产甲烷菌的增殖速度慢、繁殖世代长,而水解产酸菌的世代期短,往往以分钟和小时计,因此水解酸化过程十分迅速,可通过控制废水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来将厌氧反应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

本研究将水解酸化过程控制在3~6h,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水解池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水解酸化

停留时间(h)

水  质  指  标

CODCr(mg/L)

BOD5(mg/L)

SS(mg/L)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6.0

314.4

150.4

52

145.8

70.8

51

148

34

77

4.0

278.8

100.3

64

144.8

49.3

66

104

22

79

3.5

283.0

107.3

62

146.2

58.6

60

105

31

71

3.0

282.2

131.3

53

153.1

65.2

57

93

23

76

 

  由表2可见,在水解反应池中停留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较小,尽管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有机物去除率最高,但当水解时间下降到3h时,CODCr去除率仅从64%下降到53%。

在3.5~4h时,CODCr、BOD5均可去除60%以上,6h时由于一些不可溶性CODCr降解为可溶性CODCr,所以CODCr、BOD5去除率反而下降。

由表2还可看到在厌氧滤池的水解反应中大部分的SS可被除去,使得厌氧水解池出水悬浮固体含量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SS≤70mg/L)。

一般初沉池BOD5去除率在20%~30%,SS去除率为40%~50%,所以在经费短缺无力修建二级处理时,厌氧水解可代替初沉池对废水进行一级处理。

  尽管水解池以控制污水停留时间来将厌氧反应控制在水解阶段,但由于水解池内SRT(泥龄)远远长于HRT(水力停留时间),进水中SS及胶态物质迅速被水解池内下部厌氧活性污泥截留和吸附,在产酸菌的作用下水解成溶解性物质,重新释放到液体中,然后又被上部填料上固着的微生物分解。

在水解池内由于SRT很长,加上酸化阶段不可能十分严格的控制,水解池内仍发生一定的甲烷化过程,在运行中水解池时有气泡冒出。

取出填料时大量气泡从填料中冒出来,说明了甲烷化过程的存在。

2.3.2 温度对水解酸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试验中温度从25℃升高到36℃,CODCr、BOD5去除率变化较小,CODCr、BOD5平均去除率分别在60%、64%以上。

试验期间在最低水温14℃时(停留时间为6h)CODCr、BOD5、SS去除率分别为53.3%、42.4%、84.7%;而温度在25℃时,CODCr、BOD5、SS去除率分别为52%、48%、82%。

可见水解温度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小。

一些研究表明,水解池在水温维持在10℃以上时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不大。

  水解池处理效果受温度影响小可能与水解过程有机物去除途径有关。

一般认为在水解反应中大量微生物把进水中颗粒物质和粒状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这是一个快速反应的物理过程,一般只要几秒钟到几十秒钟即可完成。

截留下来的物质吸附在水解污泥的表面,慢慢被分解,这就使系统内污泥停留时间要大于水力停留时间。

所以尽管厌氧微生物比好氧微生物对温度敏感,但温度低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延长固体停留时间(SRT)及提高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弥补了。

由于水解池的CODCr、BOD5、SS初期去除是这样一个物理过程,因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去除率的影响甚微。

2.3.3 水解酸化池对氨氮的处理效果

  厌氧水解池的氨氮去除主要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引起的,在厌氧滤池中微生物量大,因而尽管厌氧微生物对氮的要求低于好氧微生物,在水解池中还是有约20%的氨氮为微生物生长所消耗。

另一方面由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产生可溶性游离氨氮,使水中氨氮浓度增高。

表3为水解池氨氮去除效果。

由表3可知当水解池停留时间较短时,氨氮去除率较大,主要由于微生物生长耗掉污水中的氨氮之故。

当水解池停留时间增加至6h时,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游离氨氮,使水中氨氮增加,因而氨氮去除率反而为负值。

表3 水解池氨氮去除效果

水解酸化停留时间(h)

氨氮(mg/l)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3.0

42.0

32.0

23

3.5

44.3

37.3

16

4.0

35.7

29.6

17

6.0

34.3

35.8

-4

 

3 厌氧水解工艺处理特点分析

3.1 容积负荷对CODCr去除的影响

  容积负荷是水解过程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它反映了进水浓度与停留时间对厌氧过程的综合影响。

表4为厌氧水解池在不同容积负荷下去除率的情况。

  本试验中容积负荷在1~2kgBOD5/(m3·d)之间,进水CODCr浓度在243.2~400mg/L之间,CODCr、BOD5去除率均在50%以上,因而在此容积负荷范围内,一般CODCr浓度在200~400mg/L的城市污水经过水解池处理后能将其CODCr、BOD5去除约50%左右。

表4 不同容积负荷下厌氧水解池处理效果

停留时间(h)

容积负荷

(kgCODCr/(m3·d)

CODCr(mg/l)

BOD5(mg/l)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6.0

1.145

314.4

150.4

52

145.8

70.8

51

4.0

1.332

281.9

118.7

59

129.9

52.2

60

4.0

1.544

281.9

118.7

58

146.1

54.6

63

4.0

1.617

295.2

101.5

66

153.9

50.2

67

4.0

1.586

289.5

94.0

68

144.3

41.9

71

4.0

1.557

284.2

88.7

69

150.0

47.4

68

3.5

1.780

283.0

107.3

62

146.2

58.6

60

3.0

2.055

282.2

131.3

53

153.1

65.2

57

 

3.2 厌氧水解处理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在厌氧水解池内,污水中悬浮固体水解成可溶性物质而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表5为水解池进出水水质对比。

从表5中可见,进水溶解性CODCr、BOD5比例分别为51.4%、42.2%。

经过水解处理后出水溶解性CODCr比例为55.9%,增加了4.5%,出水溶解性BOD5比例为41%。

BOD5与CODCr的比值从进水的0.46下降到出水的0.40。

分析后认为是由于本试验采用上流式厌氧滤池来处理城市污水,其CODCr、BOD5去除率高达50%以上,水解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进行得较彻底,使水解池出水BOD5与CODCr比值与进水相比不明显,但出水溶解性CODCr比例有所增加。

表5 水解池进出水水质对比

进水

进水

出水

CODCr(mg/L)

277.5

104.5

BOD5(mg/L)

128.1

41.5

溶解性CODCr(mg/L)

142.7

58.4

溶解性BOD5(mg/L)

54.0

17.0

BOD5/CODCr

0.46

0.40

溶解性CODCr比例

51.4%

55.9%

溶解性BOD5比例

42.2%

41.0%

 注:

水解池停留时间为4h。

 

3.3 厌氧水解池的生物膜及污泥

  在厌氧水解池中上部装有球形填料,填料上附着由厌氧菌组成的厌氧生物膜,下层是厌氧污泥层。

由于水解池内污泥停留时间远远大于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污泥有足够长的时间重新分解,变成可溶性COD随水流入后续处理系统,有一部分变成气体溢出,所以厌氧水解池中厌氧菌除了对污水产生厌氧水解作用外,同时对污泥产生了厌氧消化作用,因此厌氧水解池基本可对污泥的产生及消化达成平衡,故从水解池底部排出的厌氧污泥除部分有机物外,有很大一部分为无机物,如砂石、煤灰等,这些物质是由进水带入的。

  由于厌氧水解池中对污泥产生了厌氧消化作用,故厌氧水解池污泥产量小,佛山市纺织废水处理东站的厌氧水解池运行五六年才排泥一次。

有资料介绍污泥中有机物降解高于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卫生指标不亚于消化污泥。

  试验中取出水解池上层填料测得单个球上生物膜干重平均为0.19902g。

生物膜外观呈黑色,其VSS与SS的比值为0.705。

以每m3球形立体漂浮填料实测有11000只,则每m3填料的生物膜干重为2189g,相当于2.2g/L。

水解池滤料高度为2.8m,填充率50%。

在水解池下部2.8m高度内仍保持大量厌氧活性污泥。

因受条件的限制未能测试出下部污泥层内的污泥浓度。

但测得水解池底部排泥浓度为259g/L,污泥内有较多泥砂等无机物。

4 结论

  城市污水的厌氧水解处理工艺经过一年连续运行,得出如下结论:

  

(1)常温下采用厌氧水解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其处理效果优于初沉池。

在水解停留时间为3.5~4.0h时,水解池CODCr、BOD5、SS去除率分别在60%、60%、70%以上。

出水CODCr、BOD5浓度分别在106.5mg/L、55.6mg/L左右,这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由于水解池出水明显优于初沉池,在经费短缺,无力修建二级污水处理时厌氧水解可代替初沉池对废水进行一级处理。

  

(2)厌氧水解工艺对温度适应能力较强。

水温在14℃时仍能正常运行,且当水温从14℃升高到36℃时,处理效果变化很小。

厌氧调节-SBR法处理混合污水工程实践

 

0前言

   某制鞋有限公司为美国耐克公司定点加工厂,现有职工10000余人,日产废水约1000m3。

该废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生活污水,约占总水量的70%,另一部分为车间污水,包括车间地面及机器冲洗水和少量冷却水,约占总水量的30%。

废水具有流量波动大、悬浮物浓度高、可生化性较好等特点。

1工程概况

   废水处理站位于厂区东南角,废水分东、中、西三路经排水沟进入污水处理站,其中东侧排水沟主要为生活污水,悬浮物浓度较高;中、西侧排水沟来水主要为车间污水,水中矿物油浓度较高,经隔油池除油后与生活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站。

2污水水质、水量

   Q=1000m3/d;CODcr=450mg/L;BOD5=250mg/L;SS=;pH=

3排放标准

   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即

pH=6~9,色度≤80倍,SS≤150mg/L,COD≤150mg/L,BOD≤30mg/L。

4污水处理工艺(见图一)

图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5构筑物设计参数及特点

5.1初沉池

(1)工艺参数

总变化系数:

KZ=2;表面负荷:

q’=1.5m3/m2.h;平均流量:

Q=42m3/h;最大时流量:

Qmax=84m3/h;沉淀时间:

t=2h

(2)特点

   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两座,与厌氧调节池合建,全地下式钢混结构,上铺混凝土板覆盖。

污水经导流筒自流进入沉淀池,出水经集水堰收集后流入厌氧调节池。

沉淀污泥经潜污泵排至污泥浓缩池。

5.2厌氧调节池

(1)工艺参数

   有效容积:

V=420m3;水力停留时间:

t=10h(按平均时流量计);搅拌功率:

10w/m3污水

(2)特点

   采用全地下式钢混结构,上铺钢筋混凝土板覆盖,保温性能好。

调节池内安装水下搅拌机,有利于均化水质。

由于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污水中部分有机物发生水解反应,将水解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酸化阶段。

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能够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同时将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减轻后续好氧处理的负担。

5.3SBR反应池

(1)工艺参数

   曝气期污泥负荷:

NS=0.15kgBOD5/kgMLSS·d;运行周期:

8h;有效水深:

4.5m;充放比:

λ=40%。

(2)特点

   SBR反应池为本工程核心构筑物,采用圆柱形SBR反应池2座,交替运行。

每座池直径11m,池总高5m。

SBR反应池内设置水下鼓风机、微孔曝气器、潜污泵(排除剩余污泥)、滗水器、溶解氧在线测定仪、液位计等设备设施。

SBR反应池采用限定性曝气方式,每天运行3个周期,每周期运行时间8h,其中:

进水1h,曝气4h,沉淀1.5h,排放1h,闲置0.5h。

SBR反应池具有工艺流程短、处理效果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兼有脱氮除磷功能等优点。

6实际运行效果及分析

   本工程经2个月的调试后正式投入运行,系统正常运行半个月后,委托当地环保部门取样监测,结果如下:

进水CODcr为

7设计特点分析

7.1工艺流程选用得当,各构筑物功能明确

   由于受场地限制,工艺流程不宜太长,因而选用SBR反应池作为核心构筑物,车间污水中矿物油由隔油池去除;粗格栅、格栅除污机、初沉池能够去除大部分的悬浮物,厌氧调节池兼有调节水质水量和水解酸化的作用,能降解部分有机物。

7.2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

7.2.1采用水下罗茨鼓风机,省去了鼓风机房,因而降低了工程造价,并具有噪音小的特点。

7.2.2SBR反应池采用利浦制罐技术加工。

该技术是德国发明家萨瓦.利浦先生的专利技术,它应用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加工硬化原理和薄壳结构原理,通过专用技术和设备将2~4mm厚的镀锌钢板(或不锈钢复合板),按“螺旋、双折边、咬合”工艺建造成利浦罐(池)。

罐基础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与传统钢混结构相比,该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池体重量轻、防水性能好、造价相对较低、占地少等优点。

7.3竖向布置合理,厂区环境优美

   将气味较大的两座构筑物--初沉池与厌氧调节池采用全地下式结构,上铺草皮,种植树木,大大降低了原污水的气味。

整个厂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7.4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

   污水处理站水处理部分全部由PLC控制运行,因而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同时,鼓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由PLC根据SBR反应池中溶解氧浓度控制鼓风机的转速,进而调节风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