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294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3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

《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docx

北师大版数学单册备课电子稿1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数学备课笔记

 

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波

2012年8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长春市统一备课

全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全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基于儿童数数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表达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探索其中的规律性,培养与发展数感。

4、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计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地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6、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7、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8、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9、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简单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级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10、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全册教学重点:

1、10以内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认识简单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全册教学难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全册教学关键:

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一部分:

本册教材整体介绍

一、全册主要内容

●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6课时

第二单元:

乘法口诀

(一)10课时

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12课时

第七单元:

乘法口诀

(二)4课时

第八单元:

除法6课时

第六单元:

时、分、秒3课时

  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3课时

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4课时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

统计与猜测3课时

  实践活动

1.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说一说;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说一说;

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在小组内说一说。

2.独立设置的专题

节日广场1课时

月球旅行1课时

趣味运动会1课时

拓展内容

数学游戏;数学故事;单项实践活动;小调查;数学万花筒;你知道吗。

复习内容

整理与复习

(一)2课时

整理与复习

(二)2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全册教学目标

使学生:

1、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5、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6、认识东西南北,能根据一个给定的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7、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9、逐步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10、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书写整洁、认真检查等习惯。

全册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及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全册教学难点:

1、掌握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全册教学关键:

1、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数与代数编排特点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体验乘、除法的含义;

2.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乘法口诀;

3.通过学生身边小问题的解决,渗透数学的应用意识。

●乘、除法的含义

1.从数一数的活动中建立学生生活体验与乘法的联系;

2.从分一分的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思想。

●乘法口诀

1.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概括乘法口诀;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

3.在编排设计上提供学生探索的空间;

4.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

●乘、除的应用

1.教材配有富有童趣的、图文结合的或有多种信息的,有时答案不唯一的问题。

有时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栏目,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时、分、秒

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空间与图形编排特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学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观察物体

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体验物体相对位置的不同形状

2.方向与位置

在实地观察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统计与概率编排特点

 1.注重通过统计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现象。

实践活动编排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整理与复习编排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第二部分:

各教学单元实施建议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一、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提出并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关键:

加强实际操作,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本单元内容结构与前后联系:

三、课时安排建议:

 内容

建议课时数

数一数(乘法的初步认识)

3

儿童乐园(乘法的初步认识)

有几块积木(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

3

动物聚会(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四、单元编写特点与建议

本单元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四节内容。

第一节“数一数”,使学生体会日常生活的数数中,经常会遇到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本单元学习的乘法,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儿童乐园”,结合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第三节“有几块积木”,通过讨论算法,让学生体会用乘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

第四节“动物聚会”,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的关键。

下面是本单元主要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1.在数一数活动中,体会相同数连加的繁琐,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数一数”体会在日常生活的数数中,经常会遇到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本单元学习的乘法,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在学习乘法之前,安排了“数一数”,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会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的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苹果是分堆摆放的。

而其中数熊猫是采用几个几个数的;数圆片是先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是先数一列有几个,再数有几列)。

“数方格”时,学生可以应用前面数数的经验,独立完成。

“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建议:

①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数数

②     安排在摆一摆活动中数数

③交流数数的方法

●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

 2.通过具体实例,初步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指导学生数数的方法

 “儿童乐园”:

教材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不必要求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谁写在乘号的前面都可以。

但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建议:

①在解决问题中引出乘法

②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注意在充分的体验中引出乘法

 3.在操作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

“有几块积木”,通过讨论算法,体会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教材通过让学生计算积木的块数,使学生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建议:

①安排操作的活动

②在操作中,列出乘法的算式

教材先安排数一数的1、2、3题,都是排列成形如矩阵的物体或图形,再数一数分堆放置的东西(每堆一样多)。

前者可以一行一行地数,也可以一列一列地数,从而可以列出两种不同的相同数連加的算式,算得同样的结果,这孕伏了乘法不要区分乘数与被乘数的合理性;再通过解决“有几块积木”的问题,能够体会到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可以看成7个5,也可以看成5个7,用乘法算式表示都可以写成7×5或5×7。

这就是取消乘法中的被乘数与乘数称谓的根据。

所以,如果问:

5×7表示什么意义?

它就不仅表示7个5,也表示5个7。

 4.教材提供多种活动形式理解乘法的意义。

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的关键。

本单元在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上提供了多中形式,可谓颇具匠心,老师们要合理运用。

⑴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的练习到处可见。

如:

“动物聚会”。

⑵结合具体的情境说一说给出的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如:

8页的“连一连”,目的在于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6个3和3个6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但都可以写成3×6或6×3。

题中的6+3是多余信息。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学生操作起来很困难,他们考虑问题还不周全,有的孩子不理解,不能全选。

教师要有耐心,允许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有个过程,逐步达到要求即可。

⑶让学生用学具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

9页的“摆一摆,说一说”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用学具摆算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3×2可以表示2个3,也可以表示3个2。

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⑷让学生根据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如:

7页的2题

⑸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如:

9页的“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都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

(一)

一、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发展数感。

3、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关键:

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注意直观图与口诀的对应,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二、本单元内容结构与前后联系:

 

 三、课时安排建议

内容

建议课时数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2

摘桃子(5的乘法口诀练习)

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3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可爱的小青蛙(2、3、5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

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5

回家路上(用口诀解决问题)

练习一

 

 

 

 

 

 

 

四、单元编写特点与建议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多种的数数技能(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乘法口诀是学习表内乘除法,乃至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多位数的乘法,都要分解为若干个一位数的乘法才能计算,而计算除法,也要根据乘除关系,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因此,学习乘除法运算之前必须先掌握乘法口诀。

本册教材把乘法口诀分成两个单元进行教学,本单元只学习2-5的乘法口诀。

这种编排的意图,一方面是想把除法的学习提前一点,从而教材也能早一点进行乘除混编,体会乘法口诀在除法运算中的应用与价值,以及体验乘法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能够延长乘法口诀的学习周期,并有循环反复练习巩固的机会。

本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如下:

 1.通过数数活动,组织学生探索5的口诀

“数松果”: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创设了“数松果”的现实情景,把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活动情境之中,主动探索松果的数量与排数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教材设计的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丰富多彩,既有学生喜爱的游戏,也有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解决。

●教学建议:

①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②引导5个5个地数

③组织学生探索5的口诀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在初步建立口诀时,注意直观图与口诀的对应。

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和规律比较重要。

这是编制口诀的起始课,在这个探索活动中,①学生要经历有5个5个数的活动。

②体会到图(或摆出的图形)、算式、口诀之间的关系。

③理解每句口诀的实际意义。

④掌握编制5的口诀的方法。

⑤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探索其他口诀。

2.在摆一摆的活动中,探索2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材创设“摆筷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教学建议:

①安排摆一摆、数一数活动

②引导数据记录的方法

③组织学生探索2的口诀

另外:

给学生自己探索乘法口诀的时间和空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引领学生编制口诀时,有的喜欢全班集体编制,有的小组合作,其实在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想独立试编的需求。

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多给学生提供独立编制口诀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各口诀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熟记口诀,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

3.在数一数中,引导学生直接编写4的口诀

教材创设“小熊请客”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糖葫芦的串数与所需的红果个数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内,为编制4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教学建议:

①引导学生用学具数数

②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数数

③组织学生独立编写4的口诀

另外:

前面已经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解决“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时,除了书中人人都要掌握的递加4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用5、2、3的口诀解决这个问题。

如把9串分成3个3乘4,然后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还可分成5、2、2或5、3、1,还可以看成10串是40个,再减4。

这样很具有挑战性,但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只要能体会策略的多样化即可。

4.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回家路上”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教材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采用“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①交流图中的信息

②引导观察较隐蔽的信息

③同桌开展提问的游戏活动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注意能用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帮助学生巩固口诀

另外:

教学时注意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质量。

教材中有大量的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数学问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往往把相关的条件省略。

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重组情境中相关的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相应联系的过程。

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

数学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两个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习惯。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一、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2、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感受乘法与除法的密切联系。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

4、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关键:

加强操作活动,结合具体情境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

二、本单元内容结构与前后联系:

内容

建议课时数

分桃子(平均分的意义)

3

分苹果(平均分的两类问题)

分糖果(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分香蕉(除法运算的意义)

3

飞行表演(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平均分)

练习二

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

2

运动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快乐的动物(“倍”的意义)

4

文具店(解决涉及倍数关系一简单的实际问题)

花园(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一些简单问题)

练习三

三:

课时安排建议

 

 

 

 

 

 

 

 

 

 

 

 

 

  

四、单元编写特点与建议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物的问题,深刻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一是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

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之所以安排了三课时“分一分”的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学生一旦明白除法算式不过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符号表示,体会这是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除法的意义。

二是编排学习内容上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有利于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要先弄清两者区别再体会它们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

三是“倍”不作为科学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不下概括性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别。

本单元具体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如下:

 1.在分一分中,理解除法的意义

“分桃子”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①全部分完;②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少于份数。

●教学建议:

①说一说分的想法

②学具分一分

③引出同样多的概念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另外:

平均分是生活中的常用的概念,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得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

所以,必须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分苹果”也是小数目的平均分。

进一步体验“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分成几个”都是平均分,以及平均分有分得“一个不剩”和“还有剩余”两种不同的结果。

教学时注意:

①关于“有余数除法”在这里只是认识,通过分一分,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量有剩余现象,没有计算的要求。

②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12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苹果?

如果每个盘子放4个苹果,12个苹果可以放几个盘子等。

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的类型。

但值得强调的是,不要出现“等分除”“包含除”的名词。

③试一试中的第1题可作为重点进行指导。

还可以问学生:

“还可以怎样装袋?

”引导他们继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每袋装4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如果每袋装5个呢?

等等。

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益的有效方法。

2.在认知冲突中,体会记录分法的特点

“分糖果”是大数目的平均分,感受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

教材通过上述系列的“分一分”的活动,为进一步数学化,认识除法的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教学建议:

①提出分的要求

②小组合作开展分一分活动

③交流各种不同的分法

④体会记录分法的特点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鼓励学生用分法的多样化

教学时注意:

①教师示范如何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打下基础。

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

分的数量比较多,要完成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全组同学的任务,对二年级学生是有挑战性的。

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

学生的分法可能不同,第一次在表格中记录,许多同许学生是有困难的,教师要先适时引导学生会填写第一次分糖果的过程,再引导“小组活动”,②如果发现有一次分完的,应该请他们说一说:

一次分完是碰巧,或者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乘法口诀)呢?

如果是后者,应大加赞赏,因为他们自己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生能用乘法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