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264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8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docx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

第3章

3.1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和结项管理

3.1.1为什么要进行立项和结项管理

项目管理应当有始有终,立项和结项分别是项目管理的头和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这么重要的管理工作却被传统软件工程教科书和CMM忽视了,导致大多数项目开发人员不仅不懂得立项和结项管理,甚至有“事不关己”的错觉。

国内有许多项目要么没头没尾、要么虎头蛇尾,令人叹息。

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了,扭转这种陋习的确不容易。

我在1997年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立项管理的概念,导致团队花了一年的时间开发出一个根本赚不了钱的软件产品,而我最初却美滋滋地认为挣个几百万元没有问题。

我的第一个公司一年时间就倒闭了,很心疼,花大钱买了教训。

2004年我第二次创业,公司再也没有发生立项混乱的事情,每个产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正式开发,最终都是盈利的。

我在某个大型电信企业工作时,耳闻目睹了许多失败的项目,几年里累计经济损失超过亿元。

以我调查分析,如果立项管理做得很好的话,至少可以识别出半数必然失败的项目,避免巨额亏损。

人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错误的开端将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至少我目前看到的是100%的失败。

在企业里不能鼓吹“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理念,因为项目失败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失败”再也没有机会当“成功”的妈妈了。

所以,为了避免项目失败,首要任务是做好立项管理。

结项管理没有立项管理那么复杂和困难,但它却是企业积累知识财富的重要管理环节。

只要当事人在思想上不轻视结项管理,那么就能使项目善始善终。

3.1.2立项决策理念:

领导独断还是群体决策

立项管理的目的是确立符合机构利益的项目,将人力资源、资金、时间投入到有价值的项目上。

反之,拒绝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立项建议,避免浪费人力资源、资金和时间。

立项管理是决策行为,其目标是“做正确的事情”(dorightthings)。

立项之后的研发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目标是“正确地做事情”(dothingsright)。

只有“正确的决策”加上“正确地执行”才可能产生良好的产品。

通俗地讲,立项决策关注的问题是:

是否立项?

要花费多少钱?

需要多少人工作多少时间?

谁负责?

在规范化水平比较低的企业里,通常由少数领导做立项决策。

这种独断式的决策有两大隐患:

(1)企业领导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一个人做决策难免带入较多的主管臆断,决策风险比较高,而且领导承担的责任太大。

IT企业的群众大都是高智商的人才,把群众撇在一边的做法显然不合理。

(2)即使领导做出了英明的决策,但是群众却难以学习并继承这种英明的决策过程,浪费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最勤劳的首相,但是当一个好人的力量超过了群众的力量的时候,就埋下了衰败的伏笔。

诸葛亮在世时过于忧国忧民,他连处罚士兵二十大板这样的“小事”都要亲自处理,实在是位好心的独裁者。

诸葛亮累死之后,后继无人,蜀国的败家子们很快就把国家搞灭亡了。

诸葛亮树立了“鞠躬尽瘁”的典范,我们后辈在敬仰他的同时也要引以为戒:

企业的繁荣昌盛和持久发展不能依赖于个别领导人的鞠躬尽瘁。

对于小企业而言,领导独断决策可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领导独断决策是很危险的,应当尽早引入群体决策机制。

作者曾经在一家大型电信企业工作,该企业约有2000名研发人员,每年平均约100个项目,公司领导显然不可能对那么多项目亲自做决策。

该公司有成熟的立项制度,各级经理和员工都知道如何参与立项过程,否则混乱不堪。

本章立项管理的理念是:

建立群体决策的立项管理方法和规范,不仅让群众贡献智慧,而且让群众分担责任;使成功的经验不断被企业复用,并升华成为企业的制度。

3.1.3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管理流程

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管理流程如图3-1所示,关键活动是“产品构思和调研”、“可行性分析”、“立项建议”、“立项评审”和“项目筹备”。

主要工作成果见表3-1。

评审委员会

领导和项目经理

立项建议人

图3-1自主研发产品的立项管理流程

关键活动

主要工作成果

责任人

产品构思和调研

《产品构思和调研报告》

立项建议人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报告》

立项建议人

立项建议

《立项建议书》

立项建议人

立项评审

《立项评审检查表》

《立项评审报告》

立项评审委员会

机构领导

项目筹备

《项目估算表》

《项目任务书》

项目经理

机构领导

表3-1自主研发产品立项管理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

3.1.4如何进行产品构思和调研

立项建议人首先要在宏观层面上搞清楚“开发什么”、“怎样开发”、“怎样赚钱”等重大问题,即产品构思。

产品构思的主要内容有:

✧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产品如何开发

✧谁购买和使用产品

✧如何销售

调研的目的是为产品构思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充分的、有价值的信息。

如果不做调研的话,那么产品构思和可行性分析建立在空想之上,主观臆断的成分就很多。

调研的主要内容有:

✧市场调查;

✧政策调查;

✧同类产品调查;

✧竞争对手调查;

✧用户调查;

常见立项调查方式有:

3.1.6如何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并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够使一个很好的产品构思转变为可赢利的产品。

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各个方面的分析,判断《立项建议书》中的那些建议能否真的实现?

成功或者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

值不值得立项?

一般地,可行性分析的要素有:

✧市场可行性分析

✧政策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

✧SWOT(强项、弱项、机会、威胁)分析

立项建议人按照指定的模板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宗旨是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和结论,既不能讲大话和空话,也不能连任何细节都要分析,不能拿文件“厚度”来评判写得好不好。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参考格式见表3-4。

XYZ可行性分析报告

1.市场分析

(1)分析市场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说明本产品处于市场的什么发展阶段。

(2)本产品和同类产品的价格分析

(3)统计当前市场的总额、竞争对手所占的份额,分析本产品能占多少份额。

(4)产品消费群体特征、消费方式以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2.政策调查

(1)分析有无政策“支持”或者“限制”;

(2)分析有无地方政府(或其它机构)的“扶持”或者“干扰”。

3.技术和时间分析

(1)从技术角度分析本产品“做得了吗?

”、“做得好吗?

”。

(2)按照正常的运作方式,开发本产品并投入市场还来得及吗?

(3)预算中的人员能及时到位吗?

(4)预算中的软件硬件能及时到位吗?

4.成本-收益分析

(1)估计总成本;

(2)估计总收益;

5.SWOT分析

(1)我们的强项是什么?

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强项?

(2)我们的弱项是什么?

我们如何减少这些弱项的影响?

(3)市场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机会?

我们如何把握这些机会?

(4)什么威胁着我们的成功?

我们如何有效地对付这些威胁?

6.其它

例如知识产权分析:

(1)分析是否已经存在某些专利将妨碍本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2)分析本产品能否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如何获得?

表3-4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参考格式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首先要分析市场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判断本产品处于市场的什么发展阶段。

可以简单地把市场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未成熟的市场、成熟的市场和将要消亡的市场。

对于将要消亡的市场,风华正茂的企业不能进入,而那些“饱一顿饥一顿”、“打一枪换一炮”的小公司可以进入。

富有企业瞧不起的市场,说不准就是贫穷企业的金矿,富人和穷人各有各的活法,关键是不能走错道。

对于成熟的市场,客户的需求是明摆着的,商家都看得见,于是纷纷挤入。

虽然需求风险比较低,但是竞争者多了,就会大打价格战,利润自然会下降。

目前国内家电市场就是真实的写照。

如果想在成熟的市场谋求一席之地,企业必须具备以下特色:

(1)有成本优势。

如果你的成本比对手的低,那么别人拼不过你;

(2)细分市场的定位非常准确。

细分市场对应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谁能够充分挖掘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谁就能在这个细分市场吃个饱。

涉足未成熟的市场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很难准确地估计潜在的市场有多大?

自己能占多少份额?

如果错误地高估了市场,那么即使你成为老大也会因需求不足而饿死。

但是未成熟市场的引诱力很大,如果市场分析是对的话,一旦抢占了先机,就有可能获取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

风险和利润总是结伴而行的,想发财就要冒险。

一些拥有创新技术的中小型企业喜欢冒险探索新的市场,而许多大企业通常静观其变、规避风险。

等开拓者头破血流地把市场基础打好后,大企业突然全线出击,迅速占领市场,把开拓者一举消灭。

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不论进入那种类型的市场,都要尽可能准确地分析市场的总额、竞争对手所占的份额,以及本产品可能占有的份额。

同时要深入分析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和消费方式,以便发掘细分市场。

三、政策可行性分析

从封建社会起,世界各国就有官商勾结的悠久传统。

如果官商勾结干坏事,现代人称之为腐败,腐败是一定要打击的,因为腐败对国民经济危害非常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官商勾结”将逐渐被“官商合作”取代。

制定良好的经济政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中国目前正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发展,尚在摸索前进。

在没有完全实现“市场经济”之前,不论合理还是不合理,政府制定的众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十分巨大。

众所周知,国内大部分成功的企业都有坚实的政府背景。

甚至连外商都知道,在中国做生意必需和政府打交道。

何为政策?

政策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的堂而皇之的借口。

所以我们在做立项可行性分析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分析政策将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重点分析:

(1)有无政策“支持”或者“限制”;

(2)有无地方政府(或其它机构)的“扶持”或者“干扰”。

如果发现有政策支持,那么要及时善加利用。

例如各地方政府都制定了扶持软件企业的政策,如果你能享用,就无形地提高了竞争力。

如果发现有政策限制,那么想想“有无空子可钻、是否可以打擦边球”。

别人因政策限制而不能做的事情,你巧妙地做了,那就是本事。

例如政府禁止电视台做香烟的广告,但是电视台照样可以播放“一品黄山,天高云淡”这样的广告,谁说得清楚此黄山指的是什么?

电信业内走政策边沿而成功的最有名的例子是“小灵通”,当“小灵通”茁壮成长之后,政策就会向它倾斜。

如果你开发的产品既无政策支持,也无限制,而你又希望得到政策的支持。

那么你就协同业内人士积极地和地方政府沟通,引导政府制定对行业有益的政策。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政策亦是如此。

如果你善于利用政策,你就比竞争对手多几分优势。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至少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能否在给定的时间内实现软件的全部功能?

如果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麻烦就大了。

轻则拖延进度,重则断送项目。

(2)软件的质量如何?

例如有些应用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如果软件运行慢如蜗牛,即便功能具备也毫无实用价值。

有些高风险的应用对软件的可靠性要求极高(例如航空航天系统),如果软件出了差错而造成客户利益损失,那么软件开发方可要赔惨了。

(3)软件的开发效率如何?

如果开发效率比较低,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而且延长了产品上市的时间,可能会丧失市场机会。

软件维护是非常拖后腿的事,它能把前期拿到的利润慢慢地消耗光。

如果软件的质量不好,将会导致维护的代价很高,所以企图通过偷工减料而提高生产率是得不偿失的。

技术可行性分析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做得了吗?

做得好吗?

做得快吗?

五、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最容易理解。

收益减去成本就是利润,如果成本高于收益则表明亏损了。

企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干,惟独亏本生意不能干。

企业在产品开发、营销、维护方面所付出的都可以折算成金钱,汇总起来就是总成本。

如果做的是小本生意,真的要对成本进行细算,否则入不敷出。

计算成本的参考清单如下:

(1)软件开发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

(2)办公室的房租;

(3)办公用的家电,如桌、椅、书柜、照明电器、空调等;

(4)计算机、打印机、网络等硬件设备;

(5)电话、传真等通讯设备以及通讯费用;

(6)办公消耗,如水电费、打印、复印费、资料费等;

(7)购买必需软件的费用,如买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等。

(8)公司人员差旅费、培训费等;

(9)产品宣传费用。

如广告费,Web站点建设费;

(10)为了讨好客户,还要充分考虑用于吃喝玩乐的费用;

(11)产品售后服务、维护费;

1997年我曾经开过一家软件公司,总共只有5、6个人员开发一个软件产品,平均月工资是2000元,可是公司一年就亏损了30万元,我当时真的没有想到怎么可能亏那么多呢!

后来列了一张清单仔细计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才明白“挣钱靠汗水、花钱如流水”啊。

收益包括“可以用金钱量化的收入”和“难以用金钱估算的好处”,通常大家更加关心前者。

如果是承包某个客户的项目,那么收益就写在合同中。

如果是开发自己的软件产品,那么收益就是销售额。

人们喜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想着别人家里的。

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兼得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

在现实中,这等好事可不会轻易降临。

短期利益容易把握。

国内软件公司经常会一窝蜂地去做信息管理系统、网站、系统集成项目或电子商务等等,眼前能挣什么就干什么。

每当我们沉迷于短期利益而不思进取的时候,应该好好回忆童年时代那些伟大的抱负,给自己一些激励。

长远利益难以把握,风险较大。

能为了长远利益不惜短期亏损的人,要么是雄心勃勃的将帅之才,要么是“纸上谈兵”、“眼高手底”的那一类庸人。

在前几年IT泡沫时期,国内有不少Internet企业只投入不产出,为了成就将来的霸业,甘愿在眼前拼财力、比耐性。

期望最后存活下来,和几个寡头瓜分市场。

那些为长远利益奋斗的人们,你们可得把长征的路途走完,千万别让事业在中途夭折啊。

六、SWOT分析

SWOT代表强项(Strengths)、弱项(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SWOT是产品立项过程中最常用、非常有效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的核心问题是:

✧我们的强项是什么?

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强项?

✧我们的弱项是什么?

我们如何减少这些弱项的影响?

✧市场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机会?

我们如何把握这些机会?

✧什么威胁着我们的成功?

我们如何有效地对付这些威胁?

一般地,市场和政策属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并不由企业控制,基本上与企业的内部特征没有多大关系。

而对于许多采用成熟技术的产品而言,同行企业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结果大同小异。

而SWOT分析则是与企业内部特征紧密相关的,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在很多时候,“市场、政策、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不足以使决策者下定决心立项或者否决立项建议,此时SWOT分析举足轻重。

在2000年我的一个朋友构思了一种先进的无线掌上型设备,叫“掌上导游仪”,目标客户是高消费的旅游者。

大家对“市场、政策、技术”方面作了可行性分析,得出比较乐观的结果。

于是我联系了一位民营企业家投资这个产品,第一期投资协议已经确定下来,项目进入了筹备阶段。

就在这个时候,我参加了一个项目管理培训课。

在现场练习SWOT分析时,我就拿这个“掌上导游仪”作为案例,我扮演立项者,其他学员扮演评审者。

短短15分钟时间,我就被评审团击垮了。

尽管“市场、政策、技术”都是可行的,但是我没有“核心竞争力”,我能做的产品其它企业可能会做得更好,于是评审团一致否决了我的立项建议。

尽管对其他学员而言这个SWOT分析仅仅是模拟训练,对我而言则是真实的考验。

培训课一结束,我马上打电话通知投资方和创始人暂停产品开发。

不久之后大家心平气和地取消了这项投资。

遗憾的是,软件工程书籍和CMM/CMMI中都没有论述SWOT分析方法,有些项目管理书籍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所以大部分IT人士不懂得SWOT分析。

我要提醒大家,并不是任何团队(或企业)都能够使一个很好的产品构思转变为可赢利的产品。

我亲身体会了SWOT分析的效力,所以极力建议同行们学会SWOT分析。

3.1.7如何进行立项评审

第1步评审准备

立项建议人把《立项建议书》、《可行性分析报告》、《产品构思和调研报告》等材料递交给机构领导,申请立项评审。

机构领导根据项目的特征组建相应的立项评审委员会,并确定主席。

一般地,立项评审委员会由机构领导、各级经理、市场人员、技术专家、财务人员等组成。

主席应当具备比较丰富的评审经验,能够控制评审会议的进程。

主席除了主持评审会议之外,还要负责撰写《立项评审报告》。

主席确定评审会议的时间、地点、设备和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包括评委、立项建议小组、旁听者等),将评审材料发给所有评审委员。

评审委员们必须在举行评审会议之前阅读完毕相关材料,并及时与立项建议人(或小组)交流。

第2步举行评审会议

评审委员会按照计划召开立项评审会议。

主席宣讲本次评审会议的议程、重点、原则、时间限制等。

立项建议人(或小组)陈述《立项建议书》的主要内容。

各评审委员提出疑问,立项建议人(或小组)解答。

双方应当对有争议的内容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

每个评审委员根据“立项评审检查表”(参见表3-5)认真地评估该项目。

主席汇总所有评审委员的评审意见,填写《立项评审报告》(参见表3-6),评审会议结束。

立项评审检查表

项目名称

评审时间

评审地点

评委姓名

主要检查项

评价

产品需求、目标清晰吗?

产品符合本公司短期、长期的发展战略吗?

客户需求强烈吗?

消费群体的购买力强吗?

当前市场总额大吗?

市场发展前景好吗?

预期能占有的市场份额令人满意吗?

己方的核心竞争力强吗?

SWOT分析令人满意吗?

产品的技术方案合理吗?

技术实现途径(如自主开发、外包开发等)合理吗?

产品的开发计划合理吗?

实际用于开发本产品的经费、人员、物资、时间能满足要求吗?

产品的营销计划合理吗?

成本收益分析令人满意吗?

产品的质量令人满意吗?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给用户带来意外的损失吗?

有政策风险吗?

有知识产权风险吗?

有财务风险吗?

有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吗?

评审结论

[]同意立项

[]否决

意见建议

评委签字

签字,日期

表2-5立项评审检查表

立项评审报告

项目名称

立项建议人

送审材料

评审时间

评审地点

评审委员

姓名

工作单位(部门)、职务、职称

同意立项的评委

同意立项的理由

反对立项的评委

反对立项的理由

机构领导终审

[]同意立项

[]否决

机构领导的意见建议

领导签字

表2-6立项评审报告

第3步机构领导终审

主席将《立项评审报告》递交给机构领导。

机构领导在《立项评审报告》中签注最终审批意见。

一般地,机构领导拥有一票否决权。

如果机构领导的终审结论与评审委员会的结论“一致”,则机构领导和评审委员会共同分担立项评审工作的责任。

如果机构领导的终审结论与评审委员会的结论“相反”,机构领导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则机构领导应当对立项评审工作负全部责任。

如果机构领导同意立项,那么进入下一步“项目筹备”。

不论是否同意立项,评审者都可以给出建议,帮助立项建议人改进《立项建议书》或者更好地进行项目筹备。

3.1.8如何进行项目筹备

第1步任命项目经理

当立项建议被批准之后,机构领导首先任命合适的项目经理,让项目经理去筹备项目。

一般地,首要的立项建议人被任命为项目经理。

因为立项建议人功劳最大、最了解该项目,而且最希望该项目成功(否则他就不会写立项建议书了)。

另外的好处是,这种任命方式能给员工们一个好盼头,让追求上进的人有机会提升职位。

很多企业领导凭自己的喜好任命项目经理,这是不良习惯,非常不利于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如果立项建议人的确不适合于当项目经理,例如他丝毫不懂项目管理知识、所有项目成员都不喜欢他、身体不健康而无法担当重任等等,那么机构领导就另外物色项目经理。

同时,机构领导人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奖励立项建议人(他是有功之人),设法让立项建议人心平气和地接受领导的决定。

在企业里,商业决策是不能被道义困扰的,但是领导人不能不讲道义。

第2步争取项目资源

很多人乐观地认为,只要立项建议书被批准,项目经理被任命后,那么就可以安心地开发产品了。

在现实之中很少有这么顺利的事情。

机构的资金和资源是有限的,可能难以完全按照《立项建议书》的要求给项目分配充足的资金和资源。

机构领导和项目经理应当设法和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协商,尽可能为项目争取必要(充分)的资金和资源。

要明白,企业永远都缺人、缺钱,但总是可以挖出人和钱来。

所以项目筹备过程实质上就是项目经理争取资金和资源的奋斗过程。

如果项目经理不会争取资金和资源的话,那么他就是傻瓜,因为他会把自己和下属累死的。

另外一种极端是,一些有过硬靠山的项目经理可能会霸占过多的资源。

我就曾发现一些项目在结项之际还剩余很多经费,为了避免剩余经费被公司回收,有些项目经理干脆买一些昂贵的设备闲置着(以备将来使用)。

这种做法无疑背离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3步下达项目任务

机构领导依据《立项建议书》和项目实际的资源,撰写正式的《项目任务书》,交给项目经理,格式参见表3-6。

该《项目任务书》不仅是启动项目的依据,而且还是项目验收的依据。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将不断细化任务,详见“项目规划与监控”过程域。

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

项目经理

起止日期

估计工作量

1.目标和范围

2.人力资源

说明项目的人员和角色职责

3.任务与进度

提示:

确定大的任务和进度

4.应递交的成果

机构领导签字

项目经理签字

表3-6项目任务书

第4步项目启动

机构领导和项目经理、相关人员召开项目启动会,让所有人员明白项目目标和内容。

机构领导和项目经理要设法调动项目成员的积极性。

公司系统管理员在“集成化项目管理系统Future”中创建该项目,将立项过程中的所有文档存放在Future系统中。

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使用Future系统来管理本项目。

一些建议:

✧公司要对立项管理过程产生的所有文档进行管理(例如保存在Future系统中),确保不丢失文件、版本不混乱、及时传达。

对于签字的纸质文档,要保存在专门的文件柜(文件夹或文件袋)中。

人们取阅纸质文档后要及时归还。

由于立项管理过程的大多数文档含有商业机密,要求相关责任人做好保密工作。

✧在项目筹备时,基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一般不能让某些项目占用过多的优势资源。

项目经理要和上级领导充分沟通,双方在资源分配方面要达成共识。

在立项时要估算人力资源成本,在结项时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

3.1.9自主研发产品的结项管理流程

结项管理的目的是:

(1)指对项目的资产进行清算,防止资产流失,并重复利用资产。

(2)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用于考核人员业绩。

(3)项目成员总结经验教训,相互交流。

结项管理的流程如图3-2所示,关键活动是“结项申请”、“结项评估”、“项目收尾活动”。

该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见表3-7。

图3-2结项管理的流程

关键活动

主要工作成果

责任人

申请结项

《结项申请书》

项目经理

结项评估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