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034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

《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docx

三年级测量教案17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备课表

主备教师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厘米 ,知道它们之间的

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认识千米的过程,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

单的换算 。

3、认识质量单位吨,明确吨和千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 

单位换算。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认识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

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

单元教学拓展点

长度、面积单位各自之间的换算。

 

单元教学知识点

课时安排

毫米的认识 

 1课时

 分米的认识

 2课时

 千米的认识(含练习)

2 课时

吨的认识(含练习)

 2课时

 

 

 

 

主备教师:

王金慧复备教师:

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2、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具学具:

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学生尺,铅笔盒,数学书,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引出新课。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和宽、厚分别是多少。

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

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提出问题:

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

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板书课题:

毫米的认识

3、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三、课堂练习设计:

1、练习一的第1、2题。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     教室长10(      )

玻璃厚5(       )     铁皮厚2  (     )

3、想一想,填一填

4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2厘米8毫米=(    )毫米  

25毫米+15毫米=(    )厘米

4.小明的日记。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早晨,我从长2()的床上起来,拿起13()的牙刷刷牙......洗漱完毕,吃完饭,同身高145()的哥哥一起走出高33()的大楼,走了500()来到学校。

我走进教室,坐在高5()的椅子上,把书包放在高8()的书桌上,我打开书包,拿出厚6()的数学书,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四、思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分米的认识第二课时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含义。

2、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米尺。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方法借鉴,初探新知。

1、前面小朋友认识了哪个新朋友?

哪你知道什么时候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

2、今天老师想知道课桌的长、宽是多少?

你有什么办法呢?

1.抽说,全班交流方法

2.请你们拿出直尺来测量一下吧?

(学生可能说出的测量方法:

A、用尺子的最大记刻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

B、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

3.集体交流测量方法。

4.优化测量方法。

二、探究体验

1、认识分米。

(1)经过操作,学生意识到量课桌这样长度的物体时,用米、厘米、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都不太适合,结合刚才的测量,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10厘米、1分米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出示米尺图的一部分,老师指图说明:

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

分米的认识)

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我们认识了分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板书:

1分米=10厘米

(3)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个长度单位是什么?

分米和米的关系你知道吗?

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总结1米=10分米

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2)估测一下手指的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约是1分米,小组内相互量一量。

(3)体验1分米的长。

(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选代表交流,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借助米尺去想,也可以通过测量比较的方法去想。

(4)生活中哪些物体有1分米?

4.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完成“做一做”。

2、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2分米段8厘米的线段。

4、组织完成练习一第3题。

5、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跳绳长2()课桌高7()

小丽身高12()一块橡皮厚12()

5、组织学生用手势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先估算,后测量,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学生用手势表示,同组同学进行判断。

四、课后小组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五、课时作业

1、填一填。

6分米=()厘米4米=()分米70分米=()米

600厘米=()分米40厘米=()分米10米=()分米

100张纸的厚度约是1厘米,1000张纸的厚度约是()厘米,也就是()。

2、辨一辨。

(1)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

()

(2)爸爸走一步大约30分米。

()

(3)小明身高120分米。

()

(4)讲台长9米。

()

3、在○里填上“﹥”“﹤”或“=”。

4厘米○4分米9毫米○3厘米18毫米○1分米

5厘米○7毫米34毫米○9厘米1米○100厘米

60毫米○6厘米8分米○90厘米3分米○23毫米

 

4、算一算。

 

测量(练习课)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练习一第1、4、5、6、7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加深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联系,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认识更清晰。

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尺子、作业纸。

教学环节

一、准备练习

1、系统复习长度单位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能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

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随意指两个长度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进率。

2、小组活动:

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

3、出示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长度(注意长度单位的运用),然后师生量一量,共同验证,对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基础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

先判断,再测量。

(注意提醒学生回忆正方形的特征,该选用什么单位)

2、练习五第4题。

要求:

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3、练习五第5题。

要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老师适当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发展练习

1、练习五第6题。

要求:

(1)理解题意,寻找解决办法

(2)列式后出现矛盾怎么办?

学生尝试解答,再全班交流。

2、练习五第7、8、9题。

要求:

师课前需查找相关资料完,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3、游戏:

排队与对话。

要求:

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纸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小到的顺序排列。

拿到某个长度单位的学生请用那个单位说一句话。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呢?

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五、课时作业

1、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

(1)小红身高134毫米。

(2)一辆汽车重200千克。

(3)5米等于5000毫米。

(4)一袋果冻1000克,20袋果冻20千克。

(5)曲别针长34毫米。

2、在○里填上“>”“<”或“=”。

40毫米

4厘米5分米

49厘米5400克

55千克

3、算一算。

10厘米+90厘米=()厘米=()米

1米-7分米=()分米

2米=()分米=()厘米=()毫米

32分米-7分米=()米

4、东东身高80厘米,他再长(    )厘米正好是1米。

5、1支粉笔长5厘米,用去5毫米,还有多长没用?

6、一本书厚5厘米,在一个长4分米的书架上能放几本这样的书?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一、复习导入:

谈话:

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

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导入:

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

认识千米(公里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

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

(北京距天津?

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

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

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放课件:

(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千米的认识:

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

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2)同学们想一想:

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

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板书:

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

为什么?

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3)小结:

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圈是1千米。

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

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

(播放课件)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

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

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

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内讨论)

板书:

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

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7)王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王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

简述理由?

(9)小结:

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米3000米=()米

9千米=()米6000米=()米

要求:

看清单位名称换算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

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

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1km=1000m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例5、教材第28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千米与米之间进率,掌握换算方法。

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1、用手势表示出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呢?

(抽生反复说1千米有多长)

2、把这些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的排一排。

3、填一填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5()电线杆高10()火车每小时140()

数学课本厚8()课桌高7()

(学生完成,填完后,小组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口答。

60毫米=()厘米8米=()分米

90厘米=()分米7厘米=()毫米

(学生口答出结果,并说出想的方法。

5、回顾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谁能说一说千米和米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学生说出:

1千米=1000米)

4、引入。

我们知道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学习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5。

(1)出示例5。

我们知道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两道题你能完成吗?

自己试试看。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谁愿意把你填的结果和想的方法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板书:

3千米=3000米5000米=5千米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填的结果和填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

投影出示“做一做”。

你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吗?

试一试。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填在书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以及填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算一算,想一想。

(1)一般公共汽车站之间的长度约是500米,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3千米呢?

你觉得1千米、3千米有多远?

(2)电力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架电线杆,每50米划分一段,2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2、填一填。

出示练习六第4、11题。

3、画一画。

出示练习六第10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时作业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

每分约行70(米)

每时约行80(千米)

每时约行24(千米)

每时约行100(千米)

每分约飞行15(千米)

每分约飞行270(千米)

2、算一算。

3千米=()米6000米=()千米4千米600米=()米

7800米=()千米()米8千米30米=()米5050米=()千米()米

7千米5米=()米3924米=()千米()米

三、一名游客1小时大约走4千米,他沿下列路线旅游大约要走多少小时?

(1)博物馆——游乐园——动物园——博物馆。

(4小时)

(2)植物园——游乐园——书店——植物园。

(3小时)

吨的认识第六课时(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建立吨的重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

建立吨的重量观念。

教学准备

展示台、电脑。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1.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

(板书:

千克 克)

 2.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

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

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出示:

一个苹果重200(克);]  

问:

那一箱苹果呢?

[出示:

一箱苹果重10(千克)]

2、[出示:

一卡车苹果重3(  );]

问:

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

都不恰当,是吧?

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单位——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

吨的认识)

三、实际体验、学习新知

(一)建立“1吨”的概念

1、了解“1吨”的物品有多重。

[出示桶装矿泉水(实物)]

①请几名学生亲自搬动矿泉水,体验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运很吃力)

②请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

(板书:

100千克)

将这5桶水装在一个大袋子里(指出一袋子的重量是100千克)再请学生尝试搬动(用尽力气也搬不动)

师:

这么重的东西,就是老师也搬不动它。

可是,即便这么重的东西,它的重量也没达到1吨;得10个和它同样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总重量为1吨。

(板书“1吨)

2、巩固对“1吨”的理解(以学生体重为例)。

师:

为了更好地认识“吨”这个重量单位,老师再打个比方。

   咱们班有36名同学,有谁能说一说你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汇报)

师:

假设平均一个学生的重量是25千克,那就需要把咱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摆在大秤上,还需再加上4个学生后,总重量是1吨。

总结:

每个袋子装的矿泉水的重量是100千克,10个袋子的总重量是1吨;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总重量是1吨。

根据这些内容,你能说出吨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吗?

(板书:

1吨=1000千克)

3、了解重量单位“吨”的应用范围

①在计量较重的物品的重量时,会用“吨”作单位;

②在计量许多物体的重量的总和时,会用到“吨”作单位;

③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交通工具的载重量也常常用“吨”来作单位。

“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请看,在这辆卡车上有“4t”的字样(放大)。

问:

这表示什么意思啊?

(4吨)

(二)加深对“吨”的理解

出示情景图:

怎样理解限重一吨,能想办法帮助小动物们过桥吗?

(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在生活中找“1吨”

学生自由发言,再次建立“吨”的概念

四、巩固知识,将数学还原回生活

1、完成教科书1题?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手势表示出来.

(1)一瓶墨水重150克。

  (  )          

(2)一头鲸重2吨。

     (  )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  )          (4)一桶水重10厘米。

  (  )

3、请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  )里。

        火车装货(   )        A、60吨    B、600千克    C、6000克

      一只鸡重(   )        A、2吨     B、200千克    C、2千克

       小明体重(   )        A、4吨     B、30千克     C、800克

       每个苹果重(   )      A、2克     B、1千克      C、150克

4、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艘轮船重50(    )     一个西瓜约重3(    )       一支铅笔重30(    ) 

  一头大象重7(    )      一把梳子重50(   )      小明体重35( )    

5、课后延伸:

读一读这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002年9月18日            星期三

   今天清晨9点钟,我就从30吨重的床上起来。

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

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的奔向学校,路上碰到了载重量8克的大卡车。

中队长检查了我的日记后,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同学们,你们知道可笑在哪里吗?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练习题)第七课时(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第1-4题及“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表示物体重量单位的知识,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掌握重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重量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展示台、电脑。

教学环节

一、基本练习

1、口答。

(1)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1克大有多重?

1千克呢?

1吨呢?

(3)估一估,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的重量。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约重1()

(2)一枝铅笔长15()

(3)电动车每小时行25()

(4)一袋大米约重()

(5)小明身高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