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521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知识与

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通过选择一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

百家争鸣的影响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府、孔庙、孔林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把孔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你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有哪些吗?

师:

投放三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激发求知欲。

 

自主

探究

 

自学课文,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题

师:

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

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老子

1.人物档案

请根据课文整理人物档案,与同学分享你所了解的老子生平。

2.思想主张

概括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你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吗?

这个故事体现了老子的哪一思想主张?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人物档案

请根据课件资料整理人物档案,与同学分享你所了解的孔子生平。

2.思想主张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分组讨论: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3.教育成就

概括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哪些?

孔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宝贵教育思想,谈谈你将如何在实践中践行这些思想?

4.课堂活动: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同学们受邀为与会领导人介绍中华文化名人孔子,请你准备一个五分钟的解说词吧。

三、百家争鸣

1.阅读课本38页“相关史事”,思考: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2.结合课文,制作表格,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3.分析讨论:

百家争鸣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4.学以致用:

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随手丢弃垃圾等。

怎样来杜绝这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去创建文明校园?

请运用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提出相应对策。

 

师:

出示人物图片,指导学生整理人物档案。

 

生:

小组合作,了解老子生平简介。

 

师:

指导学生概括老子的思想主张,借助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生:

分享故事,理解主张。

 

师:

出示人物图片,指导学生整理人物档案。

 

生:

小组合作整理并展示人物档案,掌握孔子生平简介。

 

生:

概括孔子思想主张,分组讨论,认识孔子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师:

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弘扬正气,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师:

组织学生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

指导学以致用,弘扬孔子思想,助力自身健康成长。

 

生:

分组准备解说词,班内进行精彩展示。

 

师: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明确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包括: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政治上新旧制度交替等,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大变革。

生:

思考回答问题。

 

师:

指导学生制作表格,呈现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通过列表对比,明确各学派思想的差异。

生:

列表归纳,掌握基础。

师:

指导学生分析并归纳百家争鸣影响。

明确百家争鸣中,各学派聚众讲学,著书立说,直接促成了思想繁荣;同时,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有力促进了文艺科学的发展。

生:

分组活动,运用诸子百家的思想,研讨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

师:

组织学生活动,适时引导,开拓学生思路。

拓展延伸

历史小论文: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诸子百家学说的中心及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

诸子百家中许多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请以此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师:

组织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深刻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紧密联系。

生:

结合所学,撰写历史小论文,学以致用。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老子和孔子,了解控制的政治思想主张及教育成就,了解百家争鸣中所涌现出的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思想主张,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孔子》主题曲)

孔子是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人物了,至今依然受到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尊重,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那么,孔子为什么会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百家争鸣又有哪些思想学派呢?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依据教材内容对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和著作进行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以教师讲述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

1.孔子。

主要分析其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老子。

分析其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社会急剧变化—反映在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

经济上,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军事上,长期战乱,奴隶社会逐渐瓦解

政治上,变法运动兴起,封建制度初步建立起来

对各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及其思想主张进行讲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以下问题:

1.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有哪些主要话题?

为什么会以它们为主要话题?

主要是关于战争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社会现实的需要。

2.诸子百家中哪一观点最符合时代潮流?

法家。

有封建制度确立,统一趋势的历史潮流所决定的。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分析讨论,理解教师分析总结的问题,从中得到“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的认识。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孔子:

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A.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概念。

学生活动:

①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由对孔子的“仁”、“礼”思想了解较全面的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子设坛讲学的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归纳出孔子的“仁”、“礼”思想内涵。

②感性认识孔子:

放映学生自制录像“夫子庙大成殿一日游”。

仁: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B.伟大的教育家

教师活动:

启发学生回忆小学社会课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并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十则》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

学生活动:

学生以“因材施教”等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

2、老子(道家)

(简介)老子生平:

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思想:

1、“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最高准则

“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

2、朴素的辨证法:

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善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教师活动:

以图表形式(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引导学生归纳出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特征,学生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相关表格,并填写。

派别

代表人物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孙膑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指导(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不作最后结论)、学生参与(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1.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三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它们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其思想核心中的精华,直到今天仍具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

盛于战国

起于春秋

儒家:

孔子(思想家、教育家)仁、爱人、为政以德;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

道家:

老子(思想家)《道德经》

兵家:

孙武(军事家)《孙子兵法》

墨家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

仁政、春秋无义战

道家庄子:

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附一:

课堂教学活动实录片断

1.课堂短剧《因材施教》

(孔子在书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

子路:

(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停不住脚步撞在书桌上,把桌子上的东西全弄翻了,书简也掉在地上)

孔子:

(把手中的竹简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子路:

(气喘吁吁地)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请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去否?

孔子:

(严肃地看着他,摇了摇头)请三思而行,考虑清楚再去。

子路:

(点了点头,急急忙忙地冲了出去)

孔子:

(捧起刚才未读完的竹简,又细细地品味起来,无意中看到曾参在门口踌躇地走着)曾参,你有什么事找我?

曾参:

(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有一件事想请教老师,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

孔子:

(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

子路:

(又冲进书塾)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您的答复却不同?

孔子:

(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

你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假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

子路和曾参:

(认同地点了点头)我们明白了。

2.课堂辩论:

儒、道、法三家辩论词选

学生甲:

我赞同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我觉得是正确的。

如果像法家一样强调法治,就会导致暴政,不得民心,秦朝不就是因为严刑苛法而灭亡的吗?

历史上推行暴政的独夫民贼,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天下太平。

学生乙:

治国之道,不可柔,也不可松。

既然决心要治好国,那么国家就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要不然,怎么治好国,怎么深得百姓之心呢?

儒家治国讲求待人温和,这种治国之道我不赞成,如果对待每个人都那么温和,那么坏人呢,社会上的恶势力呢?

能因为你的温和对待而变性,改邪归正吗?

老虎从小养到大,最终不也是死性难改,把自己的主人给吃了,又何况是那些坏人呢?

如果只会待人温和,那些坏人岂不是逍遥自在,更任性妄为了?

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如果儒家和道家的治国之道合理的话,为什么会有现在的法律呢?

法律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对那些不遵守纪律的人加以惩罚,这样的做法不就和法家的思想相对应了吗?

学生丙:

儒家和法家虽各有所长,但处于两个极端:

儒家处于礼教极端,而法家则处于暴力极端。

而道家,不会太礼教,也不会太过于暴力,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方法——“无为而无不为”。

学生丁:

过去、现在无处不是法。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虽说法治是导致秦国灭亡的原因,但是,又是什么令秦国统一六国的呢?

是法治。

如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老百姓们一样是没有自由。

因为毕竟每人的性格都不相同,如果遇上一些像狼一样野性难驯的人,他们愿意服从儒家的“仁”和“礼”吗?

再说说道家。

虽说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还是在“治”。

但是怎么治呢?

这样顺其自然,分明是消极避遁。

不用法,怎么去治理那些害群之马呢?

顺其自然,你难道让那些不法之徒逍遥法外吗?

学生戊:

道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它既不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也不像法家那样刻意强求,武力维护,只有取法自然,和谐发展,决不是消极避遁,因其终极目标仍是“治”。

如果说儒家的“仁”和“礼”是温情脉脉的精神鸦片,那么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用得好,是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武器,用不好,则会成为自我灭亡的武器。

学生己:

我认同的是道家。

因为如果像儒家这样,无视个性的差异,蔑视个人利益,那思想就越来越老化,也就阻止了人的创造力,我想这也是使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学生庚:

有的人说,法家的治国方法是站在暴力上,只会让国民遭受皮肉之苦。

不见得吧!

你不制定严格的法律管理百姓,做错了事无所谓,杀了人可以逍遥法外,偷了东西没人理睬,那样才真正让百姓叫苦不迭呢。

要是用儒家那种仁慈的办法,有可能改变得了所有的人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可能所有人都能被感化吗?

学生辛:

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血淋淋的屠刀,即使它能把国家管理好,把人民整治好,但它能管住的只是一个空壳,久之,民众一定会对这种“刑罚”有所反抗。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把屠刀帮助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同时也成为秦朝速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古时候跳回现实生活,就拿学校做比喻,你要校风好,难道就要老师上课拿着一把戒尺,谁不认真听课,就猛地一下往他打去。

谁做错事,哪怕是一点小事,也要严厉地惩罚他吗?

不是的,这样做只会使他们更加讨厌上学,讨厌学校,变得更坏、更反叛。

如果你“无为而治”,虽然到最后“无为而无不为”,但中间那段时期,你的校风差得无可挽救,谁也不会再听你说。

如果用“仁”和“礼”来教化学生,和他们建立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体会他们的心声,参考他们的意见,使得无论从校内到校外都充满和谐,老师和学生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课题

第8课百家争鸣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开创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重要成就

2、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3、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相关史实

重点

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

百家争鸣出现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播放《孔子思想》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师: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

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新课。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1)老子

1、道家学派创始人

师: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他有哪些相关的思想主张和著作?

2、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关于老子的年代、国籍、创立的学派、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重要著作和地位等等

(2)孔子

1、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2、政治主张

展示一段材料,两则小故事。

师: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提示: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3、教育成就

提示:

①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等

4、文化成就

点拨: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5、知识拓展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二、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

提示: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的填写

主要包括:

(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3、知识拓展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4、历史影响

提示:

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5、合作探究

“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

对此,你有何感触?

提示:

①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②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

 

学生阅读课本,查找相关知识点

 

学生:

仁,仁者爱人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

提出的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知识查找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学生阅读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总结

 

培养学生的填图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加深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的空前繁荣,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所以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总结提升

板书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1、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无为而治

著作:

《道德经》

2、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仁、仁者爱人

教育成就

文化成就

二、百家争鸣

1、背景

2、诸子百家:

墨家、儒家、法家、兵家

3、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