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性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50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金的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金的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金的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黄金的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黄金的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金的性质.docx

《黄金的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金的性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金的性质.docx

黄金的性质

第一部分白银的性质

一、自然属性

银(Ag)是白色、有光泽的金属。

熔点961.93℃,沸点2212℃,密度10.5克/立方厘米(20℃),熔解热为11.30千焦/摩尔,汽化热为250.580千焦/摩尔。

银质软,摩氏硬度为3.25度,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延展性仅次于金,能压成薄片,拉成细丝。

1克银可拉成1800米长的细丝,可轧成厚度为1/100000毫米的银箔,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银对光的反射性也很好,反射率可达到91%。

  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作用,长久暴露在空气中,和空气中的硫化氢化合,表面变成黑色,形成黑色的硫化银。

常温下,卤素能与银缓慢地化合,生成卤化银。

银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和碱发生反应,但能与氧化性较强的酸(浓硝酸和浓盐酸)作用。

  银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毒性,但长期接触银金属和无毒银化合物会导致银质沉着症。

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占1×10-5%,在自然界中有单质的自然银存在,但主要是化合物状态。

从银矿中提取银采用氰化法,即用稀氰化钠处理硫化物矿,银转化为可溶性的银氰化钠,加入锌粉,还原成银。

大约有75%的金属银来自铜、铅冶炼中的阳极泥,它用浓硫酸处理,可转化为硫酸银,再用铜将其还原为金属银。

含银较多的还有废定影液,可先将其中的银沉淀为硫化银,然后用锌粉置换得金属银。

进一步提纯需要用电解精炼。

二、其他属性

白银不同于一般商品,从被人类发现特别是中国开始就具备了货币、金融和商品属性,并始终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只是其金融与商品属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力。

白银,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其价值早在公元前7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就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把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白银就已作为货币使用。

自唐宋始,银本位制得到逐步确立,明朝起成为正式货币。

中国的银本位制一直持续到1935年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为止。

银元是我国历史上白银主要的存在形式,在国外,货币也一直是白银最主要的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白银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白银在工业、摄影业、首饰、器具、货币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对白银的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阶段。

从开始的“统购统销”政策到2000年白银市场放开,短短几年间,中国白银产量和需求成倍增长,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白银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之一。

目前,中国白银供需关系表现为生产严重过剩,每年需要大量出口来消化国内白银产量。

与此同时,许多领域对白银的需求稳定增长,为国内白银市场的不断繁荣提供支持。

三、主要用途

在所有金属中,白银具有最好的电传导性和热传导性,因此应用于众多电气产品中,尤其是用于导体、开关、触电和保险丝中。

触点是在两条导线之间设立可断开的连接点,电流可以通过连接点传导;触点在电子行业白银需求中占有最大份额。

白银在电子行业中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制备厚膜浆料,典型的用于丝状网孔电路、多层贴片陶瓷电容器(MLCC)、薄膜开关中的银-钯浆料,以及用于汽车挡风玻璃上的电动

加热银薄膜和传导粘合剂中的银薄膜。

光伏电池生产已经在中短期作为白银需求增长

的领域,而零售价格的下降带来等离子显示器在电视机中的应用激增,因此推动了这

些电子产品中白银的需求。

银墨水现在也用于智能卡和射频识别标签(RFID),这也

是消费快速增长的领域。

从双碱金属氰化物,如氰化银钾,或者使用银阳极板来进行

电沉积白银的方法比较简便,因此在电镀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银溶液由氰化物、碳酸

盐、银和光亮剂制成。

白银通常以单盐、银的氰化物或复盐、氰化钾银的形式作为添

加剂。

各种形式的白银均可用于制作银阳极板,可以是片、条、杆、颗粒,或者消费者定制的

形状。

白银还可以作为激光唱盘和数字视频光盘的涂层材料。

白银具有独特的光反射性,抛光后的反射率可以达到100%,因此白银用在制镜业、玻

璃涂层和玻璃纸上。

许多电池、充电电池和一次性电池,都用银合金作阴极。

虽然含银电池

比较昂贵,但它具有优于其他类型电池的动力-重量特性。

最常用的是纽扣型氧化银电池(其

中银的重量百分比为35%),这种电池通常用于手表、照相机和类似的电子产品中。

网孔状

和结晶状的白银在大量化学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使用。

例如,在生产塑料时白银用在甲醛催化

剂中;从更广的范围看,白银用于石化行业的氧化乙烯催化剂。

在水净化系统、表面处理和

消毒等方面,白银越来越多的作为杀菌剂和灭燥剂来使用。

白银的流动性和强度利于材料的

联结(温度在600摄氏度以上时称为铜焊,低于该温度时称为锡焊)。

银仟焊合金的应用领

域非常广泛,从空调器、制冷设备到电力传输设备。

(2)摄影业

摄影过程基于卤化银晶体的感光性,卤化银晶体由可溶解银溶液混合而成,通常是含有

可溶性碱金属卤化物,如氯化钠或溴化银的硝酸银。

这些颗粒悬浮在未曝光的胶片中。

光对

卤化银的作用打乱了这种混合物的结构,通过还原剂有选择的将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这种还原剂被称为显影剂。

在特点条件下重复上述过程,结果,底片上的图像就被转换为正片。

照相软片用于X光照相术、印刷制版和消费者摄影中。

照相软片的制造商需要高纯度的白银。

(3)首饰业和银器

白银拥有与黄金类似的特性,具有很好的反射率,较其他任何金属都能达到很好的抛光

效果。

因此,银匠的目标一直是将白银本已光亮的表面抛得更光。

纯银不易失去光泽,但为

使首饰耐磨,通常会在其中掺入少量的铜制成合金。

白银也与基本金属一起用于金合金中。

自十四世纪以来,纯度为92.5%的纯银就是制作银器的标准材料,尤其是作为制造餐具的材

料。

(4)银币

历史上,白银比黄金更广泛的用于造币,因白银的供应量更大,价值更低,因此在日常的支付中非常实用。

十九世纪以前,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银本位制,银币是主要流通货币。

但在“淘金热”后,银本位制快速让位于黄金。

白银逐步从正规的造币中退出,但仍存于部分流通银币中,尤其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墨西哥,仍用银币作投资。

3.银的主要提炼方法

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占1×10-5%,在自然界中有单质的自然银存在,但主要是化合物状态。

从银矿中提取银采用氰化法,即用稀氰化钠处理硫化物矿,银转化为可溶性的银氰化钠,加入锌粉,还原成银。

大约有75%的金属银来自铜、铅冶炼中的阳极泥,它用浓硫酸处理,可转化为硫酸银,再用铜将其还原为金属银。

含银较多的还有废定影液,可先将其中的银沉淀为硫化银,然后用锌粉置换得金属银。

进一步提纯需要用电解精炼。

四:

白银的分类及检验

白银主要存在于银矿石、银精矿、粗银和纯银产品中。

(1)银矿石

银在自然界的含量是很低的,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1×10-5%,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仍属微量元素,仅比金平均高约为20~30倍。

银矿资源为独立银矿和伴生银矿。

银的矿物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银的工业矿物主要有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锑银矿、脆银矿等。

虽然银的工业矿物不少,但它们却很少富集成单独的银矿床,通常是以分散状态分布在多金属矿、铜矿及金矿中。

银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

分析化学中所有的测定方法都已应用于银的测定,包括重量法、滴定法、光度法、荧光法、化学动力法等,其中以原子吸收光谱法优点最为突出。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灵敏、准确、快速、简便、干扰少,因此,在矿石中银的测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银精矿

银精矿为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确定银的品位及相关元素的含量对银精矿供需双方的交易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测定元素除银外,还有金、铜、砷、铋、铅、锌、硫、铝和镁。

目前,银和金含量的测定,主要采用最经典的火试金重量法,一般都进行二次试金回收;铜含量的测定,高含量的采用碘量法,低含量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铅和锌的测定,高含量的采用EDTA滴定法,低含量的则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砷含量的测定,采用溴酸钾滴定法,低含量的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硫含量的测定,采用硫酸钡重量法和燃烧中和法;铋含量的测定,主要是原子荧光光谱法;铝的测定,有光度法和EDTA滴定法;镁的测定,一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和方法已应用到银精矿的分析测定中,如ICP-AES、ICP-MS和XRF等方法。

这些检验方法同样也适用于粗银和纯银的检验。

(3)粗银

粗银主要指银含量为30%~99.9%的矿银、冶炼初级银产品以及回收银。

由于粗银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导致了该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粗银除了那些成分比较单一均匀和已知品质的回收银产品可直接利用之外,其他的通常需要通过提炼、浓集成相应有利用价值的金属元素之后才能利用。

粗银中的矿银、冶炼初级银、回收银这3个主要组成部分所含成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除了与银共存的多种贵金属成分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有回收价值的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物质。

另外,由于其品质的跨度也挺大,既有银的浓集物、货币银等,又有品质相对较低的各类矿银和工业中间产品等。

(4)纯银

纯银是指由各种含银原料生产的、银含量在99.90%~99.99%的银。

纯银主要应用在照相、化学试剂、化工材料、医药、电子工业、装饰、珠宝和银制品等各行业,在货币制造和纪念品制作业中也占不小的份额。

第二部分白银的供求

一、白银的供应

根据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2008的资料,目前,全球白银资源储量约为27.2万吨,主要分布在波兰、墨西哥、秘鲁、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及加拿大,以上七个国家约占全球白银资源储量的82%,其中,中国白银资源储量约26000吨,占全球总量的10%左右。

图1:

全球白银储量分布

白银的供应主要来自

(1)矿产白银(含原生银及副产白银);

(2)再生白银及(3)政府净抛售。

2007年,矿产白银占白银供应的75%,再生银占20%,政府抛售约占全球白银总供应的5%。

我们主要对矿产白银的情况进行分析。

(1)矿产白银分析

1998-2009年,全球矿产白银年复合增长率为2.4%,大多数年份矿产白银产量增长稳定。

2003-2007,受白银价格上涨影响,年复合增长达到2.8%,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007年矿产白银产量达到20858吨,较2006年增加722吨,增幅为3.6%。

其中,原生矿白银产量2009年同比2008年递增11%,这是促使全球白银总产量出现递增的主要原因,而副产于黄金、铅锌金属中的白银产量略有增长,增幅为1%。

原生银产量对2007年全球白银中产量的增长起了很大作用,事实上,很多重要的产银国产量增长动力都来自原生银。

2009年世界三个主要的原生矿产银国家为墨西哥、澳大利亚及秘鲁,其矿产原生银产量之和占全球矿产银总量的63%。

由于原生银生产成本仍然远低于目前的银价,未来来自原生银产量仍将稳定增长。

来自铜、铅、锌的副产白银占全球白银供应的70%左右,成为影响白银未来供应的最大因素。

根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及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提供的资料,2007年全球铜、铅、锌精矿产量分别增长0%,1.5%和6%。

2008及2009年全球铜、铅、锌的产量预测看,矿产铜产量在2008年将增长1.8%,达到1570万吨,2009年增长10.7%达到1740万吨,矿产铅的产量2008年将达到388万吨,而2009年仍将增长2.2%到394万吨;矿产锌2008年产量增速为5.1%,2009年产量将达到1220万吨,增长约5%。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虽然令上述基本金属的价格大幅滑落,但由于其供应具有一定的刚性,2005-2006年大量勘探及投产的矿山将在未来2009-2010年带来稳定的精矿供应,在市场价格仍然远高于边际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我们预期未来供应仍然会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