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327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等四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四校联考七年级下期语文期末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憩息(qì)失怙(gù)引吭(háng)棱角分明(léng)

B.贮蓄(chǔ)怅然(chàng)衍生(yǎn)笑容可掬(jū)

C.锃亮(zèng)脂肪(zhǐ)隽妙(juàn)瞠目结舌(chēng)

D.腼腆(tiǎn)言讫(qì)殷红(yān)汗流浃背(jiā)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窥伺骇然滔滔不竭藏污纳垢

B.迸裂猥鄙相题并论广袤无垠

C.镂空萦带锋芒毕露名门旺族

D.崛起祈祷因地治宜鞠躬尽瘁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今年市场剧烈动荡的行情之中,国家为保持经济稳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可谓处心积虑,政策不断。

B.为了让更多的音乐人才获得锋芒毕露的机会,上海音协将在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举办声乐系列大赛。

C.亚冠四强之一津门虎,挑战没落贵族八冠王,但从双方目前实力来比拼,所谓的强强对话有些名副其实。

D.即使是同样爱搞怪的当红小生“魔兽”霍华德,也只能是眼看着“鲨鱼”耍宝而鞭长莫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5月4日,河南省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校黄博文同学,并祝贺他荣获“五四好青年”。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5.古诗文默写。

(8分)

(1)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莲说》)

(2)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朱自清《春》)

(4)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默写都在客途中抒发了自己不同的情感。

李白的“,”。

(《渡荆门送别》),写出了他的思乡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作者孤苦寂寞之情。

6.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共4分)

(1)以下是《伊索寓言》里的小故事,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小故事介绍内容并阐述意义。

①农夫和蛇②乌鸦喝水③狐狸和葡萄

(2)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

7.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重要诉求,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针对20-69岁人群的调研发现,我国有51%的人群进行健身运动,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

(2分)

图表一和图表二:

(2)结合下面材料中国女排的精神,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在体育锻炼和学习上的思考。

要求:

不少于30字。

(3分)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小组赛,首战不敌荷兰,排名第4,晋级8强。

小组赛艰难出线,四强争夺赛,中国女排遭遇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冠军、东道主巴西队,巴西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郎平和姑娘们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不孤单,他们越嘘我们,我们越要打好球,狠狠地打!

最终,中国女排3比2赢得比赛,华丽逆袭。

半决赛上,中国队又以3比1淘汰荷兰队,8月20日,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

(3)指出文中划线词语的词性。

(2分)

随着()

生活()

追求()

个()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共14分)

城市里的树

①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里度过一生。

②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

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

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

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

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

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③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

但是在城市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

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

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大点的雨,雨水便会沿路面滚滚而下,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

它会不会渴死呢,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

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④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

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

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

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⑤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

每天上班路上,就可以看到一排梧桐树,每棵树上都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各种电话号码,有的树干上电话能达到一二十个。

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

经常会看到有的树上都钉进了钉子,上面挂着拖把,应该是路旁的几家小店干的。

他们把自家店面拖得干干净净,却把拖把挂在了树上。

在我上班路上有一家花店就是如此干的。

看着那些美丽的鲜花,我突然觉得美和丑,距离竟是如此的近。

⑥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

但是人挪活,树挪死。

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

记得电视上介绍过山西的一个小城,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

这是我见过的(而且是在电视上)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

我在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

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⑦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

有一次在一个省会城市,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

从卡车头部凹进去的深度,能想象到当时的速度和冲击力。

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而且由于善良者不善反击,那些欺负他们的人更可能有恃无恐,恶人反倒无人敢惹。

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会受伤更重。

⑧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

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

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

树最终会原谅这一切,它必须在城里活下去。

与世无争的树,笑看忙碌的人类,不知它们能看懂不?

走在大街上,我看到所有的东西几乎都与钱有关,商店、饭店、银行、汽车、人流、叫卖声,只有树与利益无关。

树只与阳光和土地发生联系。

也许正因为树不产生效益,所以它们很多时候生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人们漠视树,与漠视空气一样严重。

其实树在城市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

树给人的很多,人给树的很少。

但是,似乎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对树心存感激。

如果城市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

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笼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意、生动和美。

⑨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

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作者:

王亚田)

8.为何说“树是城里的客人”?

文章开头点明“树是城市的客人”有何作用?

(4分)

9.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4分)

(1)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

(2)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10.作者为何说“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

(3分)

11.有人说,本文表面上是写城里的树,实质上却是写进城务工的农民。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请阐述理由。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3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坏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在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在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在一种指标。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在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比如消费就瓶普通在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在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在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

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放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

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2.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那几个方面?

请简要概括。

(3分)

13.说一说,“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生么连用两个‘更多的’?

(3分)

14.第3自然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5.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

(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20题。

(共12分)

(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二)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

“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

”有间,曰:

“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④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

眼如望羊⑤,如王四国⑥,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也。

”(《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进:

学习新曲。

②益:

增加,此处与“进”同义。

③数:

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

④穆然:

沉静深思的样子。

⑤望羊:

即“望洋”,向远处看的样子,这里指目光高远。

⑥王(wàng)四国:

统御四方天下。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1)伯牙善鼓琴  

(2)志在高山 

(3)洋洋兮若江河  (4)初为《霖雨》之操     

17.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19.“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2分)

20.从文段

(二)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赏析。

(2分)

四、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

感动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题目:

学会____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

在受到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胸中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猜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D(2分)

2.A(2分)B相提并论C名门望族D因地制宜

3.D(2分)

4.C(2分)

5.(8分)

(1)亭亭净植

(2)风掣红旗冻不翻(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每空1分)

6.(4分)

(1)示例:

①农夫在冬天发现了一条蛇,觉得可怜,便把蛇放到自己的怀里。

蛇温暖后,恢复了它的本性,将它的恩人农夫一口咬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②乌鸦口渴得要命,最后终于找到半瓶水,它使出全身力气去推瓶子却还是没有喝到水。

这时,乌鸦发现了瓶子旁边的小石子,于是就将石子投到水瓶中,终于喝到了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

③饥饿的狐狸看见了葡萄架上诱人的葡萄,口水直流,但是又摘不到。

最后无可奈何地走了,边走边安慰自己:

“这葡萄肯定没熟,肯定是酸的。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去诋毁它,以此来安慰自己的人。

(任选一个作答,故事情节2分,寓意阐述2分,共4分)

(2)示例:

贝多芬备受感情煎熬,又不幸失聪。

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中,他不屈不饶,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创作,谱写出伟大的乐章。

米开朗琪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追求完美,夜以继日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他贫病交加,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列夫•托尔斯泰虽一生孤独,但坚持追求真理和博爱;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创作了多部不朽著作,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7.(共7分)

(1)①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②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中老年人居多;③在2015年——2020年,我国体育锻炼人数的增长幅度较大。

(意思对即可。

任写两点即可,一条1分,共2分)

(2)示例:

女排的精神是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体育锻炼中难免会有伤痛,困难,放弃的念头也随之相伴,这时我们就要用女排的精神激励自己,坚持,不放弃;学习上,我们要将学习当做乐趣,所有的挫折都是前行道路上的插曲,最终会演奏成一首动听的乐章。

(3分)

(3)

介词

名词

动词

量词(每空0.5分,共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城市里的树》(共14分)

8.(4分)原因:

①树在城里没有归属感。

它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山林和旷野,得不到雨水的滋润,失去了泥土,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

②树在城里饱受伤害,承受着污染和疼痛,永远只能靠边站。

(每点1分,共2分)

作用:

放在开头统摄全篇,点明了城市里的树的整体特点;总领后文对城里的树不幸遭遇的描写。

(2分)(本题共4分。

言之有理,符合文意即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和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

对第一问,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对第二问,要考虑该句所在的位置,由于它处于文首,可考虑统摄总领等方面的作用)

9.(4分)①虽然城里的树不能像山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但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而现在的绝大多数人为了生存,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2分)

②这个城市的人懂得善待和尊重树。

(2分)(本题共4分。

意思对即可。

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的也应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应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第①句,联系下文“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可知,现在的人与以前不一样之所在;第②句,联系上文“这座城市当年修路时留下古树”可知,“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的含意)

10.(3分)①看到树就想到树在城市里一生过得伤痕累累;②想到如同树一般善良而正直的人往往会受到伤害;③想到那些像城市里的树一样的进城务工农民,他们受尽委屈和伤害,却毫无怨言、充满宽容。

(每点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的也应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这篇文章由物及人,从树到人进行联想,感悟社会人生。

解答本题,要梳理好文脉,按照行文结构思路归纳答案)

11.(3分)赞同或者反对都行,观点鲜明(1分),结合文章来分析,言之有理(2分)。

(二)《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共13分)

12.(3分)谈了三个方面:

(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

(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每点1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

13.(3分)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分)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

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

(2分)(语意相近即可)

14.(4分)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

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1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分)(语意相近即可)

15.(3分)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

(2分)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

(1分)(语意相近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16.(2分)

(1)擅长

(2)志趣、心意(3)宽广的样子(4)琴曲,曲子(每空0.5分)

17.(2分)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每错、加、漏一处就扣0.5分,扣完为止)

18.(4分)

(1)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2)不是文王谁能做到这样呢!

(每句2分。

19.(2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分)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文中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琴中的意思。

(1分)(意思对即可)

20.(2分)无论学习任何技能,都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意思相近即可)

21.(2分)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

(意思对即可)

22.(2分)示例一:

“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

“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共50分)23.参考河南省中招考试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