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281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七单元城市A卷含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A)

第七单元城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城市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B.铁路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2.下列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中,适合A城市的是()

A.在周围地区建卫星城,疏散城市中心区人口

B.大规模扩大城市面积,减轻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

C.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

D.将工矿企业迁往远离城市的地区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完成3~4题。

3.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是()

A.我国的太原、上海

B.我国的大庆、攀枝花

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

D.我国的西安、澳大利亚的悉尼

4.下列地区中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

A.河流发源地B.干支流交汇处

C.河口D.山区冲积扇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

完成5~6题。

5.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发展水平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6.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高新科技B.交通状况C.自然资源D.人口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发展水平)。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类型中,城镇转型增长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图中丁类型城市往往()

A.吸引人口大量迁入B.土地空置现象突出

C.土地利用效率下降D.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下图为某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从图中可知,该市15年间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A.卫星城增多B.郊区城市化

C.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D.逆城市化

10.欲在该市布局一大型超市,宜布局在()

A.甲B.乙C.丙D.丁

城市商品房“去库存”已被确定为我国2016年五大经济任务之一。

下图为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部分城市“去库存”周期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与呼和浩特等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去库存”周期较短的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化进程较慢B.城市化水平较低

C.城市人口增长较快D.城市土地供应较多

12.若某城市商品房“去库存”周期一直保持较长,将产生的影响是()

A.城市和乡村差异减小B.城市交通拥堵缓解

C.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D.城市土地资源浪费

下表列举了山东和江苏有关城市化、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对比数据。

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江苏省相比较,山东省()

A.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B.城市化水平较高

C.城市化速度较快D.2007年城市人口数量多

14.促进山东城市化发展的可行措施是()

①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②控制第二产业发展规模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④放开小城市落户限制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随着工业产出占总产出比重的提高,会有更高比重的人口集聚于城市,与工业化发展形影相伴的是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快速扩张,这些行业的扩张导致更多人力资源直接从一、二产业“生产部门”转移到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部门”。

下图表示美国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

读图,完成15~17题。

15.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点是()

A.工业化早于城市化B.工业化晚于城市化

C.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D.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16.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懂纪初,美国工业化带米人与资本的一次集聚,主要集聚在()

A.东北沿海B.五大湖沿岸C.墨西哥湾沿岸D.太平洋沿岸

17.城市化2阶段,工业发展衍生出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带来人与资本的二次集聚,其主导工业是()

A.资金密集型B.劳动力导向型C.资源密集型D.技术导向型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这些乡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畴的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

”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有拓展。

据此完成18~19题。

18.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

A.人口迁移B.经济全球化C.城市化D.逆城市化

19.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

A.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

B.2017年2月2日,多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

C.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

D.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

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国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

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20~22题。

20.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

②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

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

④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1.“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A.调节aB.调节cC.增加fD.增加d

22.以下城市最适宜建设“海绵公园”的是()

A.兰州B.乌鲁术齐C.拉萨D.杭州

为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北京市和南京市均规划建设“通风廊道”。

下面的图A为北京市和南京市1月、7月风向玫瑰图,下图为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23~25题。

23.北京市、南京市两地1月最大风频风向差异明显的直接原因是()

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C.地形阻挡D.地转偏向力

24.为保证治污效果,北京市的“通风廊道”应规划为()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放射状D.环形式

25.下列关于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目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与1月最大风频一致,有利于冬季雾霾的扩散

B.南京市的“通风廊道”均经绿地、水域,有利于形成五个景观大道

C.形成“狭管效应”,加大风速,提升空气流动性,起到净化城区空气的作用

D.利于城市热量的散发,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美国约2.6亿人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占总人口的83.7%。

大都市群大多近洋、沿海、临湖分布。

日本大城市形成了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核心的三大都市圈,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70%的人口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下的较小城市中。

德国的中小城市都是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城市综合体,遍布全国,大城市分布较为分散。

美、日、德三国均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但由于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条件等差异,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下图示意美、日、德三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1)指出美、日、德三国近五十年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4分)

 

(2)说明美、日、德三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6分)

 

(3)简述德国城市化特色的优点。

(4分)

 

27.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4分)

(2)图示区域的城市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是。

(2分)

(3)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出两点即可)、。

(2分)

(4)图乙中的①②两线中,①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原因是、。

(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培育特色小镇,即“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

钱塘智造小镇位于杭州东部,是以智能工厂为主体的特色小镇。

材料二下图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分布略图。

(1)据图分析浙江特色小镇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浙江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简述特色小镇的建设对杭州市主城区的影响。

(4分)

(3)如果你是钱塘智造小镇的“镇长”,你打算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促进钱塘智造小镇进一步发展。

(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近期城市发展政策内容之一,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主要是依据包括GDP、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人均收入、文化教育、土地利用等方面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以及经济发展潜力角度衡量的结果。

下图示意苏州和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1)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

(4分)

(2)分析人口大量涌入北京等大城市,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

(3)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

 

一轮单元训练卷·高三·地理卷(A)

第七单元城市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CCBAD6-10AAABA11-15CDDBA

16-20BDDCD21-25ADDAB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

【答案】(l)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水平较高;(1分)日本:

城市化水平最高,速度最快;(1分)德国: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发展速度较慢;(1分)美国城市化水平居于日本和德国之间。

(1分)

(2)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2分)着眼大城市的中心地位,增强其创新、引领和辐射功能;(2分)突出城市特色,优化城市结构。

(2分)

(3)注重中小城市的发展,缓解了因过度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基础设施完善,缩小城乡之间发展的差异;地区间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了城市的均衡发展。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7.

【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G

(3)城市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堵)地价上涨

28.

【答案】

(1)分布广泛;北部比较密集,南部比较稀疏;多沿河分布。

资金充足;交通便利;人才众多,科技力量强;距离主要市场近;土地价格较低。

(2)分散主城区的职能;分散主城区人口;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改善主城区环境质量。

(3)完善交通网络;吸引人才,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提升服务水平,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29.

【答案】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长三角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沿江临海,优越的环境为城市的集聚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长三角地区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物产富饶,为我国人口稠密区,集聚了大量的城市人口;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长三角地区有着非常发达的内河航运、海运、铁路(高铁)、航空、公路运输及通讯和网络联系着区内、全国和全世界。

(2)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活力及潜力高于嘉兴,原因:

交通条件(通达性);第二、第三产业基础;与首位城市及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度;开放程度;产业发展政策等。

(3)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首位城市的经济引擎作用;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促进城市间劳动力流动;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