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166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地利学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奥地利学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奥地利学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奥地利学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奥地利学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地利学派.docx

《奥地利学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地利学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地利学派.docx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框架——奥地利学派学习指南 

  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的一个学习架构 

  摘要 

  [由于缺欠好的教科书,奥地利学派自1970年代复苏之后的成长相当有限。

本文提出一个该学派经济理论之学习架构,从基本核心概念到研究议题,让初学者利用网络上相关网站提供的资源自行建立一套完备的学习教材。

  关键词:

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 

  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的一个学习架构黄春兴(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台湾) 

  1.前言 

  向往奥地利学派(AustrianSchool,以下简称“奥派”)经济理论的初学者都遭遇一项难题,就是缺欠好的学习教材。

该学派的知名学者大都钻研理论数十年,也遍读经典,但他们在体会学派理论的庞博精湛之后,往往就失去为初学者编写学习教材的兴致。

于是,后进学者只能从一般性的经济思想史教材去窥视内容。

这些教材偏重于不同学说的介绍与比较,很容易误导初学者以为是在百货公司挑选商品,专挑包装美丽外观诱人的商品,诸如提倡社会正义、福利国家、永续发展等字眼的学说,并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字眼下失去判断力和批判精神。

不满意这类介绍性教材的初学者便只有自行摸索,或从百科全书的条目去架构大纲,或从大师的巨著去理解理论的精随。

这样的摸索工作必须持续数年,初学者才可能对奥派理论获得较正确和全盘的认识。

这种情况对于奥派的发展是相当的不利。

 

  自1970年代的复苏算起,奥派30年来的发展相当地缓慢,远远落后于同时期兴起的公共选择学派,也不及稍晚兴起的新制度学派。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欠好的学习教材。

好的学习教材在机能上不仅便利初学者迅速掌握该学派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架构,也能快速引导他们寻找议题进行研究。

一个学派必须保有源源不绝的新血和持续更新的理论,才可能在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奥派之所以未出现好的学习教材,除了上述提到的“理论庞博精湛”外,我认为还有两个时代性原因。

首先,在奥派复苏前长达25年的低潮期,由于当时经济学界未能理解该学派在“社会主义之计算辩论”(CalculationDebate)的论点,导致他们失去在当时理论上的主导地位,也让随后兴起的凯因斯理论、福利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派先后占据大学讲堂。

失望之余,米塞斯(LudwigvonMises)和哈耶克(FriedrichA.Hayek)一方面转而向广大的社会科学学界说明社会主义带来的危险,一方面集中心力于学派理念的奠基工作。

也因此,他们并未像JohnS.Mill或AlfredMarshall一样去撰写好的学习教材。

其次,奥派复苏时巧逢社会主义的全盛期,也就忙批判计划经济和平反先师们在大辩论中被误解之理论和历史地位。

更遗憾地,分别师承米塞斯和哈耶克的新生代学者在这过程中出现裂痕,彼此的严厉批评让该学派再度失去编写一套好的学习教科书的机会。

 

  自东欧国家脱离社会主义和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计划经济普遍失去信心,转而期待五十年前即预言社会主义不可行的奥派经济理论。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不仅要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也要政治组织与法律制度上的变革。

在这个渴望全面重建的时代,奥派经济理论能提供的不仅是自由经济运作过程的理论,而是一套包括价值论、交易论、货币论、成长论、政府论及社会演进论的完整体系。

相对于上段两个时期,当前对奥派教科书的需求是更为迫切。

 

  编写一本教科书需要丰富与札实的知识,更需长期的时间。

但因需求的迫切,本文拟提出一个可以帮助初学者自行学习的架构。

我希望这个架构能具有前面提到的两项基本要求,让初学者能迅速掌握核心概念和快速寻找研究议题。

有了本文提供的学习架构,初学者可以从LudwigvonMisesInstitute网站提供的AustrianStudentGuide或其它奥派学者所建立的网站找到相关的文章,给这架构铺上枝叶。

当然,彼此之间可能架构出略有差异的学习教材,无妨,这是学派内部常有的变异性。

 

  在上述目的下,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除本节的前言外,第二节将先简述奥派经济理论宽广的研究范围,然后在第三节陈述三个核心概念:

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主观主义(subjectivism)、市场过程(marketprocess)。

接着,第四节将为初学者提出一套学习架构,涵盖奥派广泛的研究范围。

第五节和第六节则提供初学者在入门之后的专业议题,前者讨论景气波动、社会计算、知识经济学等狭义的经济理论,后者讨论政府理论和文明理论等广义经济理论。

对于奥派当前发展中的理论和值得发展的理论,也将在第七节中讨论。

第八节是本文结论。

 

  2.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 

  由于奥派独具体系上的完整性,作为核心基础之经济理论在广度上也就超越一般学派。

文章之初,我们先讨论这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个人在生活上面临的问题可概括为四,如图一所标示的神灵世界、内心世界、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

奥派经济理论主要的探讨领域在人类社会,但也讨论到另三个范畴中与个人行动有关的问题。

对于人类社会,奥派经济理论关心的是个人如何利用资源和知识去实现他的生活理想,以及如何形成新的制度和组织去便利个人理想的实现。

 

  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当前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被拆解成“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台译个体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台译总体经济学)两部分。

奥派经济理论也可以类似地分成两部份的教学教材:

第一部分可称为“个人行动”(humanact),探讨包括选择在内的个人行动及其效果;第二部分可称为“文化演进”(culturalevolution),探讨包括经济成长与宪政发展在内的文明演进过程。

和新古典学派一样,奥派经济理论也接受经济人公设(homoeconomicus)和方法论个人主义(methodologicalindividualism),前者主张从经济理性的假设去分析个人的普遍性行为,而后者主张从个人的选择与行动去理解社会的形成与文明的发展。

整个地说,个人的选择范围受到外在环境与制度的限制,但个人不是只做被动式的选择,也包括改变外在环境与制度的行动。

在改变过程中,他若能吸引大众的参与和模仿,就可能成功地改变外在环境与制度,从而改变个人原来的选择范围。

 

  个人行动部分的内容可分成三个分析层次。

第一分析层次为生产效率(productiveefficiency),分析个人在已知的自然法则下如何善加利用已拥有的资源。

在这层次,我们假设个人只是一位被要求去生产既定目标的工程师。

他需要的生产因素和生产技术都已经取得,其任务只在降低生产成本。

这里的生产成本是指生产费用,因为所有的生产因素和生产技术的使用价格都标列清楚。

当然,这层次也包括多种商品的生产。

只要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已知,生产效率就等同于利润极大化。

只要生产技术能够公式化,这层次的问题便可以利用数学规划或作业研究来解决。

如图二所示,这层次探讨的问题是:

如何从给定的U点去寻找适当的技术以达成生产预定目标的E点。

 

  第二分析层次为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探讨个人在他的偏好下如何选择生产目标及生产方式。

这层次是新古典经济理论教科书最普遍的经济分析,如图二,通常就是以一组无异曲线来代表个人的偏好,然后再从生产可能范围中挑出“最适”的E点。

在这里,我们假设第一层次的问题已经解决,也就是个人有能力在生产效率方面实现他的最适选择点。

 

  然而,即使在新古典学派的教科书中,我们也看到如图二中经过E点的虚线预算线,那表示:

当另一个贸易对手国出现而愿意以虚线的交易条件和我国进行交易时,我国的消费选择点就可以经由贸易而由E点提升到更高效用的T点。

“对外贸易”是一项新的经济制度,它扩大了个人的选择范围。

再进一步言,不论是E点或T点都不是令人满意的点,因为个人还期待更高效用的H点。

新古典经济理论虽然强调个人在预算限制下的选择,仍不忘记他也可以利用对外贸易的新制度去扩大选择范围。

既然知道H点的存在,个人就会设法去实现,就像利用对外贸易制度去实现T点。

奥派经济理论认为经济人不只做选择,也会寻找尚未知道的制度与知识,不断地将限制线往右上方推上去,直到他期待中最美好的生活点能够实现。

这第三分析层次为制度演进(institutionevolution),是奥派经济理论在广度上超越新古典学派之处。

 

  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世界、神灵世界和内心世界并不是经济理论的专业领域。

譬如自然世界里的结构和法则是自然科学家与生物科学家的专属研究领域;然而,个人在面对自然世界时,也会关心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来实现他的生活理想。

在面对神灵世界时,个人除了想知道“生命来自何方?

”、“死后将归返何处?

”、“现世福祉和未来命运是否操控在神灵和其法则之下?

”外,他更希望有能力去影响神灵或其法则的运作,去改变他的现世福祉和未来命运或保证死后能前往美好的极乐世界。

在科学和宗教的演进过程中,每一次的创新都是出于个人对现有环境和制度的不满,也是出于个人追求更有生活的结果。

 

  和前述两范畴较不同的是内心世界,它包括个人对生命价值及生活意义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知识分工上也不属于经济理论。

内心世界的研究成果提供个人许多不同的价值评估标准,让个人在进入市场之前选择其一。

但当个人进入市场而必需参与其中的竞争时,其行为是否依旧会遵循原先选定的标准?

譬如在一个强调禁欲的社会,过低的物质需求会限制市场规模的成长和生产的专业化,造就一个能实现禁欲的贫穷是社会;但禁欲行为的形成未必来自内心世界的选择,也可能是来自于外在的强制力,其影响甚至远大于个人的选择。

再者,新古典教科书中对于厂商行为的利润极大化假设,是否可能在宗教的劝戒下放弃?

譬如传统教科书假设追逐利润极大化是厂商的行为假设,但我们也知道社会上另有一股声音要求厂商负有社会责任。

肩负社会责任必将增加厂商的营运成本,这不利于他们在市场竞争。

于是,不追逐利润的厂商将因失去利润和持续性的投资能力而连续亏损,最后不得不退出市场。

所以,从奥派理论言,追逐利润极大化并不是厂商的行为选择,而是市场竞争下所呈现的行为规则。

 

  3.三个核心概念 

  在陈述研究领域之后,本节接着说明奥派的核心概念。

每个学派都有共同的核心概念,虽然他们对核心的解释也存在变异性。

奥派的三个核心概念可简单地称为企业家精神、主观主义、市场过程。

 

  

(1)企业家精神 

  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同样是接受经济人公设:

“个人的选择行为符合经济理性”,也就是满足一般所称的完整性和递移性。

不过,奥派的经济人公设还多出了两特征:

 

  1.当个人不满足预算限制下的选择行为时,他会采取改变预算限制的行动; 

  2.当个人不满意行动的结果时,他会调整下一次的行动。

 

  可以这样说:

奥派的经济人公设中含有行动自发力,不断让自己拥有的预算线接近图二的H点,而不是自满于所谓的“最适点”E点。

这种让个人不断去移动预算限制的行动自发力就是“企业家精神”。

 

  Kirzner(1973,1985)认为企业家精神表现在两种警觉上。

回顾型警觉(backwardalertness)是指个人在判断社会当前状态的方向发展后,提早布局以抢得利基。

譬如中国大陆各省的旅行社预见台湾即将开放大陆民众观光旅游,于是展开布局和台湾的旅行社与饭店建立联盟。

又如十年前台湾许多航空公司预估两岸即将三通,便采购远程客运飞机准备飞行两岸航线。

由于经济人在行动之前都会先观察先前行动的后果及当下的环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假设他的行动目标是朝向所认定的利基方向。

个人所认定的利基会随他的观察、知识、企图心而异,也可以说:

利基的不同,也表现在警觉类型在方向和程度上的差异。

每个人对于市场发展方向的主观预期不同,但回顾型警觉强调的是某种客观性市场调整机制及利基的存在,同时也假设个人对市场发展的影响极微。

 

  对照而言,前瞻型警觉(forwardalertness)的个人不再是影响市场发展极微的参与者,而是市场发展方向的创造者。

对他而言,利基并不是客观地存在,因为它原本并不存在;利基是随着他的市场开发而一点一滴地呈现出来。

最好的例子就是2005年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其主题为机器人。

参展的日本厂商抱持的前瞻型警觉是一个机器人满街走的人类世界,那可不是一个纯粹想象的世界,而是一个他们企图逐步推出新型机器人去塑造的未来社会。

在塑造过程中,他们掌握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利基,自然也获取相应而来的利润。

另一个例子是微软和google两大公司的几位大老板连手在美国Texas建立私人的太空站基地,准备塑造未来人类的太空生活以及一个全新的太空生活产业。

 

  

(2)主观主义 

  奥派经济理论也时常提及个人的主观性。

主观性的白话文法就是“人与人不同”,这不同不仅表现在个人拥有的财富与知识的多寡,也表现在知识、性格、企图心等内容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让两人的企业家精神有不同的表现。

 

  关于个人主观性对经济分析的影响,我们可利用一个经济学原理最简单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来说明。

假设大陆的首钢和武钢两家公司的产量分别占世界钢铁产量的30%。

我们要问的是这两家公司的CEO对于明年钢铁市场的预期是否相同?

谁较准确?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台湾的IC市场,假设台积电和联华电两家公司的产量分别占世界IC产量的30%。

我们知道,近十年来对这两家公司的CEO未来IC市场的预测一直是南辕北辙。

令图三的左图表示台积电CEO对于明年IC市场的预估,T点为其预估之市场供给线和市场需求线的交点。

类似地,右图则为联华电CEO对明年IC市场的预估,但其交点U点所代表的市场价格和市场均衡量都不同于T点。

 

  那么,这两家公司对于明年IC市场的预期谁较准确?

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就以台积电为例,其预估的市场供给线包括了他对于联华电和其它公司之供给的推估,以及他的公司明年的产销计划。

他可能是持回顾型警觉来计划该公司的明年供给,也可能是持前瞻型警觉在计划公司的明年供给。

由于该公司所占的份额不低,因此,是他的计划决定了市场供给线,不是市场供给线决定他的计划。

也就是说,该市场供给线不仅包括了他的计划,也包括该公司的执行能力。

同样地,他预估的市场需求线也不是一条客观的曲线,而是深受该公司明年营销计划的影响,譬如计划拨列多少预算去进行商品广告与促销活动,而这些活动都会决定市场需求线等。

换言之,奥派经济理论不认为图中的T点或U点是客观的市场均衡点,那只是某公司CEO主观上对明年市场状态的期许,这包括他要市场于明年实现其期许的企图心。

 

  (3)市场过程 

  当台积电的CEO预估明年IC的市场价格后,就以此价格推销其产品。

我们称此为生产者将其主观意愿转换为客观价格的“编码”(coding)过程,也就是他以自己主观的编码规则将其情愿交易的讯息编成“价格数码”(pricecodes,以下简称价格),贴在商品上。

消费者读到这客观的价格数码,会以他自己主观的编码规则将其“译码”(decoding)成他自己的机会成本。

说是机会成本,因为他知道一旦购买该商品就必须放弃其它商品的可能消费效用。

这样,他就可以比较该商品带来的效用和其机会成本。

 

  价格承载供给者的交易意愿。

如果交易是采直接议价的方式,消费者开出的价格也同样承载着他的交易意愿。

当双方都同意接受对方的交易意愿,交易就完成。

 

  价格承载情愿交易的理解是重要的。

价格一旦标示,卖方就不需面对买方表达他的交易意愿。

价格的标示让个人的意愿脱离个人,然后“附着”在商品上飘流到陌生的远方。

当然,“附着”是不正确的说法,因为主观的意愿无法附着到客观实体上。

标示价格的数码是客观的,而社会也存在一套客观的标示系统。

标示系统是指文法结构,如十进制。

买卖双方的编码和译码过程则相当的主观。

 

  价格承载个人的情愿交易,也就是承载了个人对于交易的承诺。

这承认简化了交易的进行。

当许多的卖方在商品上标示价格并摆到市场平台后,将让大部分的消费者将购买的行动简化成选择。

借用Coase(1937)的说法,寻找交易对象和议价的交易成本都被简化了。

 

  当许多的商品同时摆置在市场上,经由商品间的比较而形成竞争。

如果商品同质,均衡价格就会出现。

至于异质商品也可以再区分成许多近乎同质的类型商品,也会出现近似的均衡价格。

新古典经济理论强调市场竞争的机能在于寻找均衡价格,但这只是市场机能中最微小的部份。

就如前述,因为价格承载了交易者的情愿交易,让交易双方能将行动简化成选择;而市场的形成,则扩大了双方的选择范围。

随着交易扩大而出现了不少的规模经济现象,其中包括了新古典经济理论强调的同质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形成。

 

  市场扩大后,卖方就容易发挥他的企业家精神。

不论是回顾型警觉或前瞻型警觉,推出创新商品或新的交易方式都带有生存风险,但在较大的市场较容易找到一群以购买商品方式去支持他创新的消费者。

创新、跟随,然后成为风尚。

新的商品和新的交易方式便这样继续演进。

换言之,市场的扩大可让商品和交易方式的演进容易进行。

 

  演进起于个人展开企业家精神的尝试与错误的行动。

奥派公设的经济人是个知识不完全又可能会犯错的人。

在市场机制中,他不仅会在下一次的行动中修正错误,其犯错的信息亦会传布出去让市场的其它参与者共享。

Romer(19856)认为一个厂商的研究成果若能分享到社会,便会出现规模递增的经济成长。

同样地,一个厂商犯错的信息若能够分享给社会,其它的厂商不仅能避免犯同样错误,同时也因为有了这信息而限制或缩小了试误的范围。

这两种让社会全面性降低错误所造成的规模递增效果,可能较前者更大。

换言之,市场另一重要的机能是矫正个别厂商的错误,并使其转变成社会的共享知识。

 

  不只交易的商品或交易方式会演进,帮助交易的承载体(carrier)也会演进。

在市场规模小时,交易方式较为简单,譬如全部交易都以价格进行。

市场扩大后,由于分工导致的不同需要,交易方式也会变得复杂。

奥派的创始者CarlMenger最早讨论货币的演进,而货币就是一种承载着个人保留到下次交易之意愿的承载体。

虽然同是客观的承载体,但能为更多人接受者会逐渐取代其它承载体的地位。

承载体的演进就和商品的演进一样,只能在自由市场下进行,因为只有在自由市场中才会出现创新的承载体,也才会出现竞争和淘汰。

 

  奥派将货币视为一种制度,这和将语言视为制度的意义一样,因为两者都是意愿的承载体。

纯就承载体而言,它本身有着客观的数码系统,可以让个人以其主观规则进行编码或译码。

我们利用语言也是这样:

将主观上想表达的意念编码成声音和结构的客观系统,然后传递出去,对方接受后再行解碼。

制度若做为一种承载体,它的演进也只能在自由市场下进行,因为只有在自由市场中才会出现创新的制度。

略不同于商品或交易方式的创新,新制度要在市场中找到一群支持者以求得生存的门坎,显然是高过一般的商品或交易方式。

 

  制度不只是指承载体,也可以指平台,譬如市场就被同时视为制度和平台。

平台的意义是一种可以自由进出的空间,而这空间的意义就是它能承载参与这空间的种种对象。

在这意义上,平台也是一种承载体。

因此,制度若做为一种平台,它的演进也依然只能在自由的(制度)市场下进行。

 

  4.一个简单的教学架构 

  简述了三项核心概念,本节就可以提出奥派经济理论的一个学习架构。

由于奥派接受方法论个人主义,我们的架构也就从一个人生活的“一人世界”开始,接着讨论人称关系下的“两人世界”,最后进入非人称关系下的“三人世界”。

 

  

(1)一人世界 

  个人借着行动去实现理想,在行动中消耗资源,也累积新的资源。

行动之后,他又得承担后果。

不论得失,接着又是新一波的期待、行动、评估。

在这些行动中,有些是由个人独自完成,不必牵涉到他人,也不对他人产生负的外部效果。

譬如早晨起来,一个人便能绕着校园跑。

要跑几圈?

跑多快?

中途要不要休息一下?

要不要带MP3播放机一起跑?

这些都是个人可以依其喜爱和体能自行决定,不牵涉他人也不影响他人,并独自承担后果。

此情境称为一人世界。

一人世界是经济分析的基础,初学者从此分析中了解个人的边际效用和行动的边际成本,以及相关的时间偏好和决策均衡点等概念。

 

  落难荒岛过的就是一人世界的生活。

个人会先评估自己拥有的资源,然后好好利用它们以求取最高的效用。

图二的BL线段和坐标轴所围成的区域是他的消费选择范围,E点是最高效用之消费组合。

为了掌握消费选择范围,他必须清查自己拥有多少的资源、探知有哪些可利用的知识。

个人是唯一的决策主体,此外的一切都是他实现目标时会加以利用的资源,包括自然环境和资源。

不过,一人世界的个人行动,可以说是极其谨慎谦逊,也可以说是极其妄为荒唐。

但这两种说法都无意义,因为只有他一人在论断自己的行动。

 

  

(2)两人世界 

  个人的行动有时也会影响到他人福祉。

譬如晨跑中不小心跌倒,摔出的MP3播放机也可能砸到身旁散步的老人。

当行动者带给受影响者负的外部效果时,便会发生利益冲突。

当受影响者的身分明确时,我们称此情境为为二人世界。

此处的“二人”,不必是字面上的两个人,可泛指一方为行动者而另一方为明确受影响的一群对象。

受影响者时常会有反弹行动。

反弹行动因人而异,有些人会笑笑地说声“没关系”、有些人会回骂几句、有些人会要求赔款。

由于受影响者的身分明确,行动者必须对他的反弹行动有所响应。

 

  二人世界讨论的主题包括两人之间的商品交换、生产合作、分工合作,以及可能发生的合作障碍、紧张关系等问题。

由于二人世界是由独立的二人组成,分析上无法假设他们的主观效用会相同,也不能采用其中一人的效用函数为目标函数,或假设其中一方完全知道另一方的主观效用。

从这个世界的分析中,初学者学到如何从一人世界中的计划与控制的分析进入二人世界中与他人交换和合作的分析。

当一个人思考到对方可能的反应,或想与其进行交换和合作时,便会限制个人行动的选择范围。

当两人都在行动范围自我约束时,就出现了该社群的秩序,但这是在二人世界中以人称关系为考虑所形成的秩序。

 

  家庭是二人世界的典型例子。

家庭中的成员未必只有两人,但受影响者的身分都相当明确。

家庭里存在亲密关系与合作关系,有时也会出现紧张关系。

家庭之外,人数不多的社团、范围不大的小区、固定员工的工厂与公司等也都属于二人世界。

两人世界强调的是人称关系,而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降低生活上的交易成本。

 

  (3)三人世界 

  跨出了家庭、社团或公司,我们常发现受自己行动所影响的人的身分难以确认。

这情境称为三人世界。

这里,“第三人”意指行动者无法确知或确认受影响者的身分,或受影响者无法确知或确认行动者的身分。

由于难以确认对方,行动者在三人世界中的行动就如同在一人世界一样,也就是说:

他不必顾虑受影响者的反弹行动,反正他们找不到他。

当行动带来损害时,受影响者虽找不到行动者,却会寻找或发明一些机制来保会自己的当时或未来的权益。

当这些机制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实行后,就成了该社会的制度。

 

  在三人世界里,制度不论是作为个人意愿的承载体或只是一个平台,都让个人可以在非人称关系下顺利地完成交易或合作。

哈耶克称此为“延展性秩序”(extendedorder),以延伸秩序在二人世界中以人称关系为连结之秩序的狭隘意义。

在人称关系下,个人的行动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但在三人世界,我们无从做此考虑。

现在,个人的目标不再是和已熟识的“第二人”合作发展,而是要和许多未谋面的“第三人”合作。

因此,三人世界的主要问题超越资源的利用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在合作范围的继续扩大。

当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我们熟知的分工和专业化才会出现,也才会带来包括修正个人的错误决策和诱导商品与交易方式的演进等力量。

 

  换言之,三人世界是跨出社群下之人称关系的社会,而奥派经济理论关心的主题便是制度在社会中的形成、运作与演进的问题。

这些制度包括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