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873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

总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1、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总分45分)

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和温度区界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的降水量可能分别为()

A.460mm360mmB.400mm420mmC.280mm350mmD.320mm340mm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可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

三个温度区大致呈南北分布,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降雨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该流域最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地面沉降

4.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城镇比重增大幅度最大D.河流流量增大

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灌溉农业发达       D.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

6、下列现象与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不相关的是()   

A.河流下游河湖干涸,荒漠扩大

B.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

C.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出现断流预警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矿物能源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A、B、C代表的矿物能源分别是 (   )

A.煤、石油和天然气          B.煤、天然气和石油

C.天然气、石油和煤           D.石油、天然气和煤

8.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山西、黑龙江、新疆        B.黑龙江、山西、新疆 

C.黑龙江、新疆、山西        D.新疆、山西、黑龙江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9.该省可能为()

A.辽宁省B.山东省C.台湾省D.云南省

10.给该省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干旱C.沙尘暴D.地震

1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分界线说法错误的是()

A.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400-800毫米区域

D.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7月均温、1月均温B.年降水量、1月均温、7月均温

C.7月均温、1月均温、年降水量D.7月均温、年降水量、1月均温

13.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海拔约为1800米B.7月均温超过30℃

C.气温年较差约为20℃D.1月均温低于0℃

读“东经106.8°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山脉①是()

A.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B.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的分界线

15地形区④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

A.夜间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C.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

D.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16.该图反映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是()

A.海拔越高,降水越少B.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C.山脉的南坡降水多于北坡D.山脉的南坡降水少于北坡

读下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17.造成河流断流的原因是 (   )

①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垦,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大增;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降水量减少;③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④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北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8.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可能引发的变化有(   )

A.不再存在生态系统B.地下水位上升

C.沙漠面积扩大 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

19.该流域合理整治的措施有   (   )

①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 ②加快开荒,种植粮棉;

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④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

图示经纬线附近为我国重要山脉。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依次是()

A.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B.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C.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    D.天山、冈底斯山、阴山、南岭

21.对图中⑤~⑧所代表的山脉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⑤山脉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⑥山脉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之一

C.⑦山脉两侧的气候类型不一样

D.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判断下列各题。

22、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B、地处山前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D、多锋面、气旋活动

2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垂直地域分异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B.水源、热量C.水源、光照D.土壤、地形

25.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

A.太阳能、生物能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D.地热能、天然气

26.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读我国某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7.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该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

C.水源不足D.土壤肥沃

28.该区域聚落空间分布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A.沿太阳辐射强地段分布B.沿自然资源丰富区分布

C.沿河流、绿洲与山麓分布D、没有什么特点

读“我国沿32°N所做的地形剖面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9.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多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C.西低东高,山脉呈网络状分布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0.假设丙处地势最高,甲处地势最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流向大多自东向西B.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

C.水能资源会更加丰富D.西部生物种群会更加丰富

 

二.综合题。

(共5道,总分55分)

31.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本题每小点一分,共5分)

(1)图中C河长度及流域面积远小于黄河,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大于黄河,试简要分析其成因。

(1分)

(2)图中C河流水运发达,请分析原因。

(3分)

(3)B湖所在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与东北平原相比其农业发展有何有利条件?

(1分)

32.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每小点一分,共8分)

某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

(1)简述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2分)

(2)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中甲河段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2分)

(3)图中所示河流上游与下游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2分)

(4)图中所示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试从其水系特征方面加以分析(2分)

33.人类的生产活动只有与地理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某省(区)地理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本题每小点一分共14分)

(1)说明该地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3分)

(2)阐述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并解释该地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5分)

(3)该地作物栽种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说明该生产方式的意义(3分)

(4)分析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有利影响(3分)

34.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以下各题。

(本题每小点一分,共16分)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5分)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6分)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5分)

35.了解区域地理特征、成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山西太原、海南海口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每小点一分共12分)

(1)据图分析,与海口相比,太原气温特征及原因。

(6分)

(2)简要说明太原、海口两地因气温影响产生的农业生产差异。

(3分)

(3)太原位于汾河谷地,请在下图中的线上画出岩层相对运动的方向,并说明该谷地的成因。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