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865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docx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

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

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在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3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4.(3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使农作物增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B.食用水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5.(3分)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发生燃烧,其反应如下:

2C2H5SH+9O2

4CO2+6H2O+2X,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B.X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6.(3分)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7.(3分)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8.(3分)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4分)如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在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图2所示粒子为  (填“离子”或“原子”).

(3)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支持燃烧,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10.(4分)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集中式说法正确的有  .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11.(5分)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及少量水,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测定其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

已知: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镁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

MgO+H2O↑.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

Ⅱ.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Ⅲ.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Ⅳ.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和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  .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4)实验反思:

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

12.(7分)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废液,其中除了硝酸钠溶液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

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取一定量的无色废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无色废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Ⅰ的名称为  .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  .

实验活动二:

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接下来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  ,试剂①是  .

13.(6分)钢是铁的合金.为测定某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取11.4g钢样,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钢样中其它成分与稀硫酸的反应).

(1)钢  (填“是”或“不是”)金属材料.

(2)计算此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

 

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3分)(2017•武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3分)(2017•武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在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分析】A.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C.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解答】解:

A.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D.分子、原子与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A.

 

3.(3分)(2017•武汉)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分析】A.依据肥皂水遇软硬水的现象不同分析判断;

B.煤、石油、天然气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根据铁的锈蚀条件来分析;

D.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

A.肥皂水可以用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是软水,故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它们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错误;

C.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易生锈,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故正确;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

故选B.

 

4.(3分)(2017•武汉)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使农作物增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B.食用水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分析】A.化肥和农药要合理使用;

B.根据蔬菜水果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C.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D.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

A.化肥和农药要合理使用,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错误;

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经常食用蔬菜水果,可及时补充维生素,故正确;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能减少使用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故正确.

故选A.

 

5.(3分)(2017•武汉)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发生燃烧,其反应如下:

2C2H5SH+9O2

4CO2+6H2O+2X,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B.X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

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方程式的左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右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

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

A、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二氧化硫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错误;

C、二氧化硫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故正确;

D、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0%,故错误.

故选:

C.

 

6.(3分)(2017•武汉)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木炭的化学性质,它们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和还原性,因此都可以做还原剂;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相同:

黑色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于一氧化碳有毒,能够污染环境,所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要对尾气进行处理;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

【解答】解:

A、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A错误;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B错误;

C、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具有相同的现象:

黑色变红色,故选项C错误;

D、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要防止液体倒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需要防止液体倒吸,选项D正确.

故选D.

 

7.(3分)(2017•武汉)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分析】A、若甲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够转化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因此乙为氧化钙,丙为氢氧化钙,丁可以是盐酸;

B、若乙是常用的溶剂水,水可以分解产生氧气,氧气可以和碳反应,碳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水,丙是氧气,丁是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若丁是氯化钡,则丙是含钠或碳酸根的盐或碱,但没有符合要求的物质;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甲可以是碳酸钠,乙可以是碳酸钙.

【解答】解:

A、若甲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够转化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因此乙为氧化钙,丙为氢氧化钙,丁可以是盐酸,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推论正确;

B、若乙是常用的溶剂水,水可以分解产生氧气,氧气可以和碳反应,碳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水,丙是氧气,丁是碳,故推论正确;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若丁是氯化钡,则丙是含钠或碳酸根的盐或碱,但没有符合要求的物质,故推论错误;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甲可以是碳酸钠,乙可以是碳酸钙.则氢氧化钙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与碳酸钠等转化为碳酸钙沉淀,故推论正确;

故选项为:

C.

 

8.(3分)(2017•武汉)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的关系,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

(1)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一定含有铝和铜,因此①说法错误;

(2)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g,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铝,滤液一定含有反应产生的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因此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因为银、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铝没有剩余,说明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被溶解,故②说法正确;

铝位于氢前,铜位于氢后;铜可以置换出银,因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说法正确;

因此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选项为:

B.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4分)(2017•武汉)如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在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8 .

(2)图2所示粒子为 离子 (填“离子”或“原子”).

(3)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支持燃烧,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或2KClO3

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 .

【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粒子符号确定粒子种类;

(3)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

(1)在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故填:

8;

(2)图2所示粒子中,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离子;故填:

离子;

(3)由氧元素组成的氧气这种单质具有助燃性,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也可以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还可以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故填:

2H2O2

2H2O+O2↑(或2KClO3

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

 

10.(4分)(2017•武汉)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40 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5%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硝酸钾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集中式说法正确的有 BC .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5%;

(3)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通过图②的操作可知,R物质在t2℃时,100g水中可以溶解固体60g,所以R是硝酸钾;

(4)A.②烧杯中,t2℃时,100g水中可以溶解60g硝酸钾,也是饱和溶液,③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②的溶液、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故正确;

C.①和②的溶液中,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所以硝酸钾完全溶解,溶质质量相等,故正确;

D.③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比较,不能确定,故错误.

故选:

BC.

故答案为:

(1)40;

(2)25%;

(3)硝酸钾;

(4)BC.

 

11.(5分)(2017•武汉)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及少量水,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测定其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

已知: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镁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

MgO+H2O↑.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

Ⅱ.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Ⅲ.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Ⅳ.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和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 浓硫酸 .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3)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

(4)实验反思:

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

【分析】

(1)装置C中所装药品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D中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2)装置D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解答】解: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

故填:

浓硫酸.

(2)装置D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故填:

2NaOH+CO2═Na2CO3+H2O.

(3)设碳酸钙质量为x,

D中的液体质量增加了m2,说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m2,

CaCO3

CaO+CO2↑,

10044

xm2

=

x=

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00%=

%,

故填:

%.

(4)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会导致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从而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偏小.

故填:

偏小.

 

12.(7分)(2017•武汉)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废液,其中除了硝酸钠溶液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

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取一定量的无色废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无色废液呈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Ⅰ的名称为 过滤 .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NO3)2=BaSO4↓+Cu(NO3)2 .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 硫酸钠和碳酸钠 .

实验活动二:

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接下来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 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 ,试剂①是 碳酸钠 .

【分析】

(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分析;根据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及生成物的特点分析;

(4)根据实验操作示意图及各实验步骤的现象分析;

【解答】解:

(1)原无色废液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操作Ⅰ是将生成的固体甲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操作名称是过滤;故填:

碱性;过滤;

(2)固体甲不溶于硝酸,因此固体甲是硫酸钡,不是氢氧化铜,因此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NO3)2=BaSO4↓+Cu(NO3)2.故填:

CuSO4+Ba(NO3)2=BaSO4↓+Cu(NO3)2.

(3)由实验可知,原无色澄清废液中含有硝酸钡,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遇钡离子会生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和碳酸钠,故填:

硫酸钠和碳酸钠;

(4)因为溶液A中有硝酸铜,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原废液在的氢氧化钠已除去,里面含有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后生成的硝酸钠,由上可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混合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把其中的铜离子除去,再加入碳酸钠,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从而去除铜离子和钡离子;故填:

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碳酸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