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811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docx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与李嘉诚励志演讲稿我很在乎未来汇编

李健在清华的励志演讲稿全文

  时隔多年,再一次来到(清华)西阶,跟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条件好太多了。

XX年前,我在这里学过信号与系统(笑声)。

当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多年之后我会在这里讲音乐。

生活真的是太奇妙了!

而且我发现,清华女同学的比例好像高了一点(笑声),人文环境好了很多。

尤其是后面站着的朋友,非常辛苦,非常感谢你们,这么热还能过来看我讲演。

其实我一小时之前还在游泳,工作人员问:

“健哥,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我说我还没准备呢!

工作人员就很惊讶。

后来我想,我天天都在从事音乐,也不用太准备,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掌声)。

  我还看到很多我歌迷会的朋友。

每次他们都是几十公里迢迢赶来(笑声)。

(李健向歌迷会打招呼)我突然想,我是不是得重新准备一下我这个稿?

因为今天来了很多学琴的人,我还是结合吉他讲起吧。

距离我上一次讲演已经26年了,我上一次讲演是在小学的时候(笑声),我记得我的讲演题目是“如何做‘四有’新人”(笑声)。

今天我要讲“吉他如何创造音乐传奇”。

我就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吧。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

有一天,突然觉得,如果能够自弹自唱该有多好。

因为那时候有很多关于吉他的电视剧和电影。

后来我就选择了一个最便宜的吉他班,40块钱一个月,就去学了。

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我只要会弹唱两首歌就ok了。

一首是《大约在冬季》,另一首是《外面的世界》。

后来学了一个月的时候,老师都教一些特别偏的歌曲。

我记得有一首歌是《兰花草》。

大家都听过哈,是一首不需要左手就可以弹唱的歌(笑声)。

另一首是《四季歌》,是日本的一首歌。

但老师非常会做生意,在初级班要结束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停电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他故意的,还是真的停电了。

他就点了一支蜡烛,坐在桌子上,用一把古典吉他弹奏了《爱的罗曼史》[一],这是很多朋友都听过的一首比较通俗易懂的独奏曲。

然后,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

我觉得,那个比弹唱更吸引我。

然后我就又交了15块钱,学下一个班。

学了三个月,老师又弹奏了一个更好听的乐曲,我就继续学,继续交更多的钱。

后来,因为我表现得不错,弹得也比较好,能够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老师打扫教室,然后调琴(笑声)——我是哈尔滨人,我普通话应该很好,我说的是“调琴”(笑声)。

在那段时间里,每天都要调60把吉他,所以耳朵变得比较好。

然后老师就不收学费了,我就跟老师学得更深。

当时已经开始学古典琴了,又带了两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来教他们弹最基本的。

基本上,这个学费我是拿不到的,都是给老师,顶我向老师学琴的学费。

  最开始,我弹那些和声的时候,并不知道我弹的是哪些音,只知道弹的是哪些功能块,比如说这个是a小和弦,d小和弦。

直到后来弹古典琴,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结要弹这个音、这个和声,为什么下个小节就要换和弦。

这是古典吉他[二]教给我的。

当时在我学琴之前,中学也有音乐课。

每次上课,老师没什么事做的时候,都会叫我到前面做一道音乐题。

我每次都是以非常荒谬的答案结束问题的。

因为对乐理一点都不懂。

等学完琴之后,再上音乐课,我就成了全班乐理知识最好的人。

因为那时很少有人会用假期的时间学音乐。

老师也感到很奇怪。

后来他问我,我说我在学吉他。

所以我觉得,吉他是一个真正的音乐启蒙者,内地、港台的歌手,包括我在内,百分之八十是在吉他的引领下打开音乐之门的。

因为吉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乐器,它能从最简单的简谱,到五线谱,到和声学,甚至到最难的巴赫[三]的复调音乐,一步一步引领你。

  一《爱的罗曼史》

  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配乐。

取材于西班牙传统民谣,由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改变并独奏。

乐曲优美纯朴的旋律与清澈的分解和弦完全融为一体,充满了温柔和浪漫的气息,是吉他曲中的一首不朽名作。

  二古典吉他

  又名西班牙吉他、尼龙吉他及佛朗明哥吉他,是吉他的一个分类。

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与琴箱结合处是12品格,指板较宽,使用尼龙弦,音质纯厚。

主要用于演奏古典乐曲。

古典吉他从演奏姿势到手指角弦都有严格要求,技巧精深,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

  三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作曲家。

  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但是,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吉他是流行歌手或是摇滚歌手的一个道具,好像成为了一种装饰品。

其实在我看来,吉他真正的价值还是在古典吉他这一部分。

世界上有四大乐器:

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吉他。

有的音乐家形容很准确,钢琴是乐器之王嘛!

吉他相当于是王子,小提琴是公主。

所以吉他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里面。

好像在重大比赛中,这四样乐器的获奖者奖金也是最丰厚的。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忽略古典吉他。

其实我学琴、做音乐,受益最多的还是在古典吉他那里。

从整个中学时代,好像除了学习就是弹琴,所以体育很差。

当时体育课也没有什么可以训练的,因为在哈尔滨,冬天的时候基本就以滑冰为主,夏天呢,就是单双杠。

所以我们那个时代毕业的同学,除了滑冰很好,另一个就是胸肌比较发达,天天体育课只做这两样。

  中学时候,我是个很用功的人。

一路过来,要学习、要高考,所以每天都是在中午午休的时候来弹琴。

假期的时候,大概每天会弹4到6个小时,也就没有什么其它的业余活动。

来到清华后,我发现很多热爱音乐的朋友很多想法都非常好,也很有音乐天赋,但是缺少的是技术。

如果你上大学再学琴的话,严格来讲是比较晚的;如果你要从事音乐的话,是晚了很多。

在我入学的时候,有很多摇滚乐团。

清华当时,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有很多长发披肩、穿着皮衣的人(笑声)。

当时,九十年代,好像是摇滚乐,尤其是重金属乐非常发达的时候。

所以当时玩摇滚乐的人都比较有优越感,尤其是弹电琴的人。

像我们弹古典的,或是写民谣的,好像在气势上就不太够。

我刚上大学之后也弹了一阵电吉他,后来发现不太适应。

因为电吉他弦特别软,而且很细。

关键是它还很费钱!

为什么呢?

要买效果器,还要有电。

宿舍经常就没电,太晚就不行(笑声)。

后来就放弃了。

  在清华二年级以后,我真正梳理了我在音乐上的一些杂乱无章的技术和知识。

我去了清华的合唱团,合唱团里有四个声部,那个和声是特别美妙的。

当时有一个高年级的同学被称为“和声器”,就是你唱什么他都能和声。

后来我们有一次唱越剧,越剧他也能和声(笑声)。

他一下就能找到那种3度的关系。

半年以后,我也会了,别人一唱,我就能找到高的大3度和小3度。

由于是唱男高音的,下3度找不到。

后来又去特意学了一下男低音声部。

这个对一个流行歌手来说很重要。

以至于我在水木年华开始的时候,唱和声是不用额外开支请当时的“黑鸭子”[一]等专门唱和声的人的,因为自己就可以找到和声。

  一“黑鸭子”组合,最早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歌坛的第一个和音组合。

最初成员徐秀霞、陆莉莉、尹淑占皆为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毕业生。

正规的音乐教育,系统的训练,培养了她们良好的音乐素质。

96年陆莉莉移居加拿大,98年郭祁加入。

XX年底,原“黑鸭子”演唱组合重新调整成员。

在“黑鸭子”创始人徐秀霞重新调整演唱组成员后,“黑鸭子”演唱组合分成了(徐氏)老“黑鸭子”组合,和李氏(李蓉、郭祁、李伟)“黑鸭子”组合。

  另外一个在清华很重要的阶段,就是在大二的时候开始了辅修课程。

我不知道你们现在有没有。

当时就是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就在这里,来教乐理。

(我们)学得很系统。

有艺术概论,民歌学,一年半的视唱练耳,斯波索宾[一]的和声学,还有基础乐理,曲式分析。

学到最难的时候,大概是两年半的时候,我就退出了。

因为我是电子系的,电子系的功课实在是太重了,尤其是我刚才提到的在这个房间里学的那个“信号与系统”(笑声),还有一门最重的课叫“随机过程”(笑声)。

这里有电子系的吗?

(观众回应:

“有!

”)你看都不敢举手啊(笑声)。

真的是学得太累了,我觉得如果不把那个(音乐辅修课)停掉的话,我在电子系就很难毕业了。

  一伊.斯波索宾(1900-1954),苏联音乐理论家、教育家。

主要论著有《二声部及三声部视唱集》、《音乐基本理论》(有中译本)、《和声学教程》等。

  一路学的这些古典音乐,对流行音乐是非常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所有流行音乐的手段,还是在沿用古典音乐的。

那有人会问:

爵士乐呢?

爵士乐受古典音乐家德彪西[一]启发很多,都是由古典音乐过来的。

所以我觉得在清华这几年,在技术以及音乐的成长上,清华给我特别多。

当时跟合唱团的老师也是有很多分歧的,因为我当时民歌唱得特别好,老师们还是希望我能在民歌的路上走得远一些。

但当时我跟后来“水木”的卢庚戌他们总在一起,唱一些校园歌曲。

学校开始不是很支持,但后来也很理解;然后在流行音乐上从默许到支持。

后来我们有了校园歌曲协会,很可惜只举办过一次,之后就解散了。

但当时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学校的创作气氛非常浓厚。

那时已经成名的比我们年长一些的,像高晓松啊、老狼啊,包括郑钧等,也经常来学校;也来过这里。

来表演,给我们这些热爱音乐的人很多鼓励。

我记得九四年吧,就在隔壁的大礼堂,当时《同桌的你》刚刚流行,然后老狼在上面唱歌。

记得当时天很热,我还穿着一件很厚的绿衣服,好像是什么“宜而爽”之类的牌子吧(笑声)。

老狼上场的时候,下面掌声如雷,我很羡慕。

我想,要是有一天我像老狼这样就好了:

站在舞台上能够歌唱(如雷的掌声)。

多年以后跟老狼说过这个事儿,老狼笑呵呵地就拍了我一下,说:

“你可以呀。

”但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笑声)。

  一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

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我坐在这里,逐渐梳理我这些记忆的片段,特别美好。

但当时在清华的时候,真的是在学习上很累,就想尽快毕业,过一种没有考试的生活(笑声)。

后来毕业之后,我和我的一些同学每年到1月份、6月份就有点不太舒服(笑声),也常常做噩梦(笑声)。

几个月前我还梦到有人说:

李健,你要参加高考了。

我说我都从清华毕业了,怎么还要参加高考呢?

他说:

对不起,那个不算(笑声)。

后来发现,我们班学习最好的那些人也会做这样的梦,我就安心了一些。

  毕业的时候,有人说,如果在清华不考试的话,很多人愿意在这儿生活一辈子。

我能够理解这种美好校园的感觉。

当歌手之后,也有人采访我,问清华对我音乐创作的影响。

我想一想,说:

如果不来到这个学校,我可能不会做一个歌手。

恰恰是这样一个理工科院校,当它的人文气息出现的时候,就会特别吸引人。

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有太多人文的协会,比方说有诗社,有古典音乐学会,还有吉他协会、国标舞协会等。

昨晚在跟美术圈的一些朋友聚会的时候,我又想到,我可能是比其他的同学有一些额外的收获。

九六年的时候,我在清华北门的民房里住了一个夏天,正好遇到了一些流浪的诗人和画家,从圆明园搬到了清华北门。

他们的说话方式、生活方式和作品,都给了我不太一样的感觉。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有一些去创作的冲动。

我看到了他们的诗歌和油画作品后,发现原来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存在。

这对于我来讲是有吸引力的。

我在中学的时候,很不喜欢语文,语文成绩也很差。

我记得考试第一道题总是要找出字音型全对的一组,没有一次对的时候(笑声)。

但九六年时,我突然发现,我是喜欢语文的,我只不过是不喜欢曾经学的那些文章而已。

我喜欢看《梵高传》,看《麦田守望者》,后来看博尔赫斯[一]的作品。

那些真的给了我很多人文上的鼓励。

后来我写了一首歌叫《风吹麦浪》,其实是在写这一阶段的记忆。

  在清华的这几年,是我真正成长的阶段。

在中学,你是不自由的,是完全被动的,因为你要高考;家人会照顾你,你的生活是受到约束的。

来清华之后,首先你要自己支配你的这些钱。

开始前两年我总是控制不好,一半时间钱就花没了(笑声)。

又不愿意向家里要钱。

所以,后来也去外面酒吧唱歌;做过一些勤工俭学的事情。

我记得五(?

)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有一万块钱了,觉得已经很富有了,就经常请同学喝汽水(笑声)。

我喜欢游泳,就买各种高级的游泳镜。

当时是很快乐的。

  大学中,你的生活是很独立的,但你也会遇到情感上的挣扎。

你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恋爱”这两个字。

在清华恋爱又很特殊(笑声)。

我不需要赘述太多;有时候是无计可施(笑声和掌声)。

隔壁的北大呢,北大的女同学又很骄傲。

我们也很骄傲,所以我们就不去(笑声)。

所以后来在创作当中就写了很多幻想(笑声)。

孤独导致幻想,幻想导致创作,这是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变的一个道理。

当时很多学长都劝我。

说你应该多谈恋爱,这样你才能有创作;你不忧伤怎么能有创作?

(笑声)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校园歌手莫名地目光忧郁(笑声),经常沉思。

我有一个学长也写歌,经常说一些很有哲理的话。

有一天他把我叫到他面前,说:

“李健,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说我怎么了。

他说:

“你老唱一些谭咏麟[二]他们的作品,你为什么不去唱更有深度的呢?

”我就问,什么是有深度的歌曲。

他说:

“你应该多唱唱罗大佑,唱唱beatles[三],就是甲壳虫。

”我说:

“我听过他们唱,但我觉得他们唱功不行。

”当时我对音乐的理解很长一段时间是停留在技巧上。

他非常生气。

我记得当时他是在喝一瓶啤酒,然后他就“啪”地把酒瓶放到桌上,很愤怒地说:

“你是一棵好苗子,你不能再这样了!

”(笑声)当时给我吓了一跳。

因为清华有一个传统,即使你唱得再好,弹得再好,面对学长的时候,你都要很听他的话。

一直是这样。

当年我比很多年级比我高的人唱得好、弹得好,但我依然对他们毕恭毕敬。

他这个话给了我很大震动。

后来我就真正开始去听他说的这些人的音乐。

的确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

  一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作家。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

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

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代表作有诗集《面前的月亮》,散文集《探讨集》,小说集《杜撰集》等。

  二谭咏麟,香港乐坛的天皇巨星。

  他和许冠杰、张国荣、梅艳芳等人代表了粤语歌曲的最高水准。

  三披头士乐队(thebeatles,又译甲壳虫乐队),英国摇滚乐队。

  流行音乐带来了**性的变化,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导致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

而乐队中四名伟大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johnlennon)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

  其实我在音乐上的成长经历特别能够反映当今的乐坛。

你能理解为什么网络歌曲能那么流行,你能理解为什么小孩儿爱听港台歌曲,也有很多农民工拿着声音巨大的手机听音乐。

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我也是从港台歌曲听起。

因为港台歌曲最简单、最直接,跟人身体上的感觉是最相近的。

你喜欢音乐一定是从港台歌曲开始的。

那很多网络歌曲现在做得比港台歌曲更贴近你。

比如说,说得专业一点,你可以测试一下,所有的流行歌曲的速度基本是每分钟80到90;跟你的心跳是一样的。

包括最流行的周杰伦的《双节棍》,它的律动也是你的心跳速度,只不过他多唱了一些16分音符。

这个规律是非常明显的。

我第一次听甲壳虫的《yesterday》的时候,是很失望的,我觉得怎么能唱歌连颤音都没有呢(笑声)?

就是唱得太随意、太不讲究。

但是,那个师兄跟我说完之后,隔了一段时间,我再听《yesterday》时,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从那以后,我基本上就很少听港台歌曲了。

听罗大佑和甲壳虫给我打开了特别好的一扇门,它告诉我,音乐最重要的是简单与真诚。

可能只有一个淡淡的弦乐和吉他,它的讲述也可能非常的简单,即使是一个中学生也能看懂所有的歌词。

三年级以后,我就听了很多那样的好的音乐。

  在学习辅修课组后,我又开始听古典音乐。

我最初对古典音乐都是敬而远之的,认为古典音乐就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作品)那样的东西。

当时我们有很多同学愿意听肖邦啊、舒曼啊,包括更深一些的斯特拉文斯基[一]这样的人,我总觉得他们在附庸风雅。

但真正有一天,你学音乐,你听得多了的时候,你才能够欣赏古典音乐。

到今天为止,我每天听的音乐有一半以上都是古典音乐。

因为它是所有音乐的一个源泉,是海洋;所有的音乐类型都和它有关。

比如说甲壳虫,他们只不过是用吉他来演绎古典音乐。

如果你用其他的乐器来代替吉他,比如用小提琴,它基本上就是古典音乐。

我当歌手之后,面对很多情况,也开始疑惑:

为什么有那么好听的音乐,很多人都不听,而去听其他的音乐?

但现在想一想,我也是那样过来的。

我现在再听小时候的那些歌曲,除了有一些情结,很难再得到音乐上的感动。

  一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西方音乐的重要人物。

原学法律,后跟随里姆斯基.科萨可夫学习音乐作曲,终成现代乐派中名副其实的领袖人物。

他1939年定居美国,先后入法国籍和美国籍。

其作品众多,风格多变。

  音乐就像人一样,一定会有一个成长期。

你责怪一个人审美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像我这样在音乐上花费这么多精力的人是少数的,没有代表性。

作为一个歌手,你既要考虑公司利益,提高唱片销量,又要有一点坚持,就是希望你的音乐能引领大众,有一天他们能欣赏你的音乐。

就像我8年前写得这首《传奇》一样,是一首特别不起眼的歌曲,但今天恰恰成为卡拉ok中很多人唱的歌。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坚持的一个结果。

绝大部分事情都不是立竿见影的,就像我当年在大学里面写了很多歌,我会经常问我的同学:

“你听我这个旋律怎么样?

”同学心情好的时候,会说:

“还行;还挺好。

”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们有时会问:

“李健,你写这些有什么用啊?

”当时我也很迷惘:

我天天写这些旋律有什么用啊?

他们说:

你写这些能够出国吗(笑声),能卖钱吗?

我困惑了那么一阵,后来也就好了。

我是一个容易敏感,但也能很快把不好情绪忘掉的人。

我当时是因为热爱。

你做的很多事情在当时看来也许是没有用的,它不是立刻就能给你换来名和利的,但它一定在潜在地慢慢培养你。

我觉得音乐是弥漫的,很随机的,但它也是很公正的。

比如说我新唱片的一首歌里面,有两段旋律就是十几年前创作的。

它就像有生命的精灵一样,潜伏在某个角落,在你需要的时候,它可能出现、成长,然后帮助你。

  兴趣是最大的一个引导者。

说实话,我并不是特别热爱也不太适应这个行业,因为歌手很多时候做的事情,与音乐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我总在说,我是少数的很幸运的人之一:

靠自己的爱好为生,并且把自己也养活得挺好,也有很多喜欢我音乐的朋友,在做音乐的时候很自由,你的每一个音乐想法都能得到实现。

这就已经很幸运了。

比如说,我想请两三个弹吉他最好的人来帮我录音,可以做到;想和中国爱乐乐团来合作,公司也会支持。

我觉得这就够了,这就已经很自由了。

所以,再做一些额外的我也能接受,慢慢地去适应。

如果换成几年前,我在这里作讲座,我面对摄像机的时候还是不太行,一定会中间停掉;有思维卡住的时候。

我第一次当歌手,我和小卢上一个节目,好像是说“大家好,我们是水木年华”,就这一句话我们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后来我再看当时的录像,发现自己的目光都已经呆了,好像已经都有点对眼了(笑声)。

就是完全不适应。

我和其他的歌手不同,比如说沙宝亮、杨坤,他们是在酒吧里、歌厅里经过了长时间的打拼,都有很丰富的舞台经验,能够很从容地面对陌生人,面对观众。

但是我没有。

我大学毕业之后,做了三年网络工程师,忽然有一天就上场了,就要说“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channel[v]”(李健摆出v的手势,听众笑)这样的东西,就要花很多时间去适应。

而且我是一个没有表现欲望的人,以前我上场,都会想赶紧唱完赶紧走,甚至有时候都抢拍(笑声)。

但是今天就好很多。

前天我在南京演出的时候,甚至跃跃欲试,想怎么还没到我呢。

你是有转变的,你现在愿意上台,享受舞台的空间,即使音响很不好,你也能够尽量把声音控制得好一些。

  所以说,这个行业涉及到很多因素,你光热爱音乐是不够的。

但也有另例:

你的歌唱得很一般,但你很会表演,也可以很成功。

而且,乐坛有很多这样的人,老百姓也都认识。

(说他们)唱得好呢,不算太好;你说唱得差呢,比普通人还好一点。

我记得两年前跟谭咏麟吃饭的时候,因为他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偶像,他跟我说:

“李健我告诉你,什么行业都有规律,惟有咱们这个娱乐圈是没有规律的。

这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笑声)。

今天想来,更是这样。

我觉得今天包括电影、电视剧在内的整个娱乐圈,已经像一辆疯狂的赛车,不知道开向哪里。

以前你可能觉得它还有一个方向,但今天它已经没有太多方向了。

你以前唱得非常好,有才华,基本上做很多宣传,这歌就差不多能够传唱、能够火。

可是今天,即使有那么多成功的唱片公司的老板,那么多资深的媒体,也没有一个人能够预测一首歌的命运!

  我想,可能是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因为cpu的速度,导致了今天所有行业的改变。

人们的选择性太大了:

你不识谱也可以做音乐人,也可以编曲,因为你在电脑上做的仅仅是粘贴与剪切的工作。

你也可以不知道每个乐手拉什么音,在电脑上都可以实现完成。

这样有好处,但也有很多弊端,就是出现了太多不够好的歌曲。

手机铃声也是一个问题:

它以极大的速度创造了财富,传播了歌曲,但也让一些好的歌曲戛然而止,没有什么出路。

所以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为什么到今天为止,仍存在很多有才能、然后依然执著着坚持做音乐的人?

还是因为热爱!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是跟我一块入行的,或是比我入行还早,可今天还是在为生活而挣扎;在酒吧里面演唱,做巡演,生活上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很漂泊很艰苦的。

但我总相信其中有一部分人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这个时代不太容易让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湮没掉,反而那些可上可下的人,机遇对他们来讲是最重要的。

比方说,像窦唯这样的人,包括张亚东这种编曲者,包括王菲,无论在哪个时代,他们都能够出类拔萃。

我觉得亚东如果没有王菲,他也能达到今天这个水平。

虽然他的技术在今天看来不是最好的,但他的品位和对音色的理解是独到的。

很多人,换到今天,去掉某些条件,他依然也够好。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觉得你自己足够好,要想一想这个好其实是一个有好几个参数的好。

首先,你唱得好。

那什么叫唱得好?

流行音乐最大的魅力在于特色,而不是声乐那一套。

比如说汪峰唱得很好,许巍唱得也很好,但是他们参加歌手大赛可能复赛都进不去。

因为你用那种标准,字正腔圆,共鸣很大来要求他们,他们是不符合那个标准的。

但流行音乐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歌手特色足够好,比如像朴树这样的,他就能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你。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歌唱的人,你歌唱得特别像周华健,特别像满文军或者是其他人,那这个不叫好,因为你没有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音色。

  然后,你唱歌不能有太多的毛病。

现在我认为唱歌的最大的毛病就是颤音。

大的颤音是非常不好的,小的颤音是允许的,是可取的。

你仔细听欧美人唱歌,尤其是乡村音乐[一],是没有颤音的,是直声唱法。

我觉得直声唱法是能够存留最久远的。

你现在听johndenver[二]也好,那些更老的人也好,是没有颤音的。

颤音特别容易过时。

我觉得之所以港台那一带,今天还在听齐秦,就是因为齐秦的唱法是最独特、最先进的。

他非常直接,不像很多歌手,这个颤音,都颤出一个大2度来。

有很多家长领着孩子来让我鉴定一下。

“李老师你看这孩子怎么样,能不能当歌星?

”(笑声)我发现会有很多问题。

我前年去当了一天快男评委。

说心里话,那一天没有一个唱得好的。

因为都有一些毛病。

我前两天碰见一个评委,他在今年的一个选秀节目中当评委,也觉得那天没有一个好的。

他们学了一些没有必要学的毛病的东西。

  一乡村音乐,是一种当代的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南部与阿帕拉契山区。

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

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二约翰.丹佛,美国老牌乡村歌手,在美国乡村音乐史上的地位无人可敌。

其唱片曾获24次金唱片奖及4次白金唱片奖。

丹佛的音乐反映了作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一个为了提高所有人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