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459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

《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docx

标准化培训材料基础知识

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

一、重点名词解释:

1、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的内涵。

制定标准的目的就是“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最佳共同效益”。

“最佳秩序”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而“最佳共同效益”指的是相关方的共同效益,而不是仅仅追求某一方的效益。

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

制定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

2、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

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除了为达到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之外,还包括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活动是建立规范的活动,所建立的规范(条款)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

3、企业标准化----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4、标准体系-----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理解标准体系应注意的要点:

1)整体;2)内在联系;3)科学

的、有机的、4)一定范围;5)动态特性

5、相关标准-----本体系直接采用的其他体系的标准。

6、基础标准-----一定范围内可以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

7、个别标准-----表达一个标准化的对象个别特征的标准。

8、共性标准-----表达若干标准、标准化对象共有的共性特征的标准。

9、技术标准-----标准化领域内为协调统一技术事项而制定的标准。

10、管理标准-----标准化领域内为协调统一管理事项而制定的标准。

在很多情况下管理标准特指在企业范围内制定的标准。

11、工作标准-----标准化领域内为协调统一工作事项而制定的标准。

特指企业标准。

12、标准的约束力-----标准和法律、行业法规一样都属于规范、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特殊文件。

但它们的约束力是有区别的。

一般说这三种文件的约束力依次降低。

我国的标准按其约束力的强弱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一般强制性标准具有与行政法规同等的约束力。

13、标准的等级-----我国实行四级标准制度,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四级标准的关系是:

上级标准指导下级;下级标准服从上级标准,不得与上级标准抵触;鼓励下级标准提出严于上级标准要求,当没有

上级标准、上级标准不够具体或操作性不强的时候,可以制定下级标准,但一旦有了适用的上级标准,对应的下级标准则应废止。

14、采标-----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简明说明。

所谓“采标”,是指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内容,通过分析研究、试验验证,转化为我国标准,并按我国标准批准;按发布程序发布实施的过程。

二、标准化基础知识

1、标准的内容:

表现形式:

国家对标准的审批程序:

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的内容-----以科学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充分顾及先进性原则。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生产建设实践中成熟的成果和经验,只要是对与标准利益攸关的人有益的东西,能够改进工作质量的东西,都可以用标准作出同意的规定。

表现形式-----标准的实质是对一个特定的活动(过程)或其结果(产品或输出)规定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定文件,就是说,标准可以是规则或规范性文件,可以是导则性指南性文件,也可以是对特定特性的规定,标准是一个统称,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规程、规范、导则、指南、操作手册、作业指导书等。

在我国标准的批准权是明确的,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或会同有关政府部门共同)批准、发布;行业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地方标准由地方质监局批准、发布;企业标准有企业自行批准、发布。

2、标准的作用:

在编制、审查标准应考虑的因素:

标准的作用: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二是保证正确作业;三是提高、普及作业技术;四是贸易、技术合作的润滑剂。

在编制、审查标准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协调、先进、科学、适用、经济、可操作、文字水平等因素。

要求能检验、能测量、能鉴定,行文要规范,文字简练,语言准确、严密、统一。

3、标准化效果是什么?

如何评价?

标准化效果-----指标准化活动产生综合效果,主要指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效果。

评价标准化活动主要考虑以下方面的效果:

(1)由于简化工艺、品种、规格产生的效果;

(2)由于技术合作、沟通理解、信息传递产生的效果;

(3)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产生的节约效果;

(4)由于提高安全水平、改善环境、改进工业卫生、保障生命健康产生的效果;

(5)由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公众利益产生的效果;

(6)在消除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产生的效果。

标准化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用绝对值计算,也可以用相对值计算:

绝对效益=标准化有用效果-标准化劳动消耗

相对效益=标准化有用效果/标准化劳动消耗

备注:

1)相对效益也称标准化活动收益率;

2)标准化有用效果----因实施标准化而产生的节约或其他有益的效果;如提高生产率、减低成本、减少人员设备事故、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环境等而产生的效果。

3)标准化劳动消耗----为实施标准化措施而花费的收入,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活劳动如:

人工费用、实施标准和开展活动的费用。

人工费包括工资及平均创的价值;物化劳动如:

用于标准化活动的原材料、动力、设备(设施)、折旧与修理费分摊等,这些费用大多花费在为编制标准而进行的验收试验或为实施标准而进行的技术改造等方面。

4、标准体系的作用:

标准体系的作用-----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标准的概貌,从体系可以看出标准覆盖的程度,看出标准之间的关系,看出标准化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也间接地反映出标准化工作者对标准化知识掌握的程度;体系清晰地给出了现行标准、正在制定的标准、待定标准,在制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的时候,标准体系是重要的依据;在编制标准的时候,可以从体系中检索出现行的相关标准,作为依据,以标准之间的协调性。

有了标准体系便于企业系统理论和方法整合标准,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有了标准体系便于保持与企业方针的协调,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有了标准体系便于适时更新标准,与时俱进,保持体系的先进性。

5、标准的寿命:

由于技术发展,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的出现,已有的标准会逐渐老化以至不再适用,此时这些标准应当废止或对其进行修订。

所以标准是有年龄、有一定寿命的。

由于各领域技术发展程度并不一致,所以国家对标准的寿命并没有统一规定,一般认为2-5年标龄的标准就应该考虑复审。

每年要安排标准的复审工作,对预定标龄的标准进行复审,分别给出继续有效、个别条款修改、全面修订、废止的结论。

电力行业标准的预定标龄为5年。

三、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标准化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标准实施的监督三个步骤开展活动。

通过标准化活动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指标、准则和依据,将企业内各部门、各生产环节和各种要素有机地协调和统一起来,使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清晰、法人制度齐全、政企职责分开、企业独立经营和管理规范科学的特征。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它的目的就是通过依靠科学的手段和管理制度的力量,实现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的最佳配置,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在企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中,都与标准化活动分不开,人员定额与人员的工作质量离不开工作标准;企业的组织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离不开管理标准;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都离不开产品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所有这些活动都是科学管理的内容。

因此,企业标准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必须确定标准化的核心地位,才能使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发展相适应。

  2、全面贯彻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衡量的尺度,控制的准绳,减少生产经营活动的盲目性。

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各级标准的性质、具有"强制性"的条件及产生的强制性作用,以便正确、恰当、合理的利用好、执行好标准,更好地遵

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纠纷。

  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使每个人都按照科学的标准化程序办事,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保证。

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人和人之间可以公正比较、平等竞争。

标准是发动机,先有规则,再有人情,才有利益。

企业发展不能完全寄托在个人的良心发现和觉悟提高上。

实行标准化管理是提高员工总体素质的客观要求。

使员工明确企业对自己的要求,有了努力的方向,必然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员工还可以对照标准进行自我管理,就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管理人员也很容易对其进行考核。

  3、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经营形态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规模也不断的扩大,企业管理层或投资者自然无法事事躬亲,而必须借助一套有效的内控体系推行公司的各项营运活动。

这套体系,就是"标准化管理体系"。

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标准化管理可使企业领导从大量的琐碎的日常行政事物中解放出来,用更大的精力考虑关系企业发展的重大长远战略问题。

四、企业标准化任务: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制定企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结合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二是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三是制定并实施企业标准;

四是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企业标准化要求:

企业标准化七项基本要求: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2、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3、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

5、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7、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

六、标准化管理及相应措施:

企业为实现确定的目标,将其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全过程需

要实施的标准,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化要素加以识别,制定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并进行系统管理,有利于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运用该理论须采用的措施是:

1、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2、不断优化体系结构,淘汰低功能的,增补新的、高功能的

要素,使标准体系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通过评价和确认,持续改进标准体系的有效性。

4、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总要求:

(1)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

(2)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3)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应能满足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4)企业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框架下制定;

(5)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相互协调;

(6)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

(7)企业标准体系应与其它管理体系相协调并提供支持。

七、企业标准化内容:

1、企业标准化的要点:

(1)企业的标准化活动可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保持高度统一行动和高效率的运行,从而实现获得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企业标准化的对象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3)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和实施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组织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对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合格评价和评定并分析改进。

这些活动应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

(4)企业标准化是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领导和组织下,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标准化职责和权限,为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资源,规定标准化活动过程和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系统活动。

2、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

3、企业标准制定、修订的原则:

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应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在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下,遵循如下原则,提高制、修订标准的质量,确保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

(1)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2)充分考虑顾客和市场的需求,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3)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

(5)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6)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4、企业标准制定、修订的程序: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标准送审稿

审查标准

编制标准报批稿

批准、发布

5、企业标准的实施:

(1)实施标准的原则

1)实施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和强制性条款,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3)推荐性标准,企业一经采用,应严格执行。

推荐性标准,企业是自愿采用。

但是,企业一经采用,纳入企业标准体系就应严格执行。

4)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都应严格执行。

5)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照进口国(地区)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或合同约定执行。

(2)实施标准的流程

策划确定实施方案

实施计划

实施准备

实施宣贯

实施标准

检查总结

(3)实施标准的方法

直接采用、部分采用、补充细化、配套实施、提高实施

八、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是指对标准实施情况与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的活动。

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可促进标准的有效执行,发现标准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推动标准正确、持久实施和建立内部监督、自我约束的机制。

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包括政府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

1、监督检查的范围和对象:

凡是企业已通知实施的标准均属于监督检查范围。

凡是企业要实施和废止的标准,都要以书面通知形式,按一定的程序通知到有关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监督检查,其范围包括在企业实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也包括国家、行业和地方法规、以及企业标准化管理规章或标准。

2、监督检查的内容:

1)已实施标准的执行情况;

2)企业内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执行情况;

3)新产品设计开发、老产品改进、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4)产品质量、标识、包装以及产品说明书等随机文件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5)生产过程中各种质量要素的控制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6)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如物资采购、售后服务、回收品的处理等)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3)监督检查结果的处理

负责监督检查的部门和人员,应确保监督检查的客观和公正,检查结果形成文件,以作为考核、改进的依据。

九、企业标准体系实施

1、企业标准体系内容:

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

整体;企业标准体系是具有系统的所有特征,它是以技术标准体系为

主,包括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等子体系组成,各子体系中,又各由若干个标准构成,子体系与子体系之间,子体系与标准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都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并且与企业标准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如管理职能、资源管理密切相

关,从而实现企业标准体系的特定功能。

因此说企业标准体系具有有机整体的特征。

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范围包括: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

准和企业标准。

2、企业标准体系5项基本特性

(1)目的性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诸如为

了发展产品品种、服务项目、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等,在实践中可以如实评价和有效控制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2)集成性现代标准体系是以相互管理相互作用的标准的集

成为特征。

任何一个单独的标准都难以独立发挥其效能,只有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综合集成为一个标准系统,才能大大提高标准的综合化和集成性;

(3)层次性企业标准体系是由许许多多的单项标准集成,集

合而成构成有机整体,因此,标准体系是有序而分层次的。

一般是高

层次对低一级的结构层次有制约作用,而低层次又是高层次的基础;

(4)动态性系统的不断优化要求,也要不断持续淘汰那些不

适用的,功能低劣或重复的要素,及时补充新的要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保证企业标准体系的动态的持续地改进;

(5)阶段性因为标准化的效能发挥要求体系必须处于稳定状

态,这是标准化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这样的稳态——非稳态,再到高一级的稳态,促使标准化的进步发展,体现了企业标准体系阶段性发展的特征。

3、企业标准体系结构:

企业方针目标企业贯彻的标准化企业适用的

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法律法规和规章

 

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所有标准都要在本企业方针、目标和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形成,包括企业贯彻、采用的上级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标准。

4、企业标准系统性原理:

(1)系统效应原理:

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个标准本身,而是从组成该系统的互相协同的标准集合中得到的,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

(贝塔朗菲定律1+1>2)

(2)结构化原理:

标准系统的结构不同,其效应也会不同,只有经过优化的系统结构才能产生系统效应;标准系统的结构应按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调整处理标准系统的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以及它们的合理组合。

(3)有序发展原理:

有序发展原理是及时淘汰标准系统中落后的、低功能的和无用的要素,或向系统中补充对系统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新要求,使标准系统由较低有序状态向较高有序状态转化,推动标准系统的发展。

(4)反馈和控制原理:

企业标准体系的活动和过程控制,以及保持系统结构的相对稳定,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的机制,就是反馈控制。

标准系统是人造系统。

这个系统建成之后,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对它进行管理和协调。

5、企业标准化的过程原理:

企业标准化活动的过程原理是:

     

(1)一切标准化工作都是通过标准化过程来完成的。

标准化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为目的,对实际或潜在课题制定共同遵循和反复使用的规定的活动,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典型的活动过程,包括了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

督的全过程。

(2)将标准化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来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标准化结果。

如下图所示的过程示意图,任何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均可视为过程。

标准体系本身存在的系统效应和信息反馈机制与标准化过程方法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促使企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6、PDCA循环

(1)P(plan)策划阶段。

根据企业的总方针目标并建立和实践标准体系的目标,将目标分解为标准化过程的各个可测量的标准化

要求和实施程序以及措施;

(2)D(do)实施阶段。

根据策划的标准化要求、程序和措施,组织企业标准体系,标准化过程或单项标准的实施;

(3)C(check)检查阶段。

根据标准化的目的和要求,对具体的过程或单项标准的实施结果进行测量和符合性检查、验证,得出评价结果。

同时也包括企业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4)A(action)处置或改进阶段。

针对企业标准体系对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适应程度,对企业标准体系或标准化过程运行状况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体系和过程,以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标准化办公室

2010年2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