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873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6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

《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化基础知识.docx

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

培训目的

为了确保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了解熟悉相关标准知识;在设计中使用最新的标准,并且作好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知识水平。

一标准基础知识

1标准的基本概念:

GB/T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

基本术语》最新定义为: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2)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GB/T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

基本术语》中的定义:

标准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秩序为目的,对实践或潜在的课题制定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规定的活动。

3)标准化活动:

是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

4)企业标准化的一般概念:

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制定的标准,它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企业标准化的要点是:

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可使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保持高度统一活动,高效率的运行,从而实现获得最佳次序和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标准化的对象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的重复性事务。

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内容是制定或采用标准,组织标准的实现和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合格评定)。

这些活动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的经验为基础的。

企业标准化是在企业管理者领导和组织下,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标准化的职责权限,为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和气氛,提供必要资源,规定活动过程和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可控活动。

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的表现形式

(一)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是从标准化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是对标准化活动过程规律的认识,它既是客观存在的法则,又是指导标准化实践活动的依据。

1.简化原则

(1)概述

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文件(概念和事物)的类型和数目,在既定的范围内满足需要的标准化原则。

简化一般在事后进行,也就是在概念一事物的多样化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为了有效和效率的需要,对实体的类型或数目加以缩减,这便是标准化原则的特点。

合理的简化不是任意的,它是从系统原理出发去掉实体中多余的、重复的和低功能或作用不大的环节,从而使实体的系统趋于优化。

显然,简化应适应社会和人类的需要,要符合人类活动个性和共性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只有当多样化的发展超出人们需要的范围时,才能简化,考虑在多大程度上和怎样的效地减少类型数量,原则是简化实体后的类型数量必须满足人们的需要。

简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

①简化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

由于科学、技术以及市场需求和竞争的推动,使社会生产的产品品种急剧增加,而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和专业化,则要求对产品、品种、型号和规格的多样化加以限制,以取得最大的规模效益。

这是市场需求和产品生产之间的矛盾。

简化就是在解决这些矛盾中产生而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

②简化有利于促进必要的多样化的发展。

合理的简化既可控制产品品种、规格的盲目膨胀,又为新的更为需要的品种类型的产生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更高层次的多样化,最终达到更好地满足需求的目的。

③商品的生产和市场竞争是促使多样化泛滥的原因。

多余的、重复的、低功能的商品的大量存在,是对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只要商品生产存在,市场竞争存在,社会产品的品种类型盲目、自发地膨胀,简化就是人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手段。

④从行为科学的观点来认识,只有充分简化的概念,事物才便于控制和统一,同时也增加了可靠程度和管理的有效性及效率。

(2)简化原则应用典型形式

简化原则应用的典型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产品和原材料品种规格的简化。

参数系列化是应用简化原则对产品和原材料(包括元器件等)规格进行简化的最典型的标准化原则应用事例。

参数系列化的最终目标是淘汰那些多余的、重复的、不合理的参数,确定最佳组合方案,以有限的产品和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满足社会广泛的需要。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应用,使产品的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的参数值的简化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易于共同协调的数值系统。

②工艺和工装的简化。

工艺的简化就是对产品的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进行必要的精简。

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是简化工艺的重要途径。

工艺简化的内容还包括文件及其格式和工艺要素等的简化。

工装的简化就是对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工具和装备的品种进行合理的必要的简化。

工统一工装的型号,压缩简化品种规格,实现工艺装备,工具的通用化、组合化,提高工装的标准化程度。

如某机械加工厂简化后,车刀、铣刀、钻头等的种类规格由原来的1363种,精简为546种,减少了60%,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发展。

③产品零部件的简化。

产品零部件有两重含义:

一是零部件的品种简化;二是零部件的数量减少。

品种简化就是使整个产品的标准件、通用件比例增加,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及产品的可靠性。

产品零部件的总数减少,是更直接的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及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如某建筑工程机械厂生产的三种挖掘机,设计了37种滑轮,共有20种装配形式,装配工人要记住这20种减为2种,减少了9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达到了总体功能的最佳效果。

④结构要素的简化。

产品零件的结构要素和简化不仅与产品零件自身的结构简化有关,同时也直接影响工艺方法和工艺装备的简化。

特别是齿轮、花键等复杂的结构要素的品种规格,不仅直接影响刀、量具的品种规格复杂化,而且对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

为此,工业企业必须十分重视结构要素的简化。

如某锅炉厂生产某型号锅炉共有1400多排蛇形管,8000多个弯头,管子的弯曲半径的17种之多。

简化后弯曲半径只有3种,为自动化机械作业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企业简化要求不仅只有上述各例,如图纸、技术文件、信息、技术管理等采用标准化简化原则,对提高生产、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有显著效果。

2.统一原则

(1)统一原则

统一就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统一化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确定下来。

统一化的概念同简化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前者着眼于取得一致性,即从个性中提炼共性;后者肯定某些个性同时并存,着眼于精练,在简化过程中往往中保存若干合理的品种。

例如铁路轨距极不统一,东北铁路为1524mm,就沈铁路为1435mm,滇越铁路1000mm,解放后才统一为1435mm;又如民用电的电压和频率,共有110伏60赫、110伏50赫、100伏50赫、125伏500赫等,解放后统一为220伏50赫。

统一的目的是消除由于是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困难、混乱,为人类的正常生活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2)统一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统一化必须遵循适时、适度和等效的原则。

①适时的原则。

统一化是事物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水平时,人为进行干预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干预的时机是否恰当,对事物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把握统一的时机,是搞好统一化的关键,也是统一化的一条原则。

统一的时机要选准,如果统一过早,特别是已形成的类型不理想,而新的更优化的更适宜的类型正在酝酿过程中,这时强行统一,就可能使低劣的类型合法化,不利于更优秀的类型产生;如果统一过迟,必要的类型早已形成,但在淘汰其他低劣类型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增加了统一的难度。

因此,统一的时机选择适当,不仅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②适度的原则。

统一要适度,这是统一化的另一条原则。

所谓“度”,就是在一定质的规定中所具有的一定量的值。

度是量的界定。

所谓适度,就是要合理地确定统一化的范围和指标水平。

例如,在对产品进行统一时,不仅要对哪些方面必须统一,哪些方面不做统一规定,哪些方面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哪些要求只须在行业内或地区内统一,哪些统一要严格,哪些统一要求要灵活些等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还必须恰当地规定每项要求的数量界限。

③等效原则。

任何统一化都不可能是任意的,统一化是有条件的,首要的前提是等效性。

所谓的等效指的是把同类事物的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某一范围时被确定的一致性与被取代的事物之间必须具有功能上的可替代性。

也就是说,当众多的标准化对象中确定一种而淘汰其余时,被确定的对象所具备的功能包括被淘汰的对象所具备的功能。

(3)统一原则的应用

统一是开展标准化活动最普遍的原则,其典型应用如:

①概念、等号的统一。

它包括文字、语言、名词、术语、符号、代号、量和单位、标志、图形、代码等的统一,是交流思想、沟通信息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②产品品种规格和特性的统一。

如产品标准,它不仅是规格品种和质量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同时又是社会组织生产的需要,要减少不必要的多样化,使产需之间协调一致。

③产品零部件的统一。

主要表现在零部件的通用化,即把功能等效的同类零部伯归并统一,扩大典型对象的重复利用范围。

④数值和参数的统一。

如规定标准尺寸、标准电压等级、公差与配合、测量准确度、标准温度等。

数值和参数的统一为关联事物之间协调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⑤程序和规则的统一。

生产技术活动中的程序、规则、工艺过程的检验和操作方法、管理程序和方法以及环境条件和安全、环境保护规定等都是统一的标准化对象。

3.协调原则

(1)协调原则

协调原则是对标准体系而言的,标准内部要素的协调一致,标准体系的标准间的协调一致,以及以标准为接口,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各企业、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联系,解决各方面连接和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得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2)协调原则的应用

协调原则的应用包括以下三点:

①标准内部要素间协调。

如水泵标准中规定水泵的基本参数主要有流量、扬程、效率、转速、轴功率、允许吸升真空高度等。

这些参数综合搬反映了水泵的综合功能。

参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在一定转速下水泵的轴功率与扬程、流量和效率有关,若改变转速,则会影响流量、扬程和轴功率。

因此,在基本参数内各参数间必须进行协调。

基本参数一经确定下来,在水泵设计内部几何尺寸参数时,必须进行协调,以满足水泵基本参数的要求。

此外,水泵还要和外部要素协调,即要保证外部电动机的转速功率与水泵的基本参数一致,否则水泵的功效将会改变。

所以在水泵设计过程中,根据顾客使用的要求必须在这些基本参数间建立协调一致的合理相关关系,形成一组最佳参数,使水泵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做到整体功能最佳。

②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

产品标准之间的协调,原则上应从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出发,依其相关因素的内容和影响程度,对相关环节(或相关产品)规定必须达到的指标,从而保证整个相关标准构成的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佳。

如印刷技术的高质量、高效率要求造纸设备、纸浆设备、纸张规格尺寸、印刷设备、制版及油墨、书籍开本、书架及运输设备之间标准要相互协调。

③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处理复杂的规模巨大的标准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越来越多。

如集装箱运输涉及海陆空交通系统,道路、铁道及桥梁和车辆的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又如民航运输涉及民用航空器、机场服务、空中交通管制、通讯联络、气象服务、地面运输等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

4.优化原则

(1)优化原则

人们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都要权衡利弊,择其利而为之。

在标准化活动中始终贯穿佳化”的指导思想,即在给定目标的前提下,以一定的限制条件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以使效果最佳。

(2)优化方法

一个简单的标准化方案,可以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法,而对复杂的标准化体系,就必须运用最优化技术。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加权系数法、费用效果分析法、成本价格分析法。

加权系数法。

加权系数法不仅可以对不同方案进行综合比较,还可以根据一定的要求和重点,用指标的不同加权系数来控制和影响企业业绩,改进工作方向,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设:

、…

为各项指标的期望值;

、…

为表示各项指标的实际值;

表示单项指标与期望值的比率(相对率);

为反向指标时,用表示;

为表示各项指标的加权系数。

系数大小以该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而定。

则评价公式为:

上式中U值越大,则综合效果越好。

费用效果分析法。

运用经济效果分析的方法来对不同的标准体系进行评价,它的主要内容是:

A.在费用限额时,选择经济效果最大的方案;B.选择经济效果超过某一最低限度,而费用最省的方案;C.选择效果与费用比为最大的方案。

即:

=最大

其中:

是效果;

是费用。

成本价格分析法。

实现产品的某项指标必须付出一定的费用,技术指标越高,付出的费用越大。

但产品销售时可优质优价。

因此,产品的技术指标与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有直接关系,可利用该指标的成本曲线与价格曲线选择最佳指标。

综上所述,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等原则是在标准化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际上上述各原则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简化和统一是最基本的标准化原则,也是最普通的形式。

在标准化实践过程中,简化和统一是互相渗透的,有的简化为以后的统一打下基础,而标准化对象的统一往往要先从简化入手;而有的简化又是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

无论是简化还统一,都要经过协调,达到总体功能最优的目的。

协调、简化、统一过程中都贯穿着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从多种可行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而这种最佳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必须借助于优化原则和方法。

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等原则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孤立地起作用的,它们之间不仅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它们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反映标准化活动规律。

除了上述四项原则外,尚有以下两条原则也是标准化不可或缺的原则。

5.互换性原则

使零部件的尺寸、形状、性能和作用接近一致,彼此可以互相替换的原则,从而为产品的生产、装配、使用和维修等方面带来方便。

互换性原则不仅用于硬件产品的制造,也可广泛应用于标准化其他领域。

6.阶梯原则

阶梯原则又称秩序渐进的原则,即在标准化发展的动态进程中,其发展形式呈阶梯状,从标准的制定-实施-修订-再实施,始终是不稳定-相对稳定-不稳定-再相对稳定的过程。

每次修订都会把标准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上升,永无止境。

(二)标准化表现形式

标准化表现形式就是标准化内容的存在方式。

经过人类长期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当代标准化表现形式主要归纳为5个方面,即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和组合化。

1.简化

(1)简化既是标准化表现形式,也是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它是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概念和事物)的类型的数目,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简化是人类对社会产品的类型和数目加以有意识自我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

简化的直接目的是控制标准化对象的类型(产品的品种规格)的盲目膨胀,而不是一般地限制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的多样化。

通过简化,消除了低功能的、重复的和不必要的类型,使产品系统如产品系列的结构更加精练、合理,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系统的功能,而且为新的更必要的类型的出现,为合理地发展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因此,我们说,简化是事物发展的外在动力。

所以,在标准化工作中,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①在标准化实践活动中简化涉及范围广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简化工作成为主要工业国开展产业合理化活动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内容;②在标准化理论研究中,简化成效最为显著,如法国卡柯特法则、英国西尔伯斯顿曲线、日本松四郎的简化品种经济效果公式等,效果都很显著;③日本松四郎提出:

标准化活动最实质的问题是简化和统一。

特别是简化,是最为重要的标准化工具。

(2)简化的时机

传统的概念认为,简化是在事物多样化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通过分析比较,在满足同样要求的前提下,对事物的类型和数目加以缩减,达到标准化的目的,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近代标准化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简化的目的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治乱”措施,而是要积极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品种规格;不仅要消除和减少现实的复杂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预防不必要的复杂。

要达到这种目的,简化工作应提到产品出现之前,即首先在设计开发时就开始抓简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将不必要的复杂性提前消除掉。

其次,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在新产品研制中抓简化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技术日趋复杂,成本也大大增加,从已定型的多种产品中简化品种规格的做法有很大的困难,最好的时机应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注意精减品种规格。

(3)简化应遵循的原则

在对标准化对象(概念和事物)进行简化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①不能任意缩减和盲目限制多样化,只能去掉同类事物中多余的、重复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不能去掉必要的和功能强的和环节;②简化的结果必须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并把握住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界限。

既不造成经济损失,又不影响使用性能;③产品经简化后应形成系列,主参数系列应能符合优先数系的要求。

(4)简化的应用效果

简化的应用范围广泛,效果显著。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把军备用品中的内燃机、继电器等由原来的2300多种减少到78种,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用的5200种铆钉减少到211种,通过对品种规格的简化,使武器装备在生产、供应、储存和使用、维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国产某型号雷达,由于合理简化压缩了元器件和材料的品种规格,由原来的600多种减少到175种,元器件的75%与原来的通用,图样由原来的8000多张减少到2845张,研制时间由3年缩短到1年,节约资金40万元,而且大大提高了质量。

2.统一化

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中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其实质是使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确定下来。

简化和统一化都是最基本的标准化形式,但概念截然不同,统一性着眼于一致性,即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而简化着眼于精练个性同时共存。

统一的实例如前所述的铁道轨距和电压频率的统一。

(1)统一化的类型和作用

当代标准化活动中开展统一化工作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绝对的或惟一性的统一,它不允许有灵活性。

如编码、代码、标志、量和单位等;另一类是相对的统一,它的出发点和趋势是统一的,但有一定的灵活性。

如产品标准对产品质量的统一要求中分等分级规定,指标上下限及公差范围等。

A.H.基列耶夫在《美国的标准化》一书中说,在设计阶段,标准化可以减少工作量和制图过程的错误;生产准备阶段可缩短工作周期和节省人力资源;产品实施阶段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采购阶段可简化采购手续、减少人力资源和经费;使用阶段可对可靠性、维修性和技术支持性(可信性)提供保证。

美国军用物资采购专家泰尔概括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军事意义时说:

“美国标准是保证产品最佳质量的基础,在供应上可以保证最大的节约,我们的经验证明,每年采用一项标准,平均可节约7万美元。

(2)统一化的原则

统一化的原则除前一节所述的适时的原则、适度的原则和等效的原则外,还可以加上一项先进的原则。

先进就是指所确定的一致性(或所作的统一规定)应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以产品标准而言,就是要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统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打破旧的平衡和树立高标准的过程。

(3)统一的应用

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国际单位制(SI)的统一、各种术语、图形、符号的统一,都是标准化的典型例子。

统一化对国际贸易,科学技术交流和协作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如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统一了铁路轨距,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标准化成果之一。

美国福特公司在1965年建立拖拉机生产线时,可生产带有3种不同汽缸盖的7种类型的发动机,但只生产两种起动发动机,即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除了四缸小功率柴油机外,所有柴油发动机的喷嘴全部统一化;两种滤油器就适用于所有7种发动机。

产品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显著地降低了生产的库存备件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大大扩大了公司间科技合作。

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全国统一化,其模数建筑方法的意义可以和18世纪纺织工业革命相提并论。

3.系列化

(1)系列化的作用

系列化是对同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作用有:

①合理简化产品的品种规格,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的程度,精简掉一些重复、近似或落后的产品,以最少的品种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②使同种规格的产品批量规模增大,以便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进行专业化生产;③可提高通用化的程度,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就能形成一种新产品,减少研制和生产的周期和工作量,降低研制和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系列化的主要内容

系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主要内容有:

确定产品基本参数系列、编制系列型谱和开展系列设计。

①确定产品基本参数系列。

产品的基本参数系列是产品基本性能或基本技术状态特征的标志,是选择或确定产品功能范围、规格尺寸的基本依据。

产品基本参数按其特征可分为性能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两种。

性能参数指表征产品的基本技术特征的参数,如车辆载荷、航空和航天发动机功率等。

在一个产品的若干参数中,起主导作用的参数称为主参数(主要参数),如起重机的起重量及火箭的运载能力等。

产品的性能参数与几何尺寸之间、主参数和其他参数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通过理论推算或试验统计,可以发现这种联系的规律性,有的还可以用某种函数关系来表示。

这样在寻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便可制定产品基本参数系列标准,如空调机系列等。

②编制产品系列型谱。

产品型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对国内外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基本参数所界定的产品进行规划,把基型产品与变型产品的关系以及品种发展的总趋势,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而形成一种简明的系列表格式。

一种产品的系列型谱,是这种产品发展规划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为选择产品发展方向,制定产品发展规划,合理安排产品生产以及调整现有产品和发展变型产品等提供依据,防止盲目研制没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品种,对于不同的产品,其系列型谱的形式和内容不尽一致。

进行系列设计。

系列设计是产品系列化的重要环节,系列中的基本参数和型谱中的形式、品种、规格等,只有通过系列设计才能获得。

进行系列设计时,首先在系列内选择代表性强、规格适中、用量最大、生产普遍、结构先进合理的型号作为基型产品。

如汽车、拖拉机、集装箱等,通过全面分析对比后,均可选择出的代表性的作为基型产品。

在选好基型产品后,就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展开变型产品,变型产品与基型产品进行统一设计,有效提高通用化程度。

(3)系列化的应用

凡用来满足不同需要的同一类产品,都需要实现系列化。

如车辆、机床、电机、发电机、轴承、计算机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等,都形成了系列。

在武器装备上系列化被广泛应用,我国军需用品对各种规格通过试验优先,合理分档,形成规格系列,如某类军需品原有100多种品种,500多个规格,经标准化系列化后合并为85个品种200多个规格,每个品种又自成系列,大大方便了采购、供应和使用。

又例如美国和北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展了战斗机外挂装备标准化,对100多个品种规格实行了系列化,保证了相互通用。

再例如美国对大炮口径的系列化,将50年代大炮的8种口径简化为3种口径,并实现了弹药了的统一和通用,大大提高了打击压制火力。

4.通用化

(1)通用化的涵义

通用化指同一类型不同规格,或不同类型的产品和装备中结构相近似的零部件,经过统一以及可以彼此互换的标准化形式。

显然通用化是以互换性为前提了。

互换性指的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制造出来的产品或零件,在装配、维修是不必经过整修就能任意替换使用的性能。

(2)通用化的目的和作用

零部件的通用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减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在同一类不同规格的产品之间,或不同类型的产品与装备之间,总会有相当一部分零件的用途相同,结构相近,当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